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31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课标内容: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活动建议: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类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可指导学生选择某一主题,如洋务运动,分组模拟洋务派和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兴办洋务”等问题进行辩论。
一、教学目标1.学生回顾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历史,知道明朝至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阅读分析史料,分析比较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与以往“西学东渐”的差异。
学生获取信息与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撰写人物简介,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
了解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其意义)、容闳(早期留学生的救国梦想及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郭嵩焘等三人的主要事迹。
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近代先进思想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史料,归纳魏源、容闳、郭嵩焘(悲剧人生)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通过比较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遭遇,归纳三人经历的共同之处,感受近代仁人志士艰辛求索的苦旅,体会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和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魏源、容闳、郭嵩焘三人的主要事迹及主张,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艰难历程。
2.教学难点:思考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如此艰难之因。
三、教学策略1.主要结合史料以分析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在其中贯穿讲授、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典型史料。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魏源、容闳、郭嵩焘等人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