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饲技术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反刍动物过瘤胃保护技术作者:马晨来源:《新农业》2016年第11期由于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特殊性,饲料中添加的一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氮、脂肪、淀粉、维生素类等)进入瘤胃后会被瘤胃微生物所降解,不能完全被小肠等后消化道所吸收和利用,降低其生物学效价,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等工艺手段来处理这些营养物质,保护其有效组分活性,降低其在瘤胃内的降解效率,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
1 过瘤胃保护技术1.1 物理加压加热方法研究报道,通过加压或加热等物理手段对淀粉、蛋白质等常规饲料养分进行加工,以增加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减少瘤胃微生物的降解程度。
一般淀粉饲料主要通过加压方式处理,降低淀粉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提高小肠对淀粉的可消化利用率。
蛋白质饲料主要通过加热烘干方式处理,通过热处理后导致蛋白质变性,引起蛋白质的自由氨基与碳水化合物中的羰基相结合,以此抵抗酶的水解,使饲料蛋白质受到保护,更多的通过瘤胃进入后消化道被有效利用。
1.2 化学保护方法化学保护方法所采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甲醛、单宁、乙醇、戊二醛、锌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蛋白质类营养物质,通过这些化学试剂与蛋白质分子间的交叉反应,以及酸性环境中可逆的特性,来达到保护瘤胃中蛋白质的目的。
例如甲醛能使蛋白质分子的氨基、羧基和硫氢基发生烷基化反应,并且在酸性条件下甲醛与蛋白质反应可逆,以此来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改变蛋白质的消化部位。
1.3 物理包被方法物理包被方法是用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原料(全血或脂肪酸)对营养物质进行包被,这些包被材料通常是C12~C22的脂肪酸,其特点是在瘤胃这样的中性环境中不易被降解,而在真胃等酸性环境中分解,并在真胃中消化利用。
而全血、血粉、干血浆、骨粉、鱼粉等血液制品及其他动物性饲料由于其易传播疾病等原因已禁止用于反刍动物饲料中。
1.4 微包被技术微包被技术是反刍动物营养中使用较为广泛、生产方式较为先进且过瘤胃保护效果较好的一类过瘤胃技术,这种方法常用于营养物质单体,如胆碱、维生素、氨基酸和尿素等。
绒山羊的补饲技术绒山羊补饲技术是提高绒山羊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绒山羊补饲技术的成功,需要科学的饲养技术和合理的饲料组成。
以下是一些绒山羊的补饲技术:1. 饲料品种及质量绒山羊补饲常用的饲料包括玉米秸秆、苜蓿草和豆饼等。
这些饲料的特点是易于获得和价格相对低廉。
在技术上,绒山羊饲料的品质和成分也是影响其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玉米秸秆中的水分含量不能超过20%;优质干草,不含黑色或褐色斑点;豆饼中的生物毒素含量要小于3%。
2. 饲喂时间绒山羊宜在早上和傍晚各餵一次饲料。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饲喂的次数。
一般来说,饲喂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否则会引起绒山羊对饲料的贪食,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
3. 饲料搭配在绒山羊补饲过程中,可以将苜蓿草、豆饼和水果等不同种类的饲料搭配使用。
绒山羊特别喜欢豆饼,是因为含有高蛋白和优质脂肪,可提高其免疫力和生产能力。
同时,苜蓿草富含蛋白质、钙、镁、铜、硒等微量元素,可以强化绒山羊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4. 水的供应水是绒山羊必不可少的补给,在补饲期间也需要保持充足的供应量。
水的供应应该确保每日在1.5升以上,要求水质清洁、新鲜。
5. 营养补充剂在绒山羊补饲中,有时可能需要补充营养,这就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营养补充剂。
常见的有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补充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
总之,绒山羊的补饲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搭配方式、饲喂时间和水的供应等方面的细节,再配合使用营养补充剂,以确保绒山羊的生产能力,提高其经济价值。
“返饲”在病毒性腹泻防控中的应用1 返饲的操作要点“返饲”是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将发病动物的粪便、病料或含有病原的其他材料经口感染未发病动物,以达到全群同期感染并同期恢复,最终控制疫病流行以降低损失的一种临床操作方法。
针对病毒性腹泻防控采取的“返饲”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返饲样品采集“返饲”样品以发病种猪的粪便或发病仔猪肠管及肠内容物为主,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集种猪的粪便或发病仔猪的肠管及肠内容物均要求在被采集个体发病后24小时内,种猪粪便以后备猪或一胎猪只的稀粪为好(病毒含量较高)。
2. 样品的采集要有代表性,最好每批“返饲”采集不少于5~10头猪只的粪便或3窝仔猪(每窝2头以上)的肠管及肠内容物,并进行有效混匀。
3.样品采集要尽量减少其他污染,种猪粪便可采用限位栏后铺塑料袋进行收集,仔猪肠管及内容物在收集时注意避免沾染泥土等杂质。
1.2 返饲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要及时,防止时间过长导致样品中活病毒数降低,影响返饲效果,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稀释液为饮用水(不含漂白粉及其他消毒药物)加抗生素,选可溶于水且没有苦味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链霉素等,加入的剂量为返饲时每头猪摄入不超过保健时的单天用量。
2.种猪粪便要随时收集,随时稀释处理,杜绝上午收集下午稀释处理或下午收集第二天上午稀释处理。
3.仔猪肠管要先剪(磨)碎,可应用手术刀将肠管剖开,然后用刀柄从内膜上刮拭内容物及肠粘膜上皮,然后同肠内容物一起进行稀释。
4.样品处理后可经静置和纱布过滤,以除去大的杂质。
5.样品的采集、稀释到返饲最好不超过2个小时(在20 ℃环境中)。
1.3 返饲操作返饲要做到足量,均匀,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返饲要足量,每500 g种猪粪便稀释到1 Kg稀释液后返饲种猪30~50头猪,每头仔猪肠管及肠内容物稀释到500 g稀释液后返饲约15~20头种猪(均依据发病猪临床症状的剧烈程度决定)。
2.返饲要均匀,限位栏种猪可采取喂料时候将稀释处理好的样品洒在料上,大栏需采用拌料且多点投料进行返饲。
PED返饲总结1、材料准备:乳胶手套,吸水性好的毛巾,塑料桶,2、病料搜集以早期出现腹泻的为最佳;粪便要随时收集,安排专人来做,不断巡栏,发现腹泻物,立刻收集;粪便收集的工作比较苦和脏,需要员工保持很强的责任心。
3、粪便处理:(1)拌料返饲比饮水有效:拌料能够保证所有的返饲物能够被母猪采食,而饮水却无法保证;(2)如何确定返饲使用粪便的量?粪便含量越多返饲效果越好,但是也要考虑适口性以及搜集粪便的工作量,如果粪便添加过多,会影响母猪采食的适口性,也会增加病料的收集的工作量;如果腹泻物太少,则病毒含量不够,可能会影响返饲效果;建议先将粪便与水进行1:4混合,做实验,如果返饲效果不好,可以增加粪便的含量;(3)稀释返饲物的水稀释粪便所用的水必须不能含有消毒剂(如漂白粉,卫可等),还要考虑水温,越低越好,例如猪舍内水温没有走廊水管水凉,所以当时选择冷水进行稀释。
4、饲喂方式:在饲喂方式方面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一是如何尽可能多的让母猪采食到足够的病料;第二是如何减少返饲过程中的逐个饲喂对猪群的应激;第三就是根据所拥有病料的多少来决定首先返饲那个群体;首先保证饲喂的质量,必须保证母猪采食到足够的病料,所以第一次饲喂很重要,母猪在没有感染前采食量是很好的,能保证所有病料都能吃得很干净,接下来两天可以跟进在做2次,也可以选择没有症状的母猪重点饲喂。
如果第一次返饲做的好,后面的工作会比较轻松;第二如何在饲喂时减少猪群的应激,如饲喂过慢,后面饲喂的母猪应激过大,要考虑工作效率如何提高。
饲喂时集中所有人员提前分好组、划好区域,做到团队的高度协调;第三,一般第一次返饲所采集的病料都是不够的,考虑到以上两点,我们建议可以选择部分群体进行重点返饲,首先需要返饲的是小体重后备猪,因为它们比较易感,很容易出现拉稀,还有就是如果有大栏,也可以考虑优先返饲大栏的母猪,因为大栏的母猪相互接触比较多,如果有一头猪开始拉稀,同栏的母猪基本上都会接触到,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多猪同时拉稀,也也有利于后面腹泻物的搜集,便于后面大群的返饲。
国内最权威的养猪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养猪网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返饲经验
前年冬天,我场病毒性腹泻严重,乳仔猪死亡率极高,我试用返饲办法效果明显,现在我将返饲方法晒晒,欢迎大家指点。
将发病2-3天的小猪剖开腹部,取出猪胃和小肠大肠及其内容物,切碎后加适量牛奶【病组织1,牛奶4】,病组织混合液最好现采现用,饲喂待产2周以上的母猪在饲料中加10毫升牛奶病组织液。
一周左右就会发病,此时不采取用药消毒措施,加强营养,加强护理,用此方法返饲母猪,感染康复后,其所生仔猪基本不发生腹泻,包括传染性腹泻、流行性胃肠炎、白痢、黄痢,这个方法在猪场爆发腹泻时比疫苗预防有效,不过要注意一个问题:采取病组织的猪不能有除腹泻以外的其他疾病。
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
官方论坛http://bbs.zhuwang.c c或新浪微博@中国养猪网。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11期鹅肥肝营养丰富,特别是其所含的卵磷脂比正常肥肝高4倍左右。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在法国市场上,由优质鹅肥肝加工成冻肝后,1kg 售价可达200美元。
如果把鹅肥肝加工成肥肝酱,经济效益大约又增加10倍左右。
因为肥肝酱可与鲜鱼籽酱、松茸磨相媲美,称得上是世界三大美味,如同我国的三大美味熊掌、燕窝和鱼翅一样。
由此可见,肥肝酱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知名度都非常高。
法国是鹅肥肝的主要消费与生产国,匈牙利是第二大生产国,世界年贸易量约10000t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掌握好鹅肥肝填饲技术要点,生产出又多又优质的鹅肥肝,是获得更高养殖效益的基础。
1品种农户想要提高鹅肥肝的生产效率,选择优良鹅的品种是基础。
莱茵鹅是原产于德国莱茵州的优良中型肉用品种,辽宁省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
莱茵鹅的突出优点是繁殖力高,母鹅年平均产蛋量为50~60枚,种蛋受精率75%左右,受精蛋孵化率为80%~85%。
莱茵鹅的产肉性能也很好,8周龄重可达4.2kg 左右,肉料比1∶2.73。
莱茵鹅的肥肝性能也很高,填饲15d ,肥肝可达270~400g 。
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豁眼鹅的特点是:繁殖力强、肉质好、抗逆性强且耐粗饲。
因此,在鹅肥肝商品生产中用引进品种莱茵鹅为父本,用本地品种豁眼鹅做为杂交母本,生产出杂交1代可以提高鹅肥肝产品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2预填期饲养填肥鹅达到100日龄时,进入预填期。
在15~20d 内要按照预填期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并且做好防疫和驱虫工作。
首先,填饲季节在辽宁省朝阳地区要避开7~9月的炎热天气,避免因为填肥鹅的热应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预填期主要是锻炼填肥鹅的消化道,促进个体偏小的填肥鹅发育,缩小差距,提高肥肝整齐度。
最后,填肥鹅饲料的选择原则是饲喂配合饲料,其中玉米占70%左右,豆粕占20%左右,再加上微量元素、维生素、肉骨粉、矿物质等形成配合饲料,日饲喂3次,达到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50g 左右,同时青粗饲料自由采食。
猪病毒性腹泻病很容易传播,而且传播很快,如果在一个猪场内发病,想阻断其传播很难。
所以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猪病毒性腹泻病,最好要做到让母猪有免疫力,母猪具有免疫力后有两个好处:第一、一旦发病后,母猪不向小猪排毒或者排毒两很少,而且,母猪有抗体可以保护小猪,最起码他可以在周龄内保护小猪,而周龄外就不怕了;第二是在分娩舍母猪不会发病,所以即使小猪发病了,母猪也能够有足够的母乳给小猪(因为所有的饲料都不能代替母乳),因此母猪有奶的,能保证小猪的食物供应的话,小猪的死亡率也会下降。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能使妊娠母猪产生免疫能力,从而使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抗体,抵御病毒的侵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畜牧养殖户认为只要做了返饲就能获得抵抗力,这个想法并不正确,现向各位说明在母猪返饲中容易忽略的4个问题。
1 对妊娠母猪返饲不只 1 次一般在产前 6、5、4 周进行,使每头母猪每周都能接触到病原,使其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不至于在产仔舍散毒。
据国内翻译的《猪病学》第九版介绍:“PEDV 的传播方式与 TGEV 差别不大,但在农场急性暴发后更容易持续存在。
”“在实验感染后 3~11 d内均可由粪试子检出 PEDV 抗原,其中接种后 4~5 d为排毒高峰。
”上述介绍提示我们,猪场内腹泻不止的原因,可能与 PEDV 持续感染有关。
再就是国内一些资料建议的返饲要在怀孕母猪距分娩前两周以上的做法,可能与母猪距分娩时间较近,不能产生充分的抗体有关。
2 必须使用新鲜的病料必须使用新鲜病料的原因,一是细菌在几小时内可以产生毒素,增加对母猪的毒害。
二是有些病原脱离动物后会很快死亡,其抗原性发生改变而消弱了返饲的效果。
据《猪病学》介绍:“TGEV 冷冻贮存非常稳定,而在室温或室温以上不稳定。
病毒对光很敏感,在含有 105 感染滴度的肠道排泄物中的病毒在阳光下照射 6 h 后全部被灭活。
【技术】返饲的正确操作流程,关键就在这几步返饲是猪场为了防控细菌性腹泻(PED)等病毒感染类腹泻,采用发病仔猪的胃肠道病料或者腹泻产物饲喂给未发病的妊娠母猪或者后备猪的一种措施。
在国内,返饲一直是糠一种被热议的防控途径,可以写道国内的猪场敢于做返饲的不不是多。
议论的焦点就是在返饲的过程中所,会不会将其他病毒,如蓝耳病毒、巴氏伪狂犬病毒甚至口蹄疫病毒传播给母猪,造成疾病的爆发。
在这种背景下,关于返饲发表意见效果的讨论反而成了次要的。
怎么样返饲有没有效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笔者曾与一位常年活跃在欧洲流弊的兽医专家探讨过返饲的弊病。
他说在南美猪场控制PED都是以返饲为主,而且返饲拆装操作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最后一头母猪消失消逝腹泻症状为止。
还有一位泰国的教授说,他认为只要30%以上的母猪出现腹泻症状,返饲就是成功的,因为腹泻病毒已经在猪舍内传播开来,感染是肯定的,只是有些母猪即便可能已经感染过病毒,再次感染只起到了激活记忆细胞起码的作用,并不出现腹泻。
欧洲转赴的猪场不害怕返饲会带来其他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吗?有的亚洲地区专家会说,欧洲的病原环境和的病原环境怎么比。
为什么国内难以的猪场不能让病原环境简单一点呢?说到底还是生物安全数据安全没做到位。
笔者并不是返饲操作的拥趸,但也不认为返饲致命是多危险的操作方法。
如果要靠返饲让疾病在猪场传播,那么这些病原是怎么到仔猪体内的?当然是母猪让给它们的,猪体内的病毒在怀孕期没有互相传播吗?既然是病毒,传播性即使没有口蹄疫那么强,在整个怀孕期也足够在整个母猪群传播开来。
当然准确的寻找返饲材料对于降低其他不必要的病原的传播风险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返饲的基本操作1.返饲材料的选择返饲材料的至关重要选择是返饲能否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选择表现出明显流行性腹泻症状的7日龄以内的产房仔猪。
症状包括,先呕吐再腹泻、身体严重脱水、身体污黄潮湿等。
选择活体仔猪,先清洗周身皮肤,洗回去皮肤上的消毒剂,导致避免消毒剂对腹泻病原造成杀伤。
对返饲的不同认识2013年06月18日来源:猪场动力网2012年全国各地仔猪腹泻死亡情况时有发生,许多猪场采取了返饲的方法去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更有一些猪场由于操作的不当导致了仔猪的大量死亡。
于是很多养殖户认为返饲是错误的。
返饲这项技术本身是有效的,结果的不理想更多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或者操作时不够严谨和细致。
本文将国外一些有返饲成功经历的养殖场的经验给大家进行分享,以帮助养殖户对返饲有更清楚的认识。
返饲这项技术有很长的历史,最初是从地板上刮仔猪的粪便,然后喂给下一批怀孕母猪,从而达到对疾病的防控。
返饲,也称为受控制的口腔接触抗原,它的本质在于,收集引起腹泻的病原饲喂怀孕母猪——无论是来自腹泻仔猪还是怀孕母猪的粪便——母猪将会产生母源抗体,并在分娩后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仔猪。
所以返饲的目的一是驯化后备母猪适应本场病原。
就像我们给新入群的猪做蓝耳或其它病毒苗一样,也可以让后备母猪适应肠道腹泻病原;二是刺激怀孕母猪产生免疫应答,使初乳中有丰富的抗体,保护仔猪。
1. 选择什么样的返饲材料?对怀孕期大群饲养的母猪来讲,粪便返饲操作起来更简单也更容易。
因为相比对限位栏的怀孕母猪,她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别的母猪的粪便。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限位栏的使用,养殖户开始从实心材料的高床上刮取返饲材料,饲喂给下一批怀孕母猪。
当多数的产床渐渐应用了漏缝板和深粪坑时,意味着仔猪的粪便不容易收集了。
所以有的养殖户开始用产房粪沟中的粪便返饲。
这种方式有许多不利因素。
一方面是里面有很多母猪粪和尿,而与仔猪腹泻相关的病原浓度比仔猪粪便中的低;另一方面是有许多消毒剂和其它成分,最终流入粪坑里,这些东西是不能用于返饲的。
现在有的养殖场收集压死的仔猪和低活力仔猪的肠道,偶尔也会选无治疗价值,需要安乐死的仔猪的肠道作为返饲的材料。
目的是尽快获取高浓度的病原材料,所以最好的病原的来源是仔猪的肠道。
也有的养殖场用纸巾从产床上收集腹泻的粪便,然后加到返饲混合物中。
肉羊短期育肥及母羊补饲技术要点肉羊的短期育肥是指当年羔羊或淘汰母羊等商品羊在出售屠宰前2-3个月进行舍饲、添加优质饲草及配方精料进行催肥,以提高商品羊的个体重、屠宰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做好育肥前的准备肉羊的短期育肥是否取得明显效果,在育肥前的准备至关重要。
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种准备:(1)羊舍的准备。
羊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的地方,羊舍前留10-20平方米的饲养区,安装固定饲槽和饮水器具。
羊圈内要有足够的槽位和活动空间,舍外每只羊应要有1.5-2.5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在冬季,寒冷地区要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利于羊只生长。
舍饲养羊应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把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体况的羊分舍饲养,设立专门的病弱羊隔离舍等,并配以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一般以20-25只育肥羊为一群分舍饲养。
开始育肥前和每批育肥羊出栏后,要轮换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如20%石灰乳、10%的漂白粉溶液等对羊舍、运动场、饲槽、饮水器皿、饲养工具及圈舍等定期进行消毒。
(2)饲草、饲料的准备。
饲草、饲料是羊育肥的基础,在整个育肥期每只羊每天需要准备饲草1-2千克(风干物),主要由青贮饲料、青干草、秸秆类组成;精料则按每只羊每天0.6-1.0千克准备。
短期育肥用精料的科学配方利用可达到用料少、增重快的效果。
下面推荐几种常用的精料配方:(1)碎玉米50—55%,麦麸10—15%,饼粕类(熟豆饼,菜籽饼、棉饼)20-25%,预混料1-2%,补钙添加剂1%左右,食盐1%左右,把总量调整到100%。
需要说明的是籽实类饲料不宜磨得过细,以免粉尘被羊吸入肺内影响健康。
另外,精料与青干草搭配时,最好另加青贮料以补充维生素的需要,或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育肥羊的选择。
一般来讲,用于育肥的羊应选用当年的羊羔和青年羊,其次才是淘汰羊和老龄羊。
选好育肥羊后,接着要做好以下工作:1)驱虫:因羊的体内外寄生虫很普遍,会严重影响山羊的正常生长。
反刍动物秸秆日粮配合技术双击鼠标自动滚屏2008-12-11 10:24:19 文章来源:原创作者:钟启平浏览次数:10008【字号:大中小】秸秆日粮配合技术目前在我国开展的“秸秆养牛”,几乎都有是集中在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处理方法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后,再饲喂牛羊,而明显地忽略了秸秆饲料的综合处理、组合利用和营养添加补充,以及草食家畜各饲料源之间的互作效应。
为此,在用秸秆喂养牛羊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秸秆饲料的补饲原理和方法,以及全价秸秆日粮的制备方法技术。
一、秸秆补料及其三级饲料化利用原理:⑴ 秸秆补料的依据:首先,在反刍家畜日粮中要添补一定量的精料。
研究表明,50%的秸秆加50%精料组成秸秆日粮饲养羔羊,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宜采用“低精料添补”的方式,即精料占秸秆日粮的10%的左右。
有条件的也可用20—30%的精料,甚至更高。
其次,要添补非蛋白氮。
将秸秆用尿素进行氨化是一种最普通而有效的氮素添补方法。
将尿素按日粮干物质重的0.5—2%的比例添加到秸秆日粮中,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如玉米秸秆的总消化率可提高8—10%。
事实上不同作物秸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用尿素进行氨化的方法及其用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为其秸秆干物质量的3—5%,实践应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要添补某些必须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近年来,国内不少研究单位已研制出了牛羊用的“舔砖”和“矿-维添加剂”,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再如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研制的活力99生酵剂,可在发酵时,加入尿素,饼粕,及少量谷物能量饲料(占发酵料的0.5--1%)、以及磷酸氢钙、微量元素等一起发酵,制成直接饲喂的秸秆发酵饲料。
最后,秸秆日粮中应要注意添补一些易于消化的纤维性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以避免因补充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秸秆消化率降低的负作用效应,提高日粮各成分的组合作用。
如在秸秆日粮中,添补大豆皮、饼粕、糟渣、柑橘渣或甘蔗渣和甜菜渣等,能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
29控制腹泻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返饲崔尚金 陈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根据PEDV 为冠状病毒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流行性特征,认为合理的返饲是目前控制PED 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感染仔猪的病毒通过口服的方法感染怀孕母猪,使其产生免疫抗体(类似于接种口服弱毒苗),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
返饲对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控制均有效。
科学的返饲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病料、合理的制各方法和返饲程序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一个合理的返饲应掌握以下原则:(1)目的是在整个母猪群中建立整齐的免疫水平,使得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哺乳仔猪(至少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免受病毒感染;(2)需要空怀和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所有母猪、后备猪;(3)返饲过程中隔离怀孕100日龄以上母猪和哺乳母猪;(4)返饲的时间最好相对集中,如在1周内完成;(5)怀孕100日龄以上及产房母猪,在断奶后进行返饲。
传统的返饲方法通常将收集的仔猪腹泻粪便,直接饲喂给怀孕母猪。
现在普遍采用的改良方法为采集发病仔猪7~10日龄(发病2~3 d)小肠,制备组织匀浆,按一定比例饲喂母猪。
具体步骤如下:(1)患病仔猪放血后,清水冲洗体表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剖开腹部皮肤,勿将肠管割破。
(2)剖开腹部后,从十二指肠往下顺着找,当找到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大致交界处时用缝线结扎此处,之后 找到回盲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
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部分,连同小肠或其它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
(3)当采集足够的小肠组织后,用消毒手术剪将其剪成碎状小块,置于组织匀浆机,制备匀浆。
(4)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每100g 组织中加庆大霉素3 ml、新霉素l g、硫酸黏菌素2 g)和并稀释剂(如每100 g 组织中加400 ml 鲜牛奶)。
同时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日龄小(10日龄以内)的发病猪;(2)症状越典型越好,若同窝母猪带有腹泻更佳,如果能进行快速确诊PEDV,则更理想;(3)在出现腹泻后2 d 内扑杀,采集小肠;(4)尽量剔除有细菌继发感染和球虫感染的病料;(5) —般不选择2周龄以上的仔猪,因为无法排查球虫感染;(6)病料最好现采现用,如需长期储存(7d 以上),须-20℃冻存。
舍饲养羊技术的要点作者:钟铭,孙通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4期钟铭,孙通(黑龙江省双城市畜牧兽医局150100)舍饲养羊生产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效果比较好,对于目前农牧矛盾、林牧矛盾都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对农副产品也起到较好的利用,避免直接焚烧,导致环境污染,同时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1圈舍建设羊舍选在地势高燥、水源丰富、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需要有一定的场地,交通便利,便于向外运输。
羊舍的搭建可以使用钢筋、钢管、铁丝网、木材和砖等资源进行建设,做成围栏,在围栏外设立饲养槽,饲槽底和地面距离30~50cm,饲槽内净宽20cm,饲槽内沿高15~20cm,饲槽外沿高40~50cm,采食口高度18~28cm,以贯通饲槽为宜,能够快速的进行清洁以及投饲。
每只羊需要2m2的空间,具体羊舍面积视养殖规模决定。
2饲料调制饲料调制是使用粗饲料来进行加工,让其体积能够适合羊的饲喂,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避免了饲料的浪费,节约养殖费用。
一般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种。
物理方法主要是切短、粉碎、制做颗粒、浸泡、蒸煮、秸秆碾青、青干草的调制;化学方法主要是碱化处理和氨化处理;生物方法主要是青贮和微贮。
根据饲料的种类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加工,如人工牧草、野干草、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树叶等可将其加工成草粉,与精料、微量元素添加剂等混合饲喂,有条件的也可加工成颗粒。
注意饲喂的时,如果饲料单一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而且还会浪费饲料,让生产成本增加,使用青贮和微贮也是比较好的办法,但往往受到养殖户的生产条件限制。
3饲养管理针对一般的羊,将调制好的饲草饲料进行混合,提升饲料的多样性,保障羊只获得的营养全面性,避免单一饲料,引起营养不良。
按时定量饲喂,一般每天喂2~3次,即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或早晨7:00~8:00、中午 12:00~13:00、下午5:00~6:00各1次。
饲喂的时候控制给料量,根据羊只的需求来投喂,避免造成给料过而浪费。
Y a n g z h i j i s h u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不同日龄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该病。
一、非洲猪瘟病毒存活环境及时间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极强,病毒存活时间与其所处的介质、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
在自然条件下,ASFV在感染猪的污染物中可存活1个月,在腐败的血液或冷鲜肉中可存活近4个月,在冷藏的猪血液中可存活18个月,在冰冻猪肉或肉制品中可以存活数年至数十年,在未熟的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
ASFV不耐高温,56℃,70分钟或60℃,20分钟,85℃,3分钟可灭活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2%氢氧化钠、2%-3%次氯酸钠、0.3%福尔马林均可灭活该病毒。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1、潜伏期ASF的潜伏期一般为3-19天,急性型一般3-4天,OIE法典规定的潜伏期为15天。
人工接种ASFV强毒株的潜伏期为1-5天,潜伏期的长短还与病毒的感染量、病毒的毒力、病毒侵入的途径、猪自身的耐受力等因素有关。
根据毒力和临床表现差异,可将ASF分为最急性型(强毒株)、急性型(强毒株)、亚急性型(中等毒力毒株)和慢性型(弱毒株)。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传染源感染ASFV的家猪(感染猪、发病猪、耐过猪)、猪肉及其制品、野猪、软蜱、受污染的饲料、运输车辆、人员、设施等均为重要的传染源。
在我国,ASF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被ASFV污染的车辆及人员机械性带入猪场。
3、传播途径ASF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猪与猪、猪与人、猪与污染的物品(饲料、水源、运猪车、工具等)的接触。
当病毒量足够高时(急性感染ASFV的猪),可通过空气传播病毒。
三、猪场复养1、概念复养是指猪场发生疫情并清群后,经过大量细致缜密的准备工作,包括:发病原因分析(疫情复盘)、猪场的全面洗消和评估、硬件升级改造、一定时间的空栏、操作流程的优化、人员上岗前培训考核、进猪前的疾病监测后,再次引进生猪的过程。
Y a n g z h i j i s h u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养殖产业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必须达到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要求。
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建立无害化的处理设施,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粪便、尿液、污水等进行综合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积极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产业,降低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和高浪费现象,净化周边的环境。
同时对于病死的猪也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谨将其上市销售,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行为应该严肃处理。
!"科学合理的选择猪场地质在猪养殖过程中,猪场地质的选择对于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猪场的位置应该选择在远离生活区、远离主要城市干道和化工企业,这样对于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选址过程中应该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将两者进行有效的隔离。
在对猪场进行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设置的方案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实行自繁自育制度在猪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外来疫情不会进入到养殖场中传播,应该全面实行自繁自育制度,并加强猪品种的改良,不断提高猪生产品质。
而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引进全新的品种,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猪品种,并将引进的新猪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保证其不存在任何的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将其混入到猪群中养殖。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养殖过程中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在猪进入猪场之前对猪圈和养殖场周围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消毒处理,做好猪进场之前的消毒工作。
当育肥猪全部出栏之后应该立即对猪圈、猪栏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各种物品和设备的干净。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实施全面封闭的养殖制度,禁止非养殖人员进入到养殖场,更严格禁止各种机动车进入到养殖场内。
在养殖场进出口还应该设立紫外线杀毒灯,养殖人员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猪饲料的正确喂养严禁饲料掺水喂养,掺过水的饲料营养成分严重流失,营养价值同时也大大降低,所以要将喂养饲料与喂水分开进行。
猪病毒性腹泻病很容易传播,而且传播很快,如果在一个猪场内发病,想阻断其传播很难。
所以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对于猪病毒性腹泻病,最好要做到让母猪有免疫力,母猪具有免疫力后有两个好处:第一、一旦发病后,母猪不向小猪排毒或者排毒两很少,而且,母猪有抗体可以保护小猪,最起码他可以在周龄内保护小猪,而周龄外就不怕了;第二是在分娩舍母猪不会发病,所以即使小猪发病了,母猪也能够有足够的母乳给小猪(因为所有的饲料都不能代替母乳),因此母猪有奶的,能保证小猪的食物供应的话,小猪的死亡率也会下降。
返饲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法,其原理是将发病猪的肠和粪便感染全场成年猪,尤其能使妊娠母猪产生免疫能力,从而使新生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抗体,抵御病毒的侵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畜牧养殖户认为只要做了返饲就能获得抵抗力,这个想法并不正确,现向各位说明在母猪返饲中容易忽略的4个问题。
1 对妊娠母猪返饲不只 1 次
一般在产前 6、5、4 周进行,使每头母猪每周都能接触到病原,使其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不至于在产仔舍散毒。
据国内翻译的《猪病学》第九版介绍:“PEDV 的传播方式与 TGEV 差别不大,但在农场急性暴发后更容易持续存在。
”“在实验感染后 3~11 d内均可由粪试子检出 PEDV 抗原,其中接种后 4~5 d为排毒高峰。
”上述介绍提示我们,猪场内腹泻不止的原因,可能与 PEDV 持续感染有关。
再就是国内一些资料建议的返饲要在怀孕母猪距分娩前两周以上的做法,可能与母猪距分娩时间较近,不能产生充分的抗体有关。
2 必须使用新鲜的病料
必须使用新鲜病料的原因,一是细菌在几小时内可以产生毒素,增加对母猪的毒害。
二是有些病原脱离动物后会很快死亡,其抗原性发生改变而消弱了返饲的效果。
据《猪病学》介绍:“TGEV 冷冻贮存非常稳定,而在室温或室温以上不稳定。
病毒对光很敏感,在含有 105 感染滴度的肠道排泄物中的病毒在阳光下照射 6 h 后全部被灭活。
”虽然灭活对病毒的抗原性不一定有影响,但由于病毒被灭活在体内就不能增殖,因而总的抗原量就会减少。
因此,Tim Loula 建议混合病料和使用要在 1 d 内完成。
3 检测返饲的材料中含有的病原
《猪病学》介绍“:轮状病毒强毒感染猪后,机体就会产生保护力而不被同型(一般是 P 或 G 型)轮状病毒重新感染”。
Tim Loula 说“:轮状病毒 C 型如果不在返饲的材料中,就很难对该病毒产生免疫力”。
此外,我们认为,如果仔猪感染了伪狂犬病毒后,腹泻的症状也非常明显,但却不能采取返饲的形式,以防妊娠母猪被感染。
所以,最好还是做一下病毒分离以确认腹泻的原因为好。
4 对引进后备猪隔离期间的返饲
如果是蓝耳病阳性场引进阴性后备猪,在隔离时要让猪适应 60 d,使其产生对蓝耳病的抗体,然后再返饲。
因为如果此时饲喂了病料,场内蓝耳病的病毒就会感染新后备猪,从而使其不能产生足够的抗腹泻病毒的抗体。
而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也需要时间恢复,所以要给后备猪留出时间来产生抗体。
假如引进 6 月龄的后备母猪,7 月龄的时候抗体可能还不高,到 8 月龄时才能配种。
返饲具有快速、简单和低成本的特点,但由于一般猪场都不会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因而病料中所含病原的性质和含量都不确定,则返饲效果有时也难以保障。
对初学者来说必须选择好返饲的对象,比如,哺乳仔猪发生腹泻,就不能把哺乳仔猪的病料给保育或肥育猪使用来进行“返饲”,因为同样的病原可能会引起这些猪群发病。
因此,猪场发生疫病时最好还是先做出准确的诊断,然后再及时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控措施。
1、一个合理的返饲应掌握以下原则:
1)目的是在整个母猪群中建立整齐的免疫水平,使得母源抗体可以保护哺乳仔猪(至少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免受病毒感染;
2)需要空怀和怀孕100日龄以内的所有母猪、后备猪;
3)返饲过程中隔离怀孕100日龄以上母猪和哺乳母猪;
4)返饲的时间最好相对集中,如在l周内完成;
5)怀孕100日龄以上及产房母猪,在断奶后进行返饲。
2、返饲病料的制备过程:
1)患病仔猪7-10日龄(发病2-3 d)放血后,清水冲洗体表的粪便等污物,然后用手术刀小心剖开腹部皮肤,勿将肠管割破。
2)剖开腹部后,从十二指肠往下顺着找,当找到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大致交界处时用缝线结扎此处,之后找到回盲交界处也用缝线结扎。
用手术剪剪下两个结扎点之间的小肠段部分,连同小肠或其它肠内容物一起置入无菌容器中。
3)当采集足够的小肠组织后,用消毒手术剪将其剪成碎状小块,置于组织匀浆机,制备匀浆。
4)向匀浆中加入抗生素(每100 g组织中加庆大霉素3 mL、新霉素1 g、硫酸黏菌素2 g)和稀释剂(如每100 g组织中加400 mL鲜牛奶)。
3、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日龄小(10日龄以内)的发病猪;2)症状越典型越好,若同窝母猪带有腹泻更佳,如果能进行快速确诊PEDV,则更理想;
3)在出现腹泻后2d内扑杀,采集小肠;
4)尽量剔除有细菌继发感染和球虫感染的病料;
5)一般不选择2周龄以上的仔猪,因为无法排查球虫感染;
6)病料最好现采现用,如需长期储存(7 d以上),须-20℃冻存。
4、饲喂方法和注意观察:
1)将制备好的返饲用组织匀浆给符合条件的母猪一次性投喂,包括后备母猪,10 ml/头;
2)返饲后,注意观察母猪是否有减料和拉稀症状;
3)无需对出现上述症状的母猪作任何处理,2-3 d后自然恢复;
4)7 d后对在上次饲喂时未出现拉稀的母猪再次拌料投喂,哺乳母猪断奶后投喂;
5)返饲当天,勿在饮水中加入次氯酸和消毒剂。
6)在返饲期间,严格控制猪场内外的猪和人员流动;
7)对于出现腹泻的猪,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以及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对于自然免疫不发病猪,不做处理。
对于出现腹泻的保育/肥育猪,也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和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对于2周龄以上的腹泻哺乳仔猪,采取早期断奶隔离,并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细菌感染和添加电解质多维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对于1周龄以内的腹泻仔猪,扑杀收集病料,符合条件的可用于返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