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煤有机显微组分的结构特征与热转化性质的关系_孙庆雷
- 格式:pdf
- 大小:225.28 KB
- 文档页数:6
热变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演化模式及成因研究热变煤是指经历了高温热化学反应后,煤炭发生性质改变的一种煤炭类型。
热变煤由于其显微组分复杂性,常常被用来作为研究煤炭工业过程和煤炭成因的重要对象。
热变煤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演化模式及成因研究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
1. 热变煤显微组分的鉴定和分类
热变煤的显微组分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不同表征手段(如 X 射线衍射、碳十四等)来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同时,对于不同成因类型的热变煤,也需要进行显微组分鉴定和分类,以便深入研究其化学结构演
化模式和成因机制。
2. 热变煤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演化模式
热变煤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演化模式可以通过热化学分析方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化学组成的变化路径和演化模式。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热变煤的成因机制和煤炭工业过程。
3. 热变煤成因机制研究
热变煤的成因机制研究是深入了解热变煤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对于热变煤的成因机制,可以通过地质调查、热化学分析、矿物学分
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了解热变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4. 热变煤的利用和转化
在实际应用中,热变煤的转化和利用非常重要。
热变煤可以通过
热解反应、熔融反应等方式进行转化和利用,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和
可持续性。
同时,对于难以直接利用的热变煤,也可以通过热变煤转化技术进行转化和利用。
总之,热变煤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演化模式及成因研究是深入了
解热变煤形成过程和煤炭工业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好的热变煤转化和利用方案。
煤在热演化过程中结构变化的核磁共振波谱李岩;王云鹏;赵长毅;卢家烂【摘要】The characteristic of solid 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 was used for the study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kerogen extracted from the Yangxia coal of Jurassic in Kuqa depression of Tarim basin by different method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kerogen is composed of aliphatic structure,aromatic structure and oxygenated functional group,among which the aliphatic structure and oxygenated functional group are gradually separated out,while the aromatic structure occurs in condensation during the thermal evolution or simulation.The comparison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kerogen in three series shows that using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may result in different hydrocarbon contents under initial state and varied tendency of 13C NMR parameter to some extent.During thermal simulation,the aliphatic structure is in seperating out,the oxygenated functional group appears to be in cracking with temperature rising,due to low activation energy,followed by producing CO2 and H2O,among which the aromatic structure is not obviously changed in property and quantity.%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侏罗系阳霞组煤中的可溶有机质采用不同的抽提方法得到干酪根,并对干酪根在不同热模拟温度下的结构组成变化特征进行测定,得到核磁共振的相关数据。
大柳塔煤及显微组分在不同气氛下的热解行为史航;靳立军;魏宝勇;王明义;王德超;胡浩权【摘要】煤热解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耦合(CP-CRM)过程是提高焦油产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煤的显微组分组成是影响煤热解反应过程的因素之一,N2气氛下的显微组分热解过程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显微组分在CP-CRM过程中的热解行为规律尚待研究.通过固定床实验探讨不同反应温度和气氛对显微组分热解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对比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重整(CRM)与N2气氛下大柳塔原煤及显微组分热解特性的差异.通过模拟蒸馏、核磁共振和GC-MS等表征方法对焦油进行分析,认识显微组分结构对热解焦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镜质组和惰质组展现出不同的反应特性,镜质组热解焦油产率明显高于惰质组,主要归结于显微组分结构的差异导致的反应性不同.CRM气氛能显著提高热解焦油的产率,尤其对惰质组的作用效果最明显,使惰质组的焦油产率相比N2气氛提高16%,主要归结于CRM 过程产生的自由基参与煤热解反应.焦油组成分析表明,在N2气氛下得到的热解焦油中,镜质组具有较高比例的脂肪类物质,惰质组具有较高比例的芳香类物质;CRM 气氛下焦油中单环芳香烃的比例提高,轻质组分中蒽油的相对含量提高最为显著,同时CRM气氛下惰质组产生的焦油中三环、四环芳香烃的比例明显下降.【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9(044)001【总页数】7页(P316-322)【关键词】煤热解;显微组分;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焦油【作者】史航;靳立军;魏宝勇;王明义;王德超;胡浩权【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煤化工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2热解是煤热转化过程的基础,也是实现煤分级利用的有效途径。
煤显微组分煤是一种富含能源的化石燃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煤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人们对煤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煤可以分为显微组分和微细组分。
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煤显微组分。
首先,显微组分可以显微镜下观察到,而且它们最重要的特征是煤层组织。
这些组分和煤层交互作用,影响煤的性质。
一般而言,煤显微组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有机质、无机质、矿物、水分和其他混合物。
其次,有机质是煤显微组分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它们包括有机质和类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树木碳化过程。
它们可以描述为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物质,能够产生高易燃性气体,一般称之为可燃固体煤。
在一定程度上,有机质的含量决定了煤的热值和燃烧性。
接下来,无机质是煤显微组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煤形成过程中植物残余的矿物质。
无机质也可以分为全水分、微量矿物、重金属和其他物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热值和燃烧性,在煤的组织形态中,无机质和碳的比例也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其他混合物也是重要的煤显微组分。
它们包括有机物、水分、热熔质和无定形物质等。
其中,有机物可以由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有机物组成,它们混合在煤中,可以增加润滑性及弥补煤的水分缺失,从而极大地提高煤的利用率。
最后,水分是煤显微组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煤的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特点是影响热值,同时也改变了煤的烧结性能。
一般而言,水分含量越高,煤的热值就越低。
通过不同的水分测量方法,如热重分析、KF分析和紫外分析等,可以准确测定煤的水分含量。
综上所述,煤显微组分对煤的性质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测量煤的显微组分,为煤的性质和利用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改善煤的性能。
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方法及组成结构方面对煤族组分进行了的综述,详细介绍了CS2/NMP萃取反萃取法,并讨论了煤碳未来利用。
关键词:煤族组分;结构特征;研究进展煤是世界上最丰富悠久的化石资源,人们生活生产上处处都要用到煤,它的主要利用方式有燃烧、气化和炼焦。
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存在成本高、操作难、产品附加值低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比之下,石油却预先分离成各具特色的族组分,再采用不同的加工,达到了全组分的高效合理利用。
研究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准确认识煤的结构和类聚机理成了煤科学中根本问题:①小分子化合物直接影响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间接影响煤的利用效率;②部分小分子化合物会导致污染;③煤族组分的结构和类聚机理指导煤碳利用的多样化。
1煤族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研究方法研究煤有机质结构特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降解技术等。
仪器分析方法是最基础的方法。
主要有x射线法:用于煤微晶(非晶)态结构、芳香结构、孔尺寸、杂原子(N、O、S)结合形式及元素环境、内比表面积及结构的确定;红外光谱法:大分子和原子间的振动光谱,确定官能团及相对含量;核磁共振法(NMR):确定碳芳香度和其他碳分数及分子构型;质谱法(Ms):确定芳环数和烷基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数;电子显微镜法:研究煤的微组分及细孔。
此外,还有紫外吸收、色谱分析和色—质谱分析、Auger电子能谱和Raman光谱等。
2煤族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研究进展由于仪器研究早已成熟,在此仅讨论化学分离研究热点,有机溶剂分离煤组分的进展。
有机溶剂萃取分离煤始20世纪初,Wheeler等依次用吡咯、氯仿、石油醚、乙醚、丙酮萃取原煤,得残渣(a)、氯仿不溶物(p)、石油醚可溶物(γ1)、乙醚可溶物(γ2)、丙酮可溶物(γ3)和不溶物(γ4)。
由于除a外的族组分都是吡咯可溶物,因此煤主体a族并没有得到分离。
此法改进为一种常用于煤反应后所得液固混合物的族组分分离方法:依次以己烷、苯和吡咯萃取原煤,得油、沥青烯、前沥青烯和残渣。
煤岩显微组分的气化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杜娟;何秀风;陈小利;常丽萍
【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
【年(卷),期】2008(014)002
【摘要】煤的岩相特性是决定煤质的关键因素,在煤的加工利用中具有重要的影响.笔者对煤的主要有机显微组分的气化反应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概述,归纳和比较了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3种基本有机显微组分的反应性,对煤阶、反应压力和温度、升温速率、矿物质、显微组分的结构及其交互作用在显微组分气化中的影响作了探讨,并对气化过程中注重煤岩显微组分的作用提出了看法.
【总页数】5页(P67-70,75)
【作者】杜娟;何秀风;陈小利;常丽萍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
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
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
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0
【相关文献】
1.煤岩显微组分气化反应性的研究综述 [J], 公旭中;曹敏;王永刚;李文华
2.神木煤显微组分半焦的气化特性和气化动力学研究 [J], 孙庆雷;李文;李保庆
3.煤岩显微组分离心分离实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王辉;张国华
4.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加压气化动力学 [J], 谢克昌;李文英;朱素渝
5.氧化钙在煤岩显微组分气化中的作用研究 [J], 谢克昌;李文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褐煤显微组分结构与其热解特性间的关系吴琪;白柏杨;尹永杰;马晓迅【期刊名称】《化工进展》【年(卷),期】2024(43)5【摘要】采用浮沉分离法将鄂尔多斯褐煤分离成富镜质组(EL-V)和富惰质组(EL-I),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13C NMR)分析了原煤及显微组分的结构和组成。
采用粉-粒流化床和TG-FTIR装置分别考察了原煤及显微组分的热解特性和气态挥发物的逸出规律,进一步构建原煤及显微组分的大分子结构模型,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认识了化学键的断裂规律。
结果表明,富镜质组的挥发分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烷基侧链,热失重速率最大,表明镜质组的热解反应性较强。
与原煤和惰质组相比,富镜质组热解气体含量和焦油含量较高,且热解焦油含有较多的脂肪烃和轻质芳烃(TXE)。
富惰质组的H/C比较低,含氧量和芳环缩合程度较高,所得热解焦油中多环芳烃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
此外,通过TG-FTIR重点分析了CO_(2)、CO、CH_(4)、脂肪烃和芳烃的析出行为。
根据煤样大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断裂和气态挥发物的逸出规律,提出了煤热解过程中可能进行的反应路线。
【总页数】16页(P2370-2385)【作者】吴琪;白柏杨;尹永杰;马晓迅【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陕西煤基特种燃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相关文献】1.煤显微组分结构特征及其与热解行为的关系2.神木煤显微组分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3.褐煤热萃取物的热解特性与热解产物分子结构关联性研究4.溶剂溶胀对鄂尔多斯褐煤结构及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岩组分化学结构随热演化变化与生烃性研究
李荣西;金奎励;李秉新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04(032)004
【摘要】应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胜利油田附近的石炭系太原组煤烃源岩中主要生烃有机组分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荧光镜质体富含芳烃结构和含氧有机结构,而树脂体和角质体富含脂肪烃结构,荧光镜质体和树脂体烷基烃碳链短或支化程度高.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荧光镜质体和树脂体红外光谱参数
(CH2+CH3)/C=C和CH2/CH3比值逐渐减小,而孢子体和角质体的这两个参数先增后减,反映出荧光镜质体与树脂体具早期生烃特点,而孢子体与角质体生烃演化具弱-强-弱特性,具生烃高峰期.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李荣西;金奎励;李秉新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长安大学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FTIR法研究出土木材化学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J], 邓启平;李大纲;张金萍
2.电气石纳米化过程中结构稳定及表面化学活性变化研究 [J], 段萌语;陈瀛;韩炜;
陈敬中
3.煤源岩单组分化学结构及生烃性定量分析 [J], 李荣西
4.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二)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梁狄刚;郭彤楼;陈建平;边立曾;赵喆
5.煤中干酪根在热演化中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 [J], 李岩;王云鹏;赵长毅;卢家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木烟煤和神木兰炭结构特性研究何璐;尚文智;刘军利;侯吉礼;马跃;李术元【摘要】为了解神木烟煤和神木兰炭的结构特征,采用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仪器分析方法对神木烟煤及神木兰炭结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测定烟煤和兰炭的比表面积、脂肪氢和芳香氢的相对含量、微晶结构,并计算结构参数.结果表明,神木烟煤比表面积为7.011m2/g,兰炭比表面积为14.615m2/g,是神木烟煤的2倍以上.兰炭的脂肪氢及芳香氢相对含量比神木烟煤低.兰炭的芳香环层片直径(La)为4.3792 nm,芳香层片堆砌高度(Lc)为18.1477 nm,芳香层片堆砌层数(N)为54.64;神木烟煤的芳香环层片直径(La)为3.6382 nm,芳香层片堆砌高度(Lc)为2.0722 nm,芳香层片堆砌层数(N)为6.72.兰炭芳香环层片间的距离(d002)为0.3383 nm,神木烟煤芳香环层片间的距离(d002)0.3618 nm,说明兰炭的微晶化程度高于神木烟煤.【期刊名称】《洁净煤技术》【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烟煤;兰炭;结构特性;BET;FT-IR;XRD【作者】何璐;尚文智;刘军利;侯吉礼;马跃;李术元【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719399;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榆林71939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烟煤是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煤种,但其燃烧释放的SOx、NOx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改善我国大气环境现状,寻找一种清洁的燃煤替代燃料尤为重要。
而以神木烟煤为原料生产的神木兰炭具有挥发分低、固定碳高、灰分低、比电阻高等特点,同时燃烧过程中排放的SO2、NOx量较神木烟煤少,主要原因是神木烟煤经热解加工后结构及化学组成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