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经典题附答案

一、铁及其化合物

1.某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电子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1%Cu、20%Al、5%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晶体的路线:

已知: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

(2)第②步加入H2O2目的是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使用H2O2作为氧化剂的优点是___。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晶体加热制备无水CuSO4的瓷质主要仪器___。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可行方案是___,其中不可行方案的原因是___。

【答案】Pt、Au H2O2 +2Fe2+ +2H+ =2Fe3+ +2H2O 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蒸发皿乙甲

【解析】

【分析】

(1).滤渣1成分应为Pt,Au,性质稳定不与浓硝酸和稀硫酸反应。

(2).H2O2将Fe2+氧化成Fe3+,同时其被还原为H2O。产物无污染无需后续处理。

(3).蒸发结晶过程会用到主要仪器蒸发皿属于瓷质。

(4).滤液1加H2O2是为了将溶液中Fe2+→Fe3+,然后通过加NaOH调PH值使Al3+和Fe3+沉淀,这样才能使滤液2只含Cu2+。而滤渣2成分为Fe(OH)3和Al(OH)3,所以在制取

Al2(SO4)3·18H2O时要考虑除去Fe3+影响。

【详解】

(1).Pt,Au都属于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所以滤渣1含Pt和Au,答案为Pt、Au。(2).根据分析,H2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2Fe2++2H+=2Fe3+ +2H2O,反应产物只有H2O和Fe3+,没有引入新杂质且无污染。答案为H2O2 +2Fe2+ +2H+ =2Fe3+ +2H2O,不引入新杂质且产物无污染。

(3).由分析可知为蒸发皿,答案为蒸发皿。

(4).根据分析,滤渣2如果采用甲方案处理无法除去Fe3+,最终获得产物会含有杂质

Fe2(SO4)3成分。如果采用乙方案,加适量Al粉可以置换出Fe同时生Al3+。丙方案加入

NaOH溶解Al(OH)3然后过滤,可排除Fe3+影响,但对比方案乙其原子利用率不高。故答案为乙,甲。

2.常见物质A~K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D、E、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C______,H______。

(2)反应“I→J”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3)检验J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

【答案】AlCl3 Fe 2Fe2++Cl2=2Fe3++2Cl-在试管中取少量J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若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J溶液含有Fe3+

【解析】

【分析】

溶液C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白色沉淀F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液G,说明G 为NaAlO2,F为Al(OH)3,金属A与溶液B反应生成气体D,金属A为Al,气体D和黄绿色气体E(Cl2)反应生成气体B,气体B溶于水,溶液B与金属H反应生成溶液I,根据后面红褐色沉淀,得到金属H为Fe,则B为HCl,溶液C为AlCl3,则D为H2,溶液I为FeCl2,溶液J为FeCl3,K为Fe(OH)3。

【详解】

(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物质的化学式是:C为AlCl3,H为Fe;

(2)反应“I→J”是Fe2+与Cl2反应生成Fe3+和Cl-,其离子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

(3)检验J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的方法是主要是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

3.某工厂的工业硫酸盐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2+、Fe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设计如下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在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A时,发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

(3)得到FeSO4?7H2O晶体的操作Ⅲ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干燥。【答案】Fe H2SO4 Fe + 2Fe3+=3Fe2+ Fe + Cu2+=Fe2++ Cu 过滤洗涤

【解析】

【分析】

工业废水中含大量Fe2+、Fe3+、Cu2+和少量的Na+,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结合流程可知,要加入铁粉,可置换出铜,同时生成硫酸亚铁,经过滤,得到的滤液C中主要含硫酸亚铁,滤渣B中含Cu、Fe,向该固体混合物中加入D为H2SO4,得到的溶液F为硫酸亚铁,得到滤渣E为Cu,将溶液C、F合并就是FeSO4溶液,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就可得到FeSO4·7H2O晶体,以此来解答。

【详解】

(1)加入铁粉,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可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铁、铜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所以A的化学式为Fe,D的化学式为H2SO4;

(2)由于离子的氧化性Fe3+>Cu2+>Fe2+>Na+,所以向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A时,首先发生反应Fe + 2Fe3+=3Fe2+,然后发生反应Fe + Cu2+=Fe2++ Cu;

(3)FeSO4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从FeSO4的溶液中获得晶体经过加热,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然后过滤、洗涤,最后干燥,就得到了FeSO4?7H2O晶体。

【点睛】

本题以废水处理流程为线索,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操作过程、试剂的选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等,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4.常见含硫物质A~D,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①、②中所需物质B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

(2)反应①、②中Cu、Fe所起的作用相同,即都作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你判断的依据是它们都是金属,在反应中都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大气中因废气A 引起酸雨的反应流程之一可用下图示意:

上图中由D→B 的转化所需氧化剂为_______。

当将含D 的雨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其c (H +)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废气A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采用氨吸收法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某工厂若将4.48×106L (标准状况下)废气A 进行环保处理,完全转化为 NH 4HSO 3时,需消耗10mol/L 氨水溶液(溶质全部以NH 3?H 2O 计)的体积为_______L 。

【答案】SO 2 还原剂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Fe+2H +=Fe 2++H 2↑ O 2 增大 20000

【解析】

【分析】

由B(含氧酸)在常温下与足量的铁反应生成C(硫酸盐),故B 是H 2SO 4,反应方程式为Fe+2H 2SO 4=FeSO 4+H 2↑,C 是FeSO 4;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故A 是SO 2,

SO 2+H 2O

H 2SO 3,D 是H 2SO 3。 【详解】

(1)由解析可知,A 的化学式为SO 2;

(2)反应①、②中,反应前后Cu 、Fe 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故反应①、②中Cu 、Fe 所起的作用相同,即都作还原剂;

(3)铁与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 +=Fe 2++H 2↑;

(4)H 2SO 3→H 2SO 4过程中,S 元素化合价升高,即H 2SO 3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为H 2SO 4;2H 2SO 3+ O 2= H 2SO 4,H 2SO 3是弱酸,H 2SO 4是强酸,故当将含H 2SO 3的雨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其c (H +)将增大;SO 2+NH 3?H 2O =NH 4HSO 3,n(SO 2)= 64.4810L 22.4L/mol

?=2.0×105mol ,故n(NH 3?H 2O)= 2.0×105mol ,需消耗10mol/L 氨水溶液(溶质全部以NH 3?H 2O 计)的体积为52.010mol 10mol/L

?=20000L 。 【点睛】

本题是结合图考查S 元素的化合物知识,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难度不大。

5.钾、钠、镁、铁均能与水发生置换H 2的反应。

(1)其中反应最剧烈的是____。

(2)其中铁与水的反应比较特殊。其特殊性在于:

①_________;②产物为氧化物而非氢氧化物。你对②和①的关联性作何解释?__________(3)证明②的氧化物含Fe3+必需的试剂是______。

【答案】钾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铁的氢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稀硫酸(或稀盐酸)、KCNS试液

【解析】

【分析】

(1)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分析判断;

(2)①根据铁与水的反应条件分析;②根据高温下铁的氢氧化物的稳定性分析解答;

(3)需要将Fe的氧化物转化为溶于水的离子,再检验。

【详解】

(1)金属的活泼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活泼性:K>Na>Mg>Fe,所以与水发生置换H2反应最剧烈的是钾,故答案为:钾;

(2)①铁与水蒸气的反应,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才能发生,故答案为: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②铁的氢氧化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高温下铁的氢氧化物会分解生成四氧化三铁,因此产物为氧化物而非氢氧化物,故答案为:铁的氢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

(3)四氧化三铁难溶于水,需要用HCl(或稀硫酸)溶解生成Fe3+,Fe3+遇到KCNS试液,溶于变红色,故答案为:稀硫酸(或稀盐酸)、KCNS试液。

6.某化学小组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胶头滴管外,你认为本实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

(2)请帮他们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锌片。

实验记录(划斜线部分不必填写):

实验结论:___。

(3)亚铁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如何检验亚铁盐溶液是否被氧化?(简述实验操作)___

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应该如何防止亚铁盐被氧化:___。

(4)若直接向亚铁盐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Fe(OH)2沉淀,其原因为: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试管 Cl2+2Fe2+=2Cl-+2Fe3+ Cu+2Fe3+=2Fe2++Cu2+ 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取少许亚铁盐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亚铁盐溶液已变质;若溶液不显血红色则亚铁盐溶液未变质在亚铁盐溶液中加入铁粉或铁钉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详解】

(1)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需要在试管中滴加试剂发生反应,则本实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试管;

(2)①在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氯水,生成氯化铁,离子反应为Cl2+2Fe2+=2Cl-+2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2+具有还原性;

②FeCl2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2+具有氧化性;

③FeCl3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3+具有氧化性;

④在FeCl3溶液中加入铜片,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离子反应为

Cu+2Fe3+=2Fe2++Cu2+,FeCl3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3+具有氧化性,

则得到实验结论为Fe只有还原性,Fe3+只有氧化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3)亚铁盐被氧化生成铁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为红色,则检验亚铁盐溶液是否被氧化的实验操作为取少许亚铁盐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亚铁盐溶液已变质;若溶液不显血红色则亚铁盐溶液未变质;保存亚铁盐溶液时,在亚铁盐溶液中加入铁粉或铁钉防止亚铁盐被氧化;

(4)直接向亚铁盐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Fe(OH)2沉淀,Fe(OH)2易被氧化,发生4Fe(OH)2+O2+2H2O=4Fe(OH)3。

【点睛】

直接向亚铁盐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Fe(OH)2沉淀,可以看到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7.溴主要以Br- 形式存在于海水(呈弱碱性)中,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资料:常温下溴呈液态,深红棕色,易挥发。

(1)酸化:将海水酸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脱氯:除去含溴蒸气中残留的Cl2

①具有脱氯作用的离子是____。

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____,脱氯作用恢复。

(3)富集、制取Br2:

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再用H2SO4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得到Br2,其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

(4)探究(3)中所用H2SO4浓度对Br2生成的影响,实验如下:

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说明产生了____。

②分析C中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所致;乙同学认为是用水稀释所致。若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合理,请用具体的反应说明理由;若认为乙同学的分析合理,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理由或方案:____。

③酸化歧化后的溶液宜选用的酸是____(填“稀硫酸”或“浓硫酸”)。

【答案】Cl2+2OH-=Cl-+ClO-+H2O Fe2+、Br-铁粉 BrO3-+5Br-+6H+=3Br2+3H2O Br2理由:SO2+Br2+2H2O=2HBr+H2SO4方案:用CCl4萃取颜色很浅的溶液,观察溶液下层是否呈棕红色稀硫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1)海水中溴元素以Br-存在,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要用Cl2氧化溴离子得到,但海水呈碱性,若不酸化,就会发生反应:Cl2+2OH-=Cl-+ClO-+H2O,影响溴的提取;

(2) ①将溴蒸气的残留的Cl2脱去,可利用氯气有强的氧化性,要加入能与Cl2反应,但不能与Br2反应的物质,如Fe2+、Br-;

②溶液失去脱氯作用后,补加FeBr2或加入还原铁粉,物质具有还原性,脱氯作用就恢复;

(3)用Na2CO3溶液吸收溴,Br2歧化为BrO3-和Br-。再用H2SO4酸化,BrO3-和Br-及H+发生归中反应得到Br2,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rO3- +5Br-+6H+=3Br2+3H2O;

(4)①B中溶液呈棕红色是由于Br2是红棕色物质,产生了Br2;

②若甲同学说法正确,则会发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消耗了溴单质;若乙同学说法正确,则要把颜色很浅的溶液用CCl4萃取,利用CCl4密度比水大,溴单质容易溶于CCl4,观察下层液体颜色否呈棕红色即可;

③歧化后的溶液若用稀硫酸酸化无明显现象,若用浓硫酸酸化,溶液变为红棕色,反应放出热量,会导致溴单质挥发,所以酸化要用稀硫酸。

8.某工厂废金属屑的主要成分为Cu、Fe和Al,此外还含有少量Al2O3和Fe2O3,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用该工厂的金属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步骤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试剂X 是___,溶液D 是___。

(3)在步骤Ⅱ中,用如图装置制取CO 2并通入溶液A 中。一段时间后,仍观察不到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为了固体C 的生成,在药品和装置上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

(4)溶液E 中加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可能的原因:___。

(5)将固体F 继续加入热的稀硫酸,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 4溶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22-2=2Al+2H O+2OH 2AlO +3H ↑、--2322Al O +2OH =2AlO +H O 稀硫酸

NaHCO 3溶液 浓盐酸改为稀盐酸;在装置a 和装置b 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以除去装置a 中挥发出的HCl 2Fe 3++Fe=3Fe 2+、2Fe 3++Cu=2Fe 2++Cu 2+

22442=2Cu+O +2H SO 2CuSO +2H O ?

【解析】

【分析】

Fe 、Cu 、Fe 2O 3都不与NaOH 溶液反应,Al 和Al 2O 3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用含有Al 、Fe 、Cu 和Al 2O 3和Fe 2O 3的废金属屑制取AlCl 3、绿矾晶体(FeSO 4?7H 2O)和胆矾晶体流程为:合金中Al 、Al 2O 3与NaOH 反应,所得滤液A 为NaAlO 2溶液,经途径Ⅱ与足量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23--

23AlO +CO +2H O H =Al OH CO +↓,反应可生成Al(OH)3固体C ,生成的Al(OH)3再和盐酸反应生成AlCl 3,得到的AlCl 3较纯净;溶液D 为NaHCO 3溶液;滤渣B 为Fe 和Cu 的化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得到的滤液E 为FeSO 4,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绿矾,滤渣F 为Cu ,可用于制备胆矾,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铝、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所得滤液A 为NaAlO 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

2=2Al+2H O+2OH 2AlO +3H ↑、--

2322Al O +2OH =2AlO +H O ;

(2)金属铁和金属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金属铜和稀硫酸之间不反应,但是金属铁可以和稀硫酸之间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而制得绿矾晶体,所以试剂X 为稀硫酸;溶

液D 为NaHCO 3溶液;

(3)进行步骤Ⅱ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将制得的CO 2气体通入溶液A 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逐渐减少,其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从盐酸中挥发出的HCl 气体,氯化氢在水中溶解了部分沉淀,发生的反应为:

Al(OH)3+3H +=Al 3++3H 2O ,为了避免固体C 减少,可在制取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中增加一个洗去HCl 的装置,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 3中不溶,氯化氢和NaHCO 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降低盐酸浓度;在装置I 和Ⅱ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 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4)溶液E 中加入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表明滤液中不存在Fe 3+,原因是Fe 3+被Fe 、Cu 还原生成Fe 2+,所以加入KSCN 溶液没有明显现象,故答案为:2Fe 3++Fe=3Fe 2+、2Fe 3++Cu=2Fe 2++Cu 2+;

(5)用固体F 继续加入热的稀H 2SO 4,同时不断鼓入空气,固体溶解得CuSO 4溶液,说明在加热条件下,Cu 、氧气和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2=2Cu+O +2H SO 2CuSO +2H O ?

9.以粉煤灰(主要含3Al 2O 3·

2SiO 2、SiO 2,还含有少量CaO 、Fe 2O 3等物质)为原料制取Al 2O 3的流程如图:

(1)当(NH 4)2SO 4和3Al 2O 3·2SiO 2的配比a (

a=424232n[(NH )SO ]n(3Al O 2SiO )

?)不同时,“焙烧”后所得产物的X 射线衍射谱图如图所示(X 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

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由图可知,当a=___时,3Al 2O 3·

2SiO 2的利用率最高。

(2)“沉淀、过滤”所得滤渣为Fe(OH)3和Al(OH)3,生成Fe(OH)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3)“碱浸”加入NaOH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水解、过滤”可得到Al(OH)3沉淀,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的原因是___。该步骤可将加水改成通入过量的___气体。

(5)流程中,可以回收并循坏利用的物质除NH 3外,还有___和___。

【答案】8 Fe 3++3NH 3+3H 2O=Fe(OH)3↓+3NH 4+ OH -+Al(OH)3=AlO 2-+2H 2O 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进行 CO 2 NaOH (NH 4)2SO 4

【解析】

【分析】

粉煤灰、(NH4)2SO4进行灼烧处理,把3Al2O3·2SiO2转化为NH4Al (SO4)2,且当(NH4)2SO4和

3Al2O3·2SiO2的配比a(

a=424

232

n[(NH)SO]

n(3Al O2SiO)

)不同时各产物含量不同,如图a=8时,体

系中NH4Al (SO4)2含量最高,此时3Al2O3·2SiO2的利用也率最高。加硫酸进行酸浸,过滤,滤液中含有Al3+、Fe3+以及其他可溶性离子,通入氨气生成沉淀Al(OH)3和Fe(OH)3,滤液Ⅰ为(NH4)2SO4,加入氢氧化钠进行碱浸取过滤,滤渣为Fe(OH)3滤液Ⅱ为NaOH 和NaAlO2,加水水解得到Al(OH)3沉淀,煅烧得氧化铝。

【详解】

(1)根据分析,当(NH4)2SO4和3Al2O3·2SiO2的配比a=8时,体系中NH4Al (SO4)2含量最高,此时3Al2O3·2SiO2的利用也率最高。

(2)通入氨气“沉淀、过滤”所得滤渣为Fe(OH)3和Al(OH)3,生成Fe(OH)3离子反应方程式:Fe3++3NH3+3H2O=Fe(OH)3↓+3NH4+;

(3)根据分析,“碱浸”加入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Al(OH)3=AlO2-+2H2O;(4)“水解、过滤”可得到Al(OH)3沉淀,水解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促进AlO2-水解;该步骤可将加水改成通入过量的酸性气体二氧化碳(CO2+AlO2-+2H2O= HCO3-+

Al(OH)3↓);

(5)流程中,滤液Ⅰ为(NH4)2SO4,滤液Ⅱ含有NaOH ,故可以回收并循坏利用的物质除NH3外,还有(NH4)2SO4和NaOH。

【点睛】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遇强酸强碱发生反应而溶解,不与弱酸弱碱反应。氢氧化铝的制备:1.向氯化铝溶液中通过量氨气;2.向偏铝酸钠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3.氯化铝和偏铝酸钠发生双水解。

10.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金属腐蚀抑制剂。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的两种途径如图所示。

(1)NaClO的电子式为 ___。

(2)途径Ⅰ碱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途径Ⅱ氧化时还有Na2SO4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4)已知途径Ⅰ的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c(CO32-)=0.10mol/L。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去除率是______[已知Ksp(BaCO3)=1×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5)分析纯钼酸钠常用钼酸铵[(NH4)2MoO4]和氢氧化钠反应来制取,若将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与途径Ⅰ所产生的气体一起通入水中,得到正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

(6)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

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碳素钢腐蚀速率几乎为零,原因是____。

②若缓蚀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 ·L -1,则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M =206g ·mol -1)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MoO 3+Na 2CO 3=Na2MoO 4+CO 2↑ MoS 2+9ClO -+6OH -=MoO 42-+9Cl -+2SO 42-+3H 2O 90% (NH 4)2CO 3和(NH 4)2SO 3 常温下浓硫酸会使铁钝化 7.28×10-4mol/L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MoS 2)制备钼酸钠有两种途径:

途径Ⅰ是先在空气中灼烧生成MnO 3,得到对环境有污染的气体SO 2,用碱液可以吸收,然后再用纯碱溶液溶解MnO 3,发生反应:MoO 3+Na 2CO 3═Na 2MoO 4+CO 2↑,得到钼酸钠溶液,最后结晶得到钼酸钠晶体;途径Ⅱ是直接用NaClO 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氧化钼精矿得到钼酸钠溶液,反应为MnS 2+9ClO -+6OH -=MoO 42-+9Cl -+2SO 42-+3H 2O ,结晶后得到钼酸钠晶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离子化合物NaClO 的电子式为;

(2)途径I 碱浸时MoO 3和纯碱溶液反应生成钼酸钠,同时得到CO 2气体,反应方程式为MoO 3+Na 2CO 3=Na 2MoO 4+CO 2↑;

(3)途径II 氧化时还有Na 2SO 4生成,反应物NaClO 在碱性条件下氧化MoS 2,得到钼酸钠和NaCl 、硫酸钠和水,本质为次氯酸根离子氧化MoS 2中钼和硫,化合价变化为:升高Mo(+2→+6),S(-1→+6),降低Cl(+1→-1),最小公倍数18,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oS 2+9ClO -+6OH -=MoO 42-+9Cl -+2SO 42-+3H 2O ;

(4)K sp (BaMoO 4)=4.0×10-8,钼酸钠溶液中c (MoO 42-)=0.40mol?L -1,BaMoO 4开始沉淀时,溶液

中钡离子的浓度为:c (Ba 2+)=-1-7-8

1mol L =1104.01m 00.ol 40L -??g g ,K sp (BaCO 3)=1×10-9,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浓度为:c (CO 32-)=97110110--??mol/L=0.01mol/L ,则碳酸根的去除率为

-1-1

-1

0.10mol L -0.01mol L 100%0.10mol L ?g g g =90%; (5)四钼酸铵[(NH 4)2MoO 4]和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NH 3,途径Ⅰ中生成的气体有CO 2和SO 2,

将NH 3和CO 2或SO 2一起通入水中可生成正盐为(NH 4)2CO 3和(NH 4)2SO 3;

(6)①当硫酸的浓度大于90%时,可以认为是浓硫酸,碳素钢的主要成分含有铁,常温下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会使铁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防腐蚀作用,所以其腐蚀速率几乎为零;

②缓蚀剂钼酸钠-月桂酸肌氨酸总浓度为300mg·

L -1,据图可知缓蚀效果最好时钼酸钠和月桂酸肌氨酸的浓度均为150mg/L ,则1L 钼酸钠溶液中钼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40.15g =7.2810mol 206g/mol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为7.28×10-4mol/L 。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含答案

高考有机推断题型分析经典总结 一、有机推断题题型分析 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经典习题】 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请填写: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⑦ 。 (2)写出结构简式:B ;H 。 (3)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⑥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这样几点:一是E 到G 连续两步氧化,根据直线型转化关系,E 为醇;二是反应条件的特征,A 能在强碱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都发生反应,A 为卤代烃;再由A 到D 的一系列变化中碳的个数并未发生变化,所以A 应是含有苯环且侧链上含2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再综合分析可得出结果。 二、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 (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2、用足信息 (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 3、积极思考 (判断合理,综合推断) 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①浓NaOH 醇溶液△ B A C D E F G H (化学式为C 18H 18O 4) C 6H 5-C 2H 5 ②Br 2 CCl 4 ③浓NaOH 醇溶液△ ④足量H 2 催化剂 ⑤稀NaOH 溶液△ ⑥ O 2 Cu △ ⑦ O 2 催化剂 ⑧乙二醇 浓硫酸△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 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2019届高三有机化学推断专题复习(答案)

3、积极思考(判断合理,综合推断)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 或特征反应。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 解题的突破口也叫做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反应、性质、用途或反应条件,或在框图推断试题中, 有几条线同时经过一种物质,往往这就是题眼。 课堂练习】1、通常羟基与烯键碳原子相连时,发生下列转化: 已知有机物 A 是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3:1,其蒸气密度为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43倍,E 能与NaOH 溶液反应,F转化为G 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G能使溴水褪色。现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所属反应的基本类型:②,④ (2)写出A、B 的结构简式: A ,B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反应② 。 反应③ 。答案:(1)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2) CH 3COOCH CH2; 3)② ③nCH3COOCH CH2 催化剂[CH —CH2 ]n | OOCCH 3 ☆:题眼归纳——反应条件 [ 条件1] 光照这是烷烃和烷基中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①烷烃的取代;芳香烃或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③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浓H2SO4 [ 条件2] 这是乙醇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铁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铁及其化合物(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 升)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B溶液遇KSCN显血红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上述C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C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Fe3+=3Fe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SiCl4①③ 2C+SiO2Si+2CO↑ 【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变价金属,则A应为Fe,B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②为Fe与氯化铁的反应;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A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且②为化合反应,则该非金属气体为Cl2,B为氯化铁,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由分析知C为氯化亚铁,检验Fe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Fe2+; (3)B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B为Si,①为C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制备B的反应,则C为SiCl4,其中②为Si和Cl2化合生成SiCl4,③中SiCl4与氢气反应,提纯Si,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CO↑,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③。 2.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完整)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题集锦

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集锦 2.以石油产品乙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F和G,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E的分子式为C4H6O2,F的分子式为(C4H6O2)n(俗名“乳胶”的主要成分),G的分子式为(C2H4O)n(可用于制化学浆糊),2CH2=CH2+2CH3COOH+O2 2C4H6O2(醋酸乙烯酯)+2H2O 又知:与结构相似的有机物不稳定,发生分子重排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②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一种名为菲那西汀的药物,其基本合成路线如下: 则: (1)反应②中生成的无机物化学式为。

(2)反应③中生成的无机物化学式为。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 (4)菲那西汀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有机物A和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均为芳香族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F的两种结构简式 , ; (2)指出①②的反应类型:①;②; (3)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发生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 , D→E 。 4.已知卤代烃在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时,卤原子能被带负电荷的原子团OH+所取代。现有一种烃A,它能发生下图所示的变化。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题

第二轮复习无机推断题专题讲座 [命题趋向]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分析今高考中物质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从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高考无机推断题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单信息、多信息并重。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②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③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知识指津] 无机物的相互反应(见下图所示) (1)无机物间能否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时的客观条件。左边所示的无机物间的相互反应指其主要性质而言,至于各个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有一些具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铁及其化合物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铁及其化合物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 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物质X是某新型净水剂的中间体,它可以看成由AlCl3(在180℃升华)和一种盐A按物质的量之比1:2组成。在密闭容器中加热X使之完全分解,发生如下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时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高温下,若在密闭容器中长时间煅烧X,产物中还有另外一种气体,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_。 【答案】AlCl3·2FeSO4 Al3++2H++6OH-=AlO2-+4H2O 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解析】 【分析】 固体氧化物B溶于稀盐酸后得到的溶液C中滴加KSCN溶液,混合液变血红色,说明B中含有Fe3+,则B为Fe2O3,C为FeCl3溶液,无色D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则D为SO2,由元素守恒可知A中含有Fe、S、O元素,A加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则盐A为 FeSO4,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 3.2g 160g/mol =0.02mol,生成二氧化硫为 0.448L 22.4L/mol =0.02mol, 由Fe、S原子为1:1可知生成SO3为0.02mol,4.27g混合晶体E为AlCl3和SO3,AlCl3的物 质的量为4.27g-0.02mol80g/mol 133.5g/mol =0.02mol,X的组成为AlCl3?2FeS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X的化学式为AlCl?2FeSO4; (2)将E混合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则硫酸与氯化铝的物质的量相等,逐滴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该过程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2H++6OH-=AlO2-+4H2O; (3)若在高温下长时间煅烧X,生成的三氧化硫再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另一种气体分子式是O2,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收集余气,把一条带火星的本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说明是O2。 2.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D、E有如下转化(已知A、B、C、D、E均含有同一元

迄今为止最经典的逻辑推理题99

18.C19.B20.B21.B22.D23.A24.B25.D 18. 如果一项投资不能产生利润,那么以投资为基础的减轻赋税就是毫无用处的。任何一位担心新资产不会赚钱的公司经理都不会因减轻公司本来就不欠的税款的允诺而得到安慰。 下面哪项是从上文得出的最可靠的推论? (A)阻止效益不佳的投资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可以产生利润的投资减轻税赋。 (B)公司经理在决定他们认为可以盈利的投资时,可能会不考虑税款问题。 (C)对新投资减轻税款的承诺本身不会刺激新投资。 (D)公司经理把税款问题的重要性看得越小,他就越可能正确地预测投资的有利性。 (E)公司投资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能是公司经理对感知到的商业状况的心理反应。 19. 一块石头被石匠修整后,曝露于自然环境中时,一层泥土和其他的矿物便逐渐地开始在刚修整过的石头的表面聚集。这层泥土和矿物被称作岩石覆盖层。在一安迪斯纪念碑的石头的覆盖层下面,发现了被埋藏一千多年的有机物质。因为那些有机物质肯定是在石头被修理后不久就生长到它上面的,也就是说,那个纪念碑是在1492年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很早建造的。 下面哪一点,如果正确,能最严重地削弱上述论述? A.岩石覆盖层自身就含有有机物质。 B.在安迪斯,1492年前后重新使用古人修理过的石头的现象非常普遍。 C.安迪斯纪念碑与在西亚古代遗址发现的纪念碑极为相似。 D.最早的关于安迪斯纪念碑的书面资料始于1778年。 E.贮存在干燥和封闭地方的修理过的石头表现,倘若能形成岩石覆盖层的话,形成的速度也会非常地慢。 20. 根据医学资料记载,全球癌症的发病率20世纪下半叶比上半叶增长了近10倍,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这说明,20世纪下半叶以高科技为标志的经济迅猛发展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失衡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 以下各项,如果是真的,都能削弱上述论证,除了 A.人类的平均寿命,20世纪初约为30岁,20世纪中叶约为4O岁,目前约为65岁,癌症发病率高的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普遍超过70岁。 B.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死于战争;而20世纪下半叶,世界基本处于和平发展时期。 C.高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率和这种准确的医疗诊断在世界范围的覆盖率。 D.高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治癌症的能力,有效地延长着癌症病人的生命时间。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无机综合推断 1.下列各物质中只有A、B、C三种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主要以G形式存在于海水中,F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C是:_____,L是:______,I是: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Cl2HCl CO2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 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 【分析】 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单质是钠,钠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常见的无色液体是水,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是二氧化碳。因此,A是钠,B是氧气,C是氯气,D是氢氧化钠,E是氧化钠,F是过氧化钠,G是氯化钠,H是水,I是二氧化碳,J是碳酸氢钠,K是碳酸钠,L是盐酸。 【详解】 (1)A是钠,化学式为Na,C是氯气,化学式为Cl2,L是氯化氢,化学式为HCl,I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①是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③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点睛】 无机框图推断题要找出题眼,关键点,熟记特殊物质的颜色,特殊的反应,工业生产等等,找出突破口,一一突破。 2.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三种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元素周期律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元素周期律的经典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元素周期律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高温下,正硅酸锂(Li 4SiO 4)能与CO 2发生反应,对控制CO 2的排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完成下列填空: (1)硅原子核外电子占有_____种能量不同的轨道;Li 、C 、Si 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 (2)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锂强,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说明理由_____。 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Li 4SiO 4与CO 2发生如下反应: Li 4SiO 4(s)+CO 2(g)Li 2SiO 3(s)+Li 2CO 3(s)。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反应20min ,测得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8.8g ,则0~20min 内CO 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4)在T 1、T 2温度下,恒容容器中c(CO 2)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是_____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若T 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CO 2)为amol· L -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通入一定量的CO 2,重新达到平衡时c(CO 2)为bmol· L -1。试比较a 、b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5 SiO 2 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 21c CO 0.005mol·L -1·min -1 放热 a=b ,通入一定量的CO 2,平衡会正向进行,但由于温度不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1c CO 不变,故达到新平衡时c (CO 2)不变,即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硅是14号元素,基态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2,其核外电子共占有5种能量不同的轨道;Li 、C 、Si 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Li 2O 、CO 2、SiO 2,Li 2O 是离子晶体、CO 2是分子晶体、SiO 2是原子晶体,故答案为:5;SiO 2; (2) 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锂强,从原子结构解释: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故答案为:钠元素和锂元素均为第ⅠA 族元素,Na 原子有3个电子层,Li 原子有2个电子层,原子半径Na>Li ,则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Na
  • Li ,因此金属性Na 强于Li ;

    15道经典逻辑推理问题及答案

    15道经典逻辑推理问题 1、已知某月,周二比周三天数多,周一比周日天数多,这个月5号是星期____。 2、某个月周一与周三都出现奇数次,则这个月的有_____天,这个月1号是星期_______。 3、20世纪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从小就智力超常,三岁时就能读写,十四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几年后,他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博士。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 4、 5、 6、 7、 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问:维纳今年的年龄是_______岁? 4、有3个孩子,他们摸了摸衣兜,把兜中的钱全部掏出来,共是320元,中100元的两张,50元的两张,10元的两张。据了解每个孩子所带的纸币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而且,没带100元纸币的孩子也没带10元的纸币,没带50元纸币的孩子也没带100元的纸币。你能不能弄清楚,3个孩子原来各自带了多少和什么样的纸币?

    5、某一天有一个人进了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简餐,吃着吃着就跟老板聊了起来。老板说他有三个小孩,于是客人问他:“你的小孩几岁了?”老板:“让你猜好了!他们三个人的年龄乘起来等于72”客人想一想便说:“这样好像不够吧!”老板:“好吧!我再告诉你,你出去看一下我们这儿的门牌号码,就可以看到他们三个年龄的总和”客人出去看了一下,回来还是摇摇头回答:“还是不够啊!”老板微笑着说:“我最小的孩子喜欢吃那种巨蛋面包。”请问三个小孩的年龄各是多少? 6、一个经理有3个女儿,三个女儿年龄加起来是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积是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已经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知道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大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然后下属就知道了三个女儿的年龄,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各多少? 7、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 2 人都要赛 1 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 4 盘,乙已经赛了 3 盘,丙已经赛了 2 盘,丁已经赛了 1 盘。问:小强赛了几盘? 8、在一次乒乓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名选手预测各自的名次。甲说:我绝对不是最后;乙说:我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丙说:我是第一;丁说:我是最后一名。比赛结束后,四人没有并列名次,而且只有一名选手预测错误,问是谁预测错了?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难题汇编(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高中化学有机推断难题汇编 1.(18分)化合物A (C 8H 8O 3)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有特殊香味,从A 出发,可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图中的化合物A 硝化时可生成四种硝基取代物,化合物H 的分子式为C 6H 6O ,G 能进行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A ,E ,K 。 (2)反应类型:(Ⅰ) ,(Ⅱ) ,(Ⅲ)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H → K , C → E ,

    C+F→G 。【答案】 (1)A:或E:HCHO K:(每空2分) (2)(Ⅰ)水解反应;(Ⅱ)酯化反应;(Ⅲ)取代反应(每空1分) (3)+3Br2→+3HBr 2CH3OH+O2? ?催化剂2HCHO+2H2O ?→ CH3OH+HCOOH?? ?42SO ?→ 浓HCOOCH3+H2O(每空3分) H 2.通常羟基与烯键碳原子相连接时,易发生下列转化: 现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E能溶于NaOH溶液中,F转化为G时,产物只有一种结构,且能使溴水褪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简式:A:B: (2)化学方程式: C的银镜反应: C→D: F→G: 【答案】 (1)CH 3 --O-CH=CH 2 CH 3 --O--CH 3 (2)CH 3 CHO+2Cu(NH 3 ) 2 OH CH 3 COONH 4 +2Ag↓+3NH 3+H 2 O CH 3 CHO+2Cu(OH) 2 CH 3 COOH+Cu 2 O+2H 2 O 3.芳香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B的结构简式是 。 A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I H △ B ①NaOH溶液/△ ②H2O/H+ ①NaOH溶液/△ ②H2O/H+ A C D E F G O2、Cu催化剂氧化剂H2O2酸催化 C2H8O7 只能得到2种 一溴取代物CH3OOH 甲酸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无机综合推断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 (或6124C H N )26H O + 【解析】 【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 =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 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 =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 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高考化学有机化合物-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有机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华法林(Warfarin)又名杀鼠灵,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药物。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下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名称为________,E 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 (2)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由 C 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⑤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⑧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种。 a.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含有-CHO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答案】甲苯酯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13 【解析】 【分析】 由A的分子式及产物的性质,可确定A为,在光照条件下发生-CH3上的取代反应生成B(),B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C催化氧化生成D(),D 与CH3COCH3在NaOH、加热条件下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和水。 【详解】 (1)A为,名称为甲苯,E为,官能团名称为酯基。答案为:甲苯;酯基; (2)由以上分析知,B 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 (3)C()催化氧化生成D(),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为: ; (4)⑤为与(CH 3CO)2O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和CH 3COOH ,则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⑧为与反应生成,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答案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5)F 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a .能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含有-CHO 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3种。它们为苯环上有-OH(酚)、-CH 2CHO 两个取代基的异构体3种,苯环上有-OH(酚)、-CHO 、-CH 3三个取代基的异构体10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五组峰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为:13;。 【点睛】 F 的13种同分异构体,含有3个取代基的异构体为,,(其中,-CH 3位于序号所在的位置),(共3种)。 2.乙醛是制备乙酸、乙酸衍生物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完成下列填空: (1)乙醛分子中的官能团为______。 (2)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后,迅速伸入乙醇中,观察到铜丝表面______;反复上述多次操作后,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有______生成。 (3)写出检验乙醛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上述反应显示乙醛具有______性。 (4)已知甲酸也能发生银镜反应,若某甲酸溶液中可能混有乙醛,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是否含有乙醛并写出简要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有机化学中将紧邻官能团的第一个碳原子成为α—C ,α—C 上的H 就称为α—H ,醛的α—H 较活泼,可以和另一个醛的羰基进行加成,生成羟基醛,如: 设计一条以乙烯为原料制备正丁醇CH 3CH 2CH 2CH 2OH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_________(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 反应试剂反应条件??????→ B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目标产物)

    2020年高三有机化学推断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题 有机化学推断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 了解烃(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 成、结构特点和性质; 2、 能找出突破口通过推理得出其他物质的结构及相关反应; 3、 学会有机推断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型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难点:题眼的把握和运用 教学内容 【内容提要】 一、有机推断题题型分析 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提供的条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 3、很多试题还提供一些新知识,让学生现场学习再迁移应用,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 4、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经典习题】 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请填写: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⑦ 。 (2)写出结构简式:B ;H 。 (3)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⑥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这样几点:一是E 到G 连续两步氧化,根据直线型转化关系,E 为醇;二是反应条件的特征,A 能在强碱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都发生反应,A 为卤代烃;再由A 到D 的一系列变化中碳的个数并未发生变化,所以A 应是含有苯环且侧链上含2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再综合分析可得出结果。 二、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 (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①浓NaOH 醇溶液△ B A C D E F G H (化学式为C 18H 18O 4) C 6H 5-C 2H 5 ②Br 2 CCl 4 ③浓NaOH 醇溶液△ ④足量H 2 催化剂 ⑤稀NaOH 溶液△ ⑥ O 2 Cu △ ⑦ O 2 催化剂 ⑧乙二醇 浓硫酸△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带答案

    1、(14分) 常温下,A 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 (标准标况下),B 、C 、D 都是含A 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 A B C D (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A → B D →A 。 2、(4分)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煎熬,得到一种蓝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浴池杀菌消毒剂.试回答: ①此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煎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其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分)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 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⑤ 4、(13分)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F 的浓溶液与A 、D 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g D与F反应生成B(气态)时放出92.3kJ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 5.(10分)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 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 ..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化学式。 (2)若C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E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仅写出电离方程式即可)。 。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所有离子 ..浓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 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均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J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X为无色液体,D具有两性。反应生成的水均已略去。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化学式:A.,B.,C.。 (2)反应③中每生成lmolF,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反应②; 反应⑤。 (5)反应①中,每1.00g C与足量的F作用,恢复到25℃放出55.6kJ热量,写出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 式。。 7、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反应①中生成C、D 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除反应③⑤外其它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F、G是气态非金属单质,K是一种常见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某些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2020-2021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物质的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实验室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滤纸、烧杯、药匙、___。 (2)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___,使用前要___。 (3)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____g。 (4)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___,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___,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___, D.定容时仰视___,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___。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的浓硫酸配制480mL2.0mol/L的稀硫酸,则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mL。 【答案】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容积检漏 5.3 偏低偏高不变偏低不变 62.5 【解析】 【分析】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装瓶,分析误差时可根据c=n V 判断。 【详解】 (1)根据配制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初步摇匀、定容、摇匀、装瓶可知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500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缺少的仪器: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2)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刻度线、容积;容量瓶带有瓶塞,为防止使用过程中漏液,使用前应查漏; (3)配制500mL 0.1mol/LNa2CO3,需要 Na2CO3的质量为:0.5L×0.1mol/L×106g/mol=5.3g; (4)A.加水时超过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B.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转入容量瓶,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 D.定容时仰视,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 E.上下颠倒摇匀后液面低于刻线,属于正常操作,溶液浓度不变; (5)若实验室中要用浓度为16mol/L 的浓硫酸配制480mL 2.0mol/L 的稀硫酸,应选择500mL 容量瓶,设需要浓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得: 16mol/L×V=500mL 2.0mol/L,解得V=62.5mL。 【点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