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0
二年级下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一、连加题1. 25 + 30 + 15 =-解析:先算25 + 30 = 55,再算55 + 15 = 70。
答案:70。
2. 18 + 22 + 30 =-解析:18 + 22 = 40,40 + 30 = 70。
答案:70。
3. 32 + 28 + 10 =-解析:32 + 28 = 60,60 + 10 = 70。
答案:70。
4. 15 + 25 + 35 =-解析:15 + 25 = 40,40 + 35 = 75。
答案:75。
5. 20 + 30 + 20 =-解析:20 + 30 = 50,50 + 20 = 70。
答案:70。
6. 12 + 18 + 20 =-解析:12 + 18 = 30,30 + 20 = 50。
答案:50。
7. 23 + 32 + 15 =-解析:23 + 32 = 55,55 + 15 = 70。
答案:70。
8. 16 + 24 + 30 =-解析:16 + 24 = 40,40 + 30 = 70。
答案:70。
9. 35 + 25 + 10 =-解析:35 + 25 = 60,60 + 10 = 70。
答案:70。
10. 17 + 23 + 30 =-解析:17 + 23 = 40,40 + 30 = 70。
答案:70。
11. 22 + 28 + 20 =-解析:22 + 28 = 50,50 + 20 = 70。
答案:70。
12. 13 + 17 + 20 =13. 24 + 31 + 15 =-解析:24 + 31 = 55,55 + 15 = 70。
答案:70。
14. 15 + 25 + 40 =-解析:15 + 25 = 40,40 + 40 = 80。
答案:80。
15. 20 + 35 + 15 =-解析:20 + 35 = 55,55 + 15 = 70。
答案:70。
16. 14 + 16 + 20 =-解析:14 + 16 = 30,30 + 20 = 50。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的学问,是同学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02.jpg学校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把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挨次。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力量。
3、培育观看、比较、分析力量,养成仔细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把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你会填吗?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60-24-16= 18+27+39=先让同学说出运算挨次,再让同学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认真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沟通。
让同学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
车上原来有67人,依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让同学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慧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沟通、汇报板演。
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
让同学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同学说)争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行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同学初步理解明确由于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题二年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二年级数学学习中,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这些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题目。
1. 连加计算题:1)计算:2+4+6+8+10=?2)计算:5+10+15+20=?3)计算:3+6+9+12+15=?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们将每个数字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果。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们同时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们灵活运用加减法规则,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篇示例: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逐渐加深,孩子们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加减混合计算题,这样才能夯实数学基础并为学习更深入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在二年级的课堂上,老师通常会给学生出一些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题,让他们通过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计算题的难度会逐渐增加,从简单的加法、减法开始,逐渐过渡到混合加减法的题目。
举个例子,一个常见的连加计算题可以是:“2 + 3 + 4 + 5 = ?”,学生需要将这几个数字相加起来,得出结果为14。
而连减计算题的例子则可以是:“10 - 3 - 2 - 1 = ?”,这时学生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减法运算,最后得出结果为4。
加减混合的计算题目也是二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例如:“8 - 3 + 2 - 1 =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除了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外,还要注意运算符的顺序,先进行减法再进行加法,最终得出结果为6。
通过这些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题,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篇一:下面是一些加减混合运算题,需要使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法运算符来解决:1. 3 + 4 + 5 = ?2. 8 - 2 + 1 = ?3. 5 + 3 - 2 = ?4. 7 + 2 + 1 = ?5. 6 - 1 + 4 =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理解加减法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连加和连减运算符。
因此,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先计算 3 + 4,得到 7,然后再将7 加上 5,得到 12。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先计算 8 - 2,得到 6,然后再将 6 加上 1,得到 7。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将 5 + 3 简化为 8,然后再将 8 减去 2,得到6。
对于第四个问题,我们可以将 7 + 2 简化为 9,然后再将 9 加上 1,得到 10。
对于第五个问题,我们可以将 6 - 1 简化为 5,然后再将 5 加上 4,得到 9。
下面是一些加减混合运算题的答案:1. 122. 93. 64. 105. 9除了加减混合运算题,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连加连减运算题,例如乘法和除法。
这些运算题可能需要一些新的策略来解决,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即先计算连加或连减运算,然后再进行其他运算。
篇二:下面是一些加减混合运算题,可以让孩子们练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1. 3 + 4 + 5 = ?2. 8 - 2 + 6 = ?3. 7 + 8 + 9 = ?4. 12 - 6 + 4 = ?5. 6 + 9 + 12 = ?孩子们可以使用基本的加法和减法来计算这些问题,但是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将加减法混合起来进行计算。
对于一些问题,他们可能需要使用括号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基本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之外,还有一些更有趣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例如:1. 2 + 3 + 4 + 5 + 6 = ?2. 7 + 8 + 9 + 10 = ?3. 12 + 13 + 14 + 15 = ?4. 5 + 6 + 7 + 8 + 9 + 10 = ?这些问题让孩子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计算,让他们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请问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运算顺序一样吗
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运算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连加连减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连续出现加法或减法的运算。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需要按照优先级进行计算。
优先级指的是在一个算式中,哪种运算应该先进行。
一般来说,在加减混合运算中,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因此,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应该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例如,在算式"2 + 3 x 4 - 5"中,应该先计算乘法"3 x 4",再计算加减法。
最终结果为"2 + 12 - 5",即7。
连加连减运算中,没有优先级的概念,因此可以直接按照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在算式"2 + 3 - 4 + 5 - 6"中,应该按照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即"2 + 3 - 4 + 5 - 6" = 2 + (-1) + 5 - 6 = 2 + (-1) + (-1) = 0。
总之,加减混合运算和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不一样。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需要按照优先级进行计算,而在连加连减运算中,可以直接按照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