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房速和房扑的鉴别诊断
2
一、房性早搏
(一)定义
•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早 搏是指在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脏某一起搏点比基本心律 提前发出激动,过早地引起了心脏某一部分或全部发生除极。早 搏的基本心电图特征是较基本心律提前出现的QRS-T波或P’(P )-QRS-T波,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代偿间期。根据早搏起源部 位可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 起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称为房性早搏。在多类早搏中,以房性 早搏的发生率最高。Holter监测显示,正常人群中房性早搏发生 率70%~90%,大多数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房性早搏是偶发 的,24小时Holter监测房性早搏总数不超过100次,也有少数特发 性房性早搏数超过1~3万次,占心搏数目的10%~30%,左房扩 大、心房肌缺血、心房内传导障碍、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的早搏可 为频发、多源、形成房性早搏二、三、四联律。 3
4. 左 心 耳
起源于左心耳AT:与起源于左上
肺静脉的AT的P波形态相似,即下 壁导联和V1上P波正向、宽、而且 18 有切记。I导联上P波更负
5.TA下前部
6.TA上部
7.右心耳
起源于三尖瓣环的AT
:其P波在胸前导联上 呈负向,而且有顿挫 ;
起源于TA下部的AT,其P
波在下壁导联呈负向; 起源于TA上部和RAA的 AT,其P波在下壁导联呈低 幅度的正向波 RAA和TA上部的AT
– I型: 房扑可被快速心房起搏终止, 心房率为 240-340 bpm. 包括: 典型、不典型 AF和围绕心脏手术切 口折返的AF – II 型 :不能被快速心房起搏终止,心房率为 340-430 bpm
37
(二)房扑分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