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博迅
- 格式:ppt
- 大小:38.33 MB
- 文档页数:44
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李就文陈昌达陈超群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3期【摘要】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MGT)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对189例疑为HDN的高胆红素患儿做“溶血三项试验”,即:(1)红细胞抗球蛋白试验;(2)抗体放散试验;(3)血清游离抗体试验。
结果A型与B型2组患儿(母亲O型)HDN检验结果比较,2组HDN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GT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显著,操作简便,耗时40min左右,标本用量少,结果易判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柱凝胶试验技术新生儿溶血病【中图分类号】 R446.6;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a)-0007-02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 measurein the neonate dissolving clinical practice of hemolyticdiseaseLI JiuwenHospital of Changping of Dongguan,Dongguan 523573,China【Abstrat】 Objective Probe into 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 application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HDN).MethodsAdopt MGT do " 3 items of hemolytic test " high bilirubin infant of HDN to 189,i.e.:(1)The erythrocyte resists globulin to test;(2)The antibody diffuses andtests;(3)The free antibody of serum is tested.ResultsA type is compared with Btype two group infant (motherwithblood type O) HDN test results,two groups of HDN lea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not to have statistics meaning positively.ConclusionMGT has sensitivities high,peculiar degree is prominent,easy and simple to handle,time consuming about 40 min,there are few samples consumption,the apt advantage of judging etc.of the result,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clinically.【Key Words】 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新生儿溶血病又称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溶血性疾病,RH血型和ABO血型不符都能引起这种疾病,但前者引起的比较严重,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的最重疾病,目前已发现26个血型系统,160种血型抗原,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率最高,RH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生较少,但Rh溶血临床表现比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重。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
简介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Rh血型不合所致。
正确诊断
新生儿溶血病至关重要,确保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是保护新生儿生命的关键。
临床表现
1.黄疸:是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4小
时内发生,程度和范围逐渐加重。
2.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贫血可能表现为贫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3.肝脾肿大:肝脾肿大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表现,尤其在重症病例
中更为明显。
实验室检查
1.胎儿Rh血型和母亲Rh血型: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易出
现溶血反应。
2.红细胞抗体筛查:母亲或胎儿的血清中检测是否存在血型不合造成
的抗体。
3.UCB bilirubin检测:检测新生儿脐带血胆红素水平,有助于了解溶
血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确诊或评估病情发展,还可进行X线检查、彩超等影像
学检查。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典型症状确诊可能性较大。
2.实验室检查:母胎Rh血型不合、抗体筛查阳性、UCB bilirubin异常
等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
诊断注意事项
1.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诊断能够及时进行治疗,降低风险。
2.综合分析: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诊断。
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早期正确诊断对新生儿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相关指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高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溶血病临床表现
(一)黄疸
多数AB0溶血病的黄疸在生后第2~3天出现,而Rh溶血病一般在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
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如溶血严重可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升高。
(二)贫血
程度不一。
贫血可持续至生后3~6周。
(三)肝脾大
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临床分析及处理目的通过Rh(E)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例分析,明确Rh-HDN的输血策略。
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血型鉴定和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直接Coombs试验)、交叉配血试验及血浆中抗体的确认,同时进行母亲血型及抗体确认鉴定。
结果患儿血型为:O型,Rh阳性,CcEe,母亲为:O型,Rh阳性,CCee,母亲与患儿血清中均检测到抗E抗体。
结论使用ABO血型与患儿相同,E表型为阴性的洗涤红细胞和AB型新鲜冰冻血浆进行换血治疗,情况明显好转。
标签:新生儿溶血;Rh血型;抗-E抗体新生儿溶血病(HDN)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病,是造成新生儿病例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
我国HDN以ABO溶血居多,作为常规诊断,有公认的流程;Rh溶血虽然出现频率较少,但是发生后严重程度较高,目前在临床也重视不高,我们希望通过个案报告及相关资料分析回顾提高临床医生对于Rh-HDN的重视,明确输血策略。
报告病例为1例因母亲血清中检测出IgG-E抗体导致的严重新生儿溶血病。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出生后12h发现肝、脾肿大,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
Hb:72g/L。
新生儿科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输血科对患儿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为O型Rh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交叉配血主次均凝集。
查对患儿母亲病历,发现该患儿为第5胎,前4胎除头胎存活外,其余各胎均在出生后1w内死亡。
高度怀疑该患儿为HDN引起的严重贫血,抽取患儿与母亲血液标本进行检查,查找HDN原因。
1.2试剂ABO/Rh血型定型试剂卡、抗人球蛋白试剂卡、新生儿血型卡及直接Coombs试验卡、Rh血型亚型卡、交叉配血卡均为长春博迅有限公司产品;筛检细胞为北京金豪有限公司产品。
1.3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操作,通过ABO/Rh 血型鉴定、抗人球蛋白试验、根据细胞反应格局、结合试验结果,判断抗体特异性;并为该患儿筛选相匹配的血液制品。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是由于母儿血型不合,母亲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故称本病为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性溶血病。
其母子血型不合主要指Rh系统和ABO系统。
新生儿溶血症症状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1、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
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2、肝脾肿大轻症无明显增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3、贫血患儿均有轻重不等贫血,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伤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这是溶血病最严重的合并症。
一般发生在分娩后2—7天,表现为黄疸加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
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或有运动功能障碍、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5、神经症状出现嗜睡、拒奶、四肢松软,继而抽搐,表现为两眼凝视、眨服、四肢阵阵发硬伸直,或全身角弓反张,有时尖叫等表现即称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常于血清胆红素达20mg/dl以上时发生,是由于间接胆红素进入脑组织中,损伤脑细胞所致。
6、发热溶血症患儿常伴有发热。
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
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新生儿溶血症的预防胎儿期在胎儿期即可作出诊断。
1、提前分娩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引起新生儿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发生在24小时到一周内出生的新生儿中。
它可以使血液凝固不正常,从而导致出血性缺血性疾病。
这种疾病有时可以在产前检测,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在出生后几小时开始出现。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包括黄疸、肝脏肿胀、发绀、出血、低血糖、缺氧、关节僵硬和心跳不规则。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它可以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与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
它也可能产生于母体血液和胎儿血液之间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可以影响胎儿的血液凝固功能。
此外,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某些病毒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方法是视情况而定的,可以采用血液稀释或血液置换的方法。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可以给患婴儿使用钙、维生素K和其他血液凝固药物。
新生儿溶血病危害重大,它会引起新生儿出血、心力衰竭和脑部缺血,这些状况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可能会危及婴儿生命的严重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以便确保婴儿的健康和平安。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卡标准操作程序(SOP)一、准备工作(一)微柱凝胶试剂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放置室温(18-25℃)平衡,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二)试剂的制备:6%牛血清白蛋白(盐水稀释)(三)标本采集: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将该同一人血液分别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清标本。
(四)红细胞标本的制备:用红细胞稀释液配制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最终浓度为0.8%-1%。
(五)血清标本的制备:将被检者静脉血采入含兔脑粉或其它促凝剂的试管中,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或者将被检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小时,或37℃放置2小时后离心,2000rpm,10分钟,取上清。
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六)放散试验:1、充分洗涤红细胞至少三次,取同体积洗涤后的压积血和6%牛血清白蛋白混匀,置于56℃孵育10分钟,期间不断摇动,离心1000rpm,2-3分钟,取上清。
即放散液。
2、充分洗涤红细胞至少三次,用博讯公司生产的酸性放散试剂盒做室温放散。
参见酸性放散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二、实验步骤1、取新生儿的红细胞0.8%-1%悬液50ul分别加入卡1中的1-6孔中。
2、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900rpm 2分钟,1500 rpm 3分钟。
3、取出,判读结果。
4、第二卡1-3孔分别加入50ul新生儿血清,4-6孔分别加入50ul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
5、将A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1号、4号;将B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2号、5号;将O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3号6号孔中。
6、37℃孵育15分钟。
7、取出,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900rpm2分钟,1500 rpm3分钟),取出,判读结果。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红细胞凝集块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
表明被检者血清中含有对应其抗原的抗体或血细胞被致敏。
阴性结果:红细胞完全沉降到凝胶底部,在凝胶管底部形成红细胞扣。
表明血清中无相应抗原免疫的抗体或血细胞没有被致敏。
名词解释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Neonatal Hemolytic Disease)是一种婴儿在出生后出现溶血现象的疾病。
它是由于胎儿和母亲之间的血型不兼容导致母体对胎儿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发溶血的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母亲是Rh阴性血型(如Rh-阴性)而父亲是Rh阳性血型(如Rh+阳性)的情况下。
这种血型不兼容会导致母体中产生抗Rh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攻击胎儿的红细胞。
因为胎儿的红细胞受到攻击而破裂,导致溶血现象出现。
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在轻微的情况下,溶血可能只是轻微的贫血,而在严重的情况下,溶血可能引发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伤和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在极端情况下,这种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Rh血型不兼容有关。
Rh血型系统是一种人类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抗原系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如果一个Rh阴性的母亲和一个Rh阳性的父亲生下的胎儿是Rh阳性(即胎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Rh阳性基因),那么如果前一次分娩或任何原因导致胎盘出血,使得母体和胎儿血液混合,母体就会产生抗Rh抗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母体再一次怀孕并且胎儿是Rh阳性,那么母体产生的抗体会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引发溶血反应。
确诊新生儿溶血病主要依赖于病史和临床表现的评估,包括黄疸、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血液检查通常包括完成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和血型鉴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母亲和胎儿的血清中的抗Rh抗体水平来评估该疾病的严重程度。
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促进溶解红细胞的清除、防止溶血并处理并发症。
清除胆红素的方法包括光疗(将新生儿放在特殊的蓝光下,以帮助分解胆红素)和输注新鲜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浮液)。
针对溶血的防治包括输注免疫球蛋白和给予抗炎药物。
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卡标准操作程序(SOP)一、准备工作(一)微柱凝胶试剂卡的准备:观察外观,如有干胶、杂质、气泡不可使用,之后将卡放置室温(18-25℃)平衡,再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
(二)试剂的制备:6%牛血清白蛋白(盐水稀释)(三)标本采集:采集被检对象静脉血,将该同一人血液分别制备成红细胞标本和血清标本。
(四)红细胞标本的制备:用红细胞稀释液配制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最终浓度为0.8%-1%。
(五)血清标本的制备:将被检者静脉血采入含兔脑粉或其它促凝剂的试管中,10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或者将被检者静脉血采入无抗凝剂试管中,4℃放置12小时,或37℃放置2小时后离心,2000rpm,10分钟,取上清。
该上清不得有絮状物或沉淀。
(六)放散试验:1、充分洗涤红细胞至少三次,取同体积洗涤后的压积血和6%牛血清白蛋白混匀,置于56℃孵育10分钟,期间不断摇动,离心1000rpm,2-3分钟,取上清。
即放散液。
2、充分洗涤红细胞至少三次,用博讯公司生产的酸性放散试剂盒做室温放散。
参见酸性放散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二、实验步骤1、取新生儿的红细胞0.8%-1%悬液50ul分别加入卡1中的1-6孔中。
2、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900rpm 2分钟,1500 rpm 3分钟。
3、取出,判读结果。
4、第二卡1-3孔分别加入50ul新生儿血清,4-6孔分别加入50ul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
5、将A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1号、4号;将B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2号、5号;将O型红细胞悬液50ul分别加入3号6号孔中。
6、37℃孵育15分钟。
7、取出,使用专用离心机离心5分钟(900rpm2分钟,1500 rpm3分钟),取出,判读结果。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红细胞凝集块位于凝胶表面或凝胶中。
表明被检者血清中含有对应其抗原的抗体或血细胞被致敏。
阴性结果:红细胞完全沉降到凝胶底部,在凝胶管底部形成红细胞扣。
表明血清中无相应抗原免疫的抗体或血细胞没有被致敏。
新生儿溶血病HDN血型血清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规范输血科HDN血型血清实验诊断的技术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明确HDN诊断及其原因,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4.1.9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院输血科对HDN进行血型血清学实验诊断及其实验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职责: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本实验的技术操作。
4、试验方法及原理4.1试验方法:微柱凝胶卡式法4.2原理:本微量定型系统凝胶测试法基于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化学抗原抗体特异反应。
当抗原抗体反应,抗人球试验时,血细胞发生凝集。
离心时凝集块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留在凝胶上层,呈阳性反应,未凝集细胞离心时可通过凝胶间隙而沉积在凝胶管底部,呈阴性反应。
5、样本采集和处理取患儿不抗凝血1-2ml及EDTA-K2抗凝血3〜4ml,24小时内送检。
将不抗凝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备用。
6、试剂:5.10.9%的生理盐水;5.2戴安娜合血卡;5.3血清抗A(市售)、抗B(市售)、抗A+B(健康O型人血清)、抗D标准血清;5.45%A、B及0型试剂红细胞盐水悬液;5.5长春博迅公司的血型定型试剂卡;7、仪器:1)XTL-4.7细胞洗涤离心机;2)DiaMed-IDIncubator37SI温育器;3)DiaMed-IDCentrifuge12SII7.5操作程序:7.5.1婴儿及母亲ABO血型鉴定是检查第一步,以便考虑以后进一步检查程序。
7.5.2如母子ABO不合(母。
子A、B,母A子B、AB,母B子A、AB)则按下列步骤进行患儿血液三项试验: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微柱凝胶卡式法)1)取患儿不抗凝血离心后,用0.9%的生理盐水配成0.8%的红细胞悬液。
2)在戴安娜LISS/Coombs卡上标明患儿的姓名或编号,撕开卡上的铝箔,加入配好的患儿红细胞悬液50口1。
3)将卡放入戴安娜离心机离心10分钟后判读结果。
4)结果观察:5)阳性:红细胞凝集,在凝胶柱中或表面形成红线。
新生儿为何会出现溶血性疾病宝宝溶血性疾病让我来告诉你这个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新生儿为何会出现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是指母体与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兼容引起的一类疾病。
当母体血液中的抗体与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相结合时,会导致胎儿红细胞的破坏,从而引发溶血反应。
这种溶血反应常见于Rh血型不兼容的母婴之间,即母亲为Rh阴性血型,而胎儿为Rh阳性血型。
溶血性疾病的原因Rh血型不兼容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Rh阴性的母体不会产生针对Rh阳性抗原的抗体。
然而,如果母体曾与Rh阳性的血液接触过,例如在第一胎分娩或流产时,母体就会出现对胎儿Rh阳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产生抗Rh抗体。
当母体的抗Rh抗体再次与Rh阳性的胎儿红细胞相遇时,抗体会结合到胎儿红细胞表面,并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胎儿红细胞的溶解。
这种溶血反应可引起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溶血性疾病的症状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症状可以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以及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其表现为皮肤、眼白等部位呈现黄色。
这是因为胎儿红细胞溶解后,释放的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和排除,导致黄疸的发生。
贫血是由于溶血导致红细胞减少,无法满足正常氧气输送的需求,造成身体各个器官的缺氧。
这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疲乏、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肝脾肿大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由于肝脾代偿性增大。
肝脾肿大可以通过体检发现,但有时可能会引起患儿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核黄疸、脑损伤等。
核黄疸是指黄疸严重并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病理类型,可能引起患儿肌张力增高、抽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脑损伤是溶血反应的严重后果,可能导致智力障碍、运动障碍等长期影响。
溶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宝宝溶血性疾病的治疗,早期预防和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在早期预防方面,对于所有孕妇,医生都会进行血型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Rh阴性孕妇与Rh阳性胎儿之间的血型不兼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2月第6卷第4期临床医学新生儿ABO 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的常见类型,母体的IgG 抗-A 、抗-B 血型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的血运系统中,破坏机体红细胞,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1-2]。
临床中主要通过新生儿ABO 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诊断,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其中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结果为阳性即可明确为新生儿ABO 溶血病。
临床中放散试验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均可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的致敏抗体鉴别新生儿ABO 溶血病,其中放散试验检测更加敏感[3]。
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酸放散试验、热放散试验,其中热放散试验需要充分振摇红细胞,并控制加热维度,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影响诊断结果,酸放散试验需合理控制指示剂滴加时间,如刚变色即展开试验,则可能会出现溶血、假阳问题,干扰医师对结果的判断[4]。
为了探讨合理的检测方法,有效鉴别新生儿溶血病,本研究分析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04041作者简介:张勤(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主管技师,硕士。
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输血。
*通讯作者:吕毅,E-mail :135****************.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张勤,闫烨,王丽娜,关德意,李明月,郭华,吕毅*(郑州颐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河南郑州,450018)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放散试验联合检测在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疑似新生儿ABO 溶血病患儿,采集血标本后行新生儿ABO 溶血病3项试验检测,包括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
Rh(D)阳性血换血治疗新生儿RhD溶血病的治疗体会刘福慧;胡明娟;张绍基;徐艳;陈月宽【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11【总页数】3页(P1594-1596)【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换血疗法;抗-D;致敏红细胞【作者】刘福慧;胡明娟;张绍基;徐艳;陈月宽【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 563003【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结合,被脾脏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破坏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IgG类血型抗体可以是母体天然存在的IgG抗-A、抗-B,或是通过输血或妊娠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抗体,如抗-D、抗-C/c、抗-E/e、抗-Jab、抗-K、抗-S/s等[1-3]。
现报道1例由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探讨紧急换血情况下,用O型Rh(D)阳性红细胞和AB型血浆换血治疗新生儿RhD溶血病的可行性。
1.1 一般资料产妇王某之子,男,1 d,2015年1月26日因“发现皮肤黄染1 d”入院,系G2P1,足月妊娠,出生后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由颜面、颈部逐渐加重至躯干、四肢,伴巩膜黄染,无少吃、少哭、少动,无尖叫、抽搐。
病来吃奶好,大小便正常,母亲血型为O型Rh(D)阴性,父亲血型不详。
否认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病及重度黄疸病史。
查体:体温36.3 ℃,心率143次/分,呼吸46次/分,体质量2 930 g,神志清楚,反应欠佳,全身皮肤重度黄染,手足心黄染,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减弱。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分析李 莉 (江苏沭阳仁慈医院检验科,江苏 宿迁 223600)[摘 要] 目的:探讨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分析。
方法:检测2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鉴定其ABO、Rh血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还测定IgG抗红细胞抗体及其效价,并分析其余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
结果:250份送检标本中,确诊新生儿溶血病226例,其中ABO血型不合224例、Rh血型不合2例。
与低效价相比,高效价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效价越高,其溶血程度越严重。
结论:对于疑似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早期进行母婴血液标本检测,早期确诊新生儿溶血病,为抢救婴儿争取时间。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IgG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血液中存在抗新生儿红细胞的IgG抗体,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液系统后,就会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新生儿溶血[1]。
目前发现的新生儿溶血病中,以母婴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及其他罕见血型系统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4月耀2013年4月期间,我院送检的2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抽取母亲EDTA 抗凝血约2ml,新生儿EDTA抗凝血约3ml,未抗凝血约2ml。
1.2 检测方法:ABO、Rh血型鉴定卡及新生儿溶血病不完全抗体检测卡均购自长春博讯生物有限公司。
送检血液标本通过盐水试管法,鉴定ABO、Rh血型,并对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采用改进微柱凝胶技术,严格根据试剂说明书操作。
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还测定IgG抗红细胞抗体及其效价,并分析其余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是一种在新生儿期出现的疾病,通常由于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兼容引起。
当母亲的血液类型与胎儿的血液类型不匹配时,母体产生的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并攻击胎儿的红细胞。
这种抗体与胎儿红细胞上的抗原相互作用,导致红细胞破裂和溶血现象。
新生儿溶血症的严重程度因母婴之间的血型不兼容程度而异。
轻度的新生儿溶血症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严重的溶血症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呼吸困难、心脏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新生儿溶血症的预防包括产前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以便及早发现血型不兼容的风险。
对于已知存在血型不兼容的母婴,可能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输注Rh免疫球蛋白以防止Rh血型不兼容引起的溶血症。
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包括光疗治疗黄疸、输血纠正贫血和其他症状,以及提供其他支持性护理措施。
重要的是及早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以减轻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怀疑新生儿可能患有溶血症,应立即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