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猪热应激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58.02 KB
- 文档页数:2
热应激对猪生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概述:热应激,就是当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的适温区上限,使体内产热与散热失衡导致动物体内一系列生理与机能上的不良反应。
高温气候,特别是持续高温高湿气候给生猪生产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淘汰率与死亡率上升。
在夏季,由于热应激,母猪配怀率下降、流产、死胎、弱仔等现象**上升,热应激还导致商品猪生长缓慢或停滞,以上都使养猪生产成本显著**。
如何防制或减少热应激对种猪的影响,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夏季饲养管理的首要问题。
生长肥育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8~21℃,一般认为32~38℃是热应激范围。
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5~10℃时,猪的采食量则要**6%~21%。
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日增重减少。
其原因可解释为:1、由于热应激改变了生长育肥猪机体内分泌的正常活动,导致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调节物质代谢的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引起了机体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活动**,继而**猪的日增重速度。
2、高温引起摄食中枢兴奋性**,从而致使采食量下降,使养分摄入量减少是猪增重**的直接原因。
在很大的温度范围下猪都可以获得相似的生长性能,最适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建立生物反应函数来确定。
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处于5-30℃,自由采食的育肥猪生长性能(相对采食量、相对生长速度和相对饲料转化效率),但是,在5-20 ℃的环境下,猪的生长性能都没有显着差异Nienaber 等,1987a)。
Nichols等(1982)有类似的报道,10-25℃的条件下,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没有显着差异。
这表明出栏前的环境控制措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猪的环境适应能力(Hahn 和Nienaber,1988)。
虽然以上有关于短期热应激和长期热应激影响的研究有所矛盾,但是这两种研究都具有实用性,因为热应激持续的时间可能很长也可能只是短时间内,这取决于气候和地理位置。
猪热应激的预防措施:改善饲养环境许多养殖户一般比较注重产房母猪和仔猪的保温,但对防热投入不够。
养猪场热应激的危害及控制措施热应激(Heat Stress)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1、热应激发生的原因猪属恒温动物,存在一个等热区,在这个范围内,猪借助于物理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一旦超过这个范围,就得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正常的体温。
当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值时,即出现热应激。
猪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猪很不耐热。
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均有其最适温度,而且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
初生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4℃~35℃;3~4周龄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稍大子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3℃;成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7℃~22℃。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2、猪热应激的危害在我国南方5-11月天气气温较高,较热时白天气温可超过35℃,高温对各个猪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温影响主要表现:种公猪性欲低下、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率高;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
育成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等。
因此,采用合理的降温设施,可降低猪群的热应激,从而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达到提高猪群经济效益的目的。
3、热应激的控制措施3.1改善猪舍外部环境做好猪场的绿化工作通过在猪场道路两旁和猪舍之间种植高大乔木,如栽种速生桉、杨树等,可降低夏天热辐射60%~80%,降低猪舍环境温度3~4℃。
同时,场区种植牧草,减少水泥地面所占的比例,以调节和改善场区的小气候环境。
加强隔热设计屋顶采用隔热材料,如泡沫、木板等,因为房顶吸引热量后,向室内幅射,加上隔热层后,可减弱辐射热向舍内传递。
屋顶采用隔热材料只能局限于新建猪场或猪舍改造。
夏季猪热应激的危害与对策猪的汗腺系统不丰富,加上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层,因此猪在夏天抵御炎热环境中的排汗散热能力较差,易遭受热应激导致损失。
除过哺乳仔猪以及保育前期仔猪所需的环境温度偏高以外,对于生长育肥猪和成年种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20℃,湿度60%-80%。
对于种猪来讲,当环境温度达到24℃和33℃时,就分别达到了警戒状态和危险状态,猪处在热应激和严重的热应激环境之中。
然而与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相比,在我国北方6-8月、南方4-10月均处于高温阶段,对于规模化猪场是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热应激对猪生产的影响以及防控方面做一论述,与在一线的广大养猪朋友们一起分享,望能够为大家在生产中提供帮助。
热应激是动物在高温条件下,自身无法通过正常的生理活动调节新陈代谢而做出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猪在热应激情况下,具体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发生喘息;采食减少、饮水量增加、嗜睡、活动量减少、躺卧时伸长躯体、喜欢睡在湿的地方或滚窝粪尿,并且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热应激导致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育肥猪在遭受热应激时,猪机体内分泌异常,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紊乱,造成机体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代谢活动降低,造成猪增重速度减慢。
同时为了适应热应激,机体用于抗应激的营养能量水平比例上升,而用于生产需要的比例减少,使猪的生长育肥能力进一步下降。
2、热应激造成猪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热应激破坏了猪体温调节平衡,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造成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抵抗力以及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在猪群健康状况不良或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或隐性感染的条件下,疾病爆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3、热应激使猪传染病发生风险增高由于热应激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使机会致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比如夏季的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并且热应激还可以导致严重的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为猪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浅析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热应激是指处于极端高环境温度中的机体对热环境对机体提出的任何要求所作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反应的总和。
一、猪热应激发生的原因猪属恒温动物,因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体内热能散发较慢,不善于通过皮肤蒸发散热来调节体温,故很不耐热。
饲养实践证明,猪的最适温度随体重和年龄增加而下降,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0℃~34℃,断奶仔猪为21℃~24℃,生长育肥猪为16~22℃,产仔和哺乳母猪为22℃~25℃。
在最适环境温度范围内,猪的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因此猪的体温保持恒定,饲料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
当环境温度超过最适温度范围,猪的产热大于散热,猪就要通过增加呼吸蒸发和辐射散热,或通过减少采食量进而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
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仍不能维持机体的体温平衡时,就会引起猪体温升高。
处于高温下的猪,如果过多的产热蓄积在体内不能散出,则易使体温居高不下,导致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引起热应激甚至热射病。
另外,猪的耐热性与品种和体型大小、体重和经济类型等因素有关。
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和设备受限也是使猪造成猪热应激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热应激对猪的影响与危害2.1 对猪行为、生理的影响处于热应激状况下的猪,饮水量增加,散群横卧,寻找有水低温处翻滚,呼吸和脉搏频率增加,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由于高度闷热,猪情绪狂燥,可能发生相互咬耳、咬尾情况。
严重时可见到肌肉和尾巴震颤,黏膜发绀,站立困难,呈休克状,如抢救不及时则倒地死亡。
也有看不到这些症状而突然死亡的。
2.2 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热应激可使母猪发情不明显,发情时间短,发情周期间隔时间增加而降怔常发情率,对于后备母猪可导致初情期后延30天以上,对于哺乳母猪则会使泌乳量减少,进而使仔猪抗病力减弱,死亡率增加。
对于公猪则表现为性欲减弱,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如果温度高于27℃100小时以上或者夏季气温连续在27℃以上波动数天,其精液就失去保存价值。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夏季母猪常常遭受高温的侵袭,造成猪只容易发生热应激。
热应激对母猪的生存和生产性能都有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以及综合防治方法。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性能下降:热应激影响母猪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猪只摄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包括生长速度缓慢、繁殖力下降等。
2. 免疫功能下降:热应激会削弱母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各种疾病,例如消化道炎症、呼吸道疾病等。
3. 失水、脱水:高温环境下,母猪容易出现大量出汗以及呼吸水分散失的情况,导致体内失水严重,容易引发脱水症状,进一步影响猪只的健康。
1. 呼吸困难:由于高温环境下母猪的呼吸频率增加,导致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张口呼吸等症状。
2. 运动减少:高温下母猪容易出现运动减少的情况,表现为日间活动少,甚至直接躺在地上休息不动。
3. 食欲减退:热应激会影响母猪的食欲,导致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愿进食。
4. 体温升高:热应激导致母猪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常常超过40℃。
针对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方法如下:1. 控制温度环境:保持猪舍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可以安装通风设备、喷淋降温系统等,确保母猪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中。
2. 提供清洁饮水:热应激会导致母猪出汗、呼吸散失大量水分,因此需要及时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保持猪只的水分平衡。
3. 调整饲料:夏季高温时,可以适当调整母猪的饲料组成,增加优质饲料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
4. 注意疫病防控: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注射疫苗,做好疫病的监测与治疗。
夏季母猪热应激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都有较大影响。
通过控制温度环境、提供清洁饮水、调整饲料以及注意疫病防控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减轻夏季母猪的热应激,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S i y a n g t i a n d e1热应激对猪的影响1.1热应激对生长猪的影响初生仔猪适宜温度32-34℃,3周龄为26-28℃,8-9周龄19-20℃,有研究表明体重20kg猪在气温超过26.7℃时,45kg猪在气温超过32℃时,75kg猪在气温超过30℃时,其采食量、增重率明显下降。
体重68-l00kg猪在环境温度达到38℃,体重不但不增加反而下降。
高温季节也是发生PSE肉的高峰期,猪体重50kg 增重速度最快的气温是23℃。
100kg为20℃;体重每增加l0kg增重速度最快的气温下降0.6℃,最大的增重率与最高的饲料利用率相符。
气温在最适温度以上,采食量下降,其生长速度与增重也随之下降。
试验表明,体重30-80kg在15-20℃之间蛋白质的沉积作用最强。
饲料利用率也在15-23℃之间最高。
在温度相对适宜的条件下,湿度对猪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湿度由45%升高到95%,猪的平均日增重有下降6% ~80%的趋势。
但高温高湿协同作用危害更大。
1.2热应激对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有人研究,高温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
如将公猪睾丸温度维持在40℃,3h就足以使公猪精液量和活力降低。
如将先前适应21.5℃环境的公猪置于33℃下3h后公猪精液浓度下降,活力降低,不正常精子和死精率增加。
本猪场实验证明,在高温季节配种的母猪,其受胎率比在一般季节低一半,公猪在热应激因子除去后56d,精液性状恢复正常。
热应激使公猪性欲减退,可能是睾丸类固醇的产生受到抑制。
猪在最初遇异常高温后,热应激的作用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温的不良作用可使得公猪在8周左右时间精液质量下降。
但是受精障碍最大的时间约在热应激之后4~5周,这一时间差表明受害严重的是精子成熟过程,而非形成的早期阶段。
不同个体的公猪,其对炎热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主要由遗传决定,背膘较厚的猪更易受高温的危害。
1.3高温对母猪的影响高温时,母猪常出现乏情和发情周期稍微延长的现象。
减轻夏季热应激养猪生产影响汇报人:2023-11-15contents •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减轻热应激的策略•减轻夏季热应激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生长速度下降高温下,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营养吸收能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
热应激还会导致猪的肌肉和脂肪沉积减少,进而影响其体重和体况。
温度升高会降低猪的食欲,导致其摄入的食物量减少。
饲料转化率下降高温环境下,猪的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饲料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但是,由于高温导致猪的食欲减退,摄入的营养不足,所以其饲料转化率会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养猪生产中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但得到的回报却减少,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猪群健康问题高温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
热应激会增加猪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热应激还会导致猪出现中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02减轻热应激的策略在猪舍上方搭建遮阳网,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猪的影响。
遮阳防晒通风换气喷水降温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排气扇等,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降低温度。
在猪舍内设置喷头,定时喷水,利用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降低猪舍温度。
03改善猪舍环境0201增加猪的进食量,调整日粮配方,提高营养水平,增强猪的抗热能力。
调整日粮配方保证猪的饮水需求,增加饮水设施和饮水次数,降低猪的体温和维持正常的代谢。
增加饮水尽量在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进行饲喂,减少白天的高温对猪的影响。
调整饲养时间调整饲养管理选择耐热性强、适应高温环境的品种猪进行养殖,如杜洛克、长白等。
选用耐热品种猪选用耐热品种根据品种特点进行合理选配,避免近亲交配,提高种群质量。
合理选配对不适应高温环境的猪及时进行淘汰,保持种群健康。
定期淘汰03减轻夏季热应激的实践案例成功案例一:某规模化猪场该猪场在夏季采取了有效的通风措施,如安装大功率风扇和湿帘系统,降低猪舍温度,保持空气流通。
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夏季是母猪容易出现热应激的季节,由于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母猪在这段时间容易出现热应激,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
热应激会导致母猪产热增加、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繁殖性能下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对夏季母猪热应激的危害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进行深入了解,对保障母猪健康、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产热增加: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母猪需要通过增加产热来适应环境温度。
长时间产热过多,会导致母猪体温升高,出现体温调节不良的现象。
2. 食欲减退:热应激会导致母猪食欲减退,摄食量减少,进而影响体重的增长和生长发育。
3. 生长速度缓慢:夏季母猪在受到热应激的情况下,生长速度会显著减慢,对养猪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4. 繁殖性能下降:受到热应激影响的母猪,会出现发情率下降、排卵率降低、生殖器官功能下降等问题,导致生殖性能下降。
5. 疾病易发:受热应激影响的母猪抵抗力下降,易受感染,诸如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易发症状会显著增加。
二、夏季母猪热应激的综合防治1. 合理饲养管理: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养殖户需要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加以重视。
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合理搭配饲料,提高饲料的可利用率。
在饲养环境方面,要确保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饲养管理,尽量选择早晨和傍晚时段进行饲养喂养。
2. 保持水质量:夏季高温天气,母猪的饮水量会增加,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随时供应干净新鲜的饮用水对预防热应激十分重要。
3. 降温防暑:利用影膜棚或板房进行遮阳避暑,保护母猪免受阳光直射和高温侵袭。
也可以在猪舍内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扇、喷淋降温系统等方式,保持猪舍内的温度适宜。
4. 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硫酸氨等药物,有助于提高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预防热应激发生。
5. 注重饲料营养:在夏季饲料中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增加母猪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猪群热应激防控措施引言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资源之一,猪群的健康状况对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猪群在面临环境变化、气候波动、疫病传播等压力时会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疾病易发等问题。
为了保障猪群的健康和高效养殖,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应激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猪群热应激的防控措施,旨在帮助养殖户有效抵御猪群因热应激而带来的风险。
热应激对猪群的影响猪群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这会导致猪体温升高、食欲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等不良影响。
除了直接的生理反应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猪群还会对疾病更加敏感,并增加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热应激防控措施1. 提供适宜的饮水环境高温时,猪群需要更多的饮水来降低体温。
因此,确保猪群饮水设施的供应和水质的良好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设施要保持畅通,水质要清洁卫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流量。
此外,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电解质,以补充猪群在高温环境下丢失的营养物质。
2. 提供凉爽的休息环境猪舍的设计要考虑到保持适宜的温度。
在高温天气中,可以通过对猪舍进行适当的遮阳、通风和降温措施来减轻猪群的热应激。
可以在猪舍添加遮阳网、喷雾降温装置等,以降低猪舍内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如风扇、空调系统等,保持空气流通并减少室温。
3. 调整饲料组成和饲喂方式在高温环境下,猪群的饮食欲望会下降,因此需要适应性地调整饲料组成和饲喂方式。
可以适量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此外,还可以将饲料分多次饲喂,减少猪群一次性进食过多而导致的消化问题。
4. 加强疫病防控在高温环境下,猪群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的侵袭。
因此,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加强猪群的免疫措施,如及时接种疫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可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此外,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也要做好,及时清除污物和细菌,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对于及早发现疾病和应对不良情况至关重要。
不良的影响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夏季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应对夏季热应激的措施•调整饲养管理程序•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01夏季热应激对养猪生产的影响夏季高温导致猪只食欲减退,摄入营养不足,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原因影响解决方案猪只生长速度减缓,出栏时间延长,增加了养殖成本。
通过改善猪舍环境,如安装通风设备、降低猪舍温度等措施,提高猪只食欲和生长速度。
03生长速度放缓0201高温环境下,猪只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饲料转化率下降原因饲料转化率下降,增加了养殖成本。
影响选用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饲料,提高猪只在高温环境下的消化吸收能力。
同时,注意饲料的储存和保质期,避免饲料变质。
解决方案免疫力下降原因高温环境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加上猪只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影响猪只患病概率增加,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增加了养殖风险。
解决方案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清洁卫生。
同时,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增强猪只的免疫力。
对于已经发病的猪只,及时隔离和治疗。
死亡率上升原因高温环境下,猪只容易患上热射病等疾病,导致死亡。
此外,高温还会影响猪只的繁殖性能。
影响猪只死亡率上升,影响了养殖效益。
解决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
对于出现异常的猪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同时,做好防疫工作,预防疾病的传播。
01020302应对夏季热应激的措施在猪舍墙面或屋顶增加通风口,使空气对流,有助于降低猪舍温度。
增加通风口在猪舍的一端安装排风扇,将舍内高温空气排出,引入新鲜凉爽空气。
安装排风扇根据天气和猪舍温度,合理安排通风时间,确保猪舍内空气流通。
合理安排通风时间改善猪舍通风降低猪舍温度喷水降温在猪舍内安装喷水装置,在高温时喷水增加湿度,同时降低猪舍温度。
遮阳防晒在猪舍屋顶或窗户上覆盖遮阳网或安装遮阳窗帘,避免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席晓剑E-mail:xckjhn @栏目编辑养殖大观猪汗腺系统不发达,皮下有较厚的脂肪层,故在炎热的夏季易产生热应激。
热应激会造成种猪繁殖性能下降、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下降、仔猪成活率下降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热应激发生的特征及危害猪在热应激情况下的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采食减少、饮水增加、嗜睡、活动量减少、躺卧时躯体伸长、喜欢睡在湿的地方等。
热应激能够使猪的生产性能下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1.育肥猪生长性能下降。
育肥猪在受到热应激影响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紊乱,造成机体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的代谢活动降低,增重速度减慢。
同时,为了适应热应激,机体用于抗应激的营养能量水平比例上升,用于生产需要的比例相应减少,导致猪的生长育肥能力下降。
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热应激破坏了猪的体温调节平衡系统,造成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抵抗力及肝脏解毒功能减弱,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特别是在猪群处于亚健康或隐性感染时,热应激导致疾病暴发概率会大大增加。
3.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增高。
热应激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导致病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如夏季的猪副嗜血杆菌和链球菌感染。
热应激还可引发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病,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几年来,夏季频繁出现的猪丹毒也与热应激有一定关系。
4.种猪繁殖性能下降。
①热应激导致公猪精液品质下降。
持续的高温会导致公猪精子的畸形数量增加,精液品质下降。
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温度每上升1℃,精子活力下降0.1。
②热应激导致母猪生产性能下降。
母猪遭受热应激后,后备母猪性发育缓慢,经产母猪产后恢复时间延长,断奶后发情晚、排卵数减少,配种早期的胚胎死亡数量增加。
当环境温度超过32℃时,不孕和重复发情母猪数量增多,流产率上升。
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分娩时易发生时间延长、体力消耗增加、死胎数增加,且分娩后容易出现产后三联症(无乳-乳房炎-子宫炎),导致母猪淘汰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