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地下排水工程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16
1K414000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1K414010 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与特点1K414011 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一给排水场站工程特点(一)场站构筑物组成(1)水处理构筑物(2)工艺辅助构筑物(3)辅助建筑物(4)配套工程(5)工艺管线(二)结构形式和特点(1)水处理构筑物:断面薄,配筋率高,较高抗渗性,良好整体性(2)工艺辅助构筑物。
断面薄,结构尺寸精确。
(5)工艺管线。
水流性能好,抗腐蚀性高,抗地层变位性好。
二、构筑物与施工方法(一)全现浇混凝土施工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
2.水处理构筑物中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结构,当池壁高度大(12~18m)时宜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支模方法有:满堂支模法及滑升模板法。
前者模板与支架用量大,后者宜在池壁高度≥15m时采用。
外墙模板剖面内墙模板剖面3.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曲面异型大模板施工。
图1卵形消化池(二)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1.沉砂池、生物反应池、清水池等大型池体的断面形式可分为圆形水池和矩形水池,宜采用单元组合式现浇混凝土结构。
2.以圆形储水池为例,池体通常由若干块(38块)厚扇形底板单元和若干块(16块)倒T形壁板单元组成,一般不设顶板。
单元一次性浇注而成,底板单元间用高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缝。
3.大型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
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缝带使其连成整体。
(三)预制拼装施工1.水处理构筑物中沉砂池、沉淀池、调节池等混凝土圆形水池宜采用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便获得较好的抗裂性和不透水性。
2.预制拼装圆形水池可采用绕丝法、电热张拉法或径向张拉法进行壁板环向预应力施工。
1K414000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1K414010 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与特点※重点导读选择考点:1.给水处理流程(四大流程);2.污水的处理流程(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3.再生水的回用;4.水处理场站的结构特点;5.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1K414011 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一、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特点(一)场站构筑物组成(1)水处理(含调蓄)构筑物是给水排水系统中对原水(污水)进行水质处理、污泥处理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调节池、调流阀井、格栅间及药剂间、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澄清池、配水井、混合井、预臭氧接触池、主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紫外消毒间、膜处理车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等。
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配水井、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消化池、计量槽、闸井等。
【口诀】闸泵栅砂沉;曝氧生消槽;10个【2017年真题】下列给水排水构筑物中,属于调蓄构筑物的是()。
A.澄清池B.清水池C.生物塘D.反应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特点。
调蓄是最后一步,清水池属于调蓄构筑物。
参见教材P181。
【2014年真题】属于给水处理构筑物的是()。
A.消化池B.曝气池C.氧化沟D.混凝沉淀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特点。
混凝沉淀是给水处理的第一步,属于给水处理构筑物。
参见教材P181。
【2013年真题】下列构筑物中,属于污水处理的构筑物是()。
A.混凝沉淀池B.清水池C.吸滤池D.曝气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特点。
曝气池是氧化沟反应的反应器,属于污水处理构筑物。
参见教材P181。
(二)构筑物结构形式与特点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型结构,配筋率较高,具有较高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
一、内容提要1、给水排水厂站施工2、给水排水工程二、重点、难点1、掌握沉井施工技术要求2、掌握现浇砼水池施工技术3、掌握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三、内容讲解2K314010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2K314011 掌握沉井施工技术要求沉井优点:占地面积小,不需要板桩围护。
挖土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比较小,操作简便,无须特殊的专用设备。
一、沉井类型(一)按横截面形状分类1.圆形沉井。
带底梁和无底梁两种形式。
2.矩形沉井(1)单孔(2)单排孔。
适合于平面尺寸大的重型建筑物基础。
(3)多排孔:适合于平面尺寸大而重的地下建筑物。
(二)按竖向剖面形状分类1.柱形沉井按截面形状,上、下井壁厚度是相同的,因此,适合于建筑物中建造深度不大的沉井。
但下沉过程中土壤与井间摩阻力较大。
2.阶梯形沉井:外壁阶梯形沉井分为单阶梯和多阶梯两类。
外壁单阶梯沉并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井壁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并可向台阶以上形成的空间内输送触变泥浆;其特点是:如果不压送触变泥浆,则在沉井下沉时,对四周土体的搅动要比柱形沉井大。
二、沉井构造沉井一般由井壁(侧壁)、刃脚、凹槽、底梁等组成。
(一)井壁主要靠井壁的自重来克服正面阻力和侧面阻力而下沉的。
井壁厚度一般为0.4~1.2m左右。
井壁的竖向断面形状有上下等厚的直墙形井壁、阶梯井壁。
(二)刃脚井壁最下端一般都做成刀刃状的“刃脚”,其主要功能是减少下沉阻力。
(三)底梁在比较大型的沉井中,如果由于使用要求不能设置隔墙,可在沉井底部增设底梁,以便于构成框架作用:增加沉井在施工下沉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整体刚度。
(四)凹槽主要作用是在沉井封底时,使封底底板与井壁更好连接,防止渗水。
三、沉井制作(一)平整场地要先将场地平整夯实,以免在灌筑沉井过程中和拆除支垫时,发生不均匀沉陷。
若场地土质松软,应加铺一层300~500mm厚的砂层,必要时,应挖去原有松软土层,然后铺以砂层。
(二)铺设垫木2.垫木数量及安排刃脚下应满铺垫木。
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技术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犹如城市的“血脉”,承担着排放雨水、污水的重要任务。
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产生着深远影响。
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至关重要。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同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排水管道的走向、管径、坡度等参数,并进行精确的测量放线。
测量工作必须准确无误,以保证管道的铺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也需要提前准备到位。
排水管道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能力。
常见的排水管道材料有混凝土管、塑料管、铸铁管等。
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电焊机等应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二、沟槽开挖沟槽开挖是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的重要环节。
开挖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管道埋深、施工场地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地质条件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放坡开挖的方式;而在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深度较大或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则需要采取支护措施,如钢板桩支护、土钉墙支护等。
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沟槽的宽度和深度,避免超挖或欠挖。
同时,要注意保护周边的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如遇到地下管线,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或进行迁移。
沟槽底部应平整,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如果沟槽底部的土质不符合要求,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如换填、夯实等。
三、管道铺设管道铺设是地下排水管道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铺设前,应对管道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管道无裂缝、破损等缺陷。
管道的接口形式应根据管道材料和施工条件选择,常见的接口形式有承插式接口、热熔接口、橡胶圈接口等。
地下排水措施有哪些及其相关的施工工艺地下工程的排水就是将工程中使用的污废水收集后排放到室外,除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的各种废水、多余的地面水的工程。
由排水管系(或沟道)、废水处理厂和最终处理设施组成,通常还包括抽升设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和质量把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严格把好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这一关,注重细节。
对地下排水工程的认识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地下空间不断得到开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
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的位置不同,排水设计也就有其特殊之处。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和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管网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且也可以改进和弥补设计施工中的某些不足。
1.地下排水工程的种类(1)渗排水渗排水是将水层渗出的水,通过集水管流入集水井内,然后采用专用水泵机械排水。
渗排水的集水管根据排水量大小、造价等因素可选用无砂混凝土管或软塑盲管等。
渗排水的粗砂过滤层厚度一般为300mm。
过滤层与基坑相接处要用厚100~150抹面、粒径5~10mm的石子填充,顶部与结构混凝土垫层之间用卷材或水泥砂浆作隔浆层,防止泥浆上翻。
集水管设计坡度一般不小于1%,间距5~10m。
(2)盲沟排水盲沟一般设在建筑物周围,由砂和卵石组成。
盲沟与基坑开挖时的施工排水明沟应尽量结合,盲沟构筑类型与基础的最小距离等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灵活确定,盲沟设置构造。
盲沟反滤层分为中砂反滤层和卵石反滤层,反滤层的层次和粒径组成。
(3)钻孔引排钻孔引排式衬砌混凝土硬化后,在衬砌上钻孔将水汇集到排水沟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去外排水沟和排水盲沟(排水环),施工方便,确定是混凝土衬砌的毛细管渗透散湿严重,表面不够美观,因此当工程内部温、湿度和内部装饰要求较高时,要配合衬砌使用。
(4)离壁式衬砌排水离壁式衬砌与围岩相隔一定距离,其间空隙不做回填,仅在拱脚处扩大延伸与岩壁顶紧。
地下工程中的排水与防水技术地下工程的排水与防水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排水与防水设计可以降低地下工程的渗水风险,并保持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下工程中的排水与防水技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措施。
一、排水技术地下工程中的排水技术主要通过引导和处理地下水,防止渗水和积水对工程造成损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工程排水技术:1.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地下水位和工程类型,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
常见的排水系统包括水泵排水系统和重力排水系统。
水泵排水系统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工程,通过水泵将地下水排出至地表;重力排水系统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工程,通过排水管道的坡度和重力将地下水引流至外部。
2. 排水管道布置:合理布置地下排水管道,确保地下水能迅速排出。
排水管道应避免存在过多的弯曲和阻塞,以保证排水的畅通。
3. 排水井设置:在关键位置设置排水井以收集地下水。
排水井应具备足够的容量和合适的密封性能,以免地下水再次渗入工程。
4. 排水材料选择:选择防腐蚀性能好、耐久性高的材料用于排水系统的建设,以延长使用寿命。
常见的排水材料包括聚乙烯排水板、塑料排水管等。
二、防水技术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主要是为了阻止地下水的渗入,以确保工程的干燥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1. 防水层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防水层材料,如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防水材料应具备优异的抗渗透性和耐化学性能,以抵抗地下水的渗透和腐蚀。
2. 防水层施工: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防水层的施工。
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漏水的情况。
3. 防水接缝处理:在防水层的接缝处进行处理,采用密封胶等材料填充缝隙,以确保接缝处的防水性能。
4. 地下室防水:地下室是地下工程中容易受到地下水渗入的区域。
在地下室的防水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墙体防水、地面防水和天花板防水等方面。
总结:地下工程中的排水与防水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筑施工技术流程解析建筑物地下排水系统施工要点在建筑施工中,地下排水系统的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
地下排水系统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因此,了解建筑物地下排水系统的施工要点和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建筑施工技术流程和地下排水系统施工要点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主题。
一、施工前准备1. 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的制定在施工前,需要制定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方案。
该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周围环境情况,综合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效果。
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管道布置、材料选用、设备设置等内容。
2. 现场勘察和土质分析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土质分析。
通过勘察,确定地下排水系统管道的走向和埋设深度。
土质分析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针对不同的土质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确保地下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施工流程1. 埋设地下管道根据设计方案,在施工现场进行地下管道的埋设。
首先,需要开挖合适的沟槽,确保管道可以安全埋设。
然后,根据管道的走向和斜度,逐段逐段地安装排水管道。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管道连接的紧密性和密封性,避免漏水问题。
2. 安装井盖和检查口地下排水系统中的井盖和检查口是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的。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设计要求,适时安装井盖和检查口。
井盖应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防滑性能,以确保人员安全。
3. 排水管道的连接和密封在地下排水系统的施工中,排水管道的连接和密封至关重要。
管道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橡胶密封圈连接或螺纹连接。
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密封处理,防止漏水。
在连接和密封之前,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连接处的质量和可靠性。
4. 管道洗管和试验在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管道洗管和试验。
洗管可以清理管道内部的污垢和杂物,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
试验则可以检验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和排水效果。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静压试验和水压试验。
三、施工要点1. 材料选用地下排水系统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地下工程的排水处理技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工程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地下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往往面临着排水问题。
地下排水对于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合理有效的地下工程排水处理技术是确保地下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第一部分:地下水文环境分析地下水文环境是地下工程排水处理的基础。
在进行地下工程排水处理之前,我们必须对地下水文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下工程所处的地层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渗透性等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附近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对地下工程排水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地下工程排水处理方案。
第二部分:地下工程排水系统设计在地下工程排水处理技术中,关键是设计一个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的排水系统。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排水系统的类型,包括雨水排水系统和地下水排水系统。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我们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排水系统。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排水管道的布置、排水泵站的设置以及排水管道的直径和材料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地下工程的高效排水。
第三部分:地下工程排水处理技术地下工程排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排水要求进行。
除了传统的排水处理技术,如开挖井、井道和渗坑等,现代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一种常用的技术是人工增透排水技术。
人工增透排水技术利用人工排水孔增加地下水的透水性,从而提高地下水位的降低速度。
此外,还有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技术是防渗墙和隔离层技术。
通过在地下工程周围构筑防渗墙或隔离层,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进入工程区域,从而实现排水效果。
第四部分:地下工程排水处理的运维管理地下工程排水处理不仅要考虑设计和施工阶段,还要重视运维管理。
地下工程排水系统的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此外,还需要对地下工程排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的功能性检测,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