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以

(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来)

(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

(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

迟 (连词,因而)

2.为

(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成)

(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

(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

也 (介词,因为)

(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

且,姑且)

4.于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被)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

(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

(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1.通假字

(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光)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

(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

(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5)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通“佚”,散失)

(6) 及罪至罔加 (同“网”,法网)

(7) 则仆偿前辱之责 (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2.古今异义

(1) 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2) 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 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

(4) 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5)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6) 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7)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3.一词多义

就:卒就死耳 (动词,接近,趋向)草创未就 (动词,完成)

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 (副词,更加)

通:通邑大都 (动词,畅通,没有阻碍)通古今之变 (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 (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词类活用

(1) 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3) 太上不辱先 (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4) 且勇者不必死节 (为动词,为……而死)

(5) 韩非囚秦 (为动词,被……囚禁)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也”表判断)

(2)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乃”表示判断)

(3)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疑问句

(1)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 与蝼蚁何以异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 安在其不辱也 (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省略句

(1) (书)草创未就 (省去主语“书”)

(2) (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 (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 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 (省去宾语“之”)

(4) 韩非囚(于)秦 (省去介词“于”) 4.变式句

(1) 灌夫受辱于居室 (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2) 无益于俗 (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被动句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于”,表被动)

(2) 重为乡党所笑 (“为……

所……”,表被动)

(3) 韩非囚秦 (“囚”,被囚之意)

(4) 文王拘而演《周易》 (“拘”,被

拘之意)

(5) 流俗之所轻也 (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

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2.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文: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3.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

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5.《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6.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