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 人口最少的大洲:大洋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非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欧洲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①人口基数大②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多 ③人口增长过慢 ④男女比例失衡 ⑤人口素质低 ⑥流动人口多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和 自然增长率 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时间变化 注:自然增长率超过1%为高自然增长率,小于1%为低自然增长率3、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①欧美国家: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传统向现代转变③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④中国:由于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为现代型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定人口迁移的方法:①居住地改变;②时间限制: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一般一年以上);③空间位移: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标准。
2、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2)经济因素:经济、交通和通信等(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文化因素;婚姻家庭等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迁移的影响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岀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岀生率-人口死亡率【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岀量) 。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1 )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 )国家之间的差异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岀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岀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死亡率. 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原因)高岀生率:①(1 没有控制生育②早期的农业社会需要来帮助从多生子女,事农业)高死亡率:①2(② 食物匮战争频繁;乏③医疗卫生条件差1)高出生率:①节育(还不普及②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2)低死亡率:生产力粮食供应和医水平提高,疗条件改善,人们寿命延长(1 )低岀生率:①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变化;②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等(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分布地区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如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度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盧图【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地理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增长。
2、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时间差异: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4、地区差异:人口数量,亚洲最多,非洲次之;人口增长,非洲第一,拉丁美洲次之。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类型,划分、特点、判定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低死亡率高低低自然增长率低高低2、转化增长模式若发生改变,一定是死亡率先下降。
3、空间分布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进入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4、我国的人口增长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想现代型的转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一、定义: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二、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9世纪以前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迁出地旧大陆(欧亚非)迁入地新大陆(美洲、大洋洲)原因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意义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二战后从发展中亚非拉等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二、国内人口迁移时间流向迁往自然和社农业经济的脆大批迁移会经济条件较弱、频繁的战好的地区争、自然灾害国家有组织、有计划从东部计划经济体有计划、有城市派员支援制、严格的户西部、内地和组织籍管理制度边疆;农民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内地→沿海;改革开放政自发迁移,山区→平原;策、地区发展流量增大农村→城市;不平衡贫困地区→发影响因素特点古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达地区;出现大规模“民工流动”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1、含义:与环境承载力内涵一致2、特点:3、影响因素:资源(最主要)、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4、估计:乐观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悲观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中间论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_______________ 。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一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出生率_高 _____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出生率_高—、死亡率低 _________ 、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_低 ____ 、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_______________ 。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传统 ________ 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世界是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我国是现代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卫际或__________ 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_______ 国际人口迁移 _________ 和_______ 。
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讦出______ 地区变为人口_____ 地区,主要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北非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地战争 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
7、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