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试验法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8
朱滢《实验⼼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第13章眼动实验法1.⼈眼的视觉范围包括哪三个区域?各⾃的视觉特点是什么?答:在阅读的过程,读者的视觉范围可分为三个部分:外周区域、副中央凹区、中央凹区。
(1)中央凹区即视觉中央的2°视野范围,是⼈类视敏度最⾼的区域,能够辨认所注视对象的细节。
(2)副中央凹区即视觉中央2°~5°左右的区域,是⼈类视敏度⽐较低的区域,能够获得注视对象的⼀些信息。
(3)外周区域即副中央凹以外的所有区域,是⼈类视敏度⾮常差的区域。
2.记录眼动的⽅法有哪⼏种?答:⼈类眼球的运动,简称眼动,通过眼动可使物像在视⽹膜上处于最佳位置。
记录眼动的⽅法有:(1)电流记录法(EOG)眼球运动可以产⽣⽣物电现象。
电位的变化由置于⽪肤相应位置的电极导⼊放⼤器,并通过⽰波器或记录器显⽰出来。
眼动与电位变化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记录结果,可以了解读者的眼动情况。
(2)光学记录法①⾓膜反光法在眼球运动过中,⾓膜对来⾃固定光源的光的反射⾓度也是变化的,通过记录⾓膜反光来分析读者的眼动。
②虹膜——巩膜反射法巩膜⽐虹膜能够反射更多的外界⼊射光,被反射的光线通过红外探测器来监测,探测器可以检测到读者垂直⽅向的眼动和⽔平⽅向眼动。
③普⾦野图像法普⾦野图像是由眼睛的若⼲光学界⾯反射所形成的图像。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运动的距离可以精确地测量眼球的运动。
3.什么是兴趣区?兴趣的类型有⼏种?答:兴趣区(AOIs)是眼动研究过程中相关刺激的界定,与研究者的假设有关。
按照⼤⼩不同,兴趣区可分为以下⼏种类型:(1)以词的某⼀部分界定的兴趣区在语⾔阅读的研究中,假设研究者只对汉语词或字的某⼀部分感兴趣,这时,可将兴趣区定界得更⼩,如汉语词或字的⼀部分(如偏旁或部⾸)。
(2)以词来界定的兴趣区在语⾔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个词(或字)。
(3)以句⼦来界定的兴趣区在语⾔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个句⼦。
眼动分析法及其在研究儿童阅读中的应用的报告,600字
眼动分析法是一种在心理学领域中应用的技术,用于研究观察者的眼睛运动及其对外部特征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被测者的思维过程,以此作出更正确的判断。
本文将介绍眼动分析法,并讨论其在研究儿童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眼动分析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它把眼睛运动作为衡量被测者注意力、记忆、选择等行为的指标。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眼部运动来评估被测者的注意力分配以及心智活动。
它一般由特定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通过光学或整合的电子元件来检测和跟踪眼睛运动。
眼动分析法最近被广泛用于研究儿童阅读。
一种典型的应用研究就是通过检测孩子在阅读时眼睛运动,来分析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解释文字的。
研究者可以通过眼睛运动来诊断学生的阅读技能,并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
另外,眼动分析法也可以用来研究孩子对特定视觉图形或商业广告中信息的理解情况。
通过眼动分析,研究者可以定量化地掌握不同独立变量对眼睛运动的影响,从而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注意力分配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它在儿童阅读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儿童在阅读时改善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
此外,在计算机文字处理和人机交互方面也可以得到有用的结果。
总之,眼动分析法可以用来深入了解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从而制定有效的阅读课程以及开展个性化的教学。
它还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可以帮助研究者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眼动实验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与思考的学科,眼动实验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所谓眼动实验,就是利用特殊的设备测量被试者眼睛的运动情况,进而了解他们在进行某
种任务时的视觉信息处理方式,以及心理因素对此的影响。
眼动实验有很多种,比如自由浏览实验、注视偏向实验、视觉搜索实验等。
其中自由
浏览实验是最基本的一种,被试者只需要看展示在屏幕上的图形或文字,记录他们眼球运
动的轨迹和停留时间即可。
注视偏向实验则是将屏幕中央设置一个静止的点,让被试者尽
可能长时间地看着它,然后在屏幕其他区域出现一个目标时记录他们的注视反应。
视觉搜
索实验则是要求被试者在大量相似物品中找出其中具有某种特征的物品,记录他们的搜索
时间和眼球轨迹。
眼动实验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直接记录被试者的视线运动,准确地反映视觉信息的处理
过程。
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可以在实验室或其他不同环境中进行。
不过眼动实验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过程需要使用一定的设备,比如眼动仪、
电脑和软件等,这样在实验条件固定的前提下,实验结果才能保持稳定和可靠。
其次,眼
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对实验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有
一定的门槛。
总的来说,眼动实验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认知、情感和
思维等方面。
它既有优势也有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实验条件进行适当选择
和设计。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眼动实验可能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为认知、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第13章眼动实验法一、名词解释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答: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的基本观点包括:①阅读课文的局部特征不直接影响阅读者的眼动过程。
在阅读课文时,眼睛是以固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的,因此注视时间的长短不能反映该注视点所注视的内容的难度。
②在每次注视时,阅读者先将提取的视觉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的缓冲器中。
阅读时,眼睛的注视点迅速移动到课文的下一个地方,而大脑对前面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信息的加工则仍然还在进行之中。
③当所加工的内容难度过大时,缓冲器中存储的信息则会来不及加工。
为此,眼睛移动的速度就会降低下来。
但这只会影响阅读的总时间,而每个注视点的时间与所注视的课文内容没有关系。
在阅读中,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二、简答题1.EVM3200是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教学领域从国外引进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眼动仪,其中EVM3200型眼动仪的性能先进,使用方便,比较适合于心理学的眼动实验。
请问该眼动仪由哪些部分构成?答:眼动仪是测试人眼活动情况和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的专用仪器。
EVM3200型眼动仪是依据角膜反光的原理设计生产的。
角膜反光法最大的优点是不必在被试的眼睛上附加任何的装置,使实验更加自然。
(1)EVM3200眼动仪的构成①系统的主机。
主要功能是进行眼动实验的控制和视频信号的处理。
②光学探头。
它是获得眼动信息的输入端。
③场景摄像机。
它的功能是把场景信息输入到主机。
④EVM3200眼动仪还备有比较齐全的软件包,可以加工眼动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例如:注视点的坐标、注视点数、平均眼跳距离和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
(2)EVM3200型眼动仪的主要技术指标①自动测量眼球位置和瞳孔直径。
②允许被试的轻微头动,其范围为16cm2。
③实际眼位与测量计算之间的误差为≤1°。
④允许戴眼镜进行测量。
⑤允许的眼动范围:水平轴40°,垂直轴30°。
⑥自动记录资料和生成数据。
⑦具有模拟装置结构。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眼震颤测试,评估受试者的前庭功能,了解其平衡能力和眼球运动协调性。
眼震颤是指眼球不自主的、有节奏的摆动,通常分为生理性眼震颤和病理性眼震颤。
通过观察和分析眼震颤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受试者的前庭系统功能状态。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眼震颤分析仪、视频眼动追踪系统、受试者座椅等。
2.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受试者,年龄在20-50岁之间。
3. 实验步骤:1. 受试者进入实验室,了解实验目的和注意事项。
2. 受试者坐在座椅上,调整好眼震颤分析仪的位置,确保其与受试者的眼睛水平。
3. 实验者启动眼震颤分析仪,受试者按照要求进行注视和追随运动。
4. 观察并记录受试者的眼震颤特点,包括眼震颤的频率、幅度、方向等。
5. 对比分析受试者的眼震颤数据,评估其前庭功能。
三、实验结果1. 生理性眼震颤:- 频率:生理性眼震颤的频率一般在1-3Hz之间。
- 幅度:生理性眼震颤的幅度较小,一般在0.5-2°之间。
- 方向:生理性眼震颤的方向通常与注视方向相反。
2. 病理性眼震颤:- 频率:病理性眼震颤的频率较高,一般在4-12Hz之间。
- 幅度:病理性眼震颤的幅度较大,一般在2-10°之间。
- 方向:病理性眼震颤的方向可能与注视方向相同或相反。
根据实验结果,20名受试者中,有15名受试者的眼震颤表现为生理性眼震颤,5名受试者的眼震颤表现为病理性眼震颤。
四、讨论1. 生理性眼震颤:生理性眼震颤是人体前庭系统正常功能的表现,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生理性眼震颤的频率、幅度和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注视方向相反,有利于视觉信息的整合和空间定位。
2. 病理性眼震颤:病理性眼震颤可能是由于前庭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病理性眼震颤的频率、幅度和方向可能异常,影响受试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
五、结论本次眼震颤实验结果表明,生理性眼震颤是人体前庭系统正常功能的表现,而病理性眼震颤则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眼动实验原理(一)眼动实验的原理与应用什么是眼动实验?•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眼球运动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记录和分析人眼注视和视线移动的轨迹,来研究认知、注意力、情绪等心理过程。
眼动实验的原理1.眼动仪的使用–眼动仪是记录和追踪眼球运动的设备。
–眼动仪通过红外线或视频摄像等方式,准确测量眼睛的位置和注视点。
2.眼球运动的类型–注视:眼睛停留在一个地方,观察特定的对象或区域。
–跳转: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动到另一个注视点。
–扫视:眼睛在一个区域内快速移动,常用于浏览文本或图像。
3.眼动参数的测量–注视点:眼睛停留在一个位置的时间和位置。
–注视路径: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轨迹。
–注视时长:眼睛停留在一个位置的时间。
–注视次数:眼睛重复注视某个位置的次数。
眼动实验的应用•视觉人机界面设计–通过分析用户的眼动数据,设计更符合用户感知和认知规律的界面。
–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广告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受试者在观看广告时的眼睛注视路径,评估广告吸引力和信息传递效果。
–改进广告设计,提高广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认知研究–通过研究眼球运动,探索人类记忆、学习、推理等认知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为认知科学提供重要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持。
•驾驶行为研究–通过分析驾车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研究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反应速度等驾驶决策因素。
–优化驾驶员培训和驾驶辅助系统,提高交通安全性。
眼动实验的局限性与挑战•小样本问题–眼动实验涉及到对受试者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样本量往往较小,结果可能缺乏代表性。
•外部环境干扰–眼动实验需要控制外部环境的干扰,确保受试者的眼动行为真实可靠。
•数据分析与解读–眼动数据较为复杂,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总结起来,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眼球运动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眼睛的注视点和运动轨迹,揭示认知、注意力、情绪等心理过程。
眼动实验在视觉人机界面设计、广告效果评估、认知研究和驾驶行为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眼动实验中的操作和数据统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大多数涉及视觉呈现的课题都有可能采用眼动实验进行研究。
眼动实验法受到追捧是因为它能够更好地体现了心理与教育实验的生态学效度。
它是探讨心理内部机制和进程的一种重要实验方式[1]。
如认知心理与教育中对语言感知和理解的研究、问题解决的研究[2],广告心理与教育中对网页知觉、对用户的认知的研究,教育心理与教育中对课件风格认知的探讨等等,都可以通过眼动仪进行研究。
但是目前基于眼动实验的研究均对眼动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统计描述得很粗略,而有关指南主要通过外文描述,使需要重复或借鉴的研究者往往难以进行参考。
因此有必要对眼动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演示和说明,并对所得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讨论。
这也是本文所要呈现的内容。
现以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的Eye-tracker 504眼动记录仪为例,结合我们所做的4卡片问题研究说明眼动实验中如何进行操作和数据统计。
一、眼动实验的操作1.眼动实验系统的基本构成眼动仪系统通过加工来自红外线瞳孔摄像机的眼睛视频信息,来识别和确定瞳孔中心和角膜反射点之间的距离变化。
从眼球运动的机制来说,眼球运动的范围约为18度,超过12度时就需要头部运动的帮助了[3]。
两个眼球的活动是很协调的,它们总是向同一方向运动。
当头部固定不动时,用两眼追踪一个出现在偏左或偏右前方的物体时,两眼的运动程度有差异,但这种差别是极微小的。
所以,许多眼动仪往往仅记录1只眼球(一般是左眼)的运动轨迹。
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ASL)生产的504型眼动仪由以下部件组成:模型6000眼动追踪系统、头盔(上嵌眼睛摄像头)、2台视频监视器(1台监视眼睛瞳孔图像,另1台监视研究图像)和相关的连接电缆。
该眼动仪可实现对数据的实时记录,生态学效度较高。
其中,眼睛摄像头包括了1个瞳孔摄像机和红外线光源的金属箱。
相关的连接电缆是指将模型6000控制单元与微型计算机、头盔和2台监视器相连接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