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407.31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课时速达标】1.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艰。
______改为______(2)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
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艰坚(2)度渡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横断山,路难行(2)战士双脚走天下(3)兵临贵阳逼昆明(4)革命理想高于天答案:(1)横断山,路/难行(2)战士/双脚/走天下(3)兵临贵阳/逼昆明(4)革命/理想/高于天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天如火,水似银 B.军民鱼水一家人C.红军都是钢铁汉 D.雪山低头迎远客【解析】选D。
D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B、C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A.下、兵、明、程B.明、程C.兵、明、程D.下、明、程【解析】选C。
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兵、明、程”三个字的韵属于一类。
5.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体现军民一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雪山草地》中,描写自然环境恶劣,反映红军生存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2)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延伸提能力】6.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忆秦娥娄山关7.请仔细揣摩,然后说说“碎”、“咽”两字在词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句中精练用词的用法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碎”表达出的马蹄声的细小;“咽”表现出的喇叭声的低沉。
《长征组歌》合唱观后感
摘要:
一、对《长征组歌》的简要介绍和评价
二、观后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三、具体观看《长征组歌》后的感悟和思考
四、总结长征组歌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正文:
【提纲】
一、对《长征组歌》的简要介绍和评价
《长征组歌》是一首合唱作品,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二、观后感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观后感是个人在观看电影、戏剧、展览等后,对其内容、形式、意义等方面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表述。
它要求真实、客观、有深度,能够表达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三、具体观看《长征组歌》后的感悟和思考
观看《长征组歌》后,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革命精神的伟大。
每一首歌都凝聚了红军战士的汗水和鲜血,每一个音符都表达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意志。
我被他们的顽强精神所感动,也为他们的英勇行为所敬
佩。
四、总结长征组歌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长征组歌》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它告诉我们,只有为了革命理想而活着,才能让人生更精彩、更有意义;只有真正的革命理想主义者,才能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创造出辉煌。
这部作品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鼓励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总的来说,《长征组歌》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之作,它传承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
观看《长征组歌》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次精神洗礼。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篇一: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黔境()皑皑()千锤百炼()泥毡()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②欣赏《<长征组歌>两首》视频,感受歌词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
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 _____的顽强斗志。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评价表检测题基础题1.下列各组加粗字中与课文中相同字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和()(6分)(1)横断山A.横眉B.横蛮C.横贯D.横直(2)亲人送水来解渴A.押解B.解潮C.解冻D.解剖你在课文中还能找出几个多音字吗?自己归纳一下,整理在语文笔记本上。
2.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
(4分)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4分)()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
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
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
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4.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6分)(1)四渡赤水出奇兵()A.出人意料的B.特殊的(2)革命理想高于天()A.和天一样高B.比天高(3)天如火来水似银()A.水的颜色像银子一样B.水像银子一样珍贵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天如火来水似银B.军民鱼水一家人C.红军都是钢铁汉D.雪山低头迎远客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0分)(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
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7.下列歌词中,能揭示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是哪几句(8分)()A.毛主席用兵真如神B.红军都是钢铁汉C.军民鱼水一家人D.官兵一致同甘苦E.敌人弃甲丢烟枪F.野菜充饥志越坚8.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想一想,为什么?(6分)9.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斗志。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唱《长征组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内容,感悟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长征组歌的背景介绍2. 学唱《长征组歌》两首:分别是《突破封锁线》和《四渡赤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学唱《长征组歌》两首,感悟长征精神。
2. 难点:准确理解歌词内容,把握歌曲的节奏与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征组歌的背景,分析歌词含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唱,学生跟随学唱。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长征组歌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历史。
2. 学习歌词:分析《突破封锁线》和《四渡赤水》的歌词,讲解歌词中的历史事件。
3. 学唱歌曲:教师示范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歌曲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歌曲中的意象,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
6. 总结课堂: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精神的传承。
7.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了解长征故事。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长征纪念馆或红色教育基地,加深对长征历史的了解。
2. 开展长征主题的绘画、写作、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方式感悟长征精神。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长征组歌》两首,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学生能够简要描述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歌曲中所体现的长征精神。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八、教学资源1. 长征组歌乐谱及相关资料。
2. 长征历史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
3. 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九、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活动时间分配:讲解长征组歌背景及歌词分析(30分钟),学唱歌曲(40分钟),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20分钟),总结课堂及布置作业(10分钟)。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卷及答案篇一: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第02课时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学习目标】1.感受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和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语言,了解歌词的特点。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课前预习】学唱《长征组歌》,摘录两首课外歌词。
【学习过程】活动一初读歌词,提炼中心。
①结合注释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黔境()皑皑()千锤百炼()泥毡()②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
自由朗读两首歌词,找出这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由。
③归纳提炼判断歌词中心句的方法。
(自主学习——同位讨论——展示交流)活动二再读歌词,感受精神。
①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两首歌词中是如何描写红军面临的困境?红军战士又是如何战胜的?②从两首歌词中,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是什么?如今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自主朗读、勾画批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全班交流)活动三三读歌词,读出异同。
①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②欣赏《两首》视频,感受歌词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情感。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展示)【检测反馈】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
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2.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 ___,赞扬了_____ 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 _____的顽强斗志。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巩固提升]1.《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初二语文长征组歌试题答案及解析1.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答案】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解析】“高”本指高度,语境中是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解释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语境义的解释,需要联系语境进行考察。
【2】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答案】队伍的最后【解析】“尾巴”本指指鸟、兽、虫、鱼等动物身体末端的突出部分,语境中是队伍的最后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语境义的解释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语境义的解释,需要联系语境进行考察。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答案】澎湃【解析】澎湃,形容水的声音、外形的形容词,是说明水流动时的形状气势,以及所发出的声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是常考知识点。
平常要注意对所学词语进行理解、识记。
【2】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答案】绝壁【解析】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是常考知识点。
平常要注意对所学词语进行理解、识记。
【3】罕见的美好景象。
()【答案】奇观【解析】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是常考知识点。
平常要注意对所学词语进行理解、识记。
【4】甜美、畅快地入睡。
()【答案】酣然入睡【解析】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是常考知识点。
平常要注意对所学词语进行理解、识记。
3.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答案】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充分表达了对红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分析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的艺术性以第一首《告别》与第十首《大会师》对比分析为例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是一部具有丰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通过第一首《告别》与第十首《大会师》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部套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首先,从曲式结构上看,第一首《告别》是套曲的开场曲,它以悠扬的旋律描绘了长征开始前的离别之情。
这首曲子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节奏,使人们在欢送长征队员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激情澎湃的革命精神。
与之相比,第十首《大会师》是套曲的结尾曲,它以庄严肃穆的氛围展示了长征胜利的场景。
这首曲目的曲调更加庄重,表现出长征队员让世人见证了他们的胜利,用音乐向人们传达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其次,从音乐表现手法上看,《告别》和《大会师》在节奏运用、和声处理以及乐器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在第一首曲目中,声乐部分采用了多声部的合唱形式,使音乐更加丰富和厚重。
乐器部分主要运用了管弦乐器,使得音乐更加浑厚。
而在《大会师》中,声乐部分则更加强调了行军进行曲的节奏,以表现出长征队伍的紧密与有序。
乐器部分则更多地使用铜管乐器,如号角和铜鼓,以强调军队的决绝与坚定。
此外,两首曲目的歌词内容也各具特色。
《告别》的歌词描绘了长征队员与亲人告别的场景,表现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
而《大会师》则歌颂了长征队伍的英勇和胜利,让人们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和意义。
总的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通过第一首《告别》与第十首《大会师》的对比分析,展现了丰富的艺术性。
从曲式结构、音乐表现手法以及歌词内容上看,这两首曲目分别展现了套曲的开场与结尾,以及长征队伍的离别和胜利。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套曲的整体思想和表达手法,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力量。
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我们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长征精神的伟大,以及艺术在传递情感和思想上的独特魅力。
《长征组歌》两首练习题及答案第2课《长征组歌》两首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注音写汉字。
解渴.( ) 雪皑皑.( ) 千锤百liàn( ) 泥zhān( ) 2.《长征组歌》在演出的时候,每到一个地点在唱歌的時候,在《长征组歌》前面再起一个名字,比如说在上海演出就叫做《难忘的旋律〈长征组歌〉!》在北京演出叫做《红色经典〈长征组歌〉!》到哈尔滨去演出叫做《世纪回想〈长征组歌〉!》,假如到革命老区去演出叫做什么呢?你能否出谋划策?3.关于长征,人们有专门多评判,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判文字,从这些评判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妄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储存了党和红军的差不多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表达。
4. 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说说它告诉了我们哪些重要的信息?(写出四条)《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1)辞别(混声合唱),(2)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纳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进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撤离苏区、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达吴起镇、胜利会师),构成一部宏伟壮美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长征组歌》两首教学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
3、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
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
课前预习: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教学过程:一. 字词检测:音:黔皑皑毡炊chuī 毯tǎn 侵qīn似 sì 水似银似乎重 chóng 重飞渡shì 似的 zhòng 重兵扎zhā 扎营盘乘 chéng 乘机,乘人之危zā 包扎 shèng 千乘之国行 háng 行情,欺行霸市奇 qí奇怪xíng 行囊,行云流水jī 奇数解 jiè 解送jiě 解嘲xiè 跑马卖解形:渴解渴渴求渴望饥充饥饥饿饥荒喝喝水喝彩肌肌肤肌肉肌体皑皑皑袭袭击铠铠甲垄垄断锤千锤百炼钢钢铁捶捶胸顿足刚刚强义:皑皑奇兵——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袭击的军队。
重兵——力量雄厚的军队压——逼近境——边境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天堑:天然形成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弃甲——义同“丢盔弃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炊——烧火煮熟食物。
千锤百炼——这里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千磨万击:多次击打锻炼。
)草毯泥毡——比喻战斗生活艰苦。
扎营盘——即扎营,军队安营驻扎。
扎,驻扎。
营盘,军营。
高于天——于,比。
二. 创作背景组歌是由内容上有联系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些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组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分析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的艺术性以第一首《告别》与第十首《大会师》对比分析为例《长征组歌》是一部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历程,并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现在人们眼前。
本文将以第一首《告别》和第十首《大会师》为例,对这部经典声乐套曲的艺术性进行分析和对比。
一、《告别》《告别》是《长征组歌》中的第一首,也是这部套曲中代表性最强的一首歌曲之一。
它从音乐构成和歌曲走向上都具备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让人们在启程之前就能够体会长征的厚重和光辉。
从音乐结构上看,《告别》具备了完美的对称结构,且简单而明快的第一主题是贯穿全曲的主导音乐元素。
这个主题被不断呈现和发展,形成了深刻的音乐印象。
而在歌词方面,该曲通过真挚感人的表述,传递“告别”的情感,展示了人类精神力量的高尚价值。
其音乐和歌词相结合,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回味和无尽的思考。
二、《大会师》《大会师》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十首,与《告别》相比,它的艺术性更加突出。
承接着前九首曲目的气势,该曲展现了红军大胜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勇气和豪情。
从音乐结构上看,该曲采用了轻快的节奏和激昂的旋律,颇有些“战歌”的气势。
同时,全曲充满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借鉴和发挥,尤其是在和声和节奏的处理上,更是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高度。
如歌曲末尾那神圣的“大会师” 三个字久远而壮美的旋律,正是其精髓所在,也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无尽的敬意和赞颂。
三、两者的对比两首歌曲有共性,也有明显差异。
从音乐而言,《告别》显得相对简单,而《大会师》则更加复杂、多变,节奏更加明显,表现出更激烈的战斗氛围,具备着战斗的文化对抗的阵容。
从内容而言,两首歌曲也存在差异。
《告别》着重描绘了长征初期的别离和伤感,而《大会师》则通过震天的呼喊,“大会师”三个字的激荡,更直观地展现了红军的壮丽,以及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
综上,分析起来,不难看出,《长征组歌》包含的艺术因素丰富饱满,每一首曲目都有鲜明的音乐特点和艺术品质。
《长征组歌》两首问题探究
一、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他们是靠什么取得辉煌胜利的?
【解答】1.靠的是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决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与帮助。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就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的老百姓给红军送水解渴,军民欢聚如一家人的热烈场面。
如果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做坚强的后盾,任何一场战争都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3.靠的是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直抒胸臆,作者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歌颂和敬佩之情。
二、本文所选的两首歌词在环境描写上有什么异同?
【解答】相同点:都描绘了部队所处的险恶环境。
不同点:《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横断山脉高大绵亘、道路难行、部队条件艰苦、天气炎热无比的情景。
敌人围追堵截,重兵把守,意欲消灭红军部队,部队处于生死关头。
《过雪山草地》描绘了长征途中雪山挡道、草地茫茫、高原奇寒、风雨交加的情景。
部队断粮断炊,忍饥挨饿,以野菜充饥,共渡难关。
三、两首歌词在句式上有什么特色?
【解答】以七言为主,句式整齐,韵脚和谐,展现了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将士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辅以三字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环境(酷暑如火、雪域严寒、道路艰难、敌兵围堵、断粮断炊等,渲染了紧张激烈、庄严残酷的气氛,对塑造红军战士的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1 / 1。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wo songs of t he long march
《长征组歌两首》检测与评价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基础题1.下列各组加粗字中与课文中相同字读音不同的一项分别是()和()(6分)(1)横断山a.横
眉 b.横蛮 c.横贯 d.横直(2)亲人送水来解渴a.押解b.解潮 c.解冻 d.解剖你在课文中还能找出几个多音字吗?自己归纳一下,整理在语文笔记本上。
2.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
(4分)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4分)()a.1935年5月,红军度过了金沙天险,把大批追兵抛在了身后。
b.我志愿军部队趁胜追击敌人,全歼敌人两个团。
c.领导向这支历经千锤百练的英雄连队部署了新的战斗任务。
d.上下团结,官兵一致,这是我军南昌起义以来的优良传统。
4.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6分)
(1)四渡赤水出奇兵()a.出人意料
的 b.特殊的(2)革命理想高于天
()a.和天一样高 b.比天高(3)天如火来水似银()a.水的颜色像银子一样b.水像银子一样珍贵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天如火来水似银
b.军民鱼水一家人c.红军都是钢铁汉
d.雪山低头迎远客
6.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0分)
(1)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或使对方离开原来防守的地方,以便袭击。
()
(2)大军开到城下,也比喻形势十分危急。
()(3)打铁炼钢,除去杂质。
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
()
(4)丢掉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5)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
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
7.下列歌词中,能揭示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是哪几句(8分)()a.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b.红军都是钢铁汉c.军民鱼水一家人
d.官兵一致同甘苦e.敌人弃甲丢烟枪
f.野菜充饥志越坚
8.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
草地》这两个乐章的开头几句歌词用的都是三字短句。
想一想,
为什么?(6分)
9.就歌词内容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一乐章除了表现
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外,还表现了________,赞扬了
________;《过雪山草地》这一乐章描写了红军过雪山草地遇到
的极大困难和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斗志。
(6分)10.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在下列横线上写上
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并谈谈你的理由。
(6分)
(1)《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1.预习、阅读本单元的第四课《草》和第五课《〈长征〉节选》,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2.课后欣赏《长征组歌》的全部十个乐章,学唱其中的部分乐章,谈一谈你最喜欢其中的
哪一个乐章,为什么?参考答案基础题1.(1)b(“横蛮”的“横”读hèng,其余的读héng)
(2)a(“押解”的“解”读jiè,其余的读jiě)
2.黔皑皑毯毡 3.d 4.(1)a (2)b (3)
b 5.d 6.(1)调虎离山
(2)兵临城下(3)千锤百炼
(4)弃甲曳兵(5)同甘共苦
7.abcd 8.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
《四渡赤水出
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
《过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
9.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情,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战
天斗地以野菜充饥(意思对即可)。
10.(1)“毛主席用兵
真如神。
”
(2)“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可以从中心
句与其他句子内容上的联系,它在歌词中的具体位置(结局),
它在表达中心意思方面的作用等方面来思考。
综合题1.略2.能
选出自己喜欢的乐章,并且理由充分,表述流畅的,等第是优;
能选出自己喜欢的乐章,并且理由充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良;能选出自己喜欢的乐章,但理由不够充分,表述一般的,等第是中;没有学唱,也没有选出自己喜欢的乐章的,等第是下。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