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12
《特异性免疫应答》讲义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神奇而强大的防御机制,那就是特异性免疫应答。
简单来说,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针对特定的抗原物质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要理解特异性免疫应答,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抗原。
抗原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表面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多糖等分子,也可以是自身细胞发生变异产生的异常蛋白质。
当这些抗原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来对抗它们。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特异性,它能够精准地识别和针对特定的抗原;二是记忆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身体曾经接触过某种抗原,再次遇到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强地做出反应。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一)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由 T 淋巴细胞来执行。
当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加工和处理后,它们会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淋巴细胞。
T 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会分化成不同的效应 T 细胞,比如细胞毒性 T 细胞。
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或者肿瘤细胞。
它就像是身体里的“杀手”,精准地攻击那些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
(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则主要依靠 B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在接触到抗原并在辅助性 T 细胞的帮助下,会被激活并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使抗原失去活性或者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记忆 B 细胞则具有记忆功能,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它们能够迅速被激活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快速清除抗原。
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一)感应阶段在感应阶段,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激活它们。
人与细菌大战体液免疫情景一、准备分别写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淋巴因子、抗体、抗原、细菌的各种纸片;分别写有第一次免疫反应和第二次免疫反应的标志牌。
12名学生演员和参与人员根据设计剧本进行排练。
二、过程设计1.第一次免疫反应人:“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
这时,一个细菌正靠近我们的身体,它通过了人类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现在它正在攻击我们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我是吞噬细胞,我每天在人体的体液中巡查,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忽然发现入侵的细菌,冲向前)“你是何方妖怪?”细菌:“别管我是谁,为了生存,我必须侵袭人类。
”吞噬细胞:“露出你的真面目吧!”吞噬细胞和细菌纠缠在一起,细菌的外衣被吞噬细胞扒掉,露出了抗原。
接着吞噬细胞将细菌拽向T细胞,对T细胞说:“他已经原形毕露了,赶紧想办法处理掉。
”T细胞对抗原说:“你不是我的菜,让我赶紧给我兄弟发信号,让他来收拾你。
”并大喊:“分泌淋巴因子。
”迅速将标有淋巴因子的纸条递到了B细胞手中。
B细胞看了看淋巴因子,说:“主人有危险,紧急行动变身!”随即变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仔细地观察抗原,说:“我是记忆细胞,我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你。
”浆细胞:“我是浆细胞,我的任务是分泌抗体,杀灭抗原。
”抗体:“接下来看我的了。
”吞噬细胞:“让我来清理战场吧。
”随即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吞噬处理掉。
2.第二次免疫反应过了一会,同样的抗原又侵入人体。
说:“上次我的兄弟被消灭了,这次我要报仇。
”记忆细胞跑上前去:“看我的超人变身。
”增殖和变身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浆细胞大喊:“分泌抗体,杀灭抗原。
”抗体:“又该我们战斗了,看我们的。
”吞噬细胞:“又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束了,又该我来清理战场了。
”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吞噬处理掉。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2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第2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新程改革的实质是基于程标准的改革。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基于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实施基于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旨在改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旨在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巨大的空间,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
因此,基于程标准的堂教学与评价,是新程有效教学的根本特征。
本节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力求实现基于《普通高中生物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现标准、教科书、教学评价、堂教学四位一体的教学。
1.通过分解标准和探明学情制定表现性教学目标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国家对相关年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水平的期望,但内容标准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因其在教学上不具有操作性。
因此,科学分解内容标准是教师开展基于程标准的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出建议以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基石。
本节运用“一对多” 的拆解法分解程标准。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与价值观念。
本教学设计将依据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与格兰伦的“ABD表述法”,整合三维程目标,限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路径、发展层次、范围、方式及变化效果,最终形成可观察、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这是实现基于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关键。
2.基于教学目标开展符合逻辑条的目标导引教学“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是将堂教学引向优质高效的关键途径和逻辑条。
本教学设计将实施“目标导引教学”:基于教学目标统领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支架,发展学科思维;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及时调适学习过程,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3.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条开展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的。
特异性免疫应答概念:免疫C从识别Ag到产生抗体或致敏T淋巴细胞,并对Ag物质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类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发生场所:外周免疫器官。
过程:感应(抗原识别与递呈)阶段、反应(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效应阶段第一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抗原→T细胞→效应(致敏)T细胞↘再次↗↓产生免疫效应过程一、抗原的加工处理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一)抗原的加工处理:1、抗原提呈:指APC将抗原处理、降解为抗原肽,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于APC表面,供T细胞识别;同时APC表达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相应配体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产生IR。
2、抗原提呈过程:(1)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称溶酶体途径或MHC-Ⅱ途径在APC内:外源性抗原(如细菌、细胞等蛋白)↓吞噬小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处理、降解抗原多肽+MHC-Ⅱ类分子→抗原多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2)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称胞质溶胶途径或MHC-I途径在靶C(如病毒感染c、肿瘤细胞)内:内源性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蛋白↓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LMP)降解抗原多肽+MHC-I类分子↓抗原多肽MHC-l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靶C(APC)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二)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别,TCRαβ链同时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与抗原肽结合的MHC分子二、T细胞的活化:(一)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l、活化信号1:T细胞表面的TCR+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TCR-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成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经CD3传入T细胞内2、活化信号2(又称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28、CD2、LFA-1)+APC相应配体(*B7-1和B7-2、LFA-3、VCAM-1)↓形成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经CD28传导T细胞充分活化(激活T细胞)(二)CD4+T细胞的激活:1、CD4+T细胞+APC:↓活化信号1(TCR+抗原肽-MHC Ⅱ分子)↓活化信号2(CD28+B7-1、B7-2分子)↓活化增殖分化为CD4+效应THl细胞(又称炎性T细胞)2、若CD4+T细胞TCR特异识别抗原肽的过程中缺乏协同刺激信号,则CD4+T细胞呈不应答状态。
《特异性免疫应答》讲义一、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在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免疫系统,它时刻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抵御着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特异性免疫应答就是免疫系统中的“精锐部队”,是机体在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能够精准地识别和应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种病原体都有其对应的“钥匙”,而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制造出与之匹配的“锁”来进行防御。
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类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 T 细胞来执行“作战任务”。
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内部时,T 细胞会被激活。
其中,细胞毒性 T 细胞能够直接攻击被感染的细胞,将其摧毁,从而阻止病原体在细胞内的繁殖和扩散。
体液免疫则依靠 B 细胞发挥作用。
B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抗体就像是精确制导的导弹,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病原体,使其失去活性或者更容易被清除。
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会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 T 细胞和 B 细胞。
这就像是给免疫系统发送了一份“敌情报告”。
反应阶段是免疫系统的“备战阶段”。
T 细胞和 B 细胞接收到抗原信息后,会被激活、增殖和分化。
T 细胞会分化为不同的效应 T 细胞,B 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效应阶段则是免疫系统的“作战阶段”。
效应 T 细胞会直接杀伤靶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中和毒素、调理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等,从而清除抗原。
四、抗原提呈抗原提呈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抗原提呈细胞会将抗原分解成小片段,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 复合物,然后将其展示在细胞表面,供T 细胞识别。
第八章免疫应答第一节免疫应答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特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加工和递呈,T、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最后产生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以及免疫效应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细胞),并最终将抗原物质和对再次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产生清除效应。
本章描述的免疫应答是指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广义的免疫应答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因素。
二、免疫应答的参与细胞、表现形式与特点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等是免疫应答的辅佐细胞,也是免疫应答不可缺少的细胞。
免疫应答的表现形式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由B、T细胞介导。
免疫应答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特异性,即只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这与抗原的性质、刺激强度、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三是具有免疫记忆。
通过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可建立对抗原物质(如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抵抗力,即免疫力。
三、免疫应答产生的场所淋巴结和脾脏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抗原进入机体后一般先通过淋巴循环进入淋巴结,进入血流的抗原则滞留于脾脏和全身各淋巴组织,随后被淋巴结和脾脏中的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和处理,而后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
与此同时,血液循环中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经淋巴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器官,与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抗原接触而被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并滞留于该淋巴器官内。
由于正常淋巴细胞的滞留,特异性增殖,以及因血管扩张所致体液成分增加等因素,引起淋巴器官的迅速增长,待免疫应答减退后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四、抗原的引入与分布抗原的引入包括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皮内注射可为抗原提供进入淋巴循环的快速入口;皮下注射为一种简便的途径,抗原可被缓慢吸收;肌肉注射可使抗原快速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而静脉注射进入的抗原可很快地接触到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