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__腹部的听诊
- 格式:ppt
- 大小:1000.50 KB
- 文档页数:20
腹部听诊的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腹部听诊的流程腹部听诊流程:首先,患者应采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放松腹部肌肉,便于听诊。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腹部听诊是临床医生通过听诊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听诊器放置在患者的腹部不同部位,医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腹部声音,从而判断患者腹部的病理情况。
腹部听诊对于诊断和评估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部听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鸣音:肠鸣音是指肠道蠕动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引起的气体和液体在肠道中的流动所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应该是连续、均匀、低音调的声音。
如果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是由于肠道麻痹或肠梗阻等疾病引起。
另外,如果肠鸣音增强或变得高音调,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或肠腔内有液体或气体积聚所致。
2. 腹部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是指在腹部血管中出现异常的血流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血管是没有杂音的。
但是,在一些疾病中,如动脉瘤、动脉硬化等,可以出现血管杂音。
腹部血管杂音的出现可能提示血管疾病的存在,如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
3. 腹部脏器摩擦音:腹部脏器摩擦音是指腹部脏器表面摩擦时产生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脏器表面是光滑的,不会产生摩擦音。
但是,在一些疾病中,如肝包膜炎、胆囊炎等,腹腔内脏器表面可能发生炎症或摩擦,产生摩擦音。
腹部脏器摩擦音的出现可能提示腹腔内炎症的存在。
4. 腹部肝脾浊音界:腹部肝脾浊音界是指通过敲击腹部,听到的肝脾边缘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肝脾浊音界应该在特定位置,如果肝脾浊音界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肝脾肿大的表现。
腹部肝脾浊音界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脾的大小和位置,从而诊断肝脾疾病。
腹部听诊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腹部疾病:通过腹部听诊,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梗阻、肠炎、腹膜炎等疾病。
肠鸣音的改变、腹部血管杂音的出现以及腹部脏器摩擦音的存在,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从而有助于诊断腹部疾病。
2. 评估腹部器官功能:腹部听诊可以评估腹腔内器官的功能状态。
通过肠鸣音的强弱、腹部脏器摩擦音的有无以及肝脾浊音界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胃肠道蠕动、腹腔内炎症反应以及肝脾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而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状态。
腹部听诊的内容及方法腹部听诊是医生在诊断和评估疾病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检测异常音,提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腹部听诊的内容、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的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腹部听诊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医生用听诊器在患者的腹部上进行听诊,以收集腹部内脏器官的声音。
通过分析这些声音,医生可以得到关于患者腹部疾病的重要信息,从而有助于进行诊断和治疗。
腹部听诊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肠鸣音、血管杂音、器官摩擦音和腹部血管搏动声。
首先,肠鸣音是腹部听诊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声音之一。
它可以反映肠道蠕动频率和幅度。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应该是连续而有规律的,类似于“咕咕”声。
如果患者的肠鸣音增加或减弱,或者出现不规律的声音,可能提示有消化系统问题,如胃肠炎或肠梗阻。
其次,血管杂音是指腹部血管内的异常音。
在正常情况下,腹部血管是无声的。
但是,当血液流经狭窄的血管或存在血管瘤等异常情况时,就会产生血管杂音。
医生通过听诊可以确定血管杂音的出现部位、强度和特征,从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动脉狭窄、血管瘤或动脉瘤等血管问题。
第三,器官摩擦音是指腹腔内脏器官在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声。
这种声音常常表现为沙沙声或擦音,类似于摩擦纸的声音。
器官摩擦音的产生通常是由于脏器的表面炎症或损伤引起的。
医生通过听诊可以判断器官摩擦音的强度、节律和范围,从而帮助确定腹部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异常条件。
最后,腹部血管搏动声是指腹部大血管在收缩时产生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主动脉和其他大血管应该有均匀的搏动声。
但是,当患者存在动脉瘤或狭窄等情况时,血管搏动声可能会不规则或减弱。
医生通过听诊腹部血管搏动声可以判断大血管的功能状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
为了有效进行腹部听诊,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患者应该处于平躺的姿势,放松自己的腹部肌肉,以保证听诊的准确性。
其次,医生应该选用适当的听诊器,并将听诊器的头部缓慢而轻柔地放置在腹部不同区域,细心倾听不同声音。
1.腹部视诊检查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
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
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
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
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
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
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腹部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
腹部听诊的内容
腹部听诊是医生在诊断患者腹部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
在腹部听诊中,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或听诊杆对腹部不同部位的听诊点进行听诊,以了解腹部内部器官的运作情况。
腹部听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肠鸣音:肠鸣音是指肠道中由肠壁和肠道内物质运动所产生的声音。
在腹部听诊中,医生会听取患者肠道中的肠鸣音来判断消化系统是否正常。
2. 腹部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是指动脉或静脉血流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医生在腹部听诊时会注意听取腹部血管杂音的情况,以帮助诊断血管疾病。
3. 腹膜摩擦音:腹膜摩擦音是指腹膜(腹腔内覆盖脏器的薄膜)在炎症或肿瘤等病变时所产生的摩擦声。
医生会注意听取腹膜摩擦音的情况,以诊断腹膜炎等疾病。
4. 肝脾区压痛:肝脾区是指腹部右上腹和左上腹的区域,分别对应肝脏和脾脏的位置。
医生在腹部听诊时会观察患者是否有肝脾区压痛的情况,以判断肝脾是否存在炎症或其他疾病。
总之,腹部听诊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内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和治疗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1 -。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及方法腹部听诊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病变。
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的声音,医生可以判断腹部内脏器官的活动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腹部听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腹部血管音、腹部肠鸣音、腹部搏动音以及腹部包块的听诊。
腹部血管音是指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血管内的血流声音。
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主要的血管如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会产生连续而有规律的血流音。
如果血管内存在狭窄、堵塞等情况,听诊时会出现血流音的异常,如血管杂音。
通过对血管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出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栓等。
腹部肠鸣音是指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肠道内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肠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包括蠕动音和气体通过肠道产生的音响。
肠鸣音的频率、音响和节律可以反映肠道的功能状态和激活程度。
如果肠鸣音异常,如增强或减弱,可以提示肠道存在炎症、梗阻或停滞等问题。
腹部搏动音是指通过听诊器听取腹部内脏器官的搏动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脾脏等会产生规律的搏动音。
通过对搏动音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出是否存在器官肿大、增生或其他异常情况。
例如,心脏搏动音异常可以提示心脏病,肝脏搏动音异常可以提示肝肿大。
腹部包块的听诊是指通过听诊器观察和听取腹部包块的声音。
当腹部存在包块时,通过听诊器可以听到包块的声音,如搏动音、摩擦音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包块的声音,可以初步判断出包块的性质和位置,从而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腹部听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患者应该保持平躺或半坐位,松弛腹肌,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听到腹部的声音。
其次,医生应该将听诊器的腔体与患者的腹部直接贴合,以减少干扰。
然后,医生应该通过改变听诊器的位置和角度,来听取不同部位的声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最后,医生应该记录下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和异常,以便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腹部听诊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听取腹部的声音来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功能和病变。
第五节听诊腹部听诊,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听诊各区,尤其注意上腹部、中腹部、腹部两侧及肝、脾各区。
听诊内容主要有: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
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还可在脐下方听到胎儿心音(130~160次/分)。
一、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bowel sound)。
通常可用右下腹部作为肠鸣音听诊点,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其频率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频繁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只有靠检查者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正常。
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此类患者肠腔扩大,积气增多,肠壁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与亢进的肠鸣音可产生共鸣,因而在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
如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时,肠鸣音亦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
如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二、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对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作用,因此听诊中不应忽视。
血管杂音有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
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两侧。
腹中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喷射性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前者可触到该部搏动的肿块,后者则搏动减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动。
如收缩期血管杂音在左、右上腹,常提示肾动脉的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如该杂音在下腹两侧,应考虑髂动脉狭窄(图2-6-19)。
当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也可在肿块部位听到吹风样杂音或在肿瘤部位(较表浅时)听到轻微的连续性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