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原理
• 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 • 埋线针刺入穴内后,会使局部组织受到一定 程度的损伤,受损组织细胞释出的某些化学 因子可造成无菌性炎症反应,使穴位局部组 织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管扩张、代谢 增强等,为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根据生物 泛控制原理,通过神经将损伤穴位需要修复 或调整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激发体内特定 的生化物质组合,产生一种特有的泛作用,并 通过体液循环在体内广泛分布。
穴位埋线治疗原理
• • • • • • 穴位封闭效应 针刺效应 刺血效应 穴位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后作用效应 留针及埋针效应 组织疗法效应
穴位埋线治疗原理
• 穴位封闭效应
• 埋线伊始,首先进行局部麻醉,其作用部位在于 皮肤,《素问•皮部论》说皮者,脉之部也”, 说明皮肤是十二经脉在皮肤的分区,皮肤通过 经络沟通和联系脏腑,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故 局麻产生刺激冲动通过皮部-孙脉-络脉和经脉 对脏腑产生影响,起到调整脏腑的虚实、平衡 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穴位埋线治疗原理
• 针刺效应
• 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同样可 起到针刺效应以治疗疾病。埋线时,需用 针具刺入穴内埋入肠线;此时即可产生酸、 麻、胀、重等感觉,由于埋线针具较毫针 更粗大,其剌激感应更强烈,这与针刺产 生的针感及传导是一致的,它通过经络作 用于机体,起到协调脏腑,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的作用。
穴位埋线的特点
• 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 敏感穴位是机体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上的反应点,为 邪气在经脉中聚汇搏结之所,能较准确地反应疾病情况。 在这些穴位进行埋线治疗疾病,往往有较高疗效。临 床观察表明,患者患病部位、种类、性质、程度不同, 敏感穴情况也会发生变化,病种及类型不同,敏感穴位也 不同。如慢性胃炎多在胃俞、足三里,而气管炎 多在 八华、肺俞产生敏感反应;胃溃疡发生在胃小弯,多反 应于巨阙、中脘,发生在胃大弯和十二指肠多在梁门、 承满发生敏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