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pun”与汉语双关语对比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6
双关语英汉对比研究双关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谜语、幽默、商业广告、文学作品等。
一些人认为汉语中的“双关”即等同于英语中的“pun”,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双语词典都把两者作为语义对等词进行处理。
不过,如果对其实例稍加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用法差异,进而可能会对两者间的关系产生疑问乃至困惑。
另外,双关语给翻译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并因其歧义性的特征而招致某些非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双关”与“pun”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双关语现象的本质;对双关语进行统一客观的分类;探讨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引论部分。
双关语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正如Culler (1988) 所述,双关语表明了心智的作用机理,表现了语言机制赖以存在的语音和语义间游戏般的关系,并在概念形成乃至思维机制中实际发挥着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的重要作用。
汉语中的“双关”和英语中的“pun”是“双关语”的两种变体,可以说前两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音位变体”与“音位”之间的关系。
<WP=103>第二章概述了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章的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语言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术语。
作者回顾了索绪尔所阐述的语言符号的两项要素“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如“polysemy”、“homonymy”等进行了辨析。
第二部分从英语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两个方面谈了双关语的背景知识。
作为修辞学中的一种辞格,双关语在语言交流中常会产生诙谐、讽刺或者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介绍了有关双关语的心理学理论。
鉴于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关语作为一种积极利用歧义的语言现象可能会启发我们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引述了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进行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并试图从中找出双关语现象的心理学解释。
英语与汉语“双关”的对比分析与翻译1.定义与形式英语里的pun 又叫paronomasia 或play on words,汉语里管它叫双关。
很多人给pun 下过定义。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给pun 的定义为: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or words with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在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中也作了大同小异的解释: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or of words which are formed or sounded alike bu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in sucha way as to play or two or more of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即为了表达一种讽刺或幽默的效果,有意识地利用词的形式或意义来使一个词,短语同时关顾两种事物,具有双重意思,形成“一语双关”。
目前英语pun 的分类尚有不同见解,有的分成同字双关(Antanaclasis)、谐音双关(Paranomasia)和兼用双关(syllepsis)三种;有的分成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近音双关(Paranomasia)、同字双关(Antanaclasis)一词多义双关(sylleptic pun)和歧解双关(Asteismus)五种。
笔者按照英语pun 的表层结构,将其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大类型。
(一)语音双关这种pun 是一个音所涵盖或关涉的两个意义不同的词都在句中出现。
它又可分为同音同形异义和同音异形异义两种结构。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同音同形异义词。
外语翻译摘要在英语中,英语修辞格Pun能够制造出多样性、多功能的修辞效果,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在解释Pun的基础上,从语意模糊这个视域来探索Pun的分类,并重点对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s)和歧义双关(asteismus)等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研究Pun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修辞格Pun分类比较A Classified an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 Pun//Tong HaixiaAbstract In English,the English rhetorical device Pun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it can produce diversified and multi-functional rhetorical effects.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Pu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P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ambiguity,and focus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homophonic puns and asteismus,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research of Pun.Key words rhetorical device;Pun;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1Pun在英语语言应用中,Pun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格,“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对Pun作了如下的解释:“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or of words which are formed or sounded alike bu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in such a way as to play on two or more of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英语修辞格Pun与汉语双关语的互译研究何宁【摘要】双关语(Pun)是英语修辞格之一,深受广大文学家的青睐,其原理是利用一词多义、同音异义、同形异义的双关手段来达到多功能的修辞效果。
在此,文章研究英语修辞Pun的分类及其修辞功能,从谐音双关和寓意双关两个方面探讨英语修辞格Pun与汉语双关语的互译,促进中国文学与英语文学的发展。
%The pun (Pun) is one of the figures of English speech, many writers like to use it, its principle is to use the rhetoric effect of polysemy, homophone and homograph pun and achieves multiple functions of a word.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pun and its rhetorical function, and then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un and Chinese pu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homophonic pun and allegorical pun, final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English literature.【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55-157)【关键词】修辞功能;双关语;语义双关;语音双关;互译【作者】何宁【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英语修辞格Pun与汉语双关语的互译研究何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1)收稿日期:2014-12-12作者简介:何宁(1980-),女,汉族,安徽巢湖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国家概况教学。
双关与Pun的对比双关与Pun的对比摘要:双关和Pun是英汉两种语言当中相对应的一种修辞格,在各种场合下,只要应用得当,都能够巧妙曲折的表达出相应的内容。
但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文章主要就双关和Pun的定义、分类、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
关键字:双关;Pun;对比在英语中,与双关相对应的是Pun。
双关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格,它言此及彼,使得语言幽默,语义含蓄,耐人寻味。
现代,除了在文学作品中和人们的日常对话中以外,双关作为一种幽默、辛辣的语言,在广告和新闻报刊、杂志等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展示着其独特魅力。
但是,由于中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
以下就定义、分类、手段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定义的对比根据《辞海》的定义,双关语即修辞学上辞格之一,利用语言文字上同音或多义的关系,使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件事。
而朗文词典对Pun的解释是(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对pun 的解释为:“also play on words. 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words with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给pun下的定义为:“The humorous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a play on words.”通过定义的对比,不难看出,汉语的双关侧重的是双重的含义,涉及到的是两件事。
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之比较研究双关语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格,学者们对英语双关(pun)和汉语双关的研究日益深入,并从多角度向多学科延展。
本文介绍了英语双关与汉语双关的生成机制,指出英语双关语生成的词源基础,以及汉语双关生成的文化因素;分析了英汉双关语生成机制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心理因素。
理论基础既指出了语言的基本特点,又分析了交际的需求;心里因素则从语音联想、语义联想和语境联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标签:英语双关汉语双关生成机制比较英语双关和汉语双关在各自的语言系统中都受到了相当的关注,对它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却涉及较少。
长期以来,提及双关一词,人们都以为它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名称,认为英语双关和汉语双关是不同的。
其实,二者的确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又有许多共同点。
本文重点在双关的生成机制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
一、英语双关语生成的词源基础作为一种公认的世界混合方言,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有多元化词汇。
英语从古代英语,中期英语到现代英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古英语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xon),是英语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从公元450年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英国持续到1066年诺曼征服(指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对英格兰的入侵和征服)[1]。
虽然是现代英语的前身,古英语与现代英语有很大的不同。
古英语实际上使用了拉丁语和日耳曼语的词汇,英语字母也产生自这一时期,在罗马语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中期英语是指1660年诺曼征服到1476年印刷技术进入英国期间使用的英语。
这一时期的英语可以称之为古英语、拉丁语和法语的混合体,但已逐渐去除了其他语言中复杂的语法规则。
中期英语的变化是因为法国诺曼底公爵在征服英格兰之后,诺曼底法语称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而英格兰的民众仍然继续使用盎格鲁撒克逊语[2]。
我们仍然能看到在英语中很多与权力有关的词汇是来自诺曼底法语。
现代英语是指1476年以后的英语。
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英语的拼写和书写形式逐渐标准化,现代英语在中期英语基础上发生了一些词汇量、发音和拼写方面的变化。
i炎英汉双关语在文学田帕应用口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保定)侯秀英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王丹摘要:双关这一特点鲜明的修辞格.在英语争汉语中都较为常见。
双关语的灵活运用.可使语言新鲜活泼、含蓄委婉、幽默。
然而,英语的双关语(pun)-与汉语的双关语并不一致。
本文从定义、分类对英语中双关语(pun)与汉语的双关语进行比较.并列举了其在文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美汉语:双关语;文学:应用一、双关语的分类1.1英语双关语(1)谐音双关(H om ophone)谐音双关利用词义根本不同的谐音构成。
它利用音的巧合,进行同音异义的偷换,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双重含义。
例如:A n a m bas s ador i s a n hones t m an w ho li e s abr oa d f orⅡl e good of hi s C O I L S时.(大使是一个为了本国利益而住在国外的诚实的人。
)例句中的第一情境是各国大使都住在国外。
第二情境是大使在国外有时无法实话实说。
将这双重情境贯串起来的是既有“居住”之意又有“说谎”之意的l i e,它起着铰链的作用。
而想强调大使为了本国的利益有时不能实话实说这一情况.便是触机。
说话者巧妙地运用了“I i e”的一词多义.成功地表达了自己想说而不便说的那一层意思:大使因工作之故必须住在外国.为了本国的利益用说谎巧妙地与他国周旋.以平衡外交关系。
(2)词义双关(H om ogr aph)词义双关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
导致一语双关。
A:C an you s ee a f em al e?(你能会见一位女士吗?1B:O f cour s e.I ca n s e e a f em al e鹊eas i l y∞a m a l e.D o you s u ppo s e I’m bl i nd?(当然可以.我看女士和男士是一样的容易。
难道你认为我是个瞎子吗?、第一句话中的s ee本意是“约见.会见”。
英语“pun”与汉语双关语对比研究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并不完全等值。
汉语双关语只包含一语双关,而英语“pun”既包含一语双关或多关,又包含二语双关或多语多关。
本文从两者的定义入手,对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进行了分类,以《破产姐妹》和《爱情公寓》两部电视剧为例,具体分析了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共性和差异,并探究了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效果。
标签:pun 双关语英汉对比一、引言国内语言研究者们普遍把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视为完全等值的英汉修辞格,然而我们经过长期研究注意到,英语中的“pun”和汉语中的“双关语”其实并不完全对等,“pun”和“双关语”有对应的一面,也有不对应的一面。
陈望道(1979:96)指出,汉语双关语是指用一个语词同时关顾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
《现代汉语词典》也指出,双关语就是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并且往往隐藏着的意思才是说话者真正的意图①。
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也有人将汉语中的歧义②、换义③等修辞格等同于双关语,使双关语的外延得以扩展,实为广义上的双关语,此做法已经失去双关语的原义。
因此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狭义上的汉语双关语。
英语里,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这样定义“pun”:the clever or humorous use of a word that has more than one meaning,or of words that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but sound the same④.在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中“pun”的定义为“the humor 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or of words of similar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⑤”。
从以上两个定义可见,英语中的“pun”是用幽默的方式使一个词关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或使读音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多个词关顾不同的意思。
从定义看,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有共性,也有差异。
英语中“pun”定义的前半部分与汉语双关语的定义是基本吻合的,都有用一个语词关顾两种不同意思的作用。
然而我们还发现,“pun”的外延和涵盖面比汉语双关语更大。
从释义上看,“pun”是由音相同的同一词或音相同(或相近)的不同词构成的词义修辞格,它既可以是用一个语词去暗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即“一语双关或多关”;也可以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近音、同音词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即“二语双关或多语多关”。
李国南(2000)在“pun”与“双关”辨异中提到,“pun”除了“一”语双关外,还可以“二”语双关,并且“pun”不仅局限为“双”重含义,可以“多”关。
他的观点与我们的发现一致。
二、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分类及语用效果许多研究者都探讨过双关语的分类,但分类视角和分类结果各不相同。
朱跃(1994)根据词与词同音、同形或同义的关系,将英语修辞格“一语双关”分成了假借双关、歧解双关等多个类别。
刘金玲(1999)则将双关分为二词同音异义双关,一词二义双关和彼此双关。
邵新光(2008)从创造双关的手段这一角度,将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总体而言,这些分类没有区分“pun”和双关,同时分类或过于简单,或容易出现重叠现象。
本文根据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在定义上的本质差别,从两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第一个维度:是一语双(多)关还是二(多)语双(多)关;第二个维度:是借助语音(同音或近音)还是语义(词的多义性)引起双关。
分类后的类别和具体界定见表1。
表1: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类别和界定汉语双关语一语双关语音利用一个语词关顾到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两种不同事物。
语义利用一个语词关顾明暗两层意义。
英语“pun” 一语双(多)关语音利用一个词关顾到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
语义利用一个词的多义性使其关顾明暗两层或多层意义。
二(多)语双(多)关语音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词表达两个或多个意思。
语义同一词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关顾两个或多个意思。
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在具体语境的使用中,除了表达明暗两个意义或多个意义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语用效果。
它们可以使意义的表达更含蓄委婉,也可以使意义的表达更幽默轻松,又或者具有讽刺、调侃、嘲笑、自嘲的意味;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它们的使用还有助于塑造人物特定的个性特征,诸如直爽、幽默搞笑等。
李国南(1986)指出,双关具有:冷嘲热讽,加强语言战斗力;褒奖赞扬,增强语言幽默性;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象等修辞功能。
下文我们将以《破产姐妹》和《爱情公寓》两部电视剧为例具体分析英语“pun”和汉语双关语的共性和差异,并考察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效果。
由于英语中的一语多关和多语多关相对较少使用,我们仅对一语双关和二语双关进行举例分析。
三、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双关语《爱情公寓》讲述了在一幢名叫“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中,一菲、小贤、美嘉、子乔、关谷、悠悠等青年男女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一)一语语音双关(1)悠悠:“什么动物可以贴在墙上?”关谷:“我知道!是海豹!”例(1)中,一个语词“海豹”同时关顾了发音相同的两个事物,即“海豹”和“海报”。
在汉语双关语中很难见到表明暗双义的两个关键词同时出场的情况,一般只出现一个关键词,它与句子的表面意义直接相关,而它的影射意义则需要听者通过一定的上下文或语境去体察、领悟(董俊虹、毛艳梅,2005)。
在该语境中,面对悠悠出的谜题,关谷通过“海报”与“海豹”的同音构成语音双关猜出了答案,一方面娱乐、幽默了观众,同时体现了两个人性格投机、互相有默契的特点。
(二)一语语义双关(2)小贤:“联想不招聘你们真是他们最大的损失。
”例(2)中,面对子乔、关谷调侃一菲和小贤之间暧昧的关系,小贤用这句话回应众人。
此句中语词“联想”虽只出现一次,但是根据语境可以做二解。
表面上”联想”指“联想集团”,旨在说联想集团没有招聘子乔、关谷真是一大损失;而暗中“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暗指子乔和关谷实在是太富有联想能力,将本没有暧昧关系的两个人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小贤用“联想”一词的多义性构成语义双关解释了他和一菲之间的暧昧关系,也用委婉的语气化解了朋友之间的怀疑和尴尬。
(3)一菲:“美嘉,可你毕竟是上流社会的人啊。
”美嘉:“可是我觉得这儿也不下流啊。
”例(3)中,语词“下流”出现了一次,却关顾了两种事物,可做二解。
一指上句中“上流社会”所对应的“下流社会”,即我们日常中所说的“下层社会”——地位微贱的一类人;二指“卑鄙、龌龊”。
在此语境中,美嘉借助“下流”一词的多义性一语双关,安抚一菲,消除了朋友之间因为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差距,表达含蓄轻松,且让人觉得幽默。
四、电视剧《破产姐妹》中的“pun”《破产姐妹》讲述两个身份背景完全不同的都市女孩的故事。
Max出生在穷人家庭,而Caroline生在富人家庭。
Caroline家道中落,不得不去Max工作的饭店打工赚钱。
两人商量着筹集25万美元资金来共同创业。
(一)一语语音双关(4)Caroline:“Ladies and gentlemen,Darius the hilarious and his partner,Justin Beaver!”例(4)中,在节目开场介绍搞笑天王Darius和他的木偶Beaver(海狸)出场时,Caroline利用“beaver”一词关顾到读音相近的beaver[‘bi:v?(r)]和Bieber[‘bi:b?(r)]两个不同意思的词,构成了“pun”。
在语境中有强烈调侃和嘲笑Justin Bieber⑥的意味,暗讽Justin Bieber就像被别人控制的木偶一样,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定力。
(二)一语语义双关(5)Sophie:“Nobody told me they add beefcake to menu.”例(5)这句话是Caroline的好朋友Sophie看到Caroline的新男友Nicolas 发出的赞美。
“beefcake”一词出现一次,但由于该词的多义在语境中构成双关。
表面上,“beefcake”是指“牛肉饼”,Sophie是指大家没有告诉她Caroline打工的餐厅里新推出了牛肉饼;实际上,“beefcake”还指肌肉健硕的男子,在语境中暗指Caroline的男友,Sophie是指责大家没有告诉他Caroline交往了如此帅气的男友,同时夸奖Nicolas帅气的外表和强壮的身体。
(6)Caroline:“Max,why don’t you like those lovely boys?”Max:“Oh,I cannot bear.”在例(6)中,“bear”一词只出现一次而做了二解。
当Caroline问Max为什么不喜欢孩子时,Max回答她不能“bear”。
一方面“bear”有“忍受”的意思,即Max 认为孩子太吵闹以至于她忍受不了这些孩子;另一方面“bear”有“生育”的意思,当Caroline八卦她为何不喜欢孩子时,她破罐破摔地说是因为她不能生出孩子来,所以她不喜欢孩子。
在这里,Max运用“bear”的语义双关,塑造了一个洒脱、直爽、幽默的形象。
(三)二语语音双关(7)Max:“It is like going to an IMAX,it is Max.”例(7)中,主人公Max利用“pun”来调侃自己。
两个读音相近的词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但是意义完全不同。
“IMAX”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读作[′aim?ks],发音与她自己的名字Max[m?ks]相近。
Max用“pun”来调侃自己从来没有去过高级电影院享受过IMAX的电影放映系统,暗中调侃Caroline虽然从前过着富家女的生活,但是最后沦落同自己一样在餐厅里当服务员的经历,让人佩服Max虽然贫困,但是具有乐观的态度和自嘲的勇气。
(8)Earl:“You sound Russian,that is funny because you are not rushing tomake my soup.”例(8)中,利用读音相近的词“Russian”和“rushing”构成“pun”。
他们在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读音相近,但是本身两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
“Russian”是指“俄罗斯人”,而俄罗斯人常常有做事马虎、大大咧咧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