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流体力学(4)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41
4-粘性流体力学与层流流动粘性流体力学是研究粘性流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可根据流体的不同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层流流动是流体流动方式的一种,指流体流动时粒子之间的运动具有良好的有序性,且互相之间影响很小,层流流动的特性和规律是粘性流体力学研究的一部分。
粘性流体力学中,我们用一种称为“粘度”的物理量来描述流体的内部阻力。
粘度描述了流体粒子之间难以滑动的程度,粘度越大,表明流体相对运动的内阻力越大。
在粘性流体中,如果微观粒子的速度变化较大,则会产生较大的粘性阻力。
层流流动中,流体按照一定的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分布进行平稳流动。
由于粘度的存在,不同速度层面上的流体在相互掠过时,会因相对速度而受到阻力,这就形成了一种剪切应力。
在一定条件下,流体会形成种类众多、形态各异的流动类型,如平面层流,管道层流等等。
在粘性流体力学里,层流流动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流动现象,诸如颗粒的路径稳定、流速和压力分布稳定等。
层流流动中流体中各个流层都是并行流动的,并且相邻流层间的速度差别通常不大,这使得层流流动中的流动失稳和湍动现象较少出现,从而能够获得相当准确的数学描述和解析解。
然而,尽管层流流动在粘性流体力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并不是所有流体流动都能达到层流状态。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许多流体常常处于层流与湍流的过渡状态,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来对这些过渡状态进行理解和把控。
研究粘性流体力学和层流流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这些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在化工、高分子材料、土壤水动力学、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如液态塑料的注塑工艺、血液的流动、河流的径流等等。
以上是简单介绍粘性流体力学与层流流动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粘性流体力学与层流流动的研究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持续的努力去不断深化研究,推动这一门学科的进步。
在现代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粘性流体力学与层流流动的研究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粘性流体力学与层流流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支,可以分为粘性流体力学和非粘性流体力学。
其中,粘性流体力学主要研究的是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黏性阻力,并分析流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而层流流动则是粘性流体力学中的一种重要流动现象。
粘性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为具有黏性的流体。
黏性流体的粘度是描述流体黏性大小的物理量,它决定了流体的黏滞阻力大小。
黏性流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两种模式。
层流流动是指黏性流体在导体内部或流道内的流动方式,其特点是流动速度场呈现规则性,流体各层之间的速度梯度较小。
在层流流动中,黏性阻力主要通过分子间的黏性作用传递,流体流动稳定,流线连续而平行。
层流流动通常发生在低速、长管道或细颗粒填充床中。
而湍流流动则是流体在高速或复杂几何形状中的流动方式,其特点是速度场无规则变化,存在涡旋和漩涡结构。
湍流流动中的黏性阻力主要由于流体内部不同速度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流体流动不稳定,流线不连续而交织。
黏性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黏性阻力、黏性作用力、流体的流速场分布以及流体稳定性等方面。
其中,黏性阻力表示了黏性流体在流动中克服黏性阻力所需的力大小。
黏性作用力是流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流体的粘性大小。
流体的流速场分布是指研究流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流体力学方程和边界条件来描述。
流体的稳定性是指流体在外界干扰下能保持稳定的能力,其稳定性不仅由黏性力作用决定,还与流动条件、流体特性以及外界干扰因素有关。
层流流动是黏性流体力学中一种较为重要的流动现象。
层流流动的特点是流体各层之间的速度梯度较小,流线连续而平行,黏性阻力主要通过分子间的黏性作用传递。
层流流动对于一些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管道中的油水输送、微流体操控以及骨科手术中的关节润滑等。
在这些应用中,层流流动可以有效减小黏性阻力,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流体运输效率。
粘性流体力学知识点汇总粘性流体力学涉及到了流体的黏度、黏滞力和黏滞性等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思考和总结一些重要的粘性流体力学知识点。
1.流体的黏度黏度是流体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体现。
黏度的大小决定了流体的流动性质。
一般来说,黏度越大的流体,其运动越困难,黏滞力越高。
2.层流和湍流在流体运动中,当流体的运动是有序的、分层的,流动速度沿着一个方向变化较小时,称为层流。
相反,当流体的运动是混乱的、无序的,流动速度沿着各个方向都有明显的变化时,称为湍流。
湍流比层流的黏滞力大,能量损失也较大。
3.流体的黏滞力黏滞力是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它使得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阻力。
黏滞力与流体黏度有关,黏度越大,黏滞力也就越大。
黏滞力对于流体的流动速度和形状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4.斯托克斯定律斯托克斯定律描述了小球在粘性流体中的运动规律。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当小球在粘性流体中运动时,流体对小球的阻力与小球的半径、流体的黏度和小球的速度成正比。
这个定律对于研究微小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十分重要。
5.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之一。
它通过描述流体的连续性、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来描述流体的运动规律。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求解非常困难,因此通常需要借助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6.流体流动的雷诺数雷诺数是描述流体流动状态的一个重要无量纲参数。
它由流体的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得出,可以判断流体流动的稳定性。
当雷诺数较小时,流体流动呈现层流状态;当雷诺数较大时,流体流动呈现湍流状态。
7.流体黏度的测量方法测量流体黏度的常用方法包括粘度计法、旋转式粘度计法和圆柱旋转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流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性质,从而得到流体的黏度。
总结:粘性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黏滞性和流动性质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逐步思考了一些粘性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包括流体的黏度、黏滞力和黏滞性等概念,层流和湍流的区别,斯托克斯定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等基本原理。
流体力学中的粘滞力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的学科,而粘滞力是流体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将对流体力学中的粘滞力进行探讨,介绍粘滞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粘滞力的定义粘滞力是指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流体内部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阻碍。
粘滞力的存在导致了流体内部的摩擦阻力,使得流体流动时产生能量损耗。
二、粘滞力的计算方法粘滞力的计算方法主要依赖于流体的粘度和流动速度。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粘滞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 ηA(dv/dx)其中,F表示粘滞力,η表示流体的粘度,A表示流体流动的截面面积,dv/dx表示流体速度随着位置变化的梯度。
三、粘滞力与雷诺数在流体力学中,雷诺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用于描述流体中惯性力和粘滞力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当雷诺数较小时,粘滞力对流体运动起主导作用;而当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开始主导流体运动。
雷诺数与粘滞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奥本海默公式来描述:Re = ρvL/η其中,Re表示雷诺数,ρ表示流体的密度,v表示流体的速度,L 表示流体中的特征长度。
四、粘滞力的应用粘滞力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管道输送:在油气管道或液体输送管道中,粘滞力对流体的阻力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准确计算粘滞力,可以优化管道的设计和操作,提高输送效率。
2. 汽车行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空气对车辆的阻力主要由粘滞力引起。
降低粘滞力能减少阻力,提高燃油效率。
3. 飞机设计:在飞机设计中,粘滞力对飞行阻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机翼的形状和涂层材料,可以减小粘滞力,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
4. 润滑油:粘滞力是润滑油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在机械装置中使用合适的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能量损耗。
五、结语流体力学中的粘滞力是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在流体运动中起到阻碍的作用。
粘滞力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粘度和流动速度,而雷诺数则描述了粘滞力和惯性力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
第四章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复习思考题1.怎样判别粘性流体的两种液态——层流和紊流?2.为何不能直接用临界流速作为判别液态(层流和紊流)的标准?3.常温下,水和空气在相同的直径的管道中以相同的速度流动,哪种流体易为紊流?4.怎样理解层流和紊流切应力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不同,而均匀流动方程式0gRJτρ=对两种液态都适用?5.紊流的瞬时流速、时均流速、脉运流速、断面平均流速有何联系和区别?6.何谓粘性底层?它对实际流动有何意义?7.紊流不同阻力区(光滑区,过渡区,粗糙区)沿程摩擦阻系数λ的影响因素何不同?8.什么是当量粗糙?当量粗糙高度是怎样得到的?9.比较圆管层流和紊流水力特点(切应力、流速分布、沿程水头损失、没种摩系数)的差异。
10.造成局部水头损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什么是边界层?提出边界层概念对水力学研究有何意义?]12.何谓绕流阻力,怎样计算?习题选择题4-1 水在垂直管内由上向下流动,测压管水头差h,两断面间沿程水头损失,则:(a)h f=h;(b)h f=h+l;(c)h f=l-h;(d)h f=l。
4-2 圆管流动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为:(a)在过流断面上是常数;(b)管轴处是零,且与半径成正比;(c)管壁处是零,向管轴线性增大;(d)按抛物线分布。
4-3 在圆管流中,紊流的断面流速分布符合:(a)均匀规律;(b)直线变化规律;(c)抛物线规律;(d)对数曲线规律。
4-4 在圆管流中,层流的断面流速分布符合:(a)均匀规律;(b)直线变化规律;(c)抛物线规律;(d)对数曲线规律。
4-5 半圆形明渠半径r0=4m,水力半径为:(a)4m;(b)3m;(c)2m;(d)1m。
4-6变直径管流,细断面直径为d1,粗断面直径d2=2d1,粗细断面雷诺数的关系是:(a)Re1=0.5 Re2;(b)Re1= Re2;(c)Re1=1.5 Re2;(d)Re1=2 Re2。
4-7 圆管层流,实测管轴线上流速为4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a)4 m/s;(b)3 .2m/s;(c)2 m/s;(d)1 m/s。
流体力学中的流体粘性和黏滞性流体力学中的流体粘性和黏性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流体力学性质的科学领域。
在流体力学中,流体粘性和黏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流体粘性和黏性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流体粘性的概念和特点流体粘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摩擦的性质。
当一个力作用于流体时,流体分子会相互移动并产生内部的相对运动,即流体内部会产生剪切应力。
而流体粘性就是流体对剪切应力的抵抗能力。
1. 流体的黏性流体的黏性是流体粘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黏性是指流体内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粘滞效应。
当流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之间会互相摩擦并产生内部的扰动。
流体的黏性可以通过流动的阻力和黏滞系数来描述。
黏滞系数越大,流体的黏性越大,流动受阻越明显。
2. 流体的牛顿性和非牛顿性根据流体黏性的不同特性,流体可以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是指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流体的黏滞系数保持不变的流体。
在牛顿流体中,流体的黏滞系数与流体的剪切速率无关。
水和空气是典型的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是指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流体的黏滞系数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流体。
在非牛顿流体中,流体的黏滞系数会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或增加。
例如,墨汁和牛奶都是非牛顿流体。
二、流体粘性和黏性的应用流体的粘性和黏性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工程领域中,流体粘性和黏性的研究对于设计和优化各种结构和系统至关重要。
例如,汽车工程师需要考虑空气对车辆运动的阻力,以及黏性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在船舶和飞机设计中,黏性的考虑也是十分重要的。
2. 传热领域的应用流体的粘性和黏性对于传热过程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传热装置中,如换热器和冷却剂管道中,黏滞系数决定了热传递的速率和传热效率。
而流体的黏性也直接影响着粘弹性材料的应用,如胶水、涂料等。
3.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流体粘性和黏性的研究对于地球科学领域的地壳运动、地震活动以及火山喷发等现象的解释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CAE的基本原理1)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1) 广义牛顿定律,反映了一般工程问题范围内粘性流体的应力张量与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为本构方程。
(2) 质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流体的质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数学表达式为连续性方程。
(3) 动量守恒定律,其含义是流体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等于作用于其上的外力总和,数学表达式为运动方程。
(4) 热力学第一定律,其含义是系统内能的增加等于对该系统所作的功与加给该系统的能量之和,数学表达式为能量方程。
2)塑料熔体充模流动的简化和假设(1) 由于型腔壁厚(z向)尺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x和y方向)的尺寸且塑料熔体粘性较大,所以熔体的充模流动可视为扩展层流,z向的速度分量可忽略不计,且认为压力不沿z向变化。
(2) 充模过程中熔体压力不是很高,因此可视熔体为未压缩流体。
(3) 由于熔体粘性较大,相对于粘性剪切应力而言,惯性力和质量力都很小,可忽略不计。
(4) 在熔体流动方向(x和y方向)上,相对于热对流项而言,热传导项很小,可忽略不计。
(5) 熔体不含内热源。
(6) 在充模过程中,熔体温度变化不大,可认为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是常数。
(7) 熔体前沿采用平面流前模型。
3)塑料熔体充模流动的控制方程5)数值计算实施过程与策略CAE软件的应用过程。
首先根据制品的几何模型剖分具有一定厚度的三角形单元,对各三角形单元在厚度方向上进行有限差分网格剖分,在此基础上,根据熔体流动控制方程在中性层三角形网格上建立节点压力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组以各节点压力为变量的有限元方程,解方程组求得节点压力分布,同时将能量方程离散到有限元网格和有限差分网格上,建立以各节点在各差分层对应位置的温度为未知量的方程组,求解方程组得到节点温度在中性层上的分布及其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化,由于压力与温度通过熔体粘度互相影响,因此必须将压力场与温度场进行迭代耦注射温度熔体流入冷却的型腔,因热传导而散失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