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采用中药治疗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9.4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采用中药治疗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

的角度分析治疗的优势以及辩证分型等相关研究,旨在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

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药治疗;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2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334-02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随着内镜、影像学的发展,其诊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种类繁多,累及胃肠的各个部位,包含胃食管反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因此就需要在了解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更加有效的对症治疗方式,目前针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的治疗,主要由西医治疗、中药治疗等方式,其西医治疗由于容易出现各种副作用、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临床效果应用

不佳,介于此本文重点从中药治疗的角度进行分析。

1.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脾胃同属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主运化,在升清部分,脾将运化的水谷精华传输至心肺,胃降浊即

将水谷糟粕下降至大肠排出体外。升与降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活动。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作为人体的基本形式,脾胃中焦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为中土,为脏腑中心,其升降也就成为了其

他脏腑升降的枢纽。

胃的受纳、脾的水谷运化,小肠的分清泌浊,大肠的传导糟粕,组成一个完

整的消化吸收过程,其核心就是中医中的升清与降浊。其中由于胃失和降导致胃

不受纳,浊气上逆。脾失健运导致脾气不升,水谷不化,小肠不顺达,清气不上、浊气不下,大肠不传导,导致糟粕不利。正是上述病机导致出现痞证、反胃、胃

脘痛等。在中医中,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属于“痞证”“腹满”“纳呆”“反胃”“呕

吐”“胃脘痛”等范畴。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中医治疗胃肠动力

障碍性疾病一般多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辩证治疗。

2.中医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优势及辩证分型

2.1 中医治疗的优势

针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由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包含的种类较多,目前西医以调节胃肠动力紊乱、促进胃肠动力、协调胃肠动力等为主,主要的治

疗药物有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多潘立酮、替加色罗、洛哌丁胺、斯巴敏、曲

美布汀等,但是这些药物都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以莫沙比利为例,其作为新一

代胃肠动力药,会出现腹泻、腹痛、口干、皮疹等不良反应。毛艾香[1]等人在研

究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中发现,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

用中西药治疗,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70.0%,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认为西药治疗虽然针对性强、获效较快,但

是远期效果不佳,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导致不良反应较多,而采用中药治疗大

大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这一点说明中医治疗在对比西药治疗不良

反应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优势。

2.2 中医辩证分型

针对不同的临床表现中医需要辩证分型。

(1)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相关研究将患者分为肝胃气滞、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

(2)也有专家学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虚实的角度进行辩证分型,实证包含实热内蕴、寒热内结、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虚证包含脾胃虚寒、

脾虚阴虚。

(3)也有研究人员认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从肝的角度治疗,将其分为肝郁气滞、肝胃郁热、肝郁阴虚、肝郁脾虚。有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胆热犯胃、

肝胃郁热、中虚气逆、气郁痰阻。

(4)也有研究将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分为肝郁气滞、脾虚胃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四型。也有研究认为胃病的治疗以一个“通”为主,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

肝胃不和、痰气郁结、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四型。

3.中医临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方法及效果研究

3.1 方剂

(1)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为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

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有相关研究

发现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能够提高机体内血清胃动素含量,

促进胃内排空,降低胃残留率。李晋奇等[2]人在得到半夏泻心汤醇提药液、半夏

泻心汤醇沉药液、苦降醇提药液、苦降醇沉药液四个提取部位,分别给正常试验

大鼠和硫酸阿托品导致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大鼠10ml/kg,以空白组和多潘立

酮组作为对照,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的醇提部位和苦降药组醇提部位均能够促进

实验大鼠和胃肠动力障碍大鼠的胃排空作用。

(2)四磨汤是调节肠胃运动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方剂,为理气剂,具有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之功效。主治肝气郁结证。症见胸膈胀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炎等属肝气

横逆者。出自《济生方》,由人参、槟郎、沉香各6g,天台乌药10g组成,原方

四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有相关研究表现四磨汤对胃肠

运动紊乱模型小鼠起到双向调节作用。邓娜[3]等人研究了四磨汤中的有效成分对

慢性应激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四磨汤中的有效成分能够降低胃内残留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3)健脾理气方,由黄芪、白术、枳实组成,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主要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气虚证、气虚衰弱,黄芪

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

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

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

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

动不安。现代药理作用认为其具有利尿、降血糖、强壮、抗凝血、抗肿瘤、对胃

肠平滑肌作用等。枳实,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本草纲目》:下气

破结。同皂荚丸服,治风气闭。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枳实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可

能与血管活性肠肽的减少以及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分布有关。贺梅娟[4]等

人分析枳实会法语对传输型便秘大鼠的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枳实挥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