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8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部件ppt课件contents •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中央处理器(CPU)•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主板、总线及扩展槽•电源、散热及机箱•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与升级目录01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硬件系统定义与功能定义功能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硬件系统发展历程硬件系统分类及组成部分分类主机组成部分外部设备组成部分02中央处理器(CPU)它与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CPU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计算机的其他部件协同工作。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处理数据。
CPU基本概念及作用时钟频率越高,CPU 的运算速度就越快。
但需要注意的是,时钟频率并不是唯一的性能指标。
时钟频率核心数量缓存容量选购建议多核心CPU 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整体性能。
但也需要考虑软件的优化程度。
缓存容量越大,CPU 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但缓存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选购CPU 时,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使用需求、预算以及所配主板的兼容性等因素。
CPU 性能指标与选购建议IntelAMD 其他品牌型号介绍01020304常见CPU品牌及型号介绍03存储设备随机存储器(RAM)01只读存储器(ROM)0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03硬盘存储器(HDD)容量大、价格低、读写速度较慢,适合长期存储大量数据。
固态硬盘(SSD)读写速度快、抗震性好、价格较高,适合作为系统盘或需要高速读写的应用。
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便携性好,适合在不同设备间传输数据。
存储设备性能指标及选购建议01020304存储容量读写速度接口类型可靠性04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输入文本、数字、符号等信息。
用于控制光标移动、点击、拖拽等操作。
将纸质文档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计算机处理。
通过触摸操作实现人机交互,直观易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第一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教案(公开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六、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CPU、CPU风扇、内存条、硬盘、主板、整机一套(未组装)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外部设备的组成;2、识别主板、CPU、内存、硬盘并掌握其作用与性能指标;3、能识别其他部件如显卡、声卡等并了解其作用;4、了解组装计算机的主要部件的过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动手、乐于动手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物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对学习计算机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六、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公开课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由各种硬件设备和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输入输出设备等等。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公开课将深入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负责执行和处理计算机程序指令。
CPU通常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程序的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实现加减乘除等算术和逻辑运算,寄存器则用于储存临时数据。
三、内存(RAM)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存用于暂时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和CPU之间传递信息。
内存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两种类型。
主存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其容量较小,但读写速度较快。
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如硬盘和固态硬盘(SSD)。
四、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设备之一。
硬盘主要由盘片、读写磁头、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组成。
数据存储在盘片的磁性表面上,通过磁头进行读写操作。
硬盘的容量较大,但读写速度较慢。
五、显卡显卡(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负责图形处理的设备。
显卡主要用于加速图形渲染和图像处理,同时也可以进行通用计算。
如今,显卡已经成为很多计算机程序和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六、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与用户进行交互的设备。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输入输出设备使用户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并获得计算机处理结果。
七、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输入输出设备等等。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公开课教案2013年-2014年第二学期一、教材使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由于第一节中二进制的知识学生较难掌握,因此,我将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而将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一节合并一起来讲,这样安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学生接受。
该节课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通过学生合作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互动的空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使学生学会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网络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
学生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的学习总是不那么感兴趣。
因此,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我校学生来自省内四面八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差异很大,课堂教学要求每位学生在原有都有进步。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内部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教师点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畅,水到渠成。
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实物展示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我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竞争激励法等。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计算机元器件及图片、课件、学习材料、多媒体机房、已经拆开的计算机。
学生分组:按机房机器的摆放,将学生分成每五位学生为一组,每组由学生推选一个小组长。
学校教案用纸
教案用纸附页
教案用纸附页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附记
4.层次结构
四、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将外界的程序数据、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送入到计算机内部的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读入器、手写笔、麦克风等。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文字、图形、数值、声音等)进行显示和输出的设备。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五、计算机的结构
1.直接连接
2.总线结构
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储器的地址范围。
地址总线是单向的。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这种传送是双向的,数据总线越宽,每次交换的数据位数就越多,计算机的性能就越好。
在存储系统中,CPU可直接访问Cache和主存;辅存则通过主存与CPU交换信息。
教案用纸附页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附记
控制总线是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
采用总线结构,提高了硬件系统的标准化、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总线标准结构有ISA总线、EISA总线、PCI总线、AGP总线、USB 总线、IEEE1394总线等。
学习上机操作:学生上机操作实践,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耐心对后进生进行上机操作指导。
本课小结:
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布置作业:
学生上机软件:一级MS Office无纸化考试模拟软件。
总线是连接计算机中CPU、内存、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的一组信号线以及相关的控制电路,它是计算机中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操作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1.3.1计算机硬件系统信息工程系2017.09.03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既可以进行数值计算,也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它能够按照程序运行,是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
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按功能和用途,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按工作原理分类,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概念知识回顾算机的硬件系是指成算机的各种子器件、机械部件等物理。
通俗的,就是那些看得、摸得着的。
算机硬件系是算机工作的物基。
1.3.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你想要什么的配置?什么的CPU?多大的内存?多大的硬?什么的鼠?独立卡是集成卡?算机硬件系中央理器存器入出1、中央处理器算机硬件系中央理器运算器控制器•中央理器,称CPU或微理器,算机的核心•理、运算算机内部所有的数据•主大小决定算机的性能,位GHz•运算器又称算数元,用于数据行加工和理•控制器用来和指整个算机系的操作2、存储器内存器算机硬件系存器外存器•存器是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装置•基本功能:能按照指定位置存入或取出信息•存器大小的衡量位:KB、MB、GB、TB内存器内存器,也称主存器,称内存。
用于存放当前正在使用(行中)的数据和程序,它与CPU能直接行数据的。
一般来,内存的大小影响着同行多个程序的速度。
内存器分随机存取存器(RAM)和只存器(ROM)。
《计算机硬件组装》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初步认识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和结构1.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分类和主要部件实例演示: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其结构与功能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CPU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使学生掌握CPU的安装与更换方法2.2 教学内容CPU的定义与结构CPU的性能指标CPU的安装与更换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CPU的实物和结构2.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CPU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CPU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实例演示:展示CPU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三章:主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主板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主板的安装与更换方法3.2 教学内容主板的定义与结构主板的功能主板的安装与更换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主板的实物和结构3.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板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主板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主板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四章:内存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存条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使学生掌握内存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4.2 教学内容内存条的定义与结构内存条的性能指标内存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内存条的实物和结构4.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内存条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内存条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实例演示:展示内存条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五章:硬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硬盘的定义、结构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硬盘的安装与更换方法5.2 教学内容硬盘的定义与结构硬盘的分类硬盘的安装与更换方法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硬盘的实物和结构5.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硬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硬盘的定义、结构和分类实例演示:展示硬盘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六章:显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显卡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显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6.2 教学内容显卡的定义与结构显卡的功能显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显卡的实物和结构6.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卡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显卡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显卡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七章:电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源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电源的安装与更换方法7.2 教学内容电源的定义与结构电源的功能电源的安装与更换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电源的实物和结构7.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电源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电源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八章:机箱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箱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机箱的安装与更换方法8.2 教学内容机箱的定义与结构机箱的功能机箱的安装与更换方法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机箱的实物和结构8.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箱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机箱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机箱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九章:外设连接与调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调试技巧9.2 教学内容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计算机的调试技巧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外设连接和调试的过程9.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外设连接的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实例演示:展示外设连接和调试的过程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十章:课堂小结与实践指导10.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10.2 教学内容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实践指导:提供实际操作练习的建议和注意事项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实际操作练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实践意义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实践指导:提供实际操作练习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作用和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