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 格式:pdf
- 大小:259.83 KB
- 文档页数:1
肝上长了血管瘤最佳治疗方法
肝上出现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而治疗方法则有多种选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1. 经皮穿刺消融术:这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将针尖直接插入到血管瘤内部,然后加热或冷冻,使血管瘤受到破坏。
这种方法对于较小的血管瘤疗效较好。
2. 动脉栓塞:通过导管技术将栓塞剂注入到肝动脉内,使血管瘤供应的血液流动受到限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血管瘤或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血管瘤。
3.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的单发血管瘤或临床症状严重的血管瘤,手术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后者有更小的创伤,恢复期也更短。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穿刺消融术、动脉栓塞以及经血管插管给予药物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法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
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发表时间:2012-03-26T10:35:06.9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4月总第189期供稿作者:赵崇豹邹娜[导读] 术后有轻度可逆性肝功异常及化疗反应, 不需特殊处理。
赵崇豹邹娜
(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医院江西奉新330700)【摘要】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10 例巨大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供血动脉主干。
结果: 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碘油聚积于肿瘤内, 肿瘤血供消失,供血动脉闭塞, 1~ 2 个月后复查肿瘤不同程度缩小, 50%以上者8例, 50% 以下2 例, 经手术切除, 见肿瘤大部分纤维化。
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疗效肯定, 认为手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应先栓塞治疗。
【关键词】肝血管瘤;血管造影;栓塞;治疗性【中图分类号】R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0-0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 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0. 4 %~ 7. 0 %。
当血管瘤瘤体较大而出现临床症状时, 外手术切除困难,药物治疗无效。
随着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有效方法之一, 尤其是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现报告10例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人, 采在临床上达到瘤体缩小, 纤维化的目的, 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 女6 例, 年龄30~ 52 岁。
3例无临床症状, 7 例有不同程度腹胀, 腹痛, 腹部包块等症状。
全部病例均由B 超, CT,MR I 和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A FP阴性, 肝肾功能指标正常。
无合并肝硬化腹水。
本组发病于右肝8例,左肝2例, 血管瘤小的6cm×7cm ,大的12 cm ×14cm。
1.2方法
1.2.1平阳霉素超液化碘油乳剂的配制:平阳霉素8~24mg加入10~20 ml超液化碘化油中,反复抽吸配成乳剂。
1.2.2造影及栓塞:采用Seldinger技术,于右侧腹股沟下方0.5 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完成股动脉穿刺,常规腹腔动脉及肝总动脉造影,在DSA监视下根据瘤体所在位置将4.0F Yashiro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左或右动脉,造影证实瘤体的部位,并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形态及血供情况,估计栓塞剂用量,进一步超选择插入靶动脉后,注入栓塞剂,栓塞后重复造影证实栓塞成功.
1.2.3疗效判定:栓塞前显示肝动脉扭曲, 受挤压移位, 动脉显影期见瘤体染色, 表现为点状、团状浓染, 呈弧状或马蹄形分布, 随时间推移, 瘤体染色自外周向中心扩展, 栓塞术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被阻断, 瘤体内有大量散在碘化油等沉积。
2结果
本组动脉造影复查, 显示病变区肿瘤血管消失, 相应动脉干闭塞, 碘油沉积分布均匀, 肿瘤轮廓清晰。
1~ 2 个月后复查平片及CT 肿瘤部仍有较多碘油沉积。
时间长的达4 个月。
10 例肿瘤不同程度缩小, 其中50% 以上8 例, 50%以下2 例。
8 例临床症状消失。
术后有轻度可逆性肝功异常及化疗反应, 不需特殊处理。
3讨论
肝血管瘤主要由充满血液、扩张的衬以单层内皮细胞之细小异常血管构成,瘤体内有纤维间隔,缺乏网状内皮系统及淋巴系统,对经血管进入的物质廓清速度缓慢[1] ,这些病理结构特点给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栓塞剂充填并滞留在血窦中形成血栓时,血栓机化可使肿瘤纤维化而缩小,从而缓解临床症状,并可降低肿瘤破裂出血的危险[2]。
Deutsch等[3]研究表明对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动脉栓塞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建议肝动脉栓塞治疗有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
解世亮等[4]对一部分较大的肝血管瘤先行肝动脉栓塞,再行二期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和破坏作用,用碘油作为载体将平阳霉素载入并积聚在肿瘤扩张异常血管内,由于瘤体内没有正常血管、胆管和肝细胞,相对限制了碘油的分解和流失,可导致血窦的持久栓塞,达到治疗目的。
本组13例采用平阳霉素加超液化碘油乳剂作为栓塞剂,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有效率达7619% ,症状缓解率达100%。
肝血管瘤栓塞术后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表现为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持续1~7 d,轻者不予处理,严重者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
由于胆管的血液供应全部来自肝动脉,肝动脉发出小分支在胆管的外层和黏膜下相互吻合形成以胆管为轴心的胆管周围血管丛。
肝细胞同时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当肝动脉的血管被阻塞时,胆道系统的损害要远远大于肝细胞,从而发生区域性肝坏死的胆汁性脓肿形成,以及胆管坏死及狭窄,受损肝叶萎缩、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5]。
为更好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关健是对肝血管瘤进行超选择肝动脉插管,以确保肝血管瘤以外的正常肝组织中不被栓塞,并且选用适当的栓塞剂,在透视下缓慢推注栓塞剂并注意观察,防止栓塞剂返流及异位栓塞。
总之,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采用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肯定,相对安全,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燕贤,漆剑频. 经肝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J]. 放射学实践, 2004, 19 (4) : 2802282. [2]马新明,王敬忠. 肝血管瘤选择性动脉造影加栓塞治疗[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18 (10) : 8962897. [3]Deutsch GS, Yeh KA,BatesWB, et al. Embolization formanagementof hepatic hemangiomas. Am Surg, 2001, 67: 1592164. [4]解世亮,邵永孚,余宏迢. 160例肝血管瘤临床治疗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 17 (12) : 7232724. [5]黄晓强.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 ( 23) :649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