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02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本

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时,由于顶板岩层悬露面积增加,煤壁和切顶支柱承受的压力相应增加,引起煤壁压碎、煤壁片邦、支柱收缩下陷,进一步引起顶板岩层不均匀下沉、脱层、开裂而增加对煤柱和切顶的压力,随时可能发生大冒顶,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为了防止事故发生,特制订本措施,在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全过程中,本措施与《煤矿安全规程》、《10501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必须一并严格执行。

一、区域概况

10501采煤工作面位于矿区东北面,运输顺槽

长为350m和回风顺槽长348m,切眼长65m于今年8月份已全部结束,本工作面上履岩层结构情况简单,预计初次放顶垮落步距为5~8m。本矿以为第一次放顶,预计顶板为采后自然垮落,即完全依靠直接顶本身悬露岩层达到极限垮距后破坏垮落。易垮落采区和煤层,故必须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放顶距离。矿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把好安全关。特编制10501采面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供当班安全管理人员各施工作业班组,回柱技能工学习后实施。。

二、采面初次回柱放顶组织领导

(一)领导机构

组长:屈平(矿长)

副组长:尚仁贵(安全副矿长)

成员:由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工程师、带班矿

长、安全员、瓦检员、队长、班长、电工、回柱工组成。

(二)、工作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该回采工作面初次回柱放顶的人、财、物的供给调配,并亲自指挥调配,负责初次放顶人员落实,监管全面安全工作。

2、工程师负责对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并对措施贯彻学习实施督促。

3、成员对该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现场指挥及现场的安全工作。

三、10501工作面准备工作

1、准备好该采面初次放顶的工具及辅助材料(回柱器、拉绳、铁丝、钉子、铁锤、拔柱器等)。

2、10501采面将采四排,打柱挂梁支护完毕后,必须严格检查已支护的四排支柱和梁子,观察有

无滑柱、顶梁松动及煤帮漏顶出现。

3、初次放顶必须有矿级跟班领导,矿级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观察指挥放顶安全工作。

4、初次放顶必须由熟悉的回柱工进行回柱作业。

5、回柱技能工首先必须备好回柱用的工具,拉绳、铁丝、排材、临时支护材料等。

四、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1、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由工程师组织相关所有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并签名。

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必须在工作面下出口巷备齐Ф14~16公分,长2.0~2.2米坑木50根,与工作面采高相应的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各30根,以备大压显现时及时增补木垛、戗柱,防止采面垮塌之用。

3、初次放顶前必须对10501采面进行全面检查,并打好特殊支护,即打好密集支柱和反撑支柱。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局部地段打好戗柱。密集支柱沿倾斜每5米留一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宽度不得少于5米,密集支柱之间应不得少于10cm的空隙,以便于回柱操作。

4、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煤壁必须清理直顺,不得留有伞檐和开裂、松动的煤矸。采面支护(支柱、密柱、戗柱、顶梁等)质量必须达到作业规程的要求,顶梁必须全部铰接牢固、顶梁端头紧靠煤壁。

5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前,上下出口距煤壁不少于20米范围内的支架必须用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加固,确保安全退路随时畅通无阻。

6、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当班跟班矿长、安全员必须坚守现场,安全员负责观察顶板、支柱、煤

壁压力情况,跟班矿长负责现场指挥工作,安全员负责撤退路线安全保障和现场监督,严禁任何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

7、该区域回柱放顶,必须有足够的供风量,严禁无风、微风进行回柱作业。

8、该区域回柱放顶,严格对瓦斯巡回检查(特别是采面上隅角瓦斯及有害气体检测),严禁瓦斯超限作业,若遇停电、停风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工作面运输巷安全地带。

9、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时,矿长、安全矿长应轮班到现场指导、检查放顶工作,收集矿压资料,制订补充、补救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10、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工作面必须备齐完好各种工具、器械。

11、回采工作面直接顶初次来压垮塌前,初次

及以后每次回柱时,沿走向每隔2排、倾向每隔

8~10米预设一根Ф10~12cm原木信号支柱,信号支柱严禁回收。

12、回柱严格先支后回、从下到上、由外(采空区侧)到内(煤壁侧)、先支柱后顶梁、逐根回收的顺序进行。密柱、戗柱超前于回柱的距离不小于15米。打密柱时,沿倾向每5米预留一宽0.8米的安全出口,回柱到位后立即补好。

13、单体支柱的回收按操作规程执行,先用铁丝套住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预选好退路,利用回柱器回柱后立即退到安全地点;待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拉到安全地点后,再人工运走,严禁任何人直接进入已回柱区搬、捡任何物件。

14、回柱的全过程中,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煤壁、顶板、已回柱区域压力情况,在顶板岩

体内出现断裂破碎声、围岩破碎下沉、掉碴由少增多、由稀到密、淋水增大、信号支柱折断、支柱变形移位、摇晃、抖动等大压预兆或已回柱区域顶板岩层正在垮落时,必须暂停一切工作,一切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垮落稳定后,再恢复工作。

15、回柱的全过程中,全体人员精力必须高度集中,严禁任何人高声喧哗,影响正常信号的发送、接收、执行,严防该作而不作、未作,不该作却误作等错误行为、现象发生造成事故。

16、利用回柱器回柱时,除回柱工和专职安全观察员两人外,其他所有人员必须先撤退到回柱点后(上)方8m以上位置,为回柱工和专职安全观察员两人的安全撤退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和通道。

17、手动葫芦的支柱必须稳固、牢实、可靠,距回柱点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4米。

18、回收的支柱、材料用机械、工具拉到安全地点后,必须立即运走,严禁在现场堆积阻塞通道、出口及影响安全操作和遇险避退。

19、回柱的全过程中,任何人严禁到回柱地点的下方和侧面,若出现任何灾害,作业场所一切人员立即沿煤壁下行撤退至工作面运输巷(下安全出口),经10501运输巷进入到皮带下山或材料上山撤至地面。但撤退到安全地点后,必须立即电话向地面调度值班室汇报,简要说明报告人姓名、所在班组、报告时所在地点、灾害性质、发生地点、受灾人数等情况,同时按地面调度值班室的指挥行动。

20、回柱后达到《作业规程》规定距离顶板仍不垮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强制放顶措施卸压。强制放顶措施根据顶板结构届时再行制订。

21、实施中若发现本措施有不妥或不完善之

处,必须立即向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汇报,以便及时修正、补充、完善,确保安全。

焦硐煤矿

20xx年9月10日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