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0
一、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使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两个时间段。
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使一年分为四季。
二、地球的构造与岩石地球由内向外分为内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内核由铁和镍构成,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地幔由固态岩石构成,占地球体积的84%;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地壳,厚度较薄。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物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露出的岩层经风化、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经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改变形成的,如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三、地球的水资源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大洋、海湖、江河、湖泊和地下水等。
四、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三种类型。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带气候位于副热带地区,季节明显,四季分明;寒温带气候位于极地地区,气温极低,降水少。
五、地球的植被地球的植被分为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三种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叶子掉落;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在高纬度地区,以针叶树为主。
六、地球的居民地球上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陆地上,根据经济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业人口、工业人口和商业人口。
农业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主要居住在农村;工业人口以从事工业生产为主,主要居住在城市;商业人口以从事商业和服务业为主,主要居住在城市。
以上就是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上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构造和岩石类型、水资源分布、气候和植被类型,以及地球上的居民分布等内容。
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非常广阔,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国的东部地区多山多岭,中部地区有广阔的平原,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高原为主。
2.中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貌。
其中,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也有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
3.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气候分布广泛,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
北方气候干燥,南方气候湿润,西南地区热带雨林气候。
中国气候多变,四季分明。
4.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广阔的农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农
业国之一。
5.中国的交通运输
中国交通发达,有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四种主要交通方式。
铁路网密集,公路网覆盖全国,河流和港口则提供了水路交通的便利,航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沪教版六年级地理复习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希望
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上海市六年级上册地理图册笔记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过程。
(1)天圆地方说古印度人想象的地球。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卫星影像图:直接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地球的大小和半径。
二、地球圈层
1、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内部从外到里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地球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三、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的自转就是地球绕着地轴不断地旋转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一天(24小时)。
4.产生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景观地图篇(一)地理景观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
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
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和地理环境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是家园更加美好。
(二)地图2.1地图的语言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③图例④标记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运用地图辨别方向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
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3、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180°主要的线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4、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上知识点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概况、中国地理概况、气候与天气、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 世界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地理位置、文化和经济特点。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 中国的地形特点:三大阶梯分布,多样的地形地貌。
气候与天气- 气候的分类:热带、温带、寒带。
-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等。
- 天气现象:风、雨、雪、雷电等。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等,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地理实践能力- 地图的使用:如何阅读地图,获取所需信息。
- 地理观测:观测天气、记录气候变化等。
- 地理调查:了解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结语通过学习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深刻理解,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的公民打下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烈推荐】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知识点汇总一、自然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 陆地面积第三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全境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2.地形地貌-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以高原和山脉为主- 高原有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长白山脉3.气候气象- 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华北地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华南地区温暖潮湿,高温多雨二、人文地理1.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2.交通运输- 中国交通发达,有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方式- 公路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高铁发展迅速,成为主要交通方式之一3.城市发展- 中国有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城市发展快速,经济繁荣-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三、资源与环境保护1.能源资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主要能源之一- 水能和风能资源也开发利用较多-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发展迅速2.自然资源保护- 中国注重保护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 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四、全球化与地理知识1.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 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推动全球化进程,增强国际合作与发展2.国际地理知识- 研究地理知识有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加对不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以上是沪教版六年级地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研究有所帮助。
请您留意下一学期的地理课程,深入探讨这些内容。
沪教版地理六年级上知识点一、地球与宇宙(字数:100)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宇宙中的一个行星。
地球有自己的轨道,绕着太阳旋转。
地球的形状像一个稍微被压扁的圆球,它有北极和南极两个点,分别标志着地球的最北和最南。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字数:150)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地球自转一圈花费大约24小时。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动,地球公转一周花费大约365.25天。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因此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在一年中是不同的。
三、经线和纬线(字数:200)经线,也称为经度,是从北极到南极的虚线。
经线用来表示地球上某个地方的东西方位置。
经线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也就是通过英国伦敦的那条经线。
经线根据360度来划分东西方方位,最东边的经线是180度经线,最西边的经线也是180度经线。
经线的单位是度。
纬线,也称为纬度,是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划分的一系列平行线。
纬线用来表示地球上某个地方的南北位置。
赤道是0度纬线,最南边的纬线是南回归线,最北边的纬线是北回归线。
纬线的单位也是度。
四、地球的大洲和大洋(字数:250)地球上有五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它连接着欧洲和非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被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开。
除了大洲,地球上还有五大洋,它们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它比地球上所有陆地的总面积还要大。
五、我国的地理特点(字数:300)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特点的国家。
中国的西部地区是高原和山地区,如青藏高原、秦岭山脉等。
东部地区是平原和沿海地区,如长江平原、东海岸等。
中国还有许多大河流域,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是中国五大河流中最长的一条。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它是中国的经济脊梁。
中国还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中国的南部地区气候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茶叶。
地理高效实用教程沪教版六年级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形状、地壳的构造、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等。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地理不仅可以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培养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份地理高效实用教程,帮助六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一、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位置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
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同时又被赤道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在地图上,通过经纬度来标示地理位置,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二、地形地貌与地理特征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了解这些地理特征对于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非常重要。
比如,高山是指相对于周边地区而言高度较高的山脉,而平原则是相对平坦且没有明显起伏的地区。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也是地理特征的一部分,它们与地球的气候、土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平均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短期内的天气变化。
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人们的生活、农业和交通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认识不同气候带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异和气候变化的原因。
四、人类活动与地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密不可分,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的分布和影响。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了解城市规模、人口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聚居活动。
此外,农业、交通和工业等经济活动也与地理紧密相关,它们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习地理不仅要了解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还要培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环境,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学习地理,了解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地球上各地的保护实践,从而培养起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总结:通过这份地理高效实用教程,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了解地球的形态、特征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的关系。
六年级地理(上)知识点
景观地图篇
(一)地理景观
1、地理景观: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既有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又有农田、工厂、矿山、道路、建筑、民俗等人文景观。
不同地区的地理景观,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理景观始终处于变化与发展之中。
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一条如何使人类与地理环境与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地理景观更加靓丽,就是家园更加美好。
(二)地图
2、1地图的语言
1、地图的基本要素:①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②方向(指向标、经纬网) ③图例④标记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比例尺就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与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
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2经纬线北–N 南-S 西-W 东-E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就是圆。
形状:所有经线都就是半圆。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自然现象说明地球就是球形:
(1)海边瞧到远处帆船驶来,总就是先瞧到桅杆,再瞧到船身。
(2)月食现象。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180°
主要的线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4、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东半球:0度经线——西经200、0度经线——东经1600
西半球:东经1600——180度经线、西经200——180度经线
5、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2、2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与缓;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
3、等高线指的就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
世界分国篇
一、国家概述
1、作为国家,必须具有主权,有行使权利的政府,以及有确定的国家领土与定居的居民。
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与属地等,叫做地区。
目前约有190多个国家、30多个地区。
2、国旗就是代表国家的旗帜,它象征着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3、国家领土由领陆、领水以及领空与底土构成,就是一个立体的空间。
国界就是国家领土的边界。
有些国家以山脉、河流、湖泊、海峡作为自然边界,有的在国界设立界碑、界墙、铁丝网、浮标等,也有国家以经线、纬线来划分边界。
也有的国家之间某些地段的国界没有划定,称为未定国界。
*领水包括内水与领海。
内水指国境内的河流、湖泊与内海。
领海就是海岸线向外伸展到一定宽度的水域。
(我国就是12海里)允许她国商船无害通过。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国际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就是联合国,其她重要的国际组织还有国际红十字会、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成立,中国2001年加入)、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二、亚洲的国家
亚洲就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有50个国家与地区,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与北亚。
三、非洲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
四、欧洲的国家
欧洲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中欧。
五、北美洲的国家
北美洲的东、北、西主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北冰洋与太平洋。
南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分界。
北美洲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拿马、古巴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
六、南美洲的国家
南美洲位于西半部的南部。
南美洲有巴西、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与智利。
南美洲与北美洲合称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七、大洋洲的国家
七大洲中,大洋洲面积最小,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澳大利亚就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人口居第二;再次为新西兰
八、认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