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38.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有一种火箭燃料的化学式为C2H4N2,对该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燃料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该燃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C.该燃料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
D.该燃料含氢气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溶液pH时,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B.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试管外壁再把导管插入水中
D.滴加液体药品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防止液体滴在试管外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质中,能与水反应且放热的是
A.二氧化碳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食盐
5.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河南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下列做法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硫酸厂的污水用熟石灰处理后再排放
B.提倡购物时使用塑料袋
C.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D.禁止焚烧植物秸秆
6.关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一定有单质
B.各元素存在形态一定发生变化
C.各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物和产物中至少有一种化合物
7.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清洁能源 氢能、太阳能
B 常见合金 黄铜、磁铁矿
C 糖类 淀粉、葡萄糖
D 常见氮肥 氨水、尿素
A.A B.B C.C D.D
8.下列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铝的抗腐蚀性能好:2232Al+O=AlO 化合反应
B.点燃酒精灯:25222CHOH +3O2CO+3HO点燃 氧化反应
C.高炉炼铁.2C+2CuO2Cu + CO高温 置换反应
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过多332AlOH)+3HCl=AlCl+3HO( 复分解反应
9.下列各选项所涉及的变化中,均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气体:工业制氧气与工业制二氧化碳
B.资源综合利用:煤的干馏与石油分留
C.物质的用途:氧化钙作干燥剂与烧碱作干燥剂
D.生活常识:汽油除油污与洗洁精去油污
10.某硫酸溶液的pH值为3,加入下列一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 )
A.纯净水 B.pH=5的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pH=0的硫酸溶液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水
D.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加热
12.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3.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酒精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蒸发结晶 B.稀释浓硫酸 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 D.用力塞紧橡皮塞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器因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侯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煤矿的矿井内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所以要经常通风,严禁烟火
D.炒菜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所以耐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天嘉宣化工有限公司化学储罐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该工厂主要产品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等,主要原料为苯。苯(C6H6)在常温下是甜味、可燃、有致癌毒性的无色透明液体,并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请写出苯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碳、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爆炸会发生的原因是可燃物在_____空间里的剧烈燃烧;爆炸可能对当地的水源造成危害。测定水质酸碱性的方法是_____;(只写一种)惨痛的教训再次警示我们安全从来没有万无一失。如图实验操作没有违反实验安全规则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酸、碱、盐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知识,并且它们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酸与金属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 能够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C 酸和碱都含有氢元素 D 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康康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测得反应后溶液的 pH=6,则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 体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根据上述实验分析,A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 A 中可能存在的物质,对滤液 C 进行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中有氢氧化钠
(4)将 50 g 稀盐酸加入 50 g 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5.85%。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18.(8分)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如图1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题分析】
A. 由化学式可知燃料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 该燃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4×1)+(2×14)=56,选项错误;
C. 该燃料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2×2):(4×1):(2×14)=6:1:7,选项错误;
D. 该燃料含氢元素,不含氢气,选项错误。
故选A。
2、B
【解题分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以防止污染试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A
【解题分析】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题目点拨】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4、B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和水反应,但温度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题分析】
A、硫酸厂的污水呈酸性,用碱性的熟石灰处理后再排放,可以防治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B、提倡购物时使用塑料袋,既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D、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会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
6、D
【解题分析】
A、反应物中不一定有单质,如CO2与H2O反应,故A错误;
B、各元素存在形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元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故B错误;
C、各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变化,如CO2与H2O反应,元素化合价均不变,故C错误;
D、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因此反应物和产物中至少有一种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化合反应,单从定义上来做题有一定的难度,需从化合反应的几个反应类型为出发点来考虑,元素的存在形态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可能在初中阶段接触较少,不容易做出。
7、B
【解题分析】
A、清洁能源是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的能源。氢气燃烧过程中只生成水,没有污染物产生,太阳能利用时也不会产生污染物,因此氢能、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选项A正确;
B、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制得的具有金属特征的金属材料,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具有金属特征。黄铜是铜锌熔合而成的合金,但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含有其他杂质,不含金属单质,不是合金,选项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