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新进展》杂志投稿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1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是一本专注于重症监护医学领域的国际性开放获取期刊。
该期刊由土耳其重症医学协会(Society of Turkish Intensivists, STI)主办,旨在发表重症监护领域的原创研究文章、综述以及案例报告等。
在《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投稿的经验如下:1. 投稿前准备:在投稿前,请确保您的文章符合期刊的征稿范围,即重症监护医学及相关领域。
此外,建议您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以确保您的文章符合期刊的格式要求。
2. 投稿过程:期刊采用在线投稿系统,您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并按照系统提示完成投稿过程。
在投稿过程中,您需要提供文章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正文等详细信息。
此外,您还需要上传您的文章文件,通常要求为Word格式。
3. 审稿过程:期刊采用同行评审制度,您的文章将经过两位或多位评审专家的评审。
评审过程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时间。
在等待审稿结果的过程中,您可以在投稿系统中查看您的文章状态。
4. 审稿结果:审稿结束后,您将收到编辑的审稿意见。
根据审稿意见,您的文章可能被接受、拒绝或要求进行修改。
如果您的文章被接受,您需要按照编辑的建议修改文章,并提交最终版本。
如果您的文章被拒绝,您可以尝试在其他期刊投稿或根据审稿意见修改后重新投稿。
5. 发表与收费:一旦您的文章被接受,您需要支付一定的出版费用。
期刊将为您提供排版、校对和在线发布等服务。
在文章发表后,您可以在期刊的官方网站上查看您的文章。
总之,《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是一个专注于重症监护医学领域的国际性开放获取期刊。
在投稿过程中,请务必遵循期刊的投稿指南,并确保您的文章符合期刊的征稿范围和要求。
《眼科》医学杂志最新投稿须知一、期刊简介本刊系由卫生部主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共同主办的眼科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眼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宗旨在于“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反映我国眼科学的现状和进展,介绍眼科医疗、科研的动态和成果,加强国内外眼科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国眼科诊疗、科研水平,繁荣我国眼科事业服务”。
本刊辟有专家述评、焦点论坛、学术争鸣、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介绍、手术园地、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消息、书刊评介等栏目,欢迎作者投稿。
刊名:眼科英文:Ophthalmology in China主办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编辑单位:《眼科》医学杂志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眼科》医学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05电子邮件:ykyxzz@国际刊号:1004-4469国内刊号:11-3025/R期刊种类:双月二、来稿撰写的要求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恰当,书写工整规范。
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字数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
所有署名作者必须有亲笔签名。
作者单位:名称、城市名及邮政编码用圆括弧写在作者名之下,多名作者,作者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在名字的右上角。
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必备。
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均不宜列为作者,可在文末志谢。
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拍照以JPG格式来E-mail告知。
眼科新进展杂志社/杂志简介投稿+我用户名《眼科新进展》杂志是新乡医学院主办的眼科学高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9月。
200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进口铜板纸印刷。
杂志的办刊思路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眼科医学工作者,为读者和作者服务。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加强眼科医学科学研究,促进眼科医学信息交流,指导并服务于眼科医学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为中国乃至国际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眼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
眼科新进展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2000年和2001年先后入选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均为国际公认的六大检索系统之一),2002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医学(眼科学)核心期刊(详见:《医学核心期刊指南》,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眼科新进展栏目设置本刊辟有名家讲坛(Editorial)、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应用研究(Applied study)、文献综述(Review article)等栏目。
眼科新进展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1 文稿的内容和格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文题、作者署名、英文关键词及摘要、中文关键词及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表格、图及图说明等。
论文内容与格式要求如下。
论文的格式应符合《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五版),正文格式为IMRaD格式,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讨论(Discussion)。
1.1 文题页(title page)文题页的内容包括文题、作者署名(英文文题及作者署名随英文摘要)、作者简介(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及实验研究论文,加英文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说明(包括中文和英文)、注释及致谢、研究单位等(包括中文和英文)。
收稿日期:2018-01-31 修回日期:2018-06-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影响因子缺陷的多维度矫正与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研究”(编号:15BTQ 06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绩效评价和发展对策”(编号:2015-JCZD -0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现状分析”(编号:2018-ZZJH -420)㊂作者简介:盛丽娜(ORCID :0000-0003-1359-4074),女,1981年生,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文献计量学㊂SSCI 期刊高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的界定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特征分析*盛丽娜1,2(1.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编辑部 新乡 453003;2.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 新乡 453003)摘 要 [目的/意义]确定SSCI 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elf -cited rate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 ,SCR -IF )的高限,并分析高SCR -IF 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以利于办刊人了解国际优质社会科学期刊的SCR -IF 状况,并为深入解析指标提供参考㊂[方法/过程]下载2014-2016年SSCI 收录期刊的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计算各刊历年SCR -IF ,获得3年平均SCR -IF 的高限,对比分析高SCR -IF 期刊与SSCI 其他期刊各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差异㊂[结果/结论]2014-2016年SSCI 期刊的平均SCR -IF 分别为0.173㊁0.160和0.138,呈显著下降趋势;SCR -IF 与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均呈负相关(均为P =0.000)㊂高SCR -IF 的界限为0.406,SCR -IF >0.406的期刊历年的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均相对其他期刊低,且学术影响力增长不显著㊂SCR -IF 能更敏感反映出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影响㊂关键词 SSCI 期刊 自被引率 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 期刊评价中图分类号 G 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965(2018)08-0153-05引用格式 盛丽娜.SSCI 期刊高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的界定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特征分析[J ].情报杂志,2018,37(8):153-157.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18.08.024Definition of SSCI High Self -cited Rate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 andAnalysis on Journal 's Bibliometrics FeaturesSheng Lina 1,2(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2.Sci -tech Periodical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 ,Xinxiang 453003)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Determining the upper limit of the SSCI journal 's self -cited rate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 (SCR -IF )and analyzing the bibliometrics features of the high SCR -IF journals ,in order to help the publication managers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SCR -IF in international high quality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indicators.[Method /Process ]The research downloaded the main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of SSCI journals from 2014to 2016,calculated the SCR -IF for each year and got the upper limit from 3-year average SCR -IF ,and compared the bibliometrics features between the high SCR -IF journals and other SS⁃CI journals.[Result /Conclusion ]The average SCR -IF of SSCI journals from 2014to 2016were 0.173,0.160and 0.138,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SCR -IF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impact factor without journal self cites ,5-year impact factor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all P =0.000).The upper limit of SCR -IF is 0.406,and the journal with SCR -IF >0.406has lower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impact factor without journal self cites ,5-year impact factor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than other SSCI journals ,an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increased insignificantly ,too.SCR -IF can more sensi⁃第37卷 第8期2018年8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37 No.8Aug. 2018tively reflect the impact of journal self-citation on impact factors.Key words SSCI journal self-cited rate self-cited rate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SCR-IF) journal evaluation 自引率(self-citation rate)有自引证率(self-citing rate)和自被引率(self-cited rate,SCR)之分[1],其中,自引证率指的是自引文献在全部参考文献中的比例, SCR指的是自引文献在全部被引频次中的比例㊂国内金铁成详细分析了自引证率和SCR的差异,并认为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 专业期刊的自引率应在20%左右”中的自引率为SCR[2]㊂人们关注自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提高期刊自引是提高影响因子最有效㊁最直接㊁最易于操作的办法[3]㊂理论上来说,期刊有一定自引是文献传播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4],但是,办刊人为片面追逐期刊主要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㊁总被引频次等的提高,不正当的提高自引,致使指标虚高,扰乱了期刊评价秩序,违背了办刊的宗旨,是应当予以批判的[5]㊂在这种情况下,过度自引即被提出,关于高SCR界定类的论文层出不穷㊂刘雪立等[6]基于我国884种医学期刊2005-2007年SCR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我国医学期刊2005-2007年高SCR的临界值分别为0.316㊁0.260和0.238;徐自超[7]基于我国548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2005-2007年SCR的统计分析,确定了我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2005 -2007年SCR的正常参考值分别为0.257㊁0.234和0.204㊂刘昌来等[8]以2013-2015年版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基础,对我国63个学科㊁4000左右的期刊的SCR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3个学科期刊平均SCR主要分布在0. 05~0.20㊂在期刊评价时,我们常用期刊SCR结合影响因子分析期刊,但由SCR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没有强调引证时间窗口问题,因此使用SCR了解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影响有失偏颇㊂譬如,某期刊SCR高,但其自引的文献都是3年前的(不是计算影响因子所用的前2年的文献),那么自引就对影响因子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相对地,如果某期刊SCR相对较低,但其自引的文献均是计算影响因子所用的前2年发表的文献,那么,其自引对影响因子的提高作用就可能很明显㊂近年, SCR的引证时间窗口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金铁成基于食品科技SCI来源期刊,采用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法,认为2年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作为期刊过度自引检测指标具有优势[9];刘雪立等[10]基于SCI 8778种期刊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显著高于我们常用到的SCR,认为部分期刊可能存在人为操作㊂本研究中将影响因子引证时间窗口内的SCR定义为影响因子相关SCR(self-cited rate correlation with impact factor,SCR-IF),鉴于SCR-IF 与SCR存在较大差异,故认为有必要对高SCR-IF进行界定,以更清晰了解期刊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实际作用㊂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发现,未见同主题论文㊂本研究即以SSCI期刊为研究对象,参照刘雪立等[6]的方法确定SSCI期刊SCR-IF的高限,并对比分析高SCR-IF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特征㊂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获取 进入InCites Journals Citation Re⁃ports,分别下载2014-2016年S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同时记录各刊历年的总被引频次㊁5年影响因子㊁即年指标㊁可被引文献量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㊁可被引文献占比等㊂ 1.2 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各刊SCR-IF,即:SCR-IF=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影响因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描述及处理,多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状况 2014-2016年SSCI收录刊数分别为3154种㊁3224种和3241种,删除没有给出影响因子及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后,最终列入统计的期刊分别为3131种㊁3210种㊁3232种㊂2014-2016年列入研究的SSCI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情况见表1㊂由表1可知,2014-2016年S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等主要影响力评价指标均有提升,可见SSCI期刊的整体影响力逐渐提高㊂即年指标是期刊当年刊发论文在当年的被引用情况, SSCI期刊的即年指标有所增加,说明期刊被利用的速度有所提高㊂特征因子是以JCR为数据源,构建剔除自引的期刊5年期引文矩阵,以类似于PageRank的算法迭代计算出期刊的权重影响值,实现了引文数量与价值的综合评价[11];论文影响分值是用特征因子除以期刊所发表论文的规范化比值(即该刊发表论文占所有论文的比例)[12];2014-2016年SSCI期刊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变化不显著,可能与二者均是使用的5年期数据有关㊂2014-2016年SSCI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可被引文献占比逐年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SSCI期刊的㊃451㊃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Article和Review的量增加不显著,但除Article和Re⁃view外的非可被引文献量增加较显著㊂有研究显示,影响因子计算时,分子是所有类型文献的被引频次,而分母仅计数期刊发表的Article和Review两类文献(可被引文献)的数量[13],即在计算影响因子时,非可被引文献的数量不计入分母,但其产生的被引用却计入分子,故其被称为 免费的午餐”[14-15]㊂SSCI期刊逐年增加的非可被引文献数量侧面说明期刊可能有意识地向更利于提高影响因子的方向适当调整栏目类型㊂表1 列入研究的SSCI期刊2014-2016年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情况指标2014年2015年2016年F值P值总被引频次/次1471±3226(515,4~55364)1593±3343(590,3~59445)1870±3745(729,1~62689)11.2470.000影响因子1.254±1.413(0.914,0.012~21.965)1.326±1.431(1,0.013~20.415)1.478±1.531(1.135,0.014~26.561)19.5140.000他引影响因子1.083±1.339(0.75,0~21.69)1.157±1.359(0.832,0~20)1.309±1.449(0.983,0~24.22)22.0890.000 5年影响因子1.618±1.732(1.205,0.019~26.824)1.695±1.763(1.27,0.015~24.025)1.870±1.928(1.431,0.01~29.352)15.4180.000即年指标0.295±0.454(0.167,0~12)0.317±0.49(0.2,0~11)0.335±0.537(0.214,0~13.5)5.0890.006可被引文献量49.607±57.699(33,0~1244)50.97±64.231(34.5,0~1729)51.698±71.764(34,0~1812)0.8480.428特征因子0.00298±0.0061(0.00117,0~0.12071)0.00295±0.00603(0.00116,0~0.11764)0.00295±0.00617(0.00113,0~0.13008)0.0340.967论文影响分值0.742±1.05(0.473,0~16.062)0.742±1.045(0.479,0~16.477)0.748±1.084(0.476,0~17.154)0.0320.969可被引文献占比/%97.249±7.409(100,0~100)96.947±8.241(100,0~100)96.585±8.874(100,0~100)5.1640.006 2.2 2014-2016年SCR-IF状况及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014-2016年列入研究的SSCI期刊SCR-IF状况见表2㊂由表2可知,2014-2016年SSCI期刊的SCR-IF逐年降低,3年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71,P=0.000)㊂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为,一是在两年引证时间窗口中期刊的自引量逐年下降,二是随着期刊影响力逐年增加,两年引证时间窗口中的期刊他引频次增加导致自引所占比例下降,进而导致SCR-IF降低㊂结合表1内期刊影响力逐年增加,后一种情况可能更能解释,当然也可能两种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他引频次的增加相对于自引频次的增加速度更快,导致SCR-IF降低㊂刘雪立等[10]基于2015年SCI8778种期刊的研究表明,SCI期刊的平均SCR-IF为0.132,低于SSCI期刊均值0.160,这可能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科特性不同有关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CR-IF与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㊁即年指标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均呈负相关(r=-0.146㊁-0.193㊁-0.262㊁-0.216㊁-0.100㊁-0.160㊁-0.244,均为P=0.000),但相关系数绝对值均<0.300,即相关性均较弱㊂李贺琼等[16]基于2006-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对我国48种外科学类期刊分析后得出SCR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呈正相关的结果,分析本文与之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①期刊类型不同:本研究为社会科学期刊,而文献为我国的外科学期刊,属于自然科学期刊;②研究对象来源不同:本研究为SSCI期刊,文献为我国的统计源核心期刊;③研究的指标不同:本研究为SCR-IF,而文献为SCR;④样本含量不同:本研究涉及SSCI历年各3000余种期刊,文献仅为48种㊂综上,笔者认为二者不可一概而论,与文献相比,本文结果有自身的意义㊂表2 2014-2016年列入研究的SSCI期刊SCR-IF状况年代均数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20140.1730.1250.1651020150.1600.1170.1541020160.1380.1020.13410平均0.1570.1150.15210 2.3 高SCR-IF的界定 取3年SCR-IF的均值,以⎺x+1.64s确定SSCI期刊SCR-IF的高限,最终确定SSCI期刊的SCR-IF高限为0.406,即在SSCI期刊中,SCR-IF高于0.406即为高SCR-IF期刊㊂该值远高于我们常识认为的20%的高SCR的界定,由此可见,使用SCR-IF能弥补SCR对期刊影响因子实际影响力评价的不足,这点与金铁成[9]和刘雪立等[10]的研究殊途同归㊂2014-2016年各SSCI期刊SCR-IF分布及指标情况见表3㊂由表3可知,2014年㊁2015年和2016年的高SCR-IF期刊量分别为267种(8.53%)㊁223种(6.95%)和135种(4.18%),数量及占比均逐年明显降低㊂由表3也可以看出,3年均有SCR-IF为0的期刊,平均占9.27%,说明历年均有部分期刊计算影响因子时的被引频次中没有自引㊂这部分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为447次,远低于3年SSCI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1647次;可被引文献量平均为19篇,远低于3年SSCI期刊的平均可被引文献量51篇;而可被引文献占比平均为97.67%,高于3年SSCI期刊的平均可被引文献占比96.92%㊂以上数据说明,SCR-IF为0的期刊相对于其他SSCI期刊载文量较小,总被引频次较少,因此在计算影响因子的2年引证时间窗口内没有自引也可以理解㊂历年也均有SCR-IF为1的期㊃551㊃ 第8期 盛丽娜:SSCI期刊高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的界定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特征分析刊,说明历年均有一部分期刊计算影响因子时的被引频次均来自于期刊自引㊂这部分期刊在SSCI中很少,3年平均为11种,这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很少,平均为34次,可被引文献量平均为15篇,且可被引文献占比平均为99.93%,可见该部分期刊的规模更小,且影响力有限(影响因子平均为0.089)㊂表3 2014-2016年列入研究的SSCI期刊SCR-IF分布及指标状况年代 SCR-IF为0 SCR-IF为>0~0.406 SCR-IF为>0.406~<1.000 SCR-IF为1.000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刊数28528232125792705277625321212814117总被引频次444389509170518232104321352317264631影响因子0.5940.6970.7381.3931.4501.6070.6470.6340.6030.0780.1120.077他引影响因子0.5940.6970.7381.2201.2771.4250.3070.3000.2920.0000.0000.000 5年影响因子0.7310.7980.9901.8091.8702.0300.7250.7080.6870.1150.1810.186即年指标0.1300.2030.2580.3220.3350.3510.2000.2310.1600.0440.0290.029可被引文献量192018545556383936162010特征因子0.000890.000760.000760.003470.003380.003330.000550.000510.000320.000030.000050.00004论文影响分值0.3950.3850.4350.8360.8250.8140.2040.1850.1490.0260.0410.053可被引文献占比98.53597.26997.19396.98596.80696.44698.50998.20398.14199.784100.000100.000 2.4 高SCR-IF期刊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对比 将高SCR-IF即SCR-IF>0.406的期刊与SCR-IF≤0.406的期刊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做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㊂由表4可知,高SCR-IF期刊历年的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均相对其他期刊低(均为P=0.000),说明高SCR-IF期刊的影响力相对较低㊂高SCR-IF期刊的即年指标较其他期刊低,说明期刊被利用速度相对较低;可被引文献量相对较少,而可被引文献占比又相对较高,说明高SCR-IF期刊的规模均不大㊂表4 高SCR-IF期刊和其他期刊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对比分析指标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t值P值t值P值t值P值总被引频次18.3930.00019.4990.00021.4740.000影响因子15.7790.00016.7280.00016.5780.000他引影响因子27.3230.00028.8470.00027.8840.000 5年影响因子19.5620.00020.6660.00018.5130.000即年指标5.2780.0004.4810.00010.6520.000可被引文献量5.5960.0004.9950.0006.1790.000特征因子20.8630.00021.3110.00023.2800.000论文影响分值25.0100.00026.0960.00026.2890.000可被引文献占比-6.0730.000-5.0480.000-4.3650.000 2.5 高SCR-IF期刊与其他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增幅对比 计算SCR-IF>0.406期刊和SCR-IF≤0.406期刊2016年各文献计量学指标较2014年的增幅,结果见表5㊂由表5可知,SCR-IF≤0.406期刊的主要学术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增幅均为正值,而SCR-IF>0.406期刊增幅均为负值,说明SCR-IF≤0.406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而SCR-IF>0.406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增长不明显,甚至呈现下降趋势㊂SCR-IF≤0.406期刊的即年指标呈正增长,而SCR-IF>0.406期刊的即年指标呈负增长㊂SCR-IF≤0.406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增加,可被引文献占比降低,说明期刊刊载的所有文献总量是增加的,而高SCR-IF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和可被引文献占比均降低,且可被引文献量降低更显著,说明期刊规模有变小的趋势㊂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均有降低趋势,但可以看出高SCR-IF 期刊降低的更明显㊂表5 高SCR-IF期刊和其他期刊2016年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较2014年的增幅指标SCR-IF≤0.406SCR-IF>0.406总被引频次22.72%-1.08%影响因子15.48%-6.82%他引影响因子17.01%-4.85%5年影响因子12.85%-4.42%即年指标12.52%-20.07%可被引文献量3.20%-5.94%特征因子-4.59%-41.95%论文影响分值-2.29%-25.94%可被引文献占比-0.63%-0.34% 注:2016年影响因子的增幅=(2016年影响因子 2014年影响因子)/2014年影响因子×100%;其他指标的增幅计算方法同此㊂3 小 结 3.1 SSCI期刊的整体影响力逐年提高,栏目设置有所调整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6年SSCI期刊的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等主要影响力评价指标均有提升,可见SSCI期刊的整体影响力逐渐提高;2014-2016年SSCI期刊的可被引文献量增加不显著,但可被引文献占比却逐渐减少,说明SSCI期刊的非可被引文献量增加较显著,栏目设置有所调整㊂ 3.2 SSCI期刊的SCR-IF逐年降低 本研究结果㊃651㊃ 情 报 杂 志 第37卷显示,2014-2016年SSCI期刊的平均SCR-IF分别为0.173㊁0.160㊁0.138,呈显著下降趋势,结合历年SSCI 期刊学术影响力逐渐升高,可以认为国际优质社会科学期刊中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影响逐渐降低,即国际优质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不依赖于自引㊂ 3.3 有部分SSCI期刊SCR-IF过高 结合3年SCR-IF,确定以0.406为SSCI期刊SCR-IF的高限㊂2014-2016年SSCI中高SCR-IF期刊量分别为267种(8.53%)㊁223种(6.95%)和135种(4.18%),虽然数量及占比均逐年明显降低,但历年均有部分SSCI期刊的SCR-IF过高,即自引对影响因子的提高起较大作用㊂ 3.4 高SCR-IF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SCR-IF期刊2014-2016年的总被引频次㊁影响因子㊁他引影响因子㊁5年影响因子㊁特征因子㊁论文影响分值均相对较低(均为P<0.01),且对2016年各指标较2014年的增长幅度分析的结果亦显示,高SCR-IF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增长不明显,甚至呈下降趋势㊂说明整体来看,高SCR-IF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低,依靠自引提高影响因子不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长久之计㊂ 3.5 SCR-IF与SCR的优缺 毫无疑问,SCR-IF 能更准确体现自引对影响因子的作用,使用SCR-IF 能弥补SCR对期刊影响因子实际影响力评价的不足,从影响因子角度考虑,可以使用SCR-IF代替SCR㊂但期刊自引不仅提高影响因子,对总被引频次㊁h指数等与被引相关指标的提高也不容忽视,这时SCR的评价就显示出其优越性㊂因此,要深入了解指标特性,合理对待期刊评价指标,在不同场合可考虑使用不同的指标,以使期刊评价更客观㊂综上,本研究基于2014-2016年SSCI期刊数据,获得了SSCI期刊高SCR-IF的界限,并对比分析了高SCR-IF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特征㊂本研究结果有利于办刊人了解国际优质社会科学期刊的SCR-IF状况,并为深入解析指标提供参考㊂参考文献[1] Caspar C,Ludo W.A large-scale analysis of impact factor bi⁃ased journal self-citations[J].PLoS One,2016,11(8): e0161021.[2] 金铁成.是自引证率,还是自被引率? 对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考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04-707.[3] 刘雪立,方红玲,周志新,等.我国自引率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学特征的对照研究[J].编辑学报,2011,23(1):8-11.[4] Pandita R,Singh S.Self-citations,a trend prevalent across sub⁃ject disciplines at the global level:An overview[J].Collection Building,2017,36(3):115-126.[5] Foo JY.A study on journal self-citations and intra-citing withinthe subject category of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J].Science& Engineering Ethics,2009,15(4):491-501.[6] 刘雪立,周志新,方红玲,等.2005~2007年我国医学期刊自引率与过度自引的界定[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4): 624-626.[7] 徐自超.2005~2007年我国自然科学类期刊自引率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794-796.[8] 刘昌来,葛华忠,田正华,等.我国63个学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与学科期刊数量㊁被引集中度相关性分析[J].科技与出版, 2017(11):153-156.[9] 金铁成.采用自被引率与2年自被引率检测学术期刊过度自引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9):949-952.[10]刘雪立,魏雅慧,盛丽娜,等.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构成中的自引率比较 兼谈影响因子的人为操纵倾向[J].编辑学报,2017,29(6):602-606.[11]盛丽娜,顾 欢,刘雪立. 影响因子百分位” 标准特征因子”对期刊评价效力的实证研究 基于SCI眼科学期刊[J].情报杂志,2017,36(6):197-201.[12]顾 欢. 标准特征因子” 标准论文影响分值”与SNIP在跨学科评价中的相关性分析[J].情报杂志,2017,36(8):120-123.[13]Dorta-González P,Dorta-González M I,Santos-Peñate DR,etal.Journal topic citation potential and between-field compari⁃sons:The topic normalized impact factor[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4,8(2):406-418.[14]Opthof T.Impact factor2013of the 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surpasses2.0[J].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 Monthly Journal of the Netherlands Society of Cardiology&the Netherlands Heart Foundation,2014,22(4):137-138.[15]van Leeuwen T.Discussing some basic critique on journal impactfactors:Revision of earlier comments[J].Scientometrics,2012, 92(2):443-455.[16]李贺琼,邵晓明,杨玉英,等.2006-2010年我国48种外科学类期刊自引率及其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876-884.(责编:贺小利;校对:王 菊)㊃751㊃ 第8期 盛丽娜:SSCI期刊高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的界定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特征分析。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申蓝,郭佳,刘雪立.《眼科新进展》创刊40年文献统计分析[J].眼科新进展,2020,40(10):907 914.doi:10.13389/j.cnki.rao.2020.0205【创刊40周年特稿】《眼科新进展》创刊40年文献统计分析申蓝 郭佳 刘雪立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通信作者:刘雪立(ORCID:0000 0001 7055 674X),男,1965年11月出生,河南许昌人,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社长,《眼科新进展》杂志常务副主编。
长期致力于科学计量学与科学评价、尤其是学术期刊评价研究。
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其中SSCI和A&HCI收录13篇,CSSCI论文105篇。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河南省软科学项目3项,独立出版专著2部。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期刊协会副秘书长、《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委、《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技论坛》及JournalofInformetrics、PLoSOne等CSSCI和SSCI期刊审稿人。
E mail:liueditor@163.com作者简介:申蓝(ORCID:0000 0003 2968 0065),女,1988年2月出生,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科学计量学与科学评价。
E mail:2391015290@qq.com收稿日期:2020 08 20修回日期:2020 09 07本文编辑:盛丽娜作者单位: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申蓝,郭佳);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期刊社(刘雪立)【摘要】 目的 对《眼科新进展》创刊40年来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发表医学论文奖励规定为鼓励员工在三大索刊源及国内高影响力杂志发表论文,促进论文质量提高。
我院继续实行发表论文版面费等费用不予报销,对发表的论文给予奖励。
根据论文质量,调整论文评审等级、提高奖励额度标准,加大对发表高影响力论文作者的奖励力度,对发表质量差、层次低的论文作者不再给予奖励。
制定以下管理办法:(一)只奖励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医学科研论文、医学教研论文和医院管理论文(以下简称论文),奖金由第一作者进行分配。
我院员工发表的论文未将我院署名为第一作者单位,不予奖励。
(二)论文等级及奖励额度1、特等级论文:奖励额度:按照影响因子(以统计年度公布为准)计算。
1)、三大引文索引(SCI、EI或ISTP)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
2)、奖励额度:有摘要的论著,如影响因子≧1,奖励金额是:IF×1.0万元(RMB);如影响因子<1,奖励金额是:IF×0.5万元(按影响因子计算的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10万元,最低额度4000元)。
没有摘要的论文(含综述)奖励标准为按照上述影响因子计算值的50%;收录文章为(摘要、个案)奖励标准为按照上述影响因子计算值的30% 。
2、一等级论文:奖励3000元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主办,以及中国药理学会、中国免疫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国生理学会、中国解剖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等国家一级学会(各类“协会”不属此范畴)主办的杂志,同时又是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发表的论著(指杂志论著栏目或有中英文摘要实验研究栏目,以下同)。
3、二等级论文:奖励2000元1)、在本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依据同上),【本学科专业指实际从事的学科专业(按二级、三级学科分类)】,发表的论著。
2)、属于一等奖论文期刊,发表非论著论文(含综述)。
4、三等级论文:奖励1500元1)、在综合医药卫生类、以及非本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依据同上),发表的论著。
中华眼科杂志校对稿件模板1.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为撰写《中华眼科杂志》校对稿件提供模板。
该模板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本节将介绍引言的概述部分。
在眼科领域,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对于促进新知识的传播和医学进步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领先的眼科学术期刊,《中华眼科杂志》致力于发表最新、最精确的眼科研究成果,为眼科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专业的信息和指导。
本文为撰写《中华眼科杂志》校对稿件提供了一个模板,以帮助作者规范和提高稿件质量。
该模板覆盖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有了这个模板,作者可以更加系统地组织和表达他们的研究结果,使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使用这个模板,作者可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流畅、连贯。
引言章节的概述部分为读者提供了对整篇文章内容的预览,使他们对要介绍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该模板还提供了文章结构的指导,使作者能够清楚地安排他们的想法,从而使得整个文章更有条理。
因此,撰写一篇好的眼科研究论文不仅要有严谨的实验和结果分析,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逻辑。
希望这个模板能为眼科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为眼科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小节。
在本篇长文中,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则重点呈现了文章的要点1和要点2,通过详细讨论和论证这两个要点,为读者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和信息。
最后,结论部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中包括要点1和要点2。
此处将对这两个要点进行逐一叙述和讨论。
2.1 要点1对于要点1,我们会围绕其主要内容进行描述和分析。
首先介绍该要点的定义和背景,再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着,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研究和实例来支持和论证该要点的观点。
同时,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要点。
在线投稿系统论文题目一、最新在线投稿系统论文选题参考1、《环境科学研究》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启用2、有关《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的声明3、《教育学报》在线投稿系统试运行启事4、《教育学报》在线投稿系统试运行启事5、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边陲快讯》在线投稿系统设计与实现7、《地震地质》期刊正式启用网上投稿系统8、《地震地质》期刊正式开通网上投稿系统9、欢迎广大作者使用《实用肿瘤学杂志》在线投稿系统10、有关《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的声明11、《临床肿瘤学杂志》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开通12、关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13、《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网上投稿系统正式开通试用14、《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在线投稿系统开通通知15、《外国语文研究》在线投稿系统开通16、有关《外科研究与新技术》在线投稿系统的声明17、欢迎使用本刊网上投稿系统18、中小型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9、java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0、消息1:《山地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已试运行二、在线投稿系统论文题目大全1、《山地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开始运行2、《山地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已试运行3、《模具工业》在线投稿系统投稿流程4、《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网站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开通5、《探索》杂志网上投稿系统《探索》杂志电子文库对外开放6、关于《医药导报》启用在线投稿系统的启事7、《探索》杂志电子文库对外开放《探索》杂志网上投稿系统对外开放8、《探索》杂志电子文库《探索》杂志网上投稿系统对外开放9、《中国共患病学报》在线投稿系统操作简介10、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开通《网刊通》网上投稿系统11、一种开源环境的在线投稿系统12、《环境昆虫学报》杂志网站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开通13、《北京口腔医学》启用在线投稿系统启事14、基于Web Services的在线投稿系统的研究与实现15、《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在线投稿系统正式运行16、《中国农业信息》在线投稿系统开通启事17、本刊对使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疑问的答复18、在线投稿系统正式运行通知19、本刊已开通在线投稿系统20、《华西医学》全新在线投稿系统投入使用通知三、热门在线投稿系统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在线投稿系统调查2、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社网上投稿系统开通暨特约评审专家邀请通知3、数据挖掘在网络在线投稿系统中的应用4、杂志社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辽河石油报社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Commons FileUpload组件在网上投稿系统中的应用7、《现代矿业》作者关于网上投稿系统上线启事8、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网上投稿系统已经正式启用9、胜利学院网上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网上投稿系统11、本刊的网上投稿系统开始投入使用12、在线投稿系统开通13、科技期刊建立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目的与原则14、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调查15、英国一种网上投稿与审稿系统的发展与启示16、基于MVC模式的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设计17、一种网上电子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8、《眼科新进展》在线投稿与在线审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9、《中国药理学报》使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的实践20、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四、关于在线投稿系统毕业论文题目1、科技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2、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利用现状分析3、关于科技期刊在线投稿系统使用的建议4、基于Web的学报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6、基于的在线投稿系统设计与实现7、基于UML的工作流在线投稿系统的建模8、基于ASP和SQLServer的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基于技术的学报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基于.NET的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1、基于UML的高校学术论文在线投稿系统建模与实现12、基于PHP的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3、基于BS增量下装的在线投稿系统设计14、《中国针灸》杂志网上投稿系统的使用及使用中问题的解答15、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学术论文在线投稿系统设计与实现16、《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在线投稿系统启用通知17、欢迎使用《中国人口科学》网上在线投稿系统18、天津中草药杂志社开通网上在线投稿系统19、基于工作流的期刊在线投稿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铁道学报》网上投稿系统于2009年8月1日正式开通五、比较好写的在线投稿系统论文题目1、中小型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的研究2、建立在线投稿/审稿系统,提高期刊编辑效率3、《图书馆》开通“在线投稿查稿系统”启事4、在线投稿审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基于SSJ架构的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研究与实现6、在线投稿及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7、关于网上投稿编辑系统开发的思考——以"中国期刊在线"软件开发为例8、《针刺研究》杂志网上投稿、审稿系统正式开通9、《中药材》杂志网上投稿与审稿系统开通启事10、《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社决定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11、高校学报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12、本刊网上在线投稿、审稿系统13、A Survey on Online Submission and Peer Review System Used by Chinese Core Medical Journals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调查14、部分医学学报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应用现状调查15、基于WEB的在线投稿审批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16、《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期刊网上投稿办公系统建设》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17、我刊作者在线投稿、查稿系统启用说明18、《地质与勘探》启动网上投稿与审稿系统的通告19、在线投稿和审稿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0、在线投稿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印度眼科杂志审稿流程
印度眼科杂志(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审稿流程如下:
1. 投稿:作者将稿件提交到印度眼科杂志的官方网站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编辑部。
2. 初审: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初审,主要审查稿件是否符合印度眼科杂志的征稿要求,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论文格式等。
初审时间较短,一般几天内可以完成。
3. 送审:如果稿件通过初审,编辑部会将稿件送至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审稿。
审稿专家会对稿件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审稿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3个月。
4. 修改:作者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稿。
5. 终审:编辑部对修改后的稿件进行终审,主要审查修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印度眼科杂志的办刊宗旨和学术水平。
如果终审通过,则可以正式发表。
6. 发布:印度眼科杂志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作者的论文,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
同时,印度眼科杂志也会被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提高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眼科杂志的审稿流程比较严格,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同时,作者也需要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稿件,才能顺利通过审稿流程。
current eye research杂志投稿经验投稿经验:投稿论文是学术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眼科研究领域,如何成功地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期刊上是一项关键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投稿到《Current Eye Research》杂志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了解目标杂志是投稿成功的第一步。
在投稿前,研究者应该仔细阅读《Current Eye Research》杂志的官方网站,了解该杂志的投稿范围、主题偏好、条款和要求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您的研究是否适合投稿到该杂志,并规划好适合该杂志的论文结构和内容。
第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成功投稿的关键。
稿件质量是被评估论文是否值得发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撰写论文时,研究者应遵循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
此外,论文的写作风格应规范、准确,具有清晰的逻辑和严密的实验分析。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根据《Current Eye Research》的要求,探索眼科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回答重要的科学问题,并提供有助于推动眼科领域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创新观点和见解。
此外,研究者还应提高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并在论文中提供足够的数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第三,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对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在阐述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清楚地描述所选用的材料和方法,并详细解释其实验设计和步骤。
此外,在方法部分中,研究者还应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复制实验并验证结果。
最后,注意论文的语言和格式。
研究者应使用准确、简洁和规范的语言撰写论文,并仔细检查拼写、语法和句子结构。
此外,研究者应遵循《Current Eye Research》的格式要求,包括参考文献的格式、页边距和字体大小等。
除了上述内容外,研究者还应准备好其他一些材料,如投稿信、作者简介和研究机构的介绍等。
这些材料可以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使编辑和审稿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家级核心医学期刊汇总大全作者:论文发表向导网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帮忙的,可以联系文档共享者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岗位要求员工在晋升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但有很多岗位的工作者都没有时间来做研究、写论文。
很多人对医学核心期刊不了解,结果发了文章在晋升时却不能用,花了钱不说,更是耽误了时间。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期刊,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医学核心期刊是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3000多本医学期刊中评出的在医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目前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医学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医学.全在.线w ww.m ed126.co m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刊又好又快发展——贺《眼科新
进展》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刘雪立
【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
【年(卷),期】2009(29)1
【总页数】1页(P1)
【作者】刘雪立
【作者单位】453003,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杂志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黑河教青又好又快发展 [J], 郭建华
2.热烈祝贺《眼科新进展》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J],
3.热烈祝贺《眼科新进展》再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J],
4.新契机新起点——贺《金融发展研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J],
5.贺《金融理论与实践》连续第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J], 《金融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等[16]研究发现ꎬaEEG在监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时有一定意义ꎬ而本研究也证实ꎬaEEG监测结果在评估血糖异常足月新生儿预后中有明确价值ꎻ新生儿血糖异常时ꎬ兴奋性氨基酸随之明显增加ꎬ从而激活兴奋性氨基酸受体ꎬ过度激活的氨基酸受体将使细胞内钠离子及钙离子浓度增加ꎬ并且远超过神经元内环境平衡机制调节范围ꎬ致使跨膜离子梯度发生变化ꎬ异常增加的神经递质及异常离子状态都会促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ꎬ表现为aEEG评分明显增高[17]ꎬ因而aEEG评分可有效预测血糖异常足月新生儿脑损伤程度ꎮ综上所述ꎬ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血清S100 ̄β水平及aEEG评分变化可作为血糖异常足月新生儿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ꎮ但有关血糖异常足月新生儿脑损伤部位㊁aEEG变化类型是否与新生儿远期预后有关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ꎮ㊀㊀参考文献:[1]㊀刘宁ꎬ程国强ꎬ张鹏ꎬ等.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低血糖高危新生儿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9ꎬ34(1):19 ̄23.[2]㊀BE'CHIRMꎬMEIERHANSRꎬBRANDIGꎬetal.Insulindifferentiallyinfluencesbrainglucoseandlactateintraumaticbraininjuredpatients[J].MinervaAnestesiolꎬ2010ꎬ76(11):896 ̄904. [3]㊀尚云ꎬ杨卫红ꎬ任芳ꎬ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S100 ̄β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ꎬ2017ꎬ34(5):378 ̄380[4]㊀石惠英ꎬ杨长仪ꎬ张宝泉ꎬ等.脑损伤足月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特点及其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8ꎬ33(12):935 ̄937. [5]㊀邵肖梅ꎬ叶鸿猖.实用新生儿学[M].4版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1:755 ̄758.[6]㊀BURDJALOVVFꎬBAUMGARTSꎬSPITZERAR.Cerebralfunc ̄tionmonitoring:anewscoringsystemfortheevaluationofbrainmaturationinneonates[J].Pediatricsꎬ2003ꎬ112(4):855 ̄861. [7]㊀邱洁.新生儿脑损伤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ꎬ2017ꎬ32(2):91 ̄95.[8]㊀唐毅ꎬ曾得润ꎬ刘美珍.HIE新生儿血糖与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ꎬ2018ꎬ29(4):488 ̄490.[9]㊀苌俊明ꎬ李德亮ꎬ朱萍ꎬ等.CT与MRI检测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19ꎬ17(1):19 ̄22. [10]㊀黄洪琳ꎬ伍树芝.血清S100 ̄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ꎬ2018ꎬ15(15):2214 ̄2216ꎬ2220.[11]㊀桂娟ꎬ何少茹ꎬ梁穗新ꎬ等.应用aEEG评估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脑功能的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ꎬ2018ꎬ34(10):581 ̄585.[12]㊀BAPTISTATSAꎬPETERSENLEꎬMOLINAJKꎬetal.Autoanti ̄bodiesagainstmyelinsheathandS100βareassociatedwithcog ̄nitivedysfunctionin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J].ClinRheumatolꎬ2017ꎬ36(9):1959 ̄1968.[13]㊀EGEA ̄GUERREROJJꎬREVUELTO ̄REYJꎬMURILLO ̄CABE ̄ZASFꎬetal.AccuracyoftheS100βproteinasamarkerofbraindamageintraumaticbraininjury[J].BrainInjꎬ2012ꎬ26(1):76 ̄82.[14]㊀臧丽娇ꎬ仇杰ꎬ庄根苗ꎬ等.血清S100B蛋白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6ꎬ54(4):51 ̄54.[15]㊀洪菲ꎬ叶蕾ꎬ徐明.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ꎬ2017ꎬ26(9):1008 ̄1010.[16]㊀郭志梅ꎬ刘芳ꎬ周春风ꎬ等.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ꎬ2013ꎬ31(11):1019 ̄1023. [17]㊀唐振ꎬ欧阳志翠ꎬ胡呐ꎬ等.足月新生儿不同血糖水平振幅整合脑电图特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ꎬ2018ꎬ33(6):427 ̄431.(本文编辑:杨㊀博)«眼科新进展»2020年征订启事«眼科新进展»杂志是由新乡医学院主办的眼科学高级学术刊物ꎬ创刊于1980年ꎬ大16开ꎬ100页ꎬ国内外公开发行ꎮ1999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ꎬ1997年被上海医科大学图书馆选定为医学类核心期刊ꎬ200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ꎬ2001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ꎬ自2002年连续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ꎬ自2008年连续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ꎬ并连续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科技期刊ꎮ2009年入选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ꎬ并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ꎮ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3 ̄5141ꎬ国内统一刊号:CN41 ̄1105/Rꎬ邮发代号:36 ̄42ꎮ本刊辟有名家讲坛(述评)(Editorial)㊁实验研究(Experimentalstudy)㊁应用研究(Appliedstudy)㊁文献综述(Reviewarticle)㊁海外信息(Overseasinformation)㊁消息(News)㊁读者来信(Letters)等栏目ꎮ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眼科学临床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者ꎮ欢迎国内外眼科医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和订阅ꎮ国内每期定价10 00元ꎬ全年定价120 00元ꎮ如错过邮局订阅ꎬ可直接汇款到我刊编辑部ꎮ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ꎬ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眼科新进展»杂志编辑部ꎬ邮编:453003ꎮ联系电话:0373 ̄3029404ꎻE ̄mail:ykxjz@xxmu.edu.cn㊁ykxjz@163.comꎻ网址:http://www.ykxjz.comꎮ 09 新乡医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xxyxyxb.com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37卷。
《眼科新进展》杂志编辑部投稿须知作者:眼科新进展杂志编辑部 | 来源:眼科新进展杂志 | 发布时间: 2016-08-02 《眼科新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Ophthalmology)杂志是新乡医学院主办的眼科学高级学术刊物,眼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1980年9月,月刊,每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1999年加入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1年被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92年、2008年、2011年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3-5141,国内统一刊号:CN41-1105/R,CODEN:YAXIF2。
《眼科新进展》杂志的办刊思路是:依靠广大眼科医学工作者,全心全意为读者和作者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急作者之所急。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加强眼科医学科学研究,促进眼科医学信息交流,指导并服务于眼科医学科研、医疗和教学工作,为中国乃至国际眼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本刊辟有述评(Editorial)、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应用研究(Applied study)、文献综述(Review article)、海外信息(Overseas information)、消息 (News)、读者来信(Letters)等栏目。
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眼科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
欢迎国内外眼科医学工作者、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踊跃投稿。
1、文稿的内容和格式一篇完整的医学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文题、作者署名、英文关键词及摘要、中文关键词及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表格、图及图说明等。
论文的格式应符合《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第5版),正文格式为IMRaD格式,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和讨论(discussion)。
、文题页(title page)文题页的内容包括文题、作者署名(英文文题及作者署名随英文摘要)、作者简介(中英文对照)、基金资助项目说明(包括中文和英文)、注释及致谢、研究单位等(包括中文和英文)。
1.1.1、文题文题顶格书写。
文题应准确、具体;简洁、明了;醒目而富有深度;文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元素符号、分子式等;阿拉伯数字不要放在文题之首。
文题应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尽可能省去“……的研究”,“……的观察”等无特定意义的词。
、作者署名顶格书写,人名和人名之间空1格,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空1格。
集体署名者应在文后写出主要责任者或执笔人。
必要时,按照国际惯例给出通讯作者。
作者署名的条件:(1)参与了课题的构思与设计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2)参与了论文的起草或对重要内容作了重大修改;(3)最终完成论文者,至少应参加过讨论和定稿,并对论文有答辩能力。
这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方可成为作者。
、作者简介投稿时请附一简短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位(硕士以上者)、职称、职务、联系电话(请注明宅或办)和E-mail地址等,并加简单的英文作者简介。
为了便于联系,作者应在文题页适当位置提供手机号码、住宅电话和办公电话。
没有写在作者简介里的电话号码,我刊将不在杂志上刊出,也不会告知任何人。
、论文亮点简要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特色。
不超过50个字。
、注释及致谢注释的内容包括:课题资助单位、课题编号(本刊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一般在2个月内发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各省科技厅等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一般在4个月内发表,稿酬从优。
其他科研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适当考虑优先发表,请作者注明)。
该文是否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交流过、是否以其他文种发表过等。
致谢的主要对象是:(1)学术方面的指导者;(2)技术方面的协助者;(3)经济和物质方面的支持者;(4)提供帮助的部门领导;(5)作者认为需要致谢的其他人员。
注意:必须征得被致谢者同意方可在文中致谢。
具有重大国际竞争价值的研究论文,请作者通过电子邮件详细说明,并附本刊2位编委推荐信。
确认以后,随时发表。
、研究单位文题页的最下方给出研究单位,中文内容包括邮政编码、单位所在地、单位名称;英文用From the……开始,并给出所有作者的详细地址,具体格式见本刊。
、关键词和摘要(key words and abstract)文章的第2部分为关键词和摘要。
英文关键词和摘要在前,中文关键词和摘要在后。
二者分开撰写,不得接排。
关键词3-10个,放摘要之上。
本刊实验研究、应用研究及文献综述在投稿时要求撰写出中英文摘要,其中实验研究、应用研究采用结构式摘要,文献综述采用指示性摘要。
结构式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等。
中文摘要不超过400字,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建议不要超过250个词。
摘要应简洁、明了,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给出本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不得使用图、表、公式、分子式、化学结构式,不得引用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的文题最前面最好省略冠词,文题首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不包括某些应该使用大写者)。
英文摘要中作者必须全部列出,不得省略。
人名拼写根据国家标准和国际惯例,采用以下书写形式:如拼为PAN Bo-Rong,欧阳俊杰拼为OU-YANG Jun-Jie等。
姓全大写便于西方人区别中国人的姓和名。
、正文(text)正文包括4个内容,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等。
、引言引言一般不超过300个字,阐明研究目的、研究或观察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引言部分可引用少量参考文献,不应进行详细讨论。
、材料与方法说明观察或实验对象(患者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的选择方法和标准。
详细描述实验仪器及方法。
对他人建立而尚未为人们所熟悉的实验方法应提供参考文献,自己建立的实验方法或对原实验方法有实质性改进者应详细描述。
、结果按逻辑顺序用文字、表和(或)图叙述或列出该文研究结果。
凡用文字能表达清楚者尽量不用表和图。
不要重复使用表和图表达同一研究结果,也不宜用文字单纯或过多重复图、表中的内容。
、讨论讨论部分是对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应着重讨论研究中新的和重要发现,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不要单纯或过多重复引言或结果部分的数据和其他资料。
讨论部分的写作应结合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和分析,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解释偶然性和必然性,并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讨论中避免提出本文资料和结果不足以支持的结论。
理由充分时可提出新的假设。
、参考文献(reference)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本刊对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做明确限制,凡是应该给出参考文献者,均应给出参考文献。
所引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以近5 a公开发表的文献为主,未发表的个人观察资料和通信不得列为参考文献。
有价值的书面通信资料可在文章中夹注,如“……我不同意N Engl J Med 所用的结构式摘要”(R.Brian Haynes,1992,个人通信)。
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仔细核对,保证准确无误。
本刊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文后著录采用顺序编码格式。
按照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2],[3]……)依次标注,标注的形式如下:Vanichkin等[1]认为: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网脱患者,手术预后差;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网脱患者,手术预后差[1,3-5];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见参考文献[1]。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如下:期刊文献1、Jia XY,Zhang QJ,Guo L,Guo XM,Xiao XS,Li SQ,et of pathological mtDNA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ptic neuropathy[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1,42(4):325-329.2、许迅,王方,胡宏慧,王裕发,张皙,何志平.PDGF受体、TGF-β1及其受体在视网膜下液中的表达[J].眼科新进展, 2002,22(1):9-11.书籍文献1、乔汉臣,潘伯荣,刘雪立.国外医学期刊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3:1-3.书中章节1、陈建苏.巩膜疾病[M]代眼科治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00-210.注意:期刊文献中,作者不超过6位者全部引出,超过6位者只引出前6位,后加“等”,或“et al”,日文用“他”。
文题不得省略。
文献发表的年、卷次、期次、起页和止页等项目应齐全。
若参考文献只有期次而无卷次,引用时,期次的小括号不得省略。
书籍文献中,若版次为第1版,可省略,出版社前一定要写出出版社所在地。
每条参考文献的文题后,用大写英文字母加方括号注明文献类型,如期刊文献为[J],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学术报告[R],专利文献[P],标准[S]等。
2、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标题层次本刊采用1,,,2,,,3,,,等表示标题层次,书写时一律左顶格。
一级标题后不接排任何内容,二级标题下如不再分出三级标题,可接排。
标题层次不得超过4级。
各级标题序号后及标题后空一格,不用标点符号。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见:《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中的应用》,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血压和眼压可用kPa,也可用mmHg,但用mmHg时应注明1kPa=。
当量浓度改为摩尔浓度(mol•L-1,mmol•L-1,μmol•L-1)。
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情况下,质量浓度也应换算为摩尔浓度。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脂蛋白、总血脂等的含量仍使用“g•L-1”;葡萄糖、钾、尿素、皮脂酮、肌酸、铁、铅、抗坏血酸等用“μmol•L-1”,体积做分母时一律用“升(L)”,不得用“cm3”、“mm3”、“dL”和“mL”。
一个组合单位内不得有2条或2条以上斜线,如mg/kg/d应为mg•kg-1•d-1。
1秒应写为1 s,2分钟应写为2 min,3小时应写为3 h,7年应写为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