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功能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万维网、域名、IP地址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TCP/IP,再到如今的全球化网络。
3. 国际互联网的功能特点:信息传递、沟通交流、娱乐休闲、在线学习等。
4. 互联网的应用案例: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在线教育等。
5. 互联网的利与弊: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全球化的交流平台,但也存在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等风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功能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掌握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关于国际互联网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互联网。
3. 实践项目:准备一些互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万维网等。
3. 分析功能特点:分析国际互联网的功能特点,如信息传递、沟通交流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实际应用。
5. 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掌握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7. 总结课程: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强调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国际互联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思考深度和见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互联网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意识。
认识互联网的两面性,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
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互联网的运作原理和技术细节。
如何在互联网上进行有效信息检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 学生准备: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有一定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运作原理。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实践操作。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互联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写一篇短文。
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进行自主学习。
2. 教师课后工作: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估学生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自我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学生对互联网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相关话题讨论:探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2.认识课文中引号、省略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优美,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初步学会应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好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
5.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结合现实生活,启发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凭感悟体会其奇妙与神秘。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反复朗读,让同学们理解国际互联网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认识排比句式,并初步学会应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的能力,对词语的理解和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质疑、解疑情况。
2.在精读感悟阶段,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在读中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功能及人们的关系。
3.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一次参与电脑上网,亲自体会一下上网的感受和乐趣,(2)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3)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4)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初读后能够知道“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读后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人们关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3.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和创新,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网站、浏览器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万维网。
3. 国际互联网的作用: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娱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教学难点:互联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运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互联网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培养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意识。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互联网的世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互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观点阐述的清晰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项目: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互联网应用案例,评估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提供丰富的互联网资源,用于讲解和案例分析。
2. 投影仪:用于展示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3. 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讲解互联网的作用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激发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定义和作用。
简述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3.2 讲解概念给出国际互联网的定义,解释其重要作用。
1.3.3 发展历程简述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第二章:互联网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包括服务器、客户端、网络协议等。
介绍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如信息传递、社交互动、在线学习等。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结构通过图表或动画形式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结构。
2.3.2 介绍功能举例说明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互联网基本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第三章:互联网的应用与影响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举例介绍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商业、娱乐等。
分析互联网对个人生活、社交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3 教学步骤3.3.1 应用领域举例说明互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3.3.2 影响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讨论其利弊。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或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互联网应用和影响的认知。
第四章:互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互联网安全的意识。
培养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讲解互联网安全的基本知识,如网络安全、信息保密等。
强调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介绍隐私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步骤4.3.1 安全知识讲解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网络协议、域名系统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的起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3.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在线交流、网络购物等。
4.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信息检索、网络素养、个人信息保护。
5. 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病毒、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隐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正确使用。
2. 教学难点: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案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信息检索、在线交流等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的定义、网络协议、域名系统等。
3. 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讲解互联网的起源、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4. 探讨国际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展示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在线交流、网络购物等应用案例。
5. 讲解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检索、提高网络素养、保护个人信息。
6. 培养网络安全意识:讲解防范网络病毒、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7.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互联网信息检索、在线交流等实践操作。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9. 总结课堂: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和网络安全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创新,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领域: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网络通信、网络购物等。
3.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遵守网络道德、防范网络病毒、个人信息保护等。
4. 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创新:在线学习、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
5. 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检索、评估与筛选、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
2. 教学难点: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創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互联网的应用与创新。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互联网,提高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的课件。
2. 案例资料:收集互联网的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案例。
3.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场所具备稳定的网络环境。
4. 实践素材:准备互联网实践操作的相关资料和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视频,引发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
2. 讲授基本概念:讲解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基本知识。
3. 分析应用领域:介绍互联网在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网络通信、网络购物等方面的应用。
4. 强调正确使用与网络安全: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防范网络病毒、保护个人信息等。
5. 讨论互联网的应用与创新:引导学生讨论在线学习、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互联网应用的创新之处。
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激发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讲述国际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国际互联网的奥秘。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章: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和运作原理。
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交流。
2.2 教学内容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如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等。
讲解国际互联网的运作原理,如TCP/IP协议、域名系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实例,生动形象地解释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互联网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国际互联网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国际互联网的应用3.1 教学目标熟悉国际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
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应用,提高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应用,提高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互联网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互联网应用的任务。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任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国际互联网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认识国际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如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
分析国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
4.2 教学内容讲述国际互联网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如信息传播、沟通交流等。
分析国际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际互联网的影响。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国际互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的习惯和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万维网、域名、IP地址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ARPANET、TCP/IP、HTML、等。
3. 国际互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
4. 国际互联网的功能: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娱乐休闲、在线学习等。
5. 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原则和方法:安全防护、信息筛选、时间管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组成部分。
2. 教学难点:国际互联网的原理和技术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组成部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国际互联网,提高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发学生对国际互联网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国际互联网、万维网、域名、IP地址等基本概念。
3. 分析发展历程: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如ARPANET、TCP/IP、HTML、等。
4. 介绍主要组成部分:阐述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在国际互联网中的作用。
5. 探讨功能与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在信息获取、交流沟通、娱乐休闲、在线学习等方面的应用。
6. 讲解正确使用方法:传授安全防护、信息筛选、时间管理等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原则和方法。
7. 案例分析:分析国际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如在线购物、社交媒体等。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正确使用国际互联网的方法和技巧。
9.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实际操作,如搜索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和道德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网站、浏览器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万维网。
3. 国际互联网的作用:信息传播、在线交流、网络娱乐等。
4. 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识别网络陷阱、预防病毒等。
5. 网络道德:尊重他人隐私、文明上网、拒绝不良信息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实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利用浏览器查找信息,进行在线交流。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发展历程: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演变。
3. 分析作用:讲解国际互联网在各方面的作用,如信息传播、在线交流等。
4. 网络安全教育: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学生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5. 网络道德教育:讲解网络道德,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浏览器查找信息,进行在线交流。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互联网的利与弊,总结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让学生阅读有关国际互联网的书籍或文章,加深对互联网的了解。
3.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奇妙的国际互联网》2. 课件: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作用等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4. 安全防护软件:用于演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5. 讨论工具:用于小组讨论,如在线问卷、头脑风暴软件等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四年级语文上册-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的基础知识。
2.了解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4.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2.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互动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回忆使用互联网的经历。
2. 互联网的定义和构成互联网是由众多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而成的全球性电子信息网络。
由网络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相互配合、通信协议约定而形成。
3. 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覆盖面很广,如电子邮件、网络电话、在线游戏、网上购物、在线学习等等。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使用体验。
4.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研究阶段、商业化应用阶段和普及阶段。
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表来向学生展示。
5.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在使用互联网时,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准则有很多,如保护个人隐私、防止网络欺凌、杜绝网络依赖等等。
老师可以提供案例和教材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6. 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在互联网上,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学生,必须具备快速获取、准确筛选和有效组织信息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信息,并组织成一篇合理的文字来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通过多方面的展示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和了解。
通过提供各种案例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上网方法和习惯。
通过练习和实践,增强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在实施教学时,还可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以配合家庭教育工作,共同培养家长对儿童网络安全保护的意识和知识,促进儿童安全上网的环境建设和保护。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上网的基本技能,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
2. 上网基本技能:搜索引擎的使用、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3. 正确使用互联网: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健康上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上网基本技能、正确使用互联网。
2.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的高级搜索技巧、电子邮件的设置与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
2. 演示法:展示上网基本技能,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上网技能。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经验。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网络环境。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网设备。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互联网?2. 学生分享对互联网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包括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网络协议等。
2. 教师讲解上网基本技能,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等。
3. 教师讲解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包括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健康上网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上网技能。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经验。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年级语文上册-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苏教版教案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们将会:•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定义和意义•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学会使用国际互联网查找和获取信息•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国际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人们如何使用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查找和交流。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国际互联网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PPT课件、教案、教材。
•学生:听课用笔、教材。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依次向学生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吗?•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使用过国际互联网?2.导入教学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下问题:•你们觉得国际互联网对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你们有没有在使用国际互联网时遇到过什么不良的情况?3.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是互联网?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国际互联网?它有什么特点和意义?4.历史回顾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并引导学生们回忆如下问题:•互联网是谁发明的?发明的初衷是什么?•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里程碑事件?5.使用技能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并示范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信息。
6.安全意识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在国际互联网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下问题:•在使用国际互联网时,如何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和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7.课堂练习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在演示时讲述如下问题:•对国际互联网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
•对国际互联网历史和发展的回顾。
•对利用国际互联网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技巧和方法的演示。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网址、浏览器等。
2.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万维网。
3. 国际互联网的应用领域: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在线交流等。
4. 互联网的利与弊:便捷的信息获取、拓宽视野,沉迷于网络、隐私泄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教学难点:互联网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的作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互联网的利与弊,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网址、浏览器等。
3. 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从ARPANET到万维网。
4. 讲解国际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如电子邮件、远程教育、在线交流等。
5. 分析互联网的利与弊,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两面性。
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国际互联网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互联网的利与弊。
4.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应用能力,如信息检索、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资源1. 互联网发展历程图片。
19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积累课后题3的词语,了解引号表达的意思,学习引号的用法。
2. 朗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围绕“国际互联网”写了哪些方面,初步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构成及用途。
3.围绕“奇妙”感知课文是如何采用打比方、举事例等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4.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讨论如何正确、合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对我们学习、生活有哪些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奇妙”感知课文是如何采用打比方、拟人、举事例等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介绍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难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讨论如何正确、合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对我们学习、生活有哪些帮助。
三、课前准备:教师: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1.自学生字词语,能正确认读,正确书写,读读抄抄课后题3的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检查。
能够做到的请小组长在课题处评价。
3.默读每一段课文,思考写了什么内容。
提出不能理解的问题,在书上标记出来。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理解“网”的意思,解读课题1. (教师在黑板上写象形字),你知道老师写的什么吗?看到这个图形,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应该能看出是“网”字)2. 教师揭示,这是最早的象形文字网后来就发展成我们现在所写的“网”字。
(板书“网”)大家知道什么是网吗?3.在字典中网有三层含义,出示:“网”在字典中的解释:(1)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鸟捉鱼的器具。
(2)像网一样的东西。
(3)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
(1)你能用每一个字义组词吗?(如义项(1)渔网、鸟网;义项(2)电网、运输网;义项(3)国际互联网)(2)“国际互联网”(板书)是指什么?哪些同学接触过网络,你都利用它做些什么?它带给你什么感受?()(3)(板书“奇妙的”)透过课题,你知道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19、奇妙的国际互联
网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一、听说你写的钢笔字不错,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hù lián wǎnɡ yóu dì shèn zhì yuǎn zài tiān yá
()()()()
fù kuǎn zhǐ chǐ suī rán xī xī xiānɡɡuān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悉尼( lí ní)甚至(shèn shènɡ)咫尺(zhī zhǐ)
请教(jiāo jiào )缩小(suō shuō)巨型(xín xínɡ)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文字()资料()形象()音乐
()新闻()“大网”()信息()地球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近在咫尺()快捷()单调()麻烦(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地球()的互联网()的电脑
()的生活()的蜘蛛()的信息
六、比一比再组词。
跨()阅()览()
挎()阔()缆()
七、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我们从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发一封信到悉尼,()几秒钟,对方()能收到。
2、我们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能呈现他的形象。
3、()亲友远在天涯,()国际互联网能让人感到仿佛近在咫尺。
八、加标点。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1.用“”画出片段的中心句,在片段中起作用。
2.国际互联网和人们息息相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我能用“可以……可以……还可以……”说几句话。
瞧,我还能写下来。
十、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号的用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如:(“国际互联网”)、(“网”)、(“上网”)、(“入网”);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如:(“网上商场”)、(“网上钱包”);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如:(“线”)、(“大网”)、(“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