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教案显微镜
年级:高中生物
时间:1课时
目标:
1. 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能够观察和描述显微镜下的物体。
资源:
1. 显微镜
2. 玻片和载玻片
3. 盖玻片
4. 水滴和色素溶液
5. 显微镜下的样本
活动:
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30分钟):
a. 学生观察显微镜的各部分构件,了解其功能和作用。
b. 给学生提供一些玻片和载玻片,让他们在载玻片上滴上水滴或色素溶液,然后用盖玻片封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c. 引导学生正确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光源,观察和描述样本。
3.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分享观察到的样本。
评价:
1. 学生操作显微镜的能力和观察样本的准确性。
2. 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能力。
拓展:
1. 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样本进行观察,比如酵母、细胞等。
2. 探究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现代高级显微镜的发展和特点。
注意事项:
1. 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设备或样本。
2. 提前准备好显微镜和样本,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教案:显微镜的使用目标: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物体,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显微物体(如细胞、细菌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显微物体的困难,为引入显微镜的使用做准备。
二、知识讲解1. 先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包括底座、架体、观察筒、目镜、物镜、镜头、旋钮等),并说明每个部分的作用。
2. 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即利用物镜与目镜的双重放大来观察显微物体。
三、操作演示1. 展示一台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其各个部分。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a. 调节底座上的旋钮,使显微镜平稳放置在桌子上。
b. 上下移动物镜旋钮,使物镜下降至最低点。
c. 将待观察的显微物体放置在物镜下方。
d. 调节物镜旋钮,使物镜上升至适当高度。
e. 观察目镜镜片,调节目镜旋钮,直到看到清晰的显微图像。
f. 使用调节各项旋钮,使显微物体在视场中居中并调整清晰度。
四、学生操作练习1.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操作显微镜观察一份已提供的显微物体样本。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不同显微物体样本,分享观察结果,并互相交流使用显微镜的经验。
五、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显微物体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常识和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1. 让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醒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谨慎,保持显微镜的干净和正常使用。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应用领域。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它显微物体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显微物体,并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内容,可以说是高中第一次带领学生接触实验仪器,走进生物学微观的世界。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显微镜的使用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在实验过程中应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关知识会淡忘,对显微镜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熟练,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青少年好奇心盛,对于动手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
利用这种好奇心组织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原理(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象(2)制作出色的易于观察的临时装片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能依据显微镜的操作规范,熟练操作显微镜,并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3)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2、能力目标掌握一般的显微镜制片方法3、情感目标(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五、实验准备1、材料各种切片,洋葱鳞叶;碘液,清水。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小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吸水纸。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这节实验课设计的教学过程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习得一种技能,又获得一种体验。
对于实验材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准备的话,可以多选择几种作为制作临时装片的备选材料,供有余力的同学观察,最好同时有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以作比较。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解决,尤其应注意实验室安全。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的组成和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并调整显微镜镜头。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能够观察和测量样品中的微生物或细胞。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显微镜的组成和原理2.显微镜的安装和调节3.样品的制备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5.观察和分析三、教学流程:一、显微镜的组成和原理1.显微镜包括镜头、支架、灯源、透镜、眼镜和对焦轮等部分。
2.显微镜利用透镜的原理将光线聚集到物体上,并将聚焦后的光线引向物体上的光学系统,使得显微镜的眼睛看到放大的显像。
3.显微镜的聚焦和对焦可以使得显像更加清晰明朗,同时能够提高显微镜的实际放大率。
二、显微镜的安装和调节1.显微镜的支架应该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并且支架前端应该保持与透镜与样品之间的离。
2.使用显微镜时,应该使得头部尽量向下,并且调节头部位置和镜头位置。
3.当使用显微镜时,应该将透镜和灯源手动调节至合适的位置。
4.在调整显微镜时,应该注意避免将灯源的热量传到镜片上。
三、样品的制备1.样品的制备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
2.样品制备时,应该注意避免样品太厚,否则可能会发生像质变差的情况。
3.样品制备时,应该保持样品表面平整、光滑、整洁。
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打开灯源,使得样品能够明亮地照射。
2.观察样品时,应该将样品转动,以便充分利用显微镜。
3.通过对焦轮和聚焦装置的调节,使得显像过程中光线聚焦在样品上,并消除调焦过程中像质变差的情况。
4.调节显微镜时,应该保持手部平稳,同时注意避免振动和冷却。
五、观察和分析1.在观察样品时,应该仔细观察,关心如何有效地发现样品中的特异性结构。
2.在观察和分析样品时,应该保持耐心、认真和专注,以免错过观察过程中的重点。
3.在观察样品时,应该根据重要性级别进行分级和分析。
四、教学要点:1.显微镜的组成及其原理2.显微镜的安装和调节3.样品的制备4.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5.观察和分析五、教学后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显微镜的使用教案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折射和放大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它由目镜、物镜和光源组成。
当光线通过物镜时,会发生折射,从而使物体放大。
目镜再次放大这个图像,使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节。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显微镜的镜片干净,没有尘埃或指纹。
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纸或镜头纸轻轻擦拭。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待观察的样本,如昆虫的翅膀、植物的叶片等。
2. 调节显微镜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物镜下方,然后通过旋转焦距调节器将物镜调至最低倍数。
接下来,通过旋转刻度盘将物镜逐渐调至较高倍数,同时使用调焦轮将样本调至最清晰的位置。
3. 观察样本当样本位于最清晰位置时,可以通过目镜观察到放大的图像。
可以通过旋转刻度盘调节物镜的倍数,以获得不同放大倍数下的观察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调焦轮微调样本的焦距,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4. 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草图本或相机记录观察到的图像。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三、注意事项1. 显微镜的使用需要细心和耐心。
在调节焦距和倍数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显微镜或样本。
2. 在观察之前,确保样本是干净的。
如果有杂质或污渍,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
3.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光线。
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到物镜上,以免损坏样本或造成观察困难。
4. 在使用显微镜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坐直、眼睛与目镜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眼睛疲劳。
结论:显微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验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通过掌握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研究。
但是,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地细胞【实验目地】知识目标:认识显微镜地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地方法.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地图像.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地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难点】显微镜地使用方法;规范使用显微镜.【知识链接】通过本节课地学习,我们认识了显微镜地结构和使用方法,这将为第三章第二节学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地实验打下基础.【学习过程】一、光学显微镜地结构和显微镜地使用●基础知识:1.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显微镜地使用(视频播放)(1)一般地使用程序: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2)低倍镜地使用方法①把所要观察地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地.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使看到地物像更加清晰.(3)高倍镜地使用方法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分析、讨论3.使用高倍镜观察地步骤和要点是什么?4.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5.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典型例题6.【A级】在使用显微镜地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地两眼应()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7.【A级】关于“显微镜地结构和使用”地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地操作顺序应是()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地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地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地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基础知识:8.镜头种类有无螺纹长度放大倍数视野大小、明暗物镜长小而暗小目镜小大而亮短9.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地,即显微镜成像.10.视野中物像地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地运动方向正好.11.显微镜地放大倍数是.放大倍数=×,这里放大地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12.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分析、讨论13.观察写有“上”字地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地图象.14.放大倍数不同,看到地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典型例题:15.【A级】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地是细小物体地()A.体积B.表面积C.像地面积D.长度或宽度16.【A级】当显微镜地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地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地()A.2个B.4个C.16个D.32个17.【A级】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地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A.反光镜上B.装片上C.物镜上D.目镜上18.【B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地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问题收集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吧!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地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当堂检测19.【A级】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地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 左前方B 右前方C 左后方D 右后方20.【A级】说说显微镜各部分地名称.1 234567891011121314课后作业21.【C级】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地正确组合是()A.1、3、5B.2、4、6C.2、3、5D.1、4、6课后反思。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篇一:教案中学生物学显微镜使用】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章节名称: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使用教材:《.初中生物学》上册人教版所在班级:生物科学指导老师: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实验一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一、教材分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洋葱,但组成洋葱的细胞,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那么我们通过什么特殊的工具观察到呢?今天我们学习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来认识像洋葱细胞这样的微观世界。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四、教学难点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左眼观察,右眼记录)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以及合作学习等六、课时:1课时(45分钟)七、教学用具八、课时安排九、教学内容十、教学设计【篇二:实验一组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能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避免不规范操作。
(二)能力目标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掌握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重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学习、讲授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六、课型:操作型实验课七、教学用具: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八、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篇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学会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教案标题: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物体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显微镜(每组学生一台)。
2. 透明玻片和载玻片。
3. 样本(如细胞、昆虫翅膀等)。
4. 白板和黑板。
5. 教学投影仪(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和展示显微镜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用它来观察什么?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10分钟):1. 在黑板上或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图,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2. 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包括光学放大和透镜的作用。
示范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包括放置显微镜的姿势、调节焦距和光源等。
2. 逐步演示如何将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3. 演示调节镜片和光源,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台显微镜和一份样本。
2. 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自行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3.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
4.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和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什么优势和局限性?3. 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完成一份显微镜的使用报告,包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的结果和对观察的感想等。
扩展活动(可选):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样本,如植物细胞或昆虫的不同部位,让他们进一步探索显微镜的应用。
2. 鼓励学生自行搜索和了解其他类型的显微镜,如电子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并与光学显微镜进行比较。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技巧。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3)掌握显微镜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显微镜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2. 教学难点:(1)显微镜的调节技巧。
(2)显微镜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显微镜一台,备用镜头一套。
(2)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3)样本材料(如玻片、盖片、载玻片等)。
(4)清洁工具(如擦镜纸、棉签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2)分组,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历史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学生尝试回答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教师讲解:(1)详细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
(2)示范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讲解显微镜的清洁和保养方法。
4. 学生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样本。
(2)学生学会调整镜头和光线,观察不同倍数的样本。
(3)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显微镜使用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收获等内容。
六、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实验1. 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步骤一、取镜和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五、注意事项:1、严忌单手提取显微镜。
2、若须移动显微镜,务必将显微镜提起再放至适当位置,严忌推动显微镜(推动时造成的震动可能会导致显微镜内部零件的松动,切记!!),使用显微镜请务必小心轻放。
3、使用显微镜时坐椅的高度应适当,观察时更应习惯两眼同时观察,且光圈及光源亮度皆应适当,否则长时间观察时极易感觉疲劳。
4、转动旋转盘时务必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刮伤接目镜之镜头。
5、标本染色或其它任何操作皆应将玻片取下,操作完成后再放回载物台观察,切勿在载物台上操作,以免染剂或其它液体流入显微镜内部或伤及镜头。
显微镜使用高中生物教案
教学内容: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学会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的物体;
教学重点:
1.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的物体;
教具准备:
1. 显微镜;
2. 玻璃载玻片;
3. 小刀;
4. 几种显微镜下的样本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简单言语引入显微镜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分步教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演示如何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的物体;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样本物体;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
3. 学生之间交流讨论观察结果;
四、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显微镜的作用和应用。
五、作业(5分钟)
留作业:写一份关于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包括观察到的物体及其特征,观察结果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观察和记录显微镜下的物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显微镜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和观察物体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显微操作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显微操作的基本技术;
3. 学会观察和描述显微镜下的生物样本。
教学步骤:
1. 理论讲解
a. 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包括物镜、目镜、镜筒等部分的作用;
b. 讲解显微操作的基本步骤:调节光源、调焦、调光圈等;
c. 说明显微镜下生物样本的观察方法,包括使用载玻片、盖玻片、调节物镜倍数等。
2. 实践操作
a. 将准备好的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调节光源至合适亮度;
b. 将玻片上的生物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固定;
c. 调节物镜至适合倍数,并通过调焦和调光圈调整清晰度和亮度;
d. 观察并描述生物样本的形态特征,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总结
a. 查看同学们观察到的生物样本,评价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b. 小结显微操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显微技术解决生物研究中的问题。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操作的基本技术;
3.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生物样本的形态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难点:显微镜的调节和操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能使用。
2. 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样本,如植物切片、动物切片等。
3. 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历史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显微镜的兴趣。
2. 讲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功能:a. 显微镜的镜头:物镜、目镜。
b. 显微镜的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c. 显微镜的照明:光源、反光镜。
3.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a. 取镜安放:握住镜臂和镜座,轻轻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b.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c. 放片:将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d. 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找到物象,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4. 学生分组实践:a.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b. 按照演示步骤,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观察样本。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显微镜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六、章节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显微镜的清洁与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延长显微镜的使用寿命。
1. 清洁显微镜:a. 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
b. 清洁显微镜的机身和支架。
2. 保养显微镜:a. 避免显微镜受到强烈的撞击和振动。
b. 放置显微镜时,确保其处于干燥的环境中。
c. 定期检查显微镜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第一章:显微镜的基本知识1.1 显微镜的定义: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图像,使人眼能够观察到原本无法直接看到的细微结构的仪器。
1.2 显微镜的种类: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
1.3 显微镜的构造:物镜、目镜、台、焦距调节器、光源等。
第二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1 显微镜的摆放: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调整高度,使其与实验者眼睛平行。
2.2 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光源,调整亮度,使样本清晰可见。
2.3 放置样本:将待观察的样本放在显微镜台上,用夹子固定。
2.4 观察样本:通过物镜、目镜观察样本,调整焦距,找到清晰的图像。
第三章: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3.1 清洁显微镜:用干净的布擦拭显微镜,保持其清洁。
3.2 调整镜头:定期检查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确保其准确对焦。
3.3 避免碰撞:使用显微镜时,避免用力碰撞或乱扔,以免损坏。
3.4 存储显微镜:在不使用时,将显微镜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
第四章:显微镜观察技巧4.1 观察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
4.2 观察组织切片:观察人体和动物的组织切片,了解其结构。
4.3 观察微生物: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了解其形态特征。
第五章:显微镜实验操作实例5.1 制作植物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切片,了解其细胞结构。
5.2 观察动物血液: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血液样本,了解其成分和功能。
5.3 观察细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物,了解其形态和结构。
第六章:显微镜观察技巧的进阶6.1 对比观察:通过对比不同样本的显微图像,加深对细胞和组织结构的理解。
6.2 彩色滤光观察:利用彩色滤光片观察样本,观察不同颜色下的细胞结构变化。
6.3 调节显微镜参数:学习如何调整显微镜的光源、焦距和放大倍数,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第七章:显微摄影与记录7.1 显微摄影基础:了解显微摄影的原理,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配备的相机进行拍摄。
7.2 拍摄技巧:掌握拍摄过程中的对焦、曝光和构图技巧,拍摄出清晰的显微图像。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教案标题: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习正确和安全地使用显微镜。
3. 掌握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对焦和放大倍数的方法。
4. 发展学生观察和描述细胞和微生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2. 细胞样本或微生物样本。
3. 计算机或投影仪以展示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示范操作。
4. 学生笔记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显微镜,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
2. 引导学生讨论显微镜的作用和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 使用计算机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显微镜的结构图和每个部分的功能。
2. 解释透镜和聚光镜的作用,以及光线的折射和通过样本的方式。
3. 展示一些显微镜下细胞或微生物的图像,以便学生了解显微镜可以观察的细节。
示范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底座放置和显微镜的握持方式。
2. 解释如何将待观察样本置于玻片上,并用夹子固定。
3. 学生观察示范,并提醒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要小心轻柔,以防止样本损坏。
4. 示范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对焦,确保样本清晰可见。
5. 展示如何调节放大倍数,并解释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细节差异。
学生实践操作:1. 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组一台显微镜。
2. 分发细胞样本或微生物样本,并要求学生按照示范操作步骤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3. 监督学生的操作,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细胞或微生物的特征和结构。
总结:1. 简要回顾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强调正确使用显微镜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提醒学生练习在现实和学习中使用显微镜的机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显微镜观察,以发现和记录不同样本的结构和特征。
2. 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的细胞或微生物。
3. 给学生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显微镜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实验。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结构和形态。
在化学、生物和医学领域,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实验。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一、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的管状部分,可进行调焦操作。
2. 目镜:位于镜筒顶部的镜片,眼睛观察到的物体通过目镜放大显示。
3. 物镜:位于镜筒底部的镜片,用于放大物体的图像。
4. 平台:用于放置待观察的玻片或标本。
5. 光源:提供亮度,用于照明样品。
6. 焦点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图像清晰。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显微镜和样品准备完好,光源工作正常。
2. 定位样品: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平台上,并将样品调整到所需放大倍数的位置。
3. 调焦操作:通过转动镜筒调节物镜与样品之间的距离,使图像清晰可见。
4. 放大倍数选择:在观察前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更换目镜和物镜实现。
5. 观察和记录:通过目镜观察样品,记录发现的结构和现象。
6. 清洁和存放:使用完毕后,清洁显微镜的表面及透镜,注意放置在干燥和安全的地方。
三、注意事项1. 调节光源亮度:根据不同的样品和实验需求,调节光源的亮度,以确保样品能够被适当照亮。
2. 避免强光照射:强光照射样品可能会损害样品或造成观察困难,因此应避免将光源直接对准视野。
3. 避免压力和震动:显微镜是精密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震动,以防止损坏。
4. 防止污染:在观察过程中,避免用手指直接接触样品,以防止污染或损坏。
5. 正确保存显微镜:使用完成后,及时清洁仪器,将显微镜放置在防尘箱内,并确保存放在安全、干燥的地方。
四、案例演示:观察植物细胞1. 准备一片已染色的植物组织切片,将其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
2. 使用低倍物镜开始观察,将物镜调到最佳位置,调节焦点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 切换到高倍物镜,继续观察,寻找并记录细胞的不同结构。
4. 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部分,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使用步骤。
2. 教学难点:显微镜的调节方法、观察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器材:显微镜、样本、清洁纸、擦镜纸、纱布。
2.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镜筒、物镜、目镜、转换器、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反光镜、台座等。
(2)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按照使用步骤进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运用显微镜进行生物学实验,探索更多未知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3. 观察身边的生物样本,尝试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操作演示: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显微镜时的正确性and 熟练度。
3. 观察报告:审阅学生对生物样本观察结果的记录,评估其观察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还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观察更多的生物样本和切片。
3. 开展显微镜制作或改进的小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难点:显微镜的调节技巧,观察显微镜下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 显微镜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使用。
2. 各种样本,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玻片等。
3. 显微镜使用说明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显微镜的历史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镜筒、物镜、目镜、台、焦距调节等。
3. 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何取镜、安放、对光、观察等。
4. 学生分组练习:按照演示步骤,学生分组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
5. 解答疑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6. 总结提升:强调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 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学习显微镜的调节技巧: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光圈等。
2. 掌握不同样本观察时的调焦方法。
七、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显微镜基本使用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显微镜的调节技巧,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自行选择样本,运用所学调节技巧进行观察。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
八、教学策略:1. 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设置不同难度的观察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九、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显微镜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显微镜调节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观察样本时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能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规范地使用显微镜,以及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永久装片、学生用自制装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微小物体的图片,如细菌、细胞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观察到这些微小的物体。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显微镜的构造简介显微镜的出现及发展1.对照课本P36图,按照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顺序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比一比,谁记得最快!(5分钟)小组观察讨论以下问题: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外形上的不同:目镜和物镜镜筒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目镜;物镜。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位置的变化。
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
4.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明晰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1)()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1)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2)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光圈对准通光孔。
(4)()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视野。
3.安放装片4.观察(1)把所有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2)从侧面注视(),双手同时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
(3)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镜为止。
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
【篇一:教案中学生物学显微镜使用】
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章节名称: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使用教材:《.初中生物学》上册人教版
所在班级: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一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洋葱,但组成洋葱的细胞,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那么我们通过什么特殊的工具观察到呢?今
天我们学习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来认识像洋葱细胞这样的微观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难点
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五、教学方法
教授法、演示法以及合作学习等
六、课时:1课时(45分钟)七、教学用具八、课时安排九、教学内容
十、教学设计
【篇二:实验一组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避免不规范操作。
(二)能力目标
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掌握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学习、讲授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六、课型:操作型实验课七、教学用具:
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八、课时安排: 1 课时(45 分钟)
【篇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会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引导
2.教师示范
3.学生动手
20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