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4.94 KB
- 文档页数:7
静电引起甲苯装卸槽车爆炸起火事故某年7月22日9时50分左右,某化工厂租用某运输公司一辆汽车槽车,到铁路专线上装卸外购的46.5t甲苯,并指派仓库副主任、厂安全员及2名装卸工执行卸车任务。
约7时20分,开始装卸第一车。
由于火车与汽车槽车约有4m高的位差,装卸直接采用自流方式,即用4条塑料管(两头橡胶管)分别插入火车和汽车槽车,依靠高度差,使甲苯从火车罐车经塑料管流入汽车罐车。
约8时30分,第一车甲苯约13.5t被拉回仓库。
约9时50分,汽车开始装卸第二车。
汽车司机将车停放在预定位置后与安全员到离装卸点20m的站台上休息,1名装卸工爬上汽车槽车,接过地上装卸工递上来的装卸管,打开汽车槽车前后2个装卸孔盖,在每个装卸孔内放入2根自流式装卸管。
4根自流式装卸管全部放进汽车槽罐后,槽车顶上的装卸工因天气太热,便爬下汽车去喝水。
人刚走离汽车约2m远,汽车槽车靠近尾部的装卸孔突然发生爆炸起火。
爆炸冲击波将2根塑料管抛出车外,喷洒出来的甲苯致使汽车槽车周边一片大火,2名装卸工当场被炸死。
约10min后,消防车赶到。
经10多分钟的扑救,大火全部扑灭,阻止了事故进一步的扩大,火车槽基本没有受损害,但汽车已全部烧毁。
二、背景材料据调查,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没有严格执行易燃、易爆气体灌装操作规程,灌装前槽车通地导线没有接地,也没有检测罐内温度。
三、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是装卸作业没有按规定装设静电接地装置,使装卸产生的静电火花无法及时导出,造成静电积聚过高产生静电火花,引发事故。
(2)间接原因高温作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而引发爆炸事故。
事发时气温超过35℃。
当汽车完成第一车装卸任务并返回火车装卸站时,汽车槽罐内残留的甲苯经途中30多分钟的太阳暴晒,已挥发到相当高的浓度,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直接灌装甲苯。
收油流速过快、静电放电油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1987年10月29日时许,浙江省某油库煤油罐进油时发生爆炸起火事故。
(1)油库概况油库的油罐区由露天罐区和山洞罐区两部分组成。
其中露天罐区有8座立式钢油罐,分别设置在2个防火堤内。
露天罐区的8座立式钢油罐,原来都是土油罐和卧式油罐,后改为无力矩油罐,1974年又改为拱顶油罐,1982年将1#、8#油罐改为内浮顶油罐,总容量6500m3。
1982年以后将3#油罐底板和下圈板更新。
1#、至4#罐在一个防火堤内,1#罐为500m3内浮顶油罐,储存汽油17.655t;2#罐为5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10#车用机油248.056t;3#罐为10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灯用煤油;4#罐为500m3立式拱顶油罐,储存15#车用机油149.986t。
该库设1座3000t级的装卸油码头,油泵房设6台离心泵没有铁路,全靠水路来油。
设灌桶间2个,专发桶装汽油、柴油、煤油和机油,汽车油罐车在另一处发放。
另外,还有2栋500m3桶装油库房,储存润滑油和润滑脂,并设有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管理区,其油罐区如图1-1所示。
(2)爆炸起火经过1987年10月27日接到预报,28日18点来一艘1000t油轮,全是煤油。
油库主任安排先进3#,余下的进5#罐。
28日下午对3#、5#油罐进行检查。
28日0点30,装载煤油的大庆765油轮到港。
油库主任和司泵员对3#、5#油罐做了最后检查,打开3#油罐进油管阀门后,走向5#油罐。
油轮于1点开泵卸油。
油轮配备CYZ-65油泵,特性为:流量153至200m3/h,扬程66至63m液柱,转速1470r/min。
油轮作业时实测泵出口压力为0.45MPa,油流速约为3.15至3.78m/s。
开泵卸油时,两名操作工一道进入油罐区检查煤油管线和附件的作业情况。
1点04分油库主任和司泵员在5#油罐处听到3#罐内有“噼噼啪啪”的响声,主任叫司泵员去泵房打电话通知码头停泵,主任向3#油罐走去。
文件编号:TP-AR-L1190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正式样本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一、引言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
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
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性的有效工具。
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二、事故树1 故障树分析法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
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一、引言静电火灾是一种由于物体摩擦、传输或接触而产生的静电放电所引起的火灾事故。
它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些静电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其原因和经验教训,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预防和处理该类事故的参考。
二、案例一:化工厂罐区爆炸起火事件1. 事件背景在某化工厂的罐区内,突发爆炸起火事件,导致大面积燃烧并波及周围设备和建筑物。
2. 事故原因根据调查结果,该次爆炸起火事件主要起因是不适当地处理了静电积聚问题。
操作人员未按时清除容器和管道内的静电积聚,在结束作业后没有正确接地设备。
3. 教训与启示(1)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监测与管理静电风险,在规定工艺中明确指出静电防范的有关要求。
(2)对于涉及静电积聚的操作设备,要确保及时清除积聚的静电,并正确接地。
三、案例二: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火灾事故1. 事件背景某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发生火灾,在一夜间造成严重损失,并引发多辆汽车起火。
2. 事故原因经调查后发现,该次火灾是由于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静电放电风险所致。
在处理和维修油气回收设备时,工作人员没有使用导电材料进行操作,并没有注意到可能存在的静电火花。
3. 教训与启示(1)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指出处理涉及易燃物品设备时需要注意防止静电放电。
(2)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使用导电材料或导管,以减少或消除静电积聚。
四、案例三:纺织厂纺锭间爆炸事故1. 事件背景某纺织厂的纺锭间突发爆炸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伤亡,并导致厂房严重受损。
2. 事故原因经过调查,发现该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纺锭间中的纤维材料产生了大量的静电放电。
静电积聚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引发了爆炸。
3. 教训与启示(1)强化场所管理,确保纤维材料及时清除和处理。
(2)对于易产生大量纤维颗粒或碎屑的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设施以减少静电积聚。
五、结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静电火灾事故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忽视了静电防范措施而造成的。
喷漆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在工业生产中,喷漆工艺是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尤其是在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
但是,由于静电的存在,喷漆作业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
本文将就一起喷漆静电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工业生产安全管理和技术改进。
1.1 事故发生地点该事件发生在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喷漆车间。
该厂是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具有很高的生产规模和一流的生产技术。
1.2 事故背景在事故发生当天,喷漆车间正在进行汽车车身喷漆作业。
喷漆作业是在一个封闭式喷漆室内进行的,为了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喷漆室,喷漆室内经常会进行排风处理。
1.3 事故过程在作业过程中,喷漆工人使用高静电的气象枪进行汽车车身喷漆作业,由于静电的存在,喷漆作业时很容易产生静电放电。
由于厂房内空气携带着大量的颗粒和化学物质,静电放电极容易引发爆炸或火灾。
1.4 事故结果在喷漆作业进行中,由于静电放电引发了爆炸,导致喷漆车间内起了大火。
由于现场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厂房和设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事故分析2.1 喷漆静电的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静电放电。
喷漆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极易与气溶胶产生相互作用,积累电荷并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2 喷漆静电火灾的信号在静电火灾的前期,多会产生一些特定的信号,如机器表面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电荷积累,气溶胶的微粒成团等,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监测仪器、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和预警静电积累情况。
2.3 喷漆静电火灾的预防措施(1)在喷漆车间设置抗静电地板,并保持地面的清洁,减少积尘;(2)对喷漆工具和喷漆设备进行静电接地处理,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3)对喷漆房间内的加工件和操作人员进行静电放电处理,减少静电的积累;(4)加强对静电放电预警信号的监测和及时处置,尽可能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的风险。
加油站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加油站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我分公司加油站是二汽唯一一个储存和销售柴汽油的营运单位,肩负着二汽公司各车队的后勤工作,同时也对外销售柴汽油。
汽油是易燃易爆液体,搞好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里主要分析加油站静电火灾产生的几种情况,静电产生的原因,预防静电火灾的措施。
关键词:加油站静电火灾静电产生预防措施静电是加油站起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同时也是最具特发性和严重的火灾事故之一。
加油站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加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
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案例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
据现场知情人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2010年7月16日下午18点50分左右,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静电起火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5个小时,此次事故至少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海面污染,据估算,有1500吨原油进入海洋。
大连消防支队士官张良在清污时不慎坠海牺牲。
由于静电比明火引发的事故更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火灾危险性强,所以对静电灾害的预防已经成为加油站安全技术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加油站发生静电火灾的几种情况1.1卸油时易发生火灾第 2 页共 8 页1)静电起火。
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不良、采用喷溅式卸油、卸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会产生爆炸燃烧。
2)油气回收管路破裂密封垫破损,大量积聚油蒸气从管路卸油口喷出会产生静电爆炸燃烧。
3)卸油过程中,油罐漫溢。
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
油品溢出罐外后,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爆炸燃烧。
4)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致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1.2量油时易发生火灾油罐车到站后立即开盖量油。
由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分析静电火花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有: 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可燃粉尘。
1•静电事故分析据对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60例的分析,事故原因的分布如表1 :表1静电事故原因分布表在以上60例事故中,爆炸事故38起,占633%,火灾事故22起,占36.7%。
爆炸多于火灾。
按物质分类,易燃液体事故46起,占76.网。
可燃气体9起,占15%,粉尘3起, 占5%,火药2起,占3.^o2•预防静电事故的措施2.1接地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易产生静电。
由于管道中充满液体.电容很大。
在液体从管道中流岀时,因电容急剧减小,静电压急剧上升。
这时易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贮罐等容器的着火爆炸事故。
可燃气体也同理。
因此,凡可燃气体的金属管道、气柜、贮罐等设备,易燃液体的金属管道、油槽、装卸台及鹤管、套筒等设备都应有可靠的接地。
表1中序号2的7起输油管引起的油槽着火爆炸事故,设备都没有接地。
接地的作用是使之些设备产生的静电通过接地迅速消失。
那么,怎样正确接地呢?防静电接地装置与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的要求相同,也可以共用。
为防两个金属物体之间放电,两个相邻金属物体之间、法兰或接头垫有绝缘物的应该有金属跨接线。
跨接线一般用不小于8毫米的圆钢焊接或用扁金属以螺栓压紧。
活动的接地或跨接软线应采用铜线。
导线的连接最好采用焊接。
用螺栓加弹簧片压接的应增加重复接地,并注意避免油脂污染和锈蚀。
用夹钳(类似电池夹子)连接的临时接地,要注意没有油漆、树脂、油脂污染。
连接点要离开装料口、卸料口等有可燃蒸汽的地方。
苯、汽油等易燃液体装大桶时,大桶应放置在导电地面上使之自然接地。
禁止铺非导电橡胶垫。
对于橡胶、塑料等绝缘材料的输油管.应在管道表面缠金属丝,并接地。
禁止用金属网给易燃液体接地。
这种近似过滤的接地,能使起电量增大近百倍。
如果液体的流速太高,起电量太大,只乘接地就不能保证安全了。
还需要控制流速。
静电火灾爆炸危害与防护——静电火灾危险分析:许小群1 静电放电静电可产生高电压及静电场。
如电场强度超过四周电介质的绝缘击穿电场时,就要开始放电。
一般来说,气体的介电常数比液体或固体的要小,因而也更易放电。
防止气体放电,特别是空气中的放电是静电火预防的重点。
静电放电可分为空中放电和表面放电。
空中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
各种放电形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放电形式的不同取决于电荷的数量。
分布和泄漏速率。
电晕放电一般发生在相距较远且表面有尖凸的不同电极间。
放电时局部空气电离,放电能量小,危险性较小。
刷形放电多发生在绝缘体上,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了许多分叉的放电通路,放电能量略大于电晕放电时的能量,危险性较大。
火花放电多发生在金属物体之间,放电时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形成了很集中的放电通路,引燃的危险性最大。
防止火花放电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控制的静电危害。
静电引起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静电放电火花有足够能量,其计算公式如下:E=1/2QU-1/2CU2式中:Q——电量,C; C——电容,F;U——静电压,V;E——放电能量,J。
2 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条件火灾爆炸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引起的爆炸一般也是燃烧爆炸,因而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要具备产生静电电荷的条件;②要具备产生火花放电的电压;③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间隙;④现场环境有爆炸性混合物;⑤放电火花的足够能量。
5个条件消除任何一个都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从预防静电火灾爆炸的角度出发,一般以控制静电积聚为主要手段,关于一些静电无法消除的场所,也可以通过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生成达到预防静电火灾事故的目的。
静电火花能量释放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前提是静电火花能量大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种。
静电火花能量一旦集中释放便可引爆多数混合爆炸系,虽然能量释放的集中程度因放电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这种集中程度的控制难以掌握,因而我们把易造成静电积聚和存在有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或部位作为预防静电火灾爆炸的危险场所或部位。
溢油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概况
1998年3月27日,某加油站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
作业人员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收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
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而擅自离开,致使现场失控达30min,造成油料溢岀事故的发生。
随后2名作业人员进入罐室查看溢油情况时,发生着火爆炸,造成2人中毒烧伤,1台运油车、6个25m3油罐和2台加油机被烧毁。
二、事故原因
(1)作业人员对接收油罐不测量,卸油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造成油罐溢油。
(2)油料具有蒸发性,蒸发的油气充满灌室,油料员(穿着化纤衣服)进入罐室,人体静电放电,引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
(1)卸油作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业务人员不在位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业。
油料业务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但该加油站领导对此规定根本不予以重视和落实。
(2)业务人员责任心差,麻痹大意。
作业前没有测量,对接受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
盲目蛮干。
工作时不坚守岗位严密观察作业情况,导致溢油事故。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按照规定穿着防静电服,
致使人体静电放电。
因此,“作业前要按规定穿着、使用劳动保护、安全防护用品”。
(3)油罐违规安装在地下室内。
《汽车加油站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油罐应尽量集中安置,采用地下直埋,严密将油罐设置在建筑物内和地下室内。
”。
油库静电火灾事故分析报告一、事故概述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油库静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危险事件。
静电火灾可由于静电放电而引发,当容器中的液体、气体或固体物料流动或倾倒时,容易产生静电,导致静电火灾。
一旦发生静电火灾,容易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油库静电火灾进行深入的事故分析和探讨,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事故发生在某石化公司的油库区域,具体情况如下:在进行原油的输送工作时,油罐罐壁积存有较大的静电电荷,由于传导接地阻抗过大,油罐罐壁和输油管道之间产生了大幅度的静电放电,使得输油管道内的原油引发火灾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次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公司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公司的声誉和市场形象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在对此次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不仅需要对设备进行改进和完善,还需要对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类似的事故,特制定了本报告,以期对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事故原因分析1. 传导接地阻抗过大油罐罐壁积存了较大的静电电荷,而传导接地阻抗过大,导致了罐壁和输油管道之间大幅度的静电放电,引发了火灾爆炸。
传导接地阻抗过大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接地线路连接不良,接地电阻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2. 设备设计不合理油罐和输油管道的设计不合理也是导致静电火灾的重要原因,如设计中的静电接地不符合要求,设备之间的绝缘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静电辐射不当,造成油库静电火灾。
3. 人员培训不足对于油库静电火灾的预防和控制,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本次事故中,可能是由于相关人员对油库静电火灾的风险认识不足,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严格执行等原因,导致了静电火灾的发生。
人员培训不足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事故应对与处理1. 加强设备维护与改进对于油库中的油罐和输油管道,应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设备连接情况,减小传导接地阻抗,提高设备的静电放电能力,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新版)引言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
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
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
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
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事故树1故障树分析法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
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
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FTA法的基本程序: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针对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
一、事件描述在油库作业过程中,由于静电累积,导致发生火灾和爆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基本事件静电引起火灾和爆炸。
三、上一级事件静电累积。
四、直接原因静电在油库作业过程中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静电累积。
五、基本故障1)未进行静电测试。
2)未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3)未使用防爆设备。
六、结果故障1)火灾和爆炸造成财产损失。
2)火灾和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七、控制措施1)定期进行静电测试,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2)使用防爆设备。
3)制定应急预案。
八、初级事件静电自然散尽或通过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控制。
九、事件树1)未进行静电测试├── 静电累积│ ├── 未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 未使用防爆设备│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使用防爆设备│ ├── 未制定应急预案│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制定应急预案│ ├── 火灾和爆炸│ └── 控制完成2)进行静电测试├── 静电未累积│ ├── 正常作业│ │ ├── 未使用防爆设备│ │ │ ├── 火灾和爆炸│ │ │ └── 控制完成│ │ └── 使用防爆设备│ │ ├── 未制定应急预案│ │ │ ├── 火灾和爆炸│ │ │ └── 控制完成│ │ └── 制定应急预案│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控制完成└── 静电累积├── 未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 未使用防爆设备│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使用防爆设备│ ├── 未制定应急预案│ │ ├── 火灾和爆炸│ │ └── 控制完成│ └── 制定应急预案│ ├── 火灾和爆炸│ └── 控制完成└──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 未使用防爆设备│ ├── 火灾和爆炸│ └── 控制完成└── 使用防爆设备├── 未制定应急预案│ ├── 火灾和爆炸│ └── 控制完成└── 制定应急预案├── 火灾和爆炸└── 控制完成十、控制措施意义分析1)定期进行静电测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累积,可以有效预防静电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601-56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在化工、炼油、橡胶、制药、印刷、金属粉末等行业的生产中,因静电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静电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给人以电击和妨碍生产。
其中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是静电最严重的危害。
为了掌握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机理,这里先分析一下静电的特点,有助于了解静电事故的成因。
一、静电特点
这里所说的静电特点是指与静电危害密切相关的特点,即静电电压的特点和静电泄漏的特点。
(一)电压特点
生产工艺过程中所产生静电的电量都很小,在局部范围内,静电电量一般都只有微库仑级到毫库仑级。
但是,带电体的电容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有时变
得很小,而电压u与电容C和电量Q之间有以下关系:
u=Q/C
在电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压和电容保持反比关系。
电容越大,电压越低;电容越小,则电压越高。
如果产生静电的两种物体是平面接触的,则其间电容相当于平板对平板的电容,其大小为:
C=εS/d
式中: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间距离。
假设两种物体是密接触产生静电时,其间距离d1=25×10-8cm,当两物体分离时,其间距离d2=0.1cm,则前后电容之比为:
C1/C2=d2/d1=0.1/25*10-8
这就是说,两种物体分离后,电容减小为原来的四十万分之一,电压则增加为原来的四十万倍。
因此,接触分离产生的静电高压是非常危险的。
例如:油品在输油管道内流动时,静电电压并不很高,但当注入油罐,特别是注入较大容积油罐时,
由于电容逐渐逐渐减小,而电压大大升高。
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将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
从国内外大量静电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分析中得出:发生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必须具备有可燃物、助燃物或是爆炸性混合物,这是着火的必要条件;其次是必须具有能击穿电介质的静电电压,引起放电,产生静电火花;第三是静电放电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成为物质的引火源。
这三条是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最基本的条件,现分述如下:
(一)可燃物或爆炸性混合物
可燃物是指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纸张、汽油、乙炔等。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空气、氧、高锰酸钾等。
爆炸性混合物是指空气与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汽相
混合,遇到火源即能爆炸的混合物。
爆炸性混合物有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之分,当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处于爆炸上下限范围内时,遇到着火源便能引起燃烧爆炸。
(二)静电放电能量
静电放电能量是静电场通过火花放电释放出来的能量。
静电放电能量可用下式计算。
W=1/2Cu2
式中:W为静电放电火花能量,C为物体的静电电容,u为物体的带电电位。
当一体物体产生静电后,其放电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时,才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是指物质能引燃的最小火源能量。
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大多是0.2mJ数量级的,但乙炔的最小引燃能量只有0.019mJ,二硫化碳的只有0.009mJ等。
工业粉尘的最小引燃能量一般在10-100mJ之间;气体和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多在0.009-0.29mJ之间。
根据实验,甲烷的最小点火能量为0.28mJ,假如一个穿着胶鞋的工人,在充满甲烷气体的场所工作,其脱去化纤制的工作服时,人体带上约3kV的电位,如果人体静电电容为100×10-12F,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接地物体等,则放电的火花能量为:
W=1/2Cu2=0.5*100*10-12*30002=0.45(mJ)
这时0.45mJ的火花放电能量就会引起甲烷气体燃烧或爆炸。
从静电放电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来看,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如果有可燃物或爆炸性混合物的存在,而产生静电放电的能量相当小,达不到物质的最小点火能量,燃烧也不可能发生。
相反,产生静电放电的能量相当大,则可燃物或爆炸性混合物的数量很少或浓度达不到,也是不能着火的。
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静电火灾的发生。
例如对于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厂房,可采取局部排风或全部通风的方法,以降低易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厂房空气中的浓度,这样,就可避免火灾事故
的发生。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