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9.24 KB
- 文档页数:14
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思考有机溶剂是指在常温下能够和其他物质均匀混合形成溶液的化合物。
由于其具有易燃、易挥发等性质,使用不当或存放不当时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本文将从引起火灾爆炸的原因、事故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有机溶剂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是其易燃性和挥发性。
一些有机溶剂如醇类、酯类、醚类等在常温下就具备较高的燃点,一旦遇到明火、热源或电火花等,就会产生火灾。
此外,有机溶剂的挥发性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因为溶剂挥发后会形成易燃的气体蒸气,遇到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其次,进行有机溶剂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也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因素。
例如,没有正确选择合适的溶剂、使用溶剂超标或超量、操作时没有佩戴安全防护装备等都可能导致事故。
此外,存放有机溶剂时也需要注意,应防止溶剂泄漏、溢出或混合存放等,否则也会造成火灾爆炸的危险。
针对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火灾爆炸的事故,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首先,在操作有机溶剂时,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操作。
这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在倒罐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倒罐工具,并确保操作平稳,防止溅洒和泄漏。
此外,对于有机溶剂的存放,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遵守相应的存放规定,将溶剂存放在专用的防火柜或防火存储间中,确保溶剂安全。
其次,要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存放设施,确保器材的完好无损。
最后,要进行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当然,即使做好了火灾防范措施,在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之后,我们也要采取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迅速切断火源,如关闭电源、切断气源等。
然后,要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并通知消防部门进行扑灭火势。
同时,要及时报警,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置。
最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总之,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事故。
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思考引言:在化工、制药、涂料等行业中,有机溶剂被广泛使用。
然而,有机溶剂具有易挥发、易燃、易爆等特性,一旦不当操作,就会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事故案例分析、存在问题、防范措施等方面对有机溶剂倒罐引起的事故进行深入思考。
一、事故案例分析:1.传统工厂事故:2024年,在一家化工厂的溶剂储罐附近发生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
起火原因为操作人员在倒溶剂的过程中,由于驾驶错误,导致溶剂溅出并接触到火源,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不仅造成工厂严重损失,还导致多名工人受伤甚至死亡。
2.小作坊事故:2024年,在制药小作坊,操作人员在倒溶剂时存在工序混乱现象,导致多种有机溶剂混在一起,而这些溶剂具有不同的挥发性和易爆性。
加上操作不当,油罐发生爆炸,瞬间引发大火,事故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存在的问题:1.操作不规范:在事故案例中,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对有机溶剂特性和安全操作的认识,从而未能正确进行倒罐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2.设备老化:部分工厂的溶剂储罐设备老化严重,存在漏油、渗漏等问题,破坏了溶剂存储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了火灾爆炸的风险。
3.缺乏安全投入:一些小企业和小作坊由于资金限制,往往在安全设备和培训方面投入不足,无法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导致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
三、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加强对有机溶剂倒罐操作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此外,应对溶剂储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强化安全装备:企业应投入资金更新设备,确保溶剂储罐满足安全要求,如安装防漏设施、防静电装置等,以降低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3.加强监督管理: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有机溶剂使用企业的监督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改,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推广应用安全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应加强研发与创新,推广应用安全技术,如红外测温技术、气体检测技术等,及时监测有机溶剂的温度和浓度,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甲醇(乙醇)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1概述: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剧毒、易燃烧性,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时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液体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甲醇的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浓度区间内混合物的爆炸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2.火灾、爆炸危险性:由于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存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所致,甲醇储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7-11-92.1挥发性:甲醇在常态下为液体,沸点64.5℃,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8kPa(96mmHg),温度愈高,蒸气压愈高,挥发性越强。
以地面固定顶罐储存甲醇为例,夏季昼夜温差按10℃考虑,则1台装料系数为85%的5000m3.储罐挥发损失达77.2.kg/d。
由此可见,甲醇的挥发性较强,储罐的“小呼吸”损失十分明显。
2.2.流动/扩散性:甲醇的粘度0.5945mPa.s(2.0℃),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较强的流动性。
同时由于甲醇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10%),有风时会随风飘散,即使无风时,也能沿着地面向外扩散,并易积聚在地势低洼地带。
因此,在甲醇储存过程中,如发生溢流、泄漏等现象,物料就会很快向四周扩散,特别是甲醇储罐一旦破裂,又突遇明火,就可能导致火灾。
2.4蒸气的易爆性:由于甲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甲醇罐区通常都存在一定量的甲醇蒸气。
当罐区内甲醇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甲醇的爆炸浓度范围6.7%~3.6%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此外,由于甲醇的引爆能量小,罐区内绝大多数的潜在引爆源,如明火、电器设备点火源、静电火花放电、雷电和金属撞击火花等,具有的能量一般都大于该值,因此决定了甲醇蒸气的易爆性。
2007-11-92.6聚积静电荷性:静电产生和聚积与物质的导电性能相关。
一般而言[2.],介电常数小于10(特别是小于3.)、电阻率大于106Ωcm的液体具有较大的带电能力。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新版)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在塑料、染料、橡胶、油漆、香料、印刷、油墨,电影胶片、医药、纺织、机械、选矿等各个领域均有应用。
由于溶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溶剂生产使用场所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就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险特点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有机溶剂的类型有机溶剂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溶剂有80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9大类:烃类,如苯、甲苯、汽油、石油醚、环戊烷等;氯代烃类,如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醚类,如乙醚、甲乙醚等;酮类,如丙酮、环已酮等;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醚类,如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杂环类,如吡啶等。
2有机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机溶剂在备料、投料、化学反应、出料、分离等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都有存在。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应用大致可以归纳旭下几个方面。
2.1溶解物料应用溶剂溶解物料,以提取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
如中药雷公藤片的生产,采用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片中的雷公藤甲素和乙素。
2.2稀释物料采用溶剂稀释物料,经满足工艺要求。
如乙醇和醚类溶剂混合可以提高对硝基纤维的溶解能力,在硝基纤维涂料中用作稀释剂可以降低溶液黏度。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近年来,有机溶剂群体急慢性中毒事件频发,尤以苯和正己烷中毒常见。
某美发饰品有限公司30余名职工因长期接触苯,而导致的慢性重度苯中毒事件。
xx年6月,广东东莞安加鞋厂13人正己烷中毒。
有机溶剂造成中毒事件如此频繁的发生,尤其以中小企业发生频率最高。
了解有机溶剂的种类及毒性,对预防有机溶剂中毒事故重要。
有机溶剂的分类及毒性有机溶剂主要指那些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液体。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①烃类:如脂肪烃、环烷烃、芳香烃和混合烃等;②卤代烃:如卤代烷、卤代烯;③醇类:如甲醇;④酮类:如丙酮;⑤醚类:如乙醚;⑥其他:如二硫化碳。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生产使用日益增多。
有机溶剂除具有常见的皮肤粘膜刺激作用外,还具有神经系统及身体器官损害。
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密切关系。
长期接触有机溶剂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身体器官等造成损害。
中毒预防对策改进生产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是预防有机溶剂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通过引进新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去除一些有毒有害因素严重的工艺流程,以减少甚至杜绝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机溶剂。
另一方面,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高毒物质,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一种方式,其最常见的例子是用甲苯或二甲苯代替苯,前者的毒性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抑制,而无血液毒害,因此对作业人员的危害要小得多。
加强通风,减少有机溶剂接触时间。
目前,很多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存在通风设计、安装不合理的问题,甚至因生产条件简陋而缺乏有效通风排毒设施,导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积聚而引发中毒事故。
同时,应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度,对于直接接触有机溶剂的作业人员应采取轮岗制度,减少其接触时间,从而有效的控制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止作业人员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也是预防中毒的有效手段,。
加强法制宣教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员工缺乏职业危害知识,职业危害防范意识淡薄。
有机溶剂处理作业静电引发爆炸防治有机溶剂之输送、填充、盛装、测量或取样、搅拌或混合、清洗等处理作业中,因有机溶剂与储槽、容器、管路、过滤器及操作设备等互相摩擦,或有机溶剂含有混合物而本身相互摩擦撞击,或雾滴、固体粒子、水分等于有机溶剂中之沉降皆可能产生静电带电现象,若无法迅速将静电消除,因此可能造成局部大量静电的累积,而随时都可能造成静电放电(ESD),当该静电放电能量大于有机溶剂之最小着火能量(MIE)时,将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防止有机溶剂处理作业静电放电之火灾爆炸对策,主要可分为:(1)将金属等导电性对象搭接与接地及避免隔离的导体;(2)藉由控制制程速度、填充与搅拌方式及压力等相关参数,限制电荷的产生量;(3)使用浮顶或浮动盖避免有蒸气空间与采用惰性化或通风换气等,避免形成可燃性气体环境;(4)采用消散性或导电性对象与添加带电防止剂或高导电率溶剂等,促进电荷散逸。
案例2008年11月11日下午14时左右,位于桃园县某生产防水涂料公司,厂内正在进行溶剂型涂料生产制程,以有机溶剂甲苯(Toluene)及油漆溶剂混合涂料原料(添加物)进行混合搅拌之作业,在将底部甲苯桶槽以空气加压输送甲苯溶剂注入至搅拌槽体上方的进料口内时,突然发生火灾爆炸意外,兩名现场作业员其中1名重伤不治死亡,另1名严重灼伤。
根据现场操作人员叙述及灾害发生后现场实物判断,本案因以加压空气加压方式,将地面铁桶内之甲苯及油漆溶剂压出,经过橡胶输送管送至高度约230公分高作业平台之投料口,入料作业中使甲苯及油漆溶剂混合蒸气挥发出來,输送甲苯及有机溶剂过程因流体本身摩擦及与橡胶输送管摩擦而产生之静电引起爆炸,在甲苯及油漆溶剂桶与橡胶管路未设置静电去除设施,后因人体或是物体接触输送管路引起静电火花,引燃搅拌槽内部之甲苯及油漆溶剂混合蒸气而发生爆炸,火势在厂内蔓延并造成甲苯蒸气与容器桶BLEVE爆炸,发展出后续的延烧灾害。
防止静电放电火灾爆炸之通则•避免可燃性气体环境的形成•避免足够的氧浓度•避免有效静电火源的产生...具体详见全文《防止有机溶剂处理作业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之技术指引》回复“JD”,获取文件全文下载举手之劳,点下广告再走吧▽▼▽。
直击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及其消防对策有机溶剂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化工、制药、印染等。
然而,由于其易燃、易爆、毒性大的特点,如果不正确使用或储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有机溶剂的种类和特点有机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有机物质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不同的特性,可分为极性有机溶剂和非极性有机溶剂两类。
极性有机溶剂极性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极性,通常是含有羟基、羧基、醇酸基等极性官能团的化合物。
常见的极性有机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醋酸等。
这类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流动性和挥发性,广泛应用于溶液制备、涂料、清洗剂等领域。
但同时具有易燃、易爆、刺激性等危险特性。
非极性有机溶剂非极性有机溶剂则是指极性官能团相对较少,且通常是碳氢化合物或其它非极性大分子杂化合物。
常见的非极性有机溶剂有石油醚、丙烷、苯、甲苯等。
这类有机溶剂溶解性较弱,不易挥发,通常用于提取、萃取等操作。
有机溶剂的安全储存及使用正确储存和使用有机溶剂是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重要前提。
以下是有机溶剂的安全储存和使用的具体方法:储存•有机溶剂应该储存在特定的储罐或储槽中,保持密闭状态,避免滴漏。
•储罐或储槽应该远离火源、热源、电器和阳光直射的地方。
•储罐或储槽周围应该保持通风良好,并避免中毒。
•储罐或储槽应该定期检查,看是否泄漏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使用•在使用有机溶剂时,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耳罩等防护装备,以避免出现伤害。
•在室内进行操作时,应该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积累的蒸汽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在禁止使用明火的区域,应当使用防爆的电气设备,以避免电火花引发爆炸。
•在有机溶剂的密闭容器中,不要暴力开启,以免受伤或引发危险。
有机溶剂的消防对策即使有机溶剂进行了正确的储存和使用,火灾、爆炸等事故仍然可能会发生。
这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消防对策,以避免损失。
以下是消防对策的具体措施:火场的应急处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如果无法将火源灭掉,应当立即将所有警报器触发,及时减少火势范围。
甲醇(乙醇)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一)1概述: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剧毒、易燃烧性,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时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液体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甲醇的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浓度区间内混合物的爆炸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2.火灾、爆炸危险性:由于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存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所致,甲醇储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7-11-92.1挥发性:甲醇在常态下为液体,沸点64.5℃,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8kPa(96mmHg),温度愈高,蒸气压愈高,挥发性越强。
以地面固定顶罐储存甲醇为例,夏季昼夜温差按10℃考虑,则1台装料系数为85%的5000m3.储罐挥发损失达77.2.kg/d。
由此可见,甲醇的挥发性较强,储罐的“小呼吸”损失十分明显。
2.2.流动/扩散性:甲醇的粘度0.5945mPa.s(2.0℃),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较强的流动性。
同时由于甲醇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10%),有风时会随风飘散,即使无风时,也能沿着地面向外扩散,并易积聚在地势低洼地带。
因此,在甲醇储存过程中,如发生溢流、泄漏等现象,物料就会很快向四周扩散,特别是甲醇储罐一旦破裂,又突遇明火,就可能导致火灾。
2.3.高易燃性:甲醇的闪点11.1℃(闭杯),根据美国防火协会ANSI/NFPA3.0、中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甲醇属中闪点(-18~2.3.℃)、甲类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由于可燃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而发生的,因而液体的燃烧是其蒸气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的剧烈和快速的反应。
培训机构学生协议书(通用)(一)一、协议的目的和约定本协议是由培训机构(以下简称“甲方”)与学生(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的,旨在明确双方在培训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培训的顺利进行。
二、培训内容甲方为乙方提供的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技能培训、语言培训等。
具体培训内容将在课程表中详细列明。
三、培训时长和地点1. 培训时长:根据乙方选择的课程类型和级别,授课的总时长将会在协议中明确。
2. 培训地点:培训地点将在协议中明确,若因特殊情况导致培训地点变更,甲方将提前通知乙方。
四、培训费用和支付方式1. 培训费用:乙方应根据甲方提供的价格标准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
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费用、教材费用等。
具体费用金额将在协议中明确。
2. 支付方式:乙方应按照甲方规定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支付培训费用。
逾期未支付的,甲方有权暂停或终止乙方的培训。
五、培训方式和教学管理1. 培训方式:甲方会根据课程安排,组织线上或线下的面授课程,并提供录播课程供学生回顾。
具体的培训方式将在协议中明确。
2. 教学管理:甲方将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习情况和成绩。
乙方应积极参与培训,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并参加相关考试。
六、培训期限和延期1. 培训期限:根据甲方提供的课程安排,协议明确培训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2. 延期:如乙方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参加培训,应提前或及时向甲方提出申请延期。
甲方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乙方的延期申请。
七、培训证书在乙方成功完成培训并达到甲方规定的考核标准后,甲方将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
证书的具体颁发方式和标准将在协议中明确。
八、考勤和请假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规定参加培训并按时参加考试。
若乙方因故无法参加培训或考试,应提前向甲方请假,并在事后补交请假证明或相关材料。
九、保密条款双方同意在培训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教学材料以及相关信息不得向其他人员透露或传播。
十、违约责任1. 如乙方未按时支付培训费用或严重违反协议约定,甲方有权解除协议,并有权要求乙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
2024年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常见于许多工业和日常用品中,如油漆、清洁剂、胶水、染料等。
它们能够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
然而,有机溶剂的使用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例如:
1. 呼吸系统问题:有机溶剂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当人们吸入这些气体时,会导致呼吸道刺激、气喘、喉咙疼痛等呼吸系统问题。
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和慢性呼吸疾病。
2. 神经系统损害:一些有机溶剂被认为对神经系统有毒性,可能导致头痛、头晕、神经痛、记忆问题等。
长期或高浓度的接触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
3. 皮肤问题:部分有机溶剂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并引起过敏反应、刺激性皮炎、皮肤瘙痒等问题。
接触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如强酮溶剂,可能导致化学性灼伤。
为了预防有机溶剂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通风: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将有机溶剂释放到室外,减少人体暴露的机会。
2. 戴防护设备:在接触有机溶剂时,戴上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吸入和接触的风险。
3. 遵循操作规程:遵循使用有机溶剂的操作规程,不要超过安全使用限制,注意正确储存和处置有机溶剂。
4.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与有机溶剂有关的工作者,以及对有机溶剂敏感的个体。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信息,具体的有机溶剂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可能需要参考相关的具体研究和法规。
建议您在实际应用中遵循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有机溶剂危害的预防措施
在有机溶剂蒸气滞留会发生火灾、爆炸之虞工作场所,应于作业前进行测定,当其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30%以上时,应使劳工退避至安全场所。
应安装有效的通风设施(局部排气或整体换气装置)。
应按照规定定期检查操作检查点和局部排气装置、重点检查。
工作场所的有机溶剂应每六个月检测一次(空气中之浓度测定)一次以上,测定纪录应至少保存三年。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应具备有机溶剂中毒预防知识(有机溶剂作业主管)之人员从事监督管理工作。
有机溶剂之容器不论是否在使用或不使用都应随手盖紧密闭,以防挥发逸出。
有机溶剂之容器应予以危害标示,作业现场应提供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
有机溶剂工作场所应配备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活性碳防毒面罩或空气呼吸器)以供有机溶剂作业劳工使用。
应根据法律法规,为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安全健康教育和培训,以预防灾害(需增列三小时之有机溶剂中毒预防教育训练)。
应进行上岗前体检,以选择合适的工人、配工,及定期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严禁燃放烟花爆竹,防止火灾和爆炸。
有机溶剂工作场所只能储存一天所需的有机溶剂量。
并尽量减少劳工之有机溶剂作业时间。
让工人进入可能存在有机溶剂的密闭空间,应采取局限空间作业危害预防措施。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甲醇(乙醇)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279-80 甲醇(乙醇)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概述: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剧毒、易燃烧性,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时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液体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甲醇的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浓度区间内混合物的爆炸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2.火灾、爆炸危险性:由于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存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所致,甲醇储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7-11-92.1挥发性:甲醇在常态下为液体,沸点64.5℃,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8kPa(96mmHg),温度愈高,蒸气压愈高,挥发性越强。
以地面固定顶罐储存甲醇为例,夏季昼夜温差按10℃考虑,则1台装料系数为85%的5000m3.储罐挥发损失达77.2.kg/d。
由此可见,甲醇的挥发性较强,储罐的“小呼吸”损失十分明显。
2.2.流动/扩散性:甲醇的粘度0.5945mPa.s(2.0℃),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较强的流动性。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834-98 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节排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1、取代或控制用量•在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加工过程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其中还有一部分对人体有毒。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采用的多为易燃有机溶剂。
•用燃烧性能较差的代替易燃溶剂。
•选择燃烧危险性较小代替危险性大的•沸点和蒸气压数据是重要依据。
•醋酸戊酯、丁醇、戊醇、乙二醇、氯苯、二甲苯等都是沸点在110℃以上燃烧危险性较小的液体。
•氯的甲烷及乙烯衍生物,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为不燃液体,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可燃液体。
•在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少用可燃可爆物质,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是为生产创造安全条件值得考虑的方法,但是这只有在工艺上可行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防止泄漏•基本措施——密闭或密封,防止泄漏。
•防止外泄——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防止漏入——真空设备,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
•防止直接挥发——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防止容器破碎——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在塑料、染料、橡胶、油漆、香料、印刷、油墨,电影胶片、医药、纺织、机械、选矿等各个领域均有应用。
由于溶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溶剂生产使用场所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就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险特点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 有机溶剂的类型有机溶剂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溶剂有80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9大类:烃类,如苯、甲苯、汽油、石油醚、环戊烷等;氯代烃类,如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醚类,如乙醚、甲乙醚等;酮类,如丙酮、环已酮等;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醚类,如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杂环类,如吡啶等。
2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机溶剂在备料、投料、化学反应、出料、分离等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都有存在。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应用大致可以归纳旭下几个方面。
2.1 溶解物料应用溶剂溶解物料,以提取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范本有机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包括醇类、醚类、酮类、醛类、酯类、芳香烃、氯代烃等。
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有机溶剂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控制,有机溶剂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有机溶剂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有机溶剂的危害1. 皮肤刺激和腐蚀作用:有机溶剂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接触后可引起痒、红、肿、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和溃疡。
2. 皮肤吸收和中毒作用:有机溶剂能够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对内脏器官产生毒性作用,严重时可引起中毒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等。
3. 呼吸道刺激和损伤作用:有机溶剂蒸气进入呼吸道后,可引起咳嗽、喘息、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有机溶剂蒸气还可能导致气道炎症、肺功能损害等。
4. 神经系统损害作用:有机溶剂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细胞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精神衰弱等神经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认知和行为能力的下降。
5. 致畸和致癌作用:某些有机溶剂具有致畸和致癌作用,长期接触这些溶剂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和肿瘤等严重疾病。
二、有机溶剂的预防措施1. 替代原则:优先选用无机溶剂或低毒、低挥发度的有机溶剂,减少使用具有较高危害性的有机溶剂。
2. 通风换气: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安装排风设备或使用通风设备,及时排除有机溶剂蒸气。
3. 封闭操作:季节性或间歇性使用有机溶剂时,应尽量选择封闭操作,避免溶剂蒸汽释放到室外环境。
4. 隔离防护:在工作场所设置有机溶剂隔离区,做好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的隔离,避免有机溶剂蒸汽对员工的影响。
5. 个人防护:使用有机溶剂时应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工作结束后及时清洗和更换个人防护装备。
6. 健康监测:定期对从事有机溶剂接触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有机溶剂引起的健康问题。
火灾与爆炸危险性分析火灾和爆炸是常见的危险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确保安全,对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火灾和爆炸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指导人们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分析火灾的危险性。
火灾是指在可燃物、氧气和引燃源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可燃物受热到自燃温度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关键是弄清火源、燃料和氧气三要素的存在状态和特性。
火源可以是明火、高温物体、电弧等,只要能引起可燃物发生燃烧的能量源就被认为是火源。
常见的火源包括明火、电器设备、火焰切割、静电等。
燃料是能够发生燃烧的物质,常见的燃料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可燃物。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通常来自空气中的氧气。
当火源接触到燃料并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时,火灾就有可能产生。
火灾的危险性在于它能够迅速蔓延,并引发爆炸等更为危险的事故。
火灾包括明火燃烧和烟雾燃烧两种形式。
明火燃烧是火焰明显可见的燃烧现象,有较高的温度和强烈的热辐射。
烟雾燃烧是指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给人员逃生和救援造成困难。
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爆炸危险性分析的关键是确定有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并判断其应急响应级别。
爆炸危险物质主要包括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
在爆炸事故中,爆炸波、冲击波和飞溅物等都会造成较大的伤害。
为了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做好火灾和爆炸隐患的排查工作,尽量消除潜在火灾和爆炸隐患。
其次,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施和逃生通道等,以及应急响应和人员疏散方案。
此外,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应对措施和自救知识。
在化学、制药、石油、煤矿等产业中,更需要重视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在这些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中,应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设备和工艺具备安全性。
甲醇(乙醇)储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防火防爆设计1概述:甲醇(CH3.OH)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剧毒、易燃烧性,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范围内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同时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液体燃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甲醇的易燃性及其蒸气与空气在一定浓度区间内混合物的爆炸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2.火灾、爆炸危险性:由于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储存的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所致,甲醇储存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7-11-92.1挥发性:甲醇在常态下为液体,沸点64.5℃,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12..8kPa(96mmHg),温度愈高,蒸气压愈高,挥发性越强。
以地面固定顶罐储存甲醇为例,夏季昼夜温差按10℃考虑,则1台装料系数为85%的5000m3.储罐挥发损失达77.2.kg/d。
由此可见,甲醇的挥发性较强,储罐的“小呼吸”损失十分明显。
2.2.流动/扩散性:甲醇的粘度0.5945mPa.s(2.0℃),并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较强的流动性。
同时由于甲醇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10%),有风时会随风飘散,即使无风时,也能沿着地面向外扩散,并易积聚在地势低洼地带。
因此,在甲醇储存过程中,如发生溢流、泄漏等现象,物料就会很快向四周扩散,特别是甲醇储罐一旦破裂,又突遇明火,就可能导致火灾。
2.3.高易燃性:甲醇的闪点11.1℃(闭杯),根据美国防火协会ANSI/NFPA3.0、中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90),甲醇属中闪点(-18~2.3.℃)、甲类火灾危险性可燃液体。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燃烧,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由于可燃液体的燃烧是通过其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而发生的,因而液体的燃烧是其蒸气与空气中的氧进行的剧烈和快速的反应。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012-90 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在塑料、染料、橡胶、油漆、香料、印刷、油墨,电影胶片、医药、纺织、机械、选矿等各个领域均有应用。
由于溶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溶剂生产使用场所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就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险特点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 有机溶剂的类型有机溶剂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溶剂有80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9大类:烃类,如苯、甲苯、汽油、石油醚、环戊烷等;氯代烃类,如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醚类,如乙醚、甲乙醚等;酮类,如丙酮、环已酮等;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醚类,如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杂环类,如吡啶等。
2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有机溶剂在备料、投料、化学反应、出料、分离等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都有存在。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应用大致可以归纳旭下几个方面。
2.1 溶解物料应用溶剂溶解物料,以提取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
如中药雷公藤片的生产,采用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片中的雷公藤甲素和乙素。
2.2 稀释物料采用溶剂稀释物料,经满足工艺要求。
如乙醇和醚类溶剂混合可以提高对硝基纤维的溶解能力,在硝基纤维涂料中用作稀释剂可以降低溶液黏度。
橡胶制品生产中,在生胶或混炼胶中加入大量溶剂汽油进行打浆,制成粘合用的胶浆。
油漆生产中,直接将高温树脂打到溶剂况稀罐中制成油漆。
2.3 处理物料利用溶剂对物料进行脱水、沉淀、结晶和洗涤等处理。
如赛璐珞生产中,采用乙醇将含水硝脂棉中的水分除去;塑料生产中,用有机溶剂洗涤固体聚合物表面的杂质。
2.4 分离混合物利用有机溶剂分离混合物在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在合成橡胶生产过程中,采用乙腈或二甲基甲酰胺萃取二丁烯。
以糖醛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分离环已烷与苯的混合物。
2.5 化学反应有机溶剂常作为化学反应的介质,生产新的化工产品。
如染料N,N-二甲基苯胺的合成,由甲醇、苯胺与硫酸混合,经过甲基化反应,中和、分层、减压蒸馏而得的产品。
2.6 作为移除反应热的载体溶剂作为移除热的载体,蒸发回流,是较好的移出反应热的方法,例如,在溶液聚合中,常采用此法以控制聚合温度。
2.7 在特种工艺中起特殊作用溶剂在特殊工艺中具有特殊作用,如静电喷涂时,可用来调整防火涂料的导电率,以改进雾化和上漆率;在分散聚合物中用来控制聚合物的粒度;在溶液聚合中用作链转移剂来控制分子量及其分布等。
3 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3.1 有机溶剂的危险性质3.1.1 燃烧爆炸性有机溶剂绝大部分属于易燃危险化学品,它们的闪点一般在-41~46℃之间,沸点一般在30~200℃之间,密度较小,一般在0.8(水=1)左右,爆炸浓度下限一般小于10%。
溶剂所需点火能量微小,一般在0.2~0.3mJ,如苯为0.2mJ、丙烷为0.29mJ。
因而,只要遇火,都可能引起爆炸燃烧。
3.1.2 挥发性有机溶剂具有易挥发特性。
如汽油,即使在较低的气温下都能蒸发,挥发的蒸气能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1.3 流动扩散性溶剂具有流动扩散性的特性,其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本身的黏度。
一般黏度低的液体,流动扩散性强。
如果管路、溶器破损或闸门关闭不严,罐装超出溶器溶量,就容易造成跑、冒、滴、漏。
流动的可燃物就是流动火源,增加了对周围的建、构筑物的威胁和危害。
可燃性流动物越好,扩散速度越快,其火灾扩大的危险性越大。
溶剂蒸气若比空气轻,逸散在空气中扩散,顺风向移动,可成为气体火焰迅速蔓延的条件。
溶剂空气若比空气重,往往漂流于地表、沟渠建筑的死角,不易被空气吹散,一旦遇引火源就可能发生燃烧爆炸。
3.1.4 静电危害性溶剂类物质大多属于绝缘物质,其导电性比较差,如汽油、甲苯等,电阻率为1010~1015Ω.cm。
在生产、使用、输送、装卸过程中,与容器、管道、机泵、过滤介质,以及水、杂质、空气等发生碰撞、磨擦,都会产生静电,由于物料本身不导电性,所产生的静电极难散失,容易产生静电火花。
3.1.5 毒害性溶剂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大多具有毒害性,其中芳香烃毒性最大,环烷烃次之,烷烃最小。
如油漆涂料,特别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的各种液体材料,会挥发出刺激、毒害人摇动的毒气,经常吸入这种气体,就会破坏人的生理机能,并引艳情某些器官发生病变。
3.2 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灾特点3.2.1 易发生燃烧溶剂生产使用场所,一般多种原料、喑体、产品同时存在,工艺过程中,既有大量、多种易燃危险品,又有引起火源产生的可能性。
如果控制不当,易发生燃烧。
常见的引起火源有: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摩擦撞击火花、高热、自燃物等。
3.2.2 易发生爆炸在生产设备的外部空间,由于溶剂以液态可气态的形式跑、冒、滴、漏,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引起着火爆炸。
一些生产设备为负压操作,出现容易渗漏或误操作等异常情况,会使空气进入容器内,因氧化高温引起可燃蒸气着火爆炸。
溶剂在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时,其操作条件大多要通过加温、加压来实现。
当温度失去控制,达到某一溶剂的过热温度极限时,就会由液相突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数十甚至数百倍,压力猛增导致容器超压爆炸;或反复使用的溶剂中,过氧化物含量增多,发生异常反应,导致温度压力升高。
当容器发生物理性爆炸后,其内部物料(溶剂)则大量地迅速扩散,物理爆炸的高温和遇外部火源又会引起扩散蒸气的化学性爆炸和燃烧。
3.2.3 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有机溶剂从罐、桶、槽、锅等容器中大量溢出,形成流淌火,流量越多,燃烧面积就越大。
溶剂随着罐、桶、槽、锅的爆炸而喷射到各个角落,瞬间形成大面积燃烧。
长期使用溶剂的设备、建筑,在可燃蒸气的熏蒸下,其表面常积有一定的数量污垢,火灾通过这些可燃污垢迅速将设备的建筑引燃。
起火后溶剂、物料由上层流至下层,爆炸时溶剂、物料上、下喷溅,均会形成上下一起的立体火灾。
3.2.4 发生事故易引起连锁反应溶剂生产使用工艺各生产工序相互衔接,设备之间相互串通,溶剂往往经过几道工序后回收反复使用,一旦某个工序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易出现连锁反应,火灾爆炸事故沿着生产管道、污水管网、可燃物料、建筑物孔洞蔓延。
4 防火措施4.1 建筑和布局符合防火要求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建筑和布局,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等相关要求和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安装。
工厂投产前,要经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验收批准才能投产;设备的布局一定要考虑安全防火的需要。
4.2 用难燃或不燃的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在生产中,用燃烧性能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以改善操作的安全性。
选择危险性较小的液体作为溶剂时,沸点和蒸气压是很重要的2个参数。
沸点在110℃以上的液体,常温下(18~20℃)不可能过到爆炸浓度。
醋酸戊脂、丁醇、戊烷、乙二醇、氯苯、二甲苯等都是危险性较小的液体。
代替可燃溶剂的不燃液体(或难燃液体)有甲烷的氯衍生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及乙烯的氯衍生物(三氯乙烯)等。
例如,溶解脂肪、油、树脂、沥青、像胶以及油漆,可以用四氯化碳代替危险性大的液体溶剂。
可以用不燃(或难烯)清洗剂代替汽油或其他易燃溶剂,清洗粘有油污的机件和零件。
4.3 严格安全操作尽量减少敞口操作,采用密闭操作,容器要加盖减少溶剂挥发。
车间内各种化学原料和溶剂的储存量要严加控制,以不超过当天用量为宜,多用储罐式静态装料,而少使用桶式动态装料。
在使用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溶剂时,应控制使用温度要其沸点30℃发下。
如果操作温度高时,应采取冷凝、冷却措施。
如油漆生产中,高温树脂(200~240℃)直接加入兑稀溶剂(溶剂汽油、甲苯、二甲苯等)的兑稀罐中,会使溶剂温度升高,溶剂蒸气大量排出。
因此,要在罐上安装冷凝、冷却装置,减少有机溶剂的反复使用次数。
溶剂初次使用前进行化验检测。
清除杂质和水分。
定期取样分析反复使用的溶剂中的过氧化物含量,防止出志现异常反应。
4.4 控制和消除引火源溶剂生产使用场所严禁随意使用明火或其他易于生产火源的用具及装置,如必须动火、使用喷灯、焊接时,必须在安全规范的区域里进行。
禁止一切能产生火花的行为,如用铁棒敲开封盖的金属桶、穿带钉的鞋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等。
选用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防爆电气设备,采用耐火电缆或防火塑料管套敷设电气线路。
采用控制有机溶剂流速和搅拌速度、空间增湿,工艺设备、管线接地,投入抗静电添加等措施消除静电火花。
揩过溶剂的棉纱、破布等必须存放在专用的有水的金属桶内,定期予以清理烧毁。
防止自燃。
4.5 保证设备完好不漏为了防止溶剂蒸气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应该密闭,对于有压设备更需要保持其密闭性。
正确选择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如设备与管理之间的连接应尽量采用焊接方法,输送易燃溶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等。
由于生产过程中的高温、腐蚀性,各种设备、容器、管线壁厚逐渐变薄,易发生泄漏的火灾事故。
因此,对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更换,严格检漏、试漏。
溶剂储罐应尽可能埋在地下,防止高温、日晒使之温度升高,发生泄漏。
4.6 设置安全装置和灭火设施承压设备及其他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上安装独立、合适的防爆泄压装置,如安全阀、防爆膜等。
在相互连通的生产工艺管线上安装单向阀等阻火防爆装置,以截断事故扩展途径。
排汗管沟上设置隔油池、水封装置。
在溶剂生产使用场所,设置浓度自检测报警与通风装置联动系统。
当发生泄漏时,泄漏液体蒸气过到危险浓度时,报警系统动作,同时通风系统自动开启,驱散泄漏蒸气。
溶剂用量较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的场所,增设蒸气幕或水喷淋系统。
一旦溶剂或蒸气大量泄漏,通风不足以排除危险时,则启动蒸气幕或水喷淋系统,以稀释溶剂、蒸气,消除起火爆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