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港管理运行现存问题及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44.74 KB
- 文档页数:10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渔政管理工作在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渔民权益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存在诸多问题。
过度开发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非法捕捞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政执法手段不足、监测不到位等问题频发。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资源保护意识、加强执法力度、提升监测技术等。
建立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也至关重要。
结论指出,加强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持续改进相关措施并提高效能将有助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
【关键词】关键词:渔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渔业资源、过度开发、非法捕捞、执法手段、监测监管、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重要性、改进措施、效能提高。
1. 引言1.1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等多个方面。
渔政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遏制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的问题,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
通过严格执法,可以遏制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维护海洋资源的合法权益。
加强渔政执法手段的建设和提升渔政监测与监管水平,可以有效减少渔业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可以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提高渔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渔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渔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的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渔民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采用了过度捕捞和滥用渔具的方式,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许多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甚至灭绝的危险。
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从事非法捕捞、盗渔、涉渔等违法活动,给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严重损害了正常渔民的利益。
渔政执法手段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现有的渔政执法体制存在不少问题,渔政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手段不够严格,执法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和处罚。
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优化渔业港口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渔民的渔业捕捞和渔产品的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渔业港口的管理与运营水平,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讨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优化的相关问题。
一、现状分析目前,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渔业港口基础设施滞后,港口码头设施老化、渔船进出口岸条件差,严重制约了渔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其次,渔业港口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渔业资源分散开发、管理混乱,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再次,渔业港口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标准化的渔港服务流程,无法满足渔民和渔业企业的需求。
二、管理优化策略为了提升渔业港口管理水平,需要采取有效的优化策略。
首先,要加强对渔业港口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维护,通过新建港口码头、改善港口进出口岸条件,提高渔船装卸效率和安全水平。
其次,要加强渔业港口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渔业资源管理规划,划定渔业保护区和禁渔区,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科学调度和管理。
再次,要推行渔业港口服务标准化,建立渔港服务评价体系,规范渔港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运营优化策略除了管理优化,渔业港口运营也需要进行优化。
首先,要加强渔业港口信息化建设,建立渔业港口信息平台,实现对渔船进出港、渔捞作业、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
其次,要优化渔业港口物流配送体系,推行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再次,要加强渔业港口与渔业企业的合作,促进渔业企业与渔港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风险防控策略在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防控。
首先,要建立健全渔业港口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渔船安全检查和渔港安全监测,防范渔船失事、火灾等安全事故。
其次,要完善渔业港口环境保护机制,加强渔港周边水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渔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再次,要加强渔业港口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渔船沉没、台风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提高渔港的应急响应能力。
五、发展前景展望通过对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优化的探讨,可以看出,随着渔业发展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渔业港口管理与运营将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作为海洋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渔政管理工作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监管渔业市场秩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渔政管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问题一: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随着渔业技术的发展和水域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为了满足人们对渔业产品的需求,渔业开发不断加速,一些滥捕、滥播、破坏性渔业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由于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一些珍稀海洋生物以及渔业资源的存活环境日益受到威胁。
这种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渔政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策一: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机制为了解决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建立健全的资源保护机制。
一是建立海洋保护区,对于一些珍稀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二是加强对滥捕、滥播、破坏性渔业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渔业开发行为,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同时遏制破坏性开发行为的发生。
三是完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系,采取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二: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随着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加强,传统的监管手段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渔政管理的需要。
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非法捕捞、非法投放网具等行为,而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对于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亦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策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针对监管手段和技术的滞后,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一是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海洋资源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捕捞等行为。
二是建立健全的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类渔业资源、渔政执法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提高监管执法效率和质量。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工作是国家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渔业健康发展、维护渔民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渔政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寻求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1. 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随着渔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渔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现象。
一些无良渔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采用了非法捕捞、超额捕捞等手段,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2. 渔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当前我国的渔政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监管力度不够、执法手段不够严厉、执法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管理的有效开展。
3. 渔业环保意识不足一些渔民对渔业环保意识不强,他们随意丢弃渔具、投放污水、捕捉未成熟海产品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直接损害了海洋生态环境,也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措施1. 强化渔业资源保护意识要解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活动、设立资源保护奖励制度等方式来引导渔民自觉遵守渔业资源保护法规,共同维护好渔业资源。
2. 改革渔政管理体制目前的渔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应当强化对渔业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处罚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使相关法规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也可以探索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渔政管理体制,各部门之间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3. 加强渔业环保宣传为了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还需要加强对渔业环保的宣传教育。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保知识培训、设立环保激励措施等方式来强化渔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维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渔业环保工作。
以上就是我国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渔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过度开发、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渔政执法难度大等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资源过度开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渔业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
特别是一些短期效益、盲目盗捕、乱捕滥捕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导致了渔业资源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从而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建议:1.设立渔业生态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受损的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加强对资源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合理划定渔业资源利用的区域和期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大对违规开发和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效应。
二、渔业生产方式落后我国渔业生产大多依靠传统的捕捞方式和生产工艺,科技含量较低,产能利用率不高。
这导致了渔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
对策建议:1.大力推进渔业生产方式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大对渔船及渔业装备的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2.提高对渔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渔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使渔业生产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渔业科技的投入,加强渔业科研力量,开发高科技渔业产品和生产方式。
三、渔政执法难度大由于我国海域广阔,渔业活动较为频繁,渔业执法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些渔民为了躲避执法检查,采取了各种手段,使得渔政执法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对策建议:1.强化海洋执法力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制定严格的执法程序和标准,减少执法漏洞。
2.建立健全渔业执法巡逻体系,实现对海洋环境全面监控和覆盖,及时发现和阻止违法行为。
3.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对渔业活动的监控和管控,提高违法查处的效率和精准度。
四、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由于一些地区渔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导致了一些渔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是指利用法律、政策和技术手段,对渔业生产、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管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渔政管理常常面临一系列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下面将就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一个问题是渔业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渔民的追求经济利益,渔业资源常常被过度开发,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了解资源的变化情况,科学制定捕捞量控制措施。
加强违法捕捞的执法力度,对违法捕捞行为进行惩处,起到威慑作用。
推广可持续渔业发展的理念,鼓励渔民发展多元化渔业经济,减少对单一资源的过度依赖。
第二个问题是非法捕捞活动。
非法捕捞是指未经许可或超出许可范围的捕捞行为,给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渔政执法力量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加强巡航和监控设备的投入,及时发现非法捕捞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威慑。
加强与公安、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多部门合力打击非法捕捞。
还可以加强渔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渔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非法捕捞的发生。
第三个问题是渔业环境污染。
由于渔船的排放和船底的废弃物等原因,渔业环境经常遭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生长和渔产品的质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渔船的管理,要求渔船安装排污装置,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定期进行检查和清理。
加强对渔船的监管,对严重污染环境的渔船进行淘汰或停航处理。
加强对渔港和渔业生产基地的管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渔业资源的保护。
第四个问题是渔业灾害的应对。
渔业灾害包括海洋灾害、气候灾害和环境灾害等,给渔业生产和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渔民的灾害防范教育和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加强渔政部门与气象、海洋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及时向渔民发布预警信息,指导渔民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工作涉及到许多问题和挑战,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对策:1.非法捕捞:非法捕捞是渔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非法捕捞活动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渔业资源逐渐枯竭。
对策: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巡查频率,加大对非法捕捞活动的打击力度。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非法渔船的追踪和控制。
2.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导致渔业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由于过度捕捞,许多渔业资源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对策:制定科学的渔业管理计划,设定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区,限制渔业活动的规模和数量。
加强与渔民的沟通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3.水域污染:水域污染是导致渔业资源下降和海洋生态系统受损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水域污染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海洋垃圾等。
对策: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推行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测量,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污染问题。
4.非目标物种入侵:许多非本地物种的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会取代本地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对策:加强边境检查和检疫工作,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
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体系,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入侵物种。
5.渔船安全问题:渔船安全问题是渔政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渔船事故和溺水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策:加强渔船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加强渔船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改进。
6.渔业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地区的渔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渔业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对策:完善渔业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制度,加强渔业管理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检查和执法效率。
7.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渔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满足人们的渔业需求;需要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科学的渔业规划,合理管理渔业资源,平衡渔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渔港监督和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渔港、渔船和渔民构成渔业生产的主体,渔港监督局是监管渔业生产的主要行政部门之一。
分析了当前渔业生产部门、渔港监督部门和渔业监督管理其他方面存在的众多现象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解决思路。
标签:渔港;渔船;渔民;渔港监督;问题及对策1 渔港监督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渔港渔港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整个渔业管理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辽宁省现共有大小渔港360多个(含自然港湾),渔港的迅速发展在促进我省渔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渔港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1)渔港设备、设施、环境等硬件条件不完善,维护和维修严重缺乏,逐渐造成码头和防波堤缺损、航标灯和照明灯缺乏、航道疏浚不及时、港内安全和作业秩序混乱等现象经常出现,不但对渔港的正常运行和渔船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而且无形中造成国家固定资产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
(2)渔港缺乏正规管理和调度人员,多数群众渔港只配备了少量未经过任何岗前培训的收费人员,没有专门的调度人员和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对渔船的进出港的管理也是只注重收费,不管渔船的合理调配。
(3)渔港经营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渔港安全。
比如有的群众性渔港没有专门的油船码头,从而造成油船和渔船混靠码头的情形经常出现,储油库的设置和防护措施都不到位,有关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反应训练,一旦起火,陆上没有完备的消防设施,海上没有消防船(艇),对港内和海上发生火灾的船只更是无能为力,极易引发港内渔船的连环火灾,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2 渔船渔船是经营者和船员海上安全航行和生产的载具和唯一可靠保障。
但在实践中许多渔船由于某些原因“三证”不齐(即船舶检验证书、渔业捕捞证书和船舶登记证)、“三证”全无或者一证多船出海进行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但给国家财政造成损失,而且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安全上也形成巨大隐患。
1.3 渔民渔民是渔业生产中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最难以规范和管理的一个方面。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是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的关键工作之一。
由于各种原因,渔政管理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渔政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资源过度开发是渔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人口增长和渔业技术的发展,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的风险越来越大。
对策之一是建立可持续渔业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将基于科学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合理的捕捞量,并限制捕捞季节和区域,以确保资源得以恢复和再生。
非法捕捞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非法捕捞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还损害了合法渔民的利益和生活。
打击非法捕捞的对策包括加强监控和巡逻,提高执法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非法捕捞行为。
渔业环境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渔业活动中的废水排放、废弃渔具的处理等都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之一是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强对渔业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合规操作。
还应加强渔业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第四,渔政管理的执法能力薄弱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渔政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培训水平不高,导致执法效果不佳。
对策之一是加强渔政执法力量的建设,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水平。
还应加强与公安、海事等执法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渔业资源的合法权益。
第五,渔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也是一个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渔业管理应该更加依赖于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能。
对策之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渔业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
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实现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提高渔业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非法捕捞、渔业环境污染、执法能力薄弱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可持续渔业管理制度,加强打击非法捕捞,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渔政执法力量建设,推动渔业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篇文章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非法捕捞和渔业资源过度开发问题。
对策:提高法律意识和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渔业监管制度,加强对渔业资源的
保护,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渔业公共服务站,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实现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二: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对策:加强环保意识和保护力度。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整治海
洋污染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目标,发展清洁生产,推广环保技术,提高渔民的环保
意识和保护意识,同时适当提高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大环境维护工作力度。
问题三:海洋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对策: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完善资源分配机制。
通过合理规划利用海洋资源,加强
科研人员的海洋生态研究,制定合理的资源分配政策,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体制建设,提
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解决海洋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问题四:海洋灾害应对和风险管理问题。
对策:加强海洋灾害应对和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对海洋灾害发生的预警,建立海洋灾
害应急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速度和准确度;同时,开展海洋环境监测
和风险评估,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和防灾意识。
综上所述,加强渔政管理工作需要从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提高环保和保护意识、完善资源分配机制、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努力,从而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分析当前渔政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措施2500字(长海县渔政管理所)随着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我国更加注意生态环保的发展,海洋渔业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我国海洋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要对海洋渔政管理提高重视程度。
面对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给予避免,才能够促进我国海洋渔政管理更加有条不紊的推进,促进我国海洋与渔海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于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海洋渔业渔政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我国渔业的发展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
渔政管理更加注重我国对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野生物的保护,因此,面对当下渔政管理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传统的渔政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海洋渔政的管理水平,切实维护我国的水生态和野生植物的保护。
一、当下我国海洋渔政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资源面临枯竭,给管理和保护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由于之前的过度捕捞,导致当下我国的海洋资源不断的衰退,这样造成了我国海洋业的发展更加的缓慢,导致了渔民的收入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渔民们就会在禁渔期或者是禁渔区域进行违法捕捞,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就是渔民们开始使用非法的或者是禁用的渔具,造成资源的过度采伐,影响到我国资源的保护和野生水生动物的保护。
其次,在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执法不严、交叉执法等现象,造成了管理的混乱。
当下我国在对海洋渔政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联合执法方面意识比较淡薄,这样就导致了执法混乱的现象。
再次,渔船的管理困难。
虽然当下国际上社会以和平为主,但是部分的分裂分子依然存在,导致海域出现纠纷,导致政治问题的出现。
所以说在海洋渔政管理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所以,在执法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工作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维护我国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渔业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违规渔业活动频繁、渔业资源损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渔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当前渔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无序渔业活动在我国当前的一些海域,存在大量违规渔业活动,其中一些非法渔船进行恶性捕捞,在短时间内高强度捕捞会对渔业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并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破坏,这也是当前渔业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加强渔业执法力度。
渔业部门应加大巡查力度,规范管理,加强对渔业生产主体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规范,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另外,科学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明确渔业资源的保护范围和内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投入。
二、深海资源开发为了扩大渔业水域,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利用,近年来我国渔业活动不断向深海水域拓展,但这也同时意味着由于深海生态环境和深海渔业技术的缺乏,深海渔业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对深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对中小鱼类、海底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影响等。
应对策略之一是完善深海资源开发和监测体系。
制定科学的深海资源开发计划,明确深海资源的开发范围和要求,并在撤离深海出海口进行监测;另外也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深海洋底的渔业资源以及环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借助现有的云端技术,实现全国统一管理与综合分析。
三、渔业资源的破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相对贫瘠,近几年,为了扩大渔业水域,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利用,在远海开发中采取放生鱼苗等措施。
而据调查,这些采取的措施无益于渔业资源的增长,反而会导致渔业资源的破坏。
另外,海洋污染和渔业习惯也会对渔业资源的破坏造成影响。
应对策略之一是加大对可持续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引导。
根据海区特征以及资源状况和物种特点,制定合理的捕捞量和捕捞方式,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生态学和资源学的教育,提高渔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渔业的健康发展。
渔业管理制度改进一、渔业管理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渔业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渔业资源的丰富,使得许多渔民和渔业企业过度开发渔业资源,严重破坏了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2.渔业科学管理程度不高现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大多存在着管理不到位、资源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不能实现对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3.渔政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的渔业法规尚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无法对渔业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4.渔业治理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渔业治理体系还不健全,渔政、渔检、渔业管理等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够,信息共享不足,团结合作不力。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对渔业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二、渔业管理制度改进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渔业资源准入制度要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起渔业资源准入制度,对渔业资源的开发进行规范,对未经许可的资源开发加大打击和制约。
2.加强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要强化对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渔业资源的真实情况,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提高渔业管理水平要加大对渔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提高渔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4.完善渔业法规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渔业法规,形成一套科学、严谨、规范、有效的渔业管理法规体系,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5.加强渔业执法要加强对渔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渔业资源的非法捕捞、滥捕等行为,形成对渔业资源的有效保护。
6.加强渔政和渔检协作要加强渔政、渔检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对渔业资源的全面、有效管理。
7.支持渔业新技术的应用要支持并推广渔业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8.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产权制度要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产权制度,保障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激励渔民和渔业企业进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渔业渔港发展近年来,渔业渔港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潜力巨大,而渔港则是这一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本文将探讨我国渔业渔港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渔业渔港产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渔业渔港发展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沿海地区和内陆湖泊的渔业生产一直都在稳步增长。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已经导致了一些渔业资源的减少。
其次,渔港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亟待改进,以适应快速增长的渔业产业需求。
最后,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提高成为渔业产品出口的关键问题。
二、渔港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渔港基础设施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渔港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改善港口设施、提高货物运输和仓储能力,以及加强港口安全。
此外,应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管理。
三、渔业资源管理为了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我国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体系。
这包括设立合理的渔业季节、禁渔区和渔业配额,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同时,渔民和渔业企业也应该加强自律,遵守渔业法规,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
四、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对于渔业产品的出口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设立更加严格的监管机构,确保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渔业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五、发展多元化产业渔业渔港发展不仅仅是捕捞和加工,还应该发展相关产业,如渔业旅游、渔村休闲农业等,以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增值。
这不仅可以提高渔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国际合作与海洋生态保护国际合作在渔业渔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七、总结渔业渔港发展是我国经济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通过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资源管理、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发展多元化产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可以实现渔业渔港的可持续发展,为渔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渔业资源管理是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渔民权益、维护渔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工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视不够,加之一些非法捕捞、渔船污染等行为的影响,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渔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保护我国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1. 缺乏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
渔业资源评估是渔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评估各种渔业资源的种群动态和生物量,能够反映渔业资源状况并确定科学的资源管理措施。
但目前,我国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比较混乱,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导致了渔业资源管理的不科学,限制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依法管理渔业难度较大。
我国渔业法规体系比较庞杂,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导致了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难度较大,同时缺乏科学的执法体系,导致了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的情况。
3. 渔业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渔船排放、海岸垃圾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海洋化垃圾的增加,渔业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1. 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
为了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体系,需要完善渔业资源调查和资源评估。
同时,需要加强渔业监测和渔业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的协调发展。
2. 完善渔业管理法规体系。
应该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体系,明确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
同时要完善渔业执法体系,制定渔业执法规范,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养殖等行为,保障渔民的权益,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3. 加强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渔船污染,规范海岸垃圾处理,完善特定渔区的渔船排放控制制度。
同时,在渔业管理工作中要加强科普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对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对渔民和相关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以实现渔政管理工作的良好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渔民过度捕捞、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行为,导致渔业资源逐渐枯竭。
资源的过度开发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损害了渔民的长期利益。
2.非法捕捞行为一些渔民为了获得更多的渔获,采用非法捕捞手段,如使用禁渔工具、捕捞禁渔物种等,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3.渔政执法不力一些地区的渔政管理机构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执法人员贿赂等问题,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恶性循环。
4.渔业管理信息不畅由于信息不畅,渔政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渔业生产、渔业资源和渔业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导致了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
二、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管理针对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渔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可以制定相关的资源限额、禁渔期等政策,规范渔业生产行为,减少资源的过度开发。
2.加大执法力度对于非法捕捞行为,渔政执法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管力度,对违法渔民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渔民的法制观念和保护意识。
3.完善渔政执法机制渔政管理部门应完善渔政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的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以确保执法人员的公正执法,杜绝渔政执法中的不正之风。
4.加强信息共享渔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积极开展渔业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渔业信息数据库,以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结语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通过有效的对策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鉴于此,渔政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管工作,完善渔政执法机制,并加强信息共享,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海洋渔业工作中的渔港设施与服务改善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提高渔民生产效率、保障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渔港设施与服务的改善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海洋渔业工作中渔港设施与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改进方案。
一、渔港设施现状与问题1. 港口码头港口码头是渔船停泊、货物装卸的重要场所。
目前,一些渔港的码头设施老旧、狭窄,难以适应现代化渔业的需求。
渔船通行效率低下,货物装卸问题频发,给渔民带来不便和经济损失。
2. 鱼市场鱼市场是渔民售卖渔获的主要场所。
但目前一些鱼市场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较差。
许多鱼市场没有冷链设备,导致部分渔获无法及时保存,影响鲜活度和质量。
3. 周边配套设施渔港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渔民在渔港附近缺乏便捷的住宿、进货和休息场所。
此外,部分渔港的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导致渔民的出行不便。
二、渔港设施与服务改善方案1. 港口码头改造对于老旧、狭窄的港口码头,需要进行改造和扩建工程。
建设宽敞、现代化的码头,增加停靠岸位,提高渔船通行效率。
此外,港口码头应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货物装卸速度和效率。
2. 鱼市场升级针对鱼市场设施简陋、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应加大鱼市场的改造力度。
建设新型、清洁、整齐的鱼市场,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冷链设备,确保鱼获的保存和质量。
鼓励引入电子交易平台,提高销售效益。
3. 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渔港附近的配套设施应与港口设施同步建设。
建立渔民服务中心,提供住宿、进货、休息等便利设施。
改善交通网络,便捷渔民的出行,减少运输成本。
同时,加强安全监控措施,保障渔民财产安全。
4. 加强渔港管理为了保障渔港设施的有效利用,应加强渔港管理。
制定规范的渔港管理制度,加强巡查和维护工作,定期进行设施的检修和更新。
此外,关注渔民的需求和意见,建立渔民参与渔港管理的机制,实行民主决策。
三、改善渔港设施与服务的意义改善渔港设施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高渔民生产效率改善渔港设施和服务能够提高渔民的生产效率,优化渔业生产流程,减少时间浪费和人力成本。
渔港物业管理方案一、引言渔港是一个重要的物流枢纽,其管理不仅关乎渔业发展,还涉及到渔港周边物业的管理。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的渔港物业管理方案,以保障渔港的正常运营,提高周边物业的使用效率,促进渔业产业发展。
二、渔港物业管理现状分析1. 渔港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渔港物业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业管理混乱:由于渔港的物业多为政府所有,管理权限分散,导致物业管理混乱,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
(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渔港物业管理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很多管理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没有长期的管理规划和执行方案。
(3)安全管理薄弱:渔港物业往往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薄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4)公共设施老化:渔港周边的公共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影响了周边物业的使用和市场价值。
2. 渔港物业管理现状分析渔港物业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理念滞后:渔港物业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
(2)缺乏专业化管理:渔港物业管理缺乏专业化管理,很多管理工作都是临时性的,没有长期的管理规划和执行方案。
(3)管理手段不足:渔港物业管理手段不足,无法对周边物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4)安全管理不到位:渔港物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5)设施老化严重:渔港周边的公共设施老化严重,维护不及时,影响了周边物业的使用和市场价值。
三、渔港物业管理方案建议为了解决渔港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渔港物业管理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方案建议:1. 加强渔港物业管理领导机构建设完善渔港物业管理的领导机构,从机构上保证渔港物业管理的权责明确、运作高效。
设立渔港物业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
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定渔港物业管理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明确物业管理的各项职责和权限。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3. 强化渔港物业管理人员培训加强渔港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渔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在现代社会中,渔政管理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保护海洋资源、维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渔业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渔政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渔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渔政管理工作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非法捕捞行为的频发。
由于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可获取性,许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采取了非法捕捞的手段。
这种行为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合法渔民的生计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渔政管理工作中的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检查、加强巡逻等方式,严厉打击非法捕捞。
渔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资源过度捕捞的问题。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许多海洋资源已经出现了过度捕捞的现象。
这不仅导致了海洋生物种群的极端减少,还给渔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限制渔业的开发规模,实行捕捞配额制度,严格控制渔业活动的规模和捕捞量,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和塑料垃圾的大量排放,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这也成为了渔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海洋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威胁,还对渔业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塑料垃圾的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的健康。
渔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漏网之鱼的问题。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非法捕捞和过度捕捞等行为的手段愈发隐蔽和高明,这导致了渔政执法难度增加,也给渔政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渔政执法力量的建设,加大对渔政执法科技装备的投入,提高渔政执法效率,确保渔政执法的全面覆盖和有效性。
渔政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问题。
我国渔港管理运行现存问题及建议张建侨;陈佳庆【摘要】A good fishing port managem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overall function of the fishing port. A survey is carried out on several representative fishing por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fishing port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in our country deeply, it main including the anti-typho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e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mote fishing area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sum up the main reason for these problems,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f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of our coastal fishing port are give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raise the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lerate legisla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渔港管理运行对渔港整体功能的发挥极为重要。
实地调研我国沿海几个有代表性渔港,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沿海渔港在管理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防灾减灾管理、环境保护、消防管理、法律法规及促进渔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研究其主要原因,并提出我国沿海渔港管理运行的建议,包括加快立法、完善管理相关措施、提高设备科技含量、补充相关基础设施、创新机制等。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渔港;管理运行;调查研究【作者】张建侨;陈佳庆【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2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403论文说明:感谢本文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文责作者自负。
渔港是指供渔业船舶停泊、避风、装卸渔获物、补给渔需物资的为渔业生产和安全服务的人工港口,包括水域、岸线、陆域等。
渔港既是渔民生产生活、避风减灾和渔政执法的重要基地,也是沿海众多中小城镇重要基础产业的依托,还在渔业戍边维权、实施国家海洋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1]。
目前我国渔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根据2011年渔港普查数据,我国现有国家级渔港143个,包括中心渔港55个、一级渔港56个,内陆重点渔港32个[2],这些渔港的建设对改善渔区面貌、提高渔业生产和避风减灾能力、促进渔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渔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渔业防灾减灾的形势依然严峻,部分渔港港池淤积、水域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多数渔港经济区发展滞后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国家财力的投入,更多的需要通过提高管理运行来解决,良好的管理运行是基础设施功能最大发挥和渔港相关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动力。
另外,渔港数量的增多,增加了渔港管理运行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也对渔港管理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关于渔港管理运行研究的文章较少,仅郭欣[3]1995年针对大连渔港的情况谈了加强渔港管理的几点看法;庄美玱[4]2005年针对山东省渔港情况指出了渔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杨宝瑞[5]2002年通过对韩国渔港的考察谈到了韩国渔港管理的成功经验。
这些文章一是主要以局部地区渔港情况为基础,谈及内容不甚全面;二是距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我国渔港发展较快,已经不能完全说明现在的情况。
为此,对我国辽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五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渔港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活动,调研渔港数量为14个,包括中心渔港7个、一级渔港5个、群众渔港1个、避风锚地1个。
通过调研深入了解目前我国沿海渔港在管理运行方面现存问题,并对调研情况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提出我国沿海渔港管理运行的建议。
(一)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渔港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除《港口法》、《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部分条文涉及渔港外,渔港管理还没有专门的全国性法规。
渔港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缺乏法律保障,一是造成自然条件较好的渔港岸线、水域被随意占用现象严重,适宜建设渔港的岸线资源越来越少;二是已建设完成的渔港码头、港池水域缺乏保障,港权存在分歧,如电建渔港,虽然建设时作为渔港建设,但是建设完成之后地方部门将客运码头纳入其中,造成渔船停泊受到限制;三是责权利不清,管理无序,渔港管理体系滞后,如大连董坨子中心渔港,由中央和企业联合出资,港权不清,给当地政府部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二)管理措施不健全1. 防风减灾措施不够完善台风是我国渔业的最大威胁,1945~2009年台风登陆中国沿海597次,年均9.2个[6],是渔船渔港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有关统计数据,2011年因台风、洪涝造成养殖设施、堤坝、码头、护岸、防波堤等损毁价值30.92亿元,沉船646艘,渔船损坏2541艘[2]。
然而面对破坏力强大的自然灾害,多数渔港防风减灾措施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台风预警措施不健全,在目前的渔港基础设施条件下,台风到来时最好方法是躲避。
因此,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并告知渔民尤为重要,但部分渔港在这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健全,2006年台风“桑美”登陆福建沙埕渔港,造成192名渔民死亡,142名失踪,2444艘渔船损毁[7]。
造成如此重大损失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台风到来时有一段台风眼经过时的平静时间,台风眼过后风力又会增加到10级以上,较多渔民在台风眼期间由于没有被准确告知台风路径,盲目到渔排查看、修复受损渔排网箱,造成台风再来时来不及躲避;二是船只回港避风措施不够完善,台风来临时,部分渔民由于对台风灾害的威胁没有正确认识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而不及时回港避风,渔业管理也缺乏必要的台风警报发布后船只限时回港避风的相关措施,从而造成损失。
2. 水域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缺乏渔港辐射区域及受众较大,水域是渔港的主要区域,水质污染不仅破坏渔民及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腐蚀渔船、污染海水环境、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鱼货物质量和数量,更加导致港区环境差而阻碍休闲渔业的发展和渔港经济区的建设。
我国渔港水域水质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本次调研渔港共有14个,其中水域污染程度为轻微的有8个,占57%;污染程度为重度的渔港没有;污染程度为一般的有6个,占43%,如福建省东山县大澳中心渔港水面油污及垃圾漂浮物较多,广东省海门渔港港池水域由于上游存在化工企业导致水质较差,海南省文昌清澜渔港生活污水往港区排放多。
造成港区水域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是管理措施缺乏,管理部门没有采取必要的制止措施,造成港区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固体垃圾以及渔船排出的废油、底舱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向海中倾倒;二是交易市场洗鱼及加工产生的污水及垃圾缺乏管理制度,造成任意排放;三是与当地环保部门和城建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港区附近城市污水、工业废水未处理而直接排入港池;四是缺乏宣传教育,当地居民及渔船上渔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
3. 消防的预防措施不够我国船多港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休渔期,大片的渔船聚拢锚泊,一旦发生火灾,船舶难以疏散,瞬间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消防问题是渔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较多渔港的消防措施不够,造成渔船起火,如2011年11月,深圳蛇口渔港6条木质鱼船在海面上起火,渔船不同程度损毁。
4. 渔船缺乏管理渔船是渔港的主要服务对象,管理好渔港首先要管理好渔船,然而较多的渔港对渔船都缺乏管理,出现较多问题,一是渔船随意占用航道,海损事故时有发生;二是渔船肆意长时间占用码头,影响装卸效率,经常出现渔船争抢泊位现象,渔船碰撞时有发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如广东省闸坡中心渔港,虽有近千米码头岸线,但由于渔船占用时间长,集中卸鱼期码头泊位仍很紧张。
(三)管理设施设备缺乏缺乏足够的污水、污油收集设施和交易市场洗鱼及加工产生污水的清理排放设施也是造成港区水域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未给渔民提供足够的便利,同时也给渔港管理带来了难度。
另外,渔港消防、监控、通信、导航、测报及监管等设施的缺乏也是渔业防灾减灾和渔港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运行机制不活1. 渔民财产保障机制缺乏渔港管理部门为减小渔民的生命损失,在台风到来前大范围强制要求渔民上岸,撤离标准与空间尺度存在盲目和模糊。
多数渔民不愿离开渔船上岸,甚至部分渔民偷偷再次上船控制渔船,主要原因之一是渔船或养殖设施几乎是渔民的全部财产,在财产损失保障机制缺乏的现状下,渔民大多铤而走险,不愿上岸,从而增加了风险。
2. 渔港经济区发展机制不活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对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和促进渔区经济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较多渔港存在渔港经济区发展机制不活,渔港陆域建设和渔村建设缺乏规划,休闲渔业发展落后,水产品加工以及渔船渔具相关业务不成规模等现象,未充分发挥渔港建设对渔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如海南陵水新村中心渔港倚靠旅游风景区猴岛并拥有良好的养殖鱼排餐厅,然而渔港经济区发展进展较缓;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在厦门本岛西北部的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内,地理位置较好,有利于开发休闲渔业,但渔港经济区建设效果不明显。
根据调研情况,对我国沿海渔港在管理运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现存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渔港相关制度未与时俱进渔港相关制度未与时俱进,造成现行渔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渔港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时间均较早,如《渔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为1989年8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24年;《港口法》为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9年,不仅时间略早,且针对所有港口,不是专门针对渔港,不够细致;二是随着渔港数量越来越多以及对自然条件优良的渔港岸线资源需求的增强,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已建渔港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保护适宜建设渔港和渔船避风锚地的岸线、水域和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