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1.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在国际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新世纪面临的任务的内容及其要求。

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1)推动现代化建设是三大任务的核心。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

(2)完成祖国的统一。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大力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也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3)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主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1)“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是什么?怎样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6.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怎样坚持与时俱进?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2)坚持与时俱进,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②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③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④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3)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在当前,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6)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7.怎样理解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1)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做到在理论上不停顿,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3)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从容应对新的严峻挑战,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8.怎样理解“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这就是唯物史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相互关系的原理等等,作为整体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并以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这就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既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①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它敏锐地把握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提出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提高;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

②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上,提出了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强调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文化建设,吸收世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等等。③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提出了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又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强调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强调保持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9.怎样理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

(2)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10.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新世纪的奋斗目标。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和全国上下要抓住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11.新时期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

(1)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2)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要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和合理使用资源,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如何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通过实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13.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6)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和中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共同奋斗的核心。民主政治意味着对政治权威的制约。但是,制约的前提是权威的存在。没有权威,就无所谓制约。没有权威就将是一盘散沙,是混乱。在中国,民主政治的首要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权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党的领导的实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是使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并辩证统一的媒介物,是实现途径。人民无法直接参与决策,也无法直接参与所有政治过程,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党是广大人民群众

的忠实代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依法治国是将这种基本政治关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有效途径。

15.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4)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1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即是对党的性质的完整表达,也是对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概括。

17.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归宿。共产党员首先是党的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18.党建理论创新的新突破有哪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回答了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若干重大历史课题。这其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在去年“七一”讲话和今年“5·31”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三讲”。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全国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普遍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创造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新形式、新经验。

(3)“三大优势”。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4)“两大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中央提出的党的建设的两大课题。

(5)增强党的阶级基矗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6)民主集中制的“四句新话”。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并强调:“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是继毛泽东提出“四个服从”之后,又一个重要方针,前者是指根本的领导制度,后者是指根本的组织制度,两者共同构成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7)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8)干部制度改革。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

(9)“四严四自”。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10)“三个正确对待”。江泽民同志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自己和同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这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内容要求和具体途径。

(11)“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2)反腐败新机制。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各级党委务必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工作锲而不舍。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13)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矗江泽民同志说:“基础不牢,地动山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要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

(14)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

19.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是什么?

(1) 200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的精神,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抵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以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

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团结奋斗,勤俭建国,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2) 2002年必须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①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②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③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抓好企业技术改造;④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⑤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⑥积极扩大就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3) 2002年的经济工作八个方面的具体部署。①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国内消费需求;②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④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⑤标本兼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⑥努力促进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做好入世应对工作;⑦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⑧转变政府职能,反对奢侈浪费。

20.为什么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

(1)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经济的基点必须建立在国内需求上。我们要积极利用国外市场,更要利用好国内资源,坚持立足国内市场,依托内需。这样,才能有广阔的回旋余地,有效地抵御国际经济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扩大内需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增长速度,关键还是要看本国国内市场容量的扩展。在继续促进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应牢牢抓住坚持扩大内需这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3)扩大内需可以促进结构升级。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的消费需求进入一个较快的结构变动期,结构变动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的有效措施。

(4)扩大内需可以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发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调整国内的需求结构,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21.我国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1)扩大国内需求,首先必须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①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②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务之急是落实“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失业保险制度。③继续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

工基本工资,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各类所有制企业也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职工收入。④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这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2) 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扩大内需的政策内容和实施效果,做到五个结合:①扩大内需要与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②扩大内需要与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合起来。③扩大内需要与增加就业结合起来。

④扩大内需要与增加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⑤扩大内需要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3)扩大内需的根本立足点是要培育和保护内需。培育内需,就是要不断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为扩大内需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保护内需,就是要节约使用资金,珍惜老百姓的血汗钱。

22.国有企业改革的四个重点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革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2年国企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把国企改革继续引向深入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四个:(1)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2)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3)继续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常(4)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23.今后我国将从哪些方面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内部改革,选择少量中央管理的大型企业和境外上市公司,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衔接。加强和改进企业质量、成本、营销管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2)积极推进企业重组改组。尽快形成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在企业重组改组中,必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逃废银行债务。

(3)继续有步骤地做好企业破产兼并工作。特别要注意按政策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适当增加银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主要用于重点行业和地区的企业破产兼并,特别是用于资源枯竭矿山和军工等特殊困难企业的关闭、破产。继续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

24.怎样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1)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

(3)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4)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矗

25.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应着力抓好哪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风建设,是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切实加强政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

(3)坚持反对奢侈浪费。

26.为什么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力措施,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要有步骤地扩大开放,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促进全国服务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27.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十二项政策措施是什么?

(1)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

(2)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

(3)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

(4)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5)有步骤地扩大对外开放;

(6)推进部分服务领域的产业化;

(7)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8)鼓励中心城市退二进三;

(9)加快服务业人才培养;

(10)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11)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

(12)加强服务业的组织领导。

28.我国决定实施的三大科技战略的内容是什么?

(1)实施人才战略。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人才。

(2)实施专利战略。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

(3)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29.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极端重要性是什么?

(1)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大实践。

(2)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理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好他们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30.当前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我国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3)当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3)焦点集中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上,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31.当前怎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1)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有组织地开发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的就业岗位。

(2)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

(3)要充分重视职业培训在促进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4)要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

(5)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6)要同做好整个就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7)从长远来看,我们要逐步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

32.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应正确处理好哪些关系?

(1)要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要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使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协调推进。

(3)要正确处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减员增效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职工下岗分流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4)要正确处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三农”问题紧紧联系起来。

(5)要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扩大就业的关系,通过实行“两个确保”解决保障基本生活的当务之急,通过促进再就业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根本出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33.促进再就业需要把握好哪几个问题?

(1)必须明确再就业的重点方向。增加劳动就业主要应是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

(2)必须坚持正确的就业方针。要继续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3)必须全面贯彻各项政策措施。

(4)必须继续加强再就业服务。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34.怎样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

(2)妥善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较大的群众的实际问题。

(3)继续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

35.我国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6.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是“多予,少取,放活”。

(1)多予,就是要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2)少取,就是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

(3)放活,就是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7.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及任务是什么?

(1)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是:①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②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④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38.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什么?

(1)进一步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

(2)继续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

(3)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4)切实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建立重大病虫害的快速扑灭机制,加快“无规定疫脖畜产品出口保护区建设。

(5)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

(6)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棉市常

(7)加强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乡村道路和草场围栏等。

39.农业如何应对入世挑战?

为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的挑战,当前要突出抓好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努力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40.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1)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矗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

(2)当前农村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多数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一些乡村推行的土地流转,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如不加以纠正,将引发许多矛盾,甚至动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41.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1)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家庭承包经营不仅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必须长期坚持。

(2)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

稳定,这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前提。要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具体地块,并按规定与农民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发放承包经营权证书。

42.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依法原则。土地流转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进行。

(2)自愿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

(3)有偿原则。农户的土地收益包括承包土地直接经营的收益,也包括流转土地的收益。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应当是有偿的。

43.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什么?

(1)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

(2)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从轻确定农民负担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②妥善处理改革力度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关系。③实行科学规范的分配制度和简便易行的征收方式。④统筹安排,抓好改革试点的配套工作。

(3)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

(4)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减轻、规范、稳定”六个字,即通常所说的“六字”方针。

44.衡量农村税费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45.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保证我们的事业与时俱进,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康,都要首先抓好干部队

伍建设。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也是治理我们这样一个12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的重要政治原则。

46.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储筑严思想政治防线,干部队伍的建设才能越搞越好。对领导干部来说,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47.领导干部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1)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也是一个加强党性修养的问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党的意识。

4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的意义?

1995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9.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1)党管干部原则。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6)依法办事原则。

50.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坚持用人上的德才兼备标准?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就是要把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把那些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1)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条例》规定的条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的现象。

(2)注重看干部的作风。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注意考察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

(3)注重看干部的政绩。干部的政绩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识别和评价干部的政绩,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

关注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社会热点问题 一.国际形势。 中东、北非和西亚形势是当前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的局势关系到了全球的格局,牵连到了中国的国际利益与发展。认清这一问题,事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长足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到积极了解,冷静分析,既要从中吸取教训又要为保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主张。而另一个问题就是朝鲜问题,中朝关系历来友好,中朝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努力为推动共同进步而努力。 二.国内形势。 首先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总基调为稳中求进,做好稳物价、调结构、惠民生和促和谐。其次是关于对十八大的新期待,我们应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七上八下”和“三上四下”原则不变。再次是关于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的问题,中国的邻国多、状况复杂,得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动态。 我国的重大政策方针: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6、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 (一)社会安全形势 高校安全稳定与社会安全稳定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高校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二)大学校园安全形势 1、高校扩招增大安全管理的工作量 2、多校区办学增大高校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3、后勤社会化增大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 二、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中思维活跃的群体,将面临诸多的安全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公共事件和其他安全。 1、人身安全 2、财产安全 3、交通安全 4、消防安全 5、心理安全 6、网络安全 7、国家安全8、其他安全 一、大学生人身伤害案件 第一、故意伤害 (一)故意伤害案件的特点 1.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表现形式多样 一类是行为人单方的故意侵害行为,另一类则是当事双方的打架斗殴行为。 3.往往造成多名大学生受到伤害 4.多发生在公共场所 (二)引起大学生被故意伤害的原因: 1、利益之争 2、恋爱 3、体育运动 4、酗酒 5、心理原因(偏执的代价) (三)、防范措施 1.加强大学生的法制纪律观念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3.正确化解矛盾纠纷 第二、抢劫、抢夺 (一)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 (1)发案时间具有规律性(2)发案地点隐蔽 (3)抢劫作案手段多样(4)作案目标具有选择性 (二)防范措施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回校 2、贵重物品妥善携带 3、外出结伴而行 4、注重仪表 5、尽量避免出入复杂场所 (三)大学生遭遇抢劫、抢夺时的处置措施 (1)沉着冷静,克服畏惧心理 (2)灵活处置,避免盲目蛮干 (3)巧妙周旋,迅速逃离 (4)及时报案,如实反映情况

形势与政策 分析热点问题

大学生应如何对待中国梦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族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习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说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从这些历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

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清形势,肩负责任: 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 篇一: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周边海上问题解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讲义0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5f19335278.html, 考研政治辅导《形势与政策二》第三部分模拟测试讲义03 形势与政策(二) 第三部分时事热点及重点问题 (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物质与意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正确思想能够积极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发动的思想阻碍事物的发展。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理)、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独立性;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知识链接:(1)十八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真题回顾】 1.2012年第2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一线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疑编号5948020269] 『正确答案』D 2.2007年第17题: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答疑编号5948020270] 『正确答案』AD 3.2009年第17题: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答疑编号5948020271] 『正确答案』ABCD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形势与政策 社会热点问题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自2月19日起,人民网将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精选网民留言,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解读。“两会调查”结果和网民留言将通过多种方式送至相关部门。敬请网民持续关注、参与并提出建议。 2013年十大热点问题调查 人民网2月20日讯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5日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至2月19日8时,已有59万网民参与了调查,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暂居榜首。“反腐倡廉”和“收入分配”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社会保障分项调查显示,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7%的网民对上调的幅度非常不满意;98%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年龄的调查中,83%网民表示支持,15%不支持;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中,50%网民认为骗保者多,制度执行不完善,19%认为国家对低保的投入少;在对我国社会救助存在问题调查中,52%认为社会救助机制不完善,21%认为我国社会救助面不宽,标准偏低,11%认为社会救助渠道单一。 回顾近年两会调查,2012年,“社会保障”以256634票位居首位,2011年,“社会保障”以71090票位居首位;2010年,“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首位;2009年,“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08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历年调查来看,有关“社会保障”的选项已四度位居榜首,说明有关养老社保的话题倍受关注。 网民:废除退休金双轨制条件成熟 调查显示,14余万人参与“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在上千条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多数网民认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有悖社会公平,废除“双轨制”条件成熟,刻不容缓。有网民表示,众多企业退休职工生活困难,尤其是编外工作人员,下岗和退休职工生存艰难,“双轨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IP:59.175.130. 企业涨了9年退休工资反而比以前和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者低,差距更大,实质是生活水平在下降,和国家统计的城镇居民人均2.6万的收入还相差很远,盼望取消双轨制! IP:60.217.232. “退休双轨制”有悖社会公平,导致众多企业退休职工只能维持最最基本生活水平。退休双轨制使企业职工生活艰难,退休金差距巨大,希望本届政府能解决好这一最大不公问题。 IP:182.118.12. 现在孩子在北京工作,社会保险公司都交到北京社保了,可是户口和档案都不能落在北京,将来孩子如果在北京工作到退休了,退休金按什么标准拿?其他医保等怎么保障?希望国家真对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实际现状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以保证80、90后及以后的孩子的生活保障! IP:182.118.12. 退休双轨制已经长达十几年,废除退休双轨制不要一拖再拖了。希望本次两会能解决或在进一步的政策上逐步化解养老金双轨制的社会问题,我想这也是建设和谐中国最基本的内涵。中央和国务院应该有决心,早点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制度,更有益于建设和谐中国及社会矛盾的化解。 网民:企业职工养老金涨幅太低

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1

形势与政策论文篇 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休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1.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在国际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新世纪面临的任务的内容及其要求。 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1)推动现代化建设是三大任务的核心。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 (2)完成祖国的统一。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大力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也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3)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主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1)“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2)“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思想的科学内涵。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加速度,对外经贸的热点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并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当前,我国面临的对外经贸热点问题主要包括贸易逆差、贸易保 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审批制度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 对策,以保证对外经贸合作的顺利发展。 首先,贸易逆差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贸易逆差不仅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 造成影响,还会引起国内消费升级的压力。因此,要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市场开放可以带来更大的进出口增长,促进贸易平衡。另一方面,要加大技 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减少外部依存度,从源头上更好地解决贸易逆差。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当前对外经贸的热点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以及国际 贸易摩擦的加剧,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而我国应对贸 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不仅应该是保持冷静和理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贸易和竞争法律和理论 水平,让贸易法律和政策,国际组织机制,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得到更好的研究和 掌握。 第三,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是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不完善,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方面。为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我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措施的立法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增强国际合作和技术 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能力。 第四,投资审批制度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投资审批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投资项目在批准时遭遇各种阻力,其中包括外部环境不稳定性、投资决策失误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加强政府监管,推广财务透明度和科学决策,推出积极的投资 政策,并对潜在的投资风险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评估。 总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的存在不仅是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合作的必然结果,更是国 际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 执法和监督机制,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进一步推进,携手全球各国,为推动世界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时事社会热点专题及答案

2023时事社会热点专题及答案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工业、医疗、交通等。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其次,人工智能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职业变革和隐私问题。随着自动化的普及,一些传统职业可能会被取代,需要新的技能和岗位的创造。另外,大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也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担忧。因此,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寻找平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保障人们的权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对策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其次,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普及,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此外,加强环境监管,制定严

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3. 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他们可能因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而暴露于色情信息、网络欺凌和网络诈骗等风险之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其次,加强家庭和学校的网络管控,设置合理的上网时间和内容过滤机制,减少孩子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性。另外,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4. 科技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就业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应用使得一些传统岗位被自动化取代,导致部分人员失业。另一方面,科技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岗位和机会。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的技能水

公务员面试形势与政策解析紧跟时事热点

公务员面试形势与政策解析紧跟时事热点 公务员面试形势与政策解析紧跟时事热点 近年来,公务员面试形势愈发严峻,考察内容也更加贴近时事 热点。了解和掌握当前的时事政策对于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至 关重要。本文将从两方面分析公务员面试形势与政策解析紧跟时 事热点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策略,帮助广大考生在面试中取得优势。 一、公务员面试形势与政策的紧密联系 公务员面试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综合性、实 践性、应用性的特点。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选拔手段,公务员 面试需要考生全面了解国家政策、行业动态,以及时事热点,以 便能够对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和全面的分析。 面试官通常会提出一些与时事政策相关的问题,旨在考察考生 的政策分析能力、信息素养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只 有在深入了解和研究时事热点的基础上,考生才能对政策进行深 入分析,为面试提供准确的评价意见。

二、掌握时事热点的重要性 1. 体现综合素质 时事热点是对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热门话题的关注与了解。 了解时事热点,意味着考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和解读,考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综 合素质,如批判思维、判断力、逻辑思维等,从而更好地与审评 官产生共鸣。 2. 提供政策背景 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公务员工作的重要职责。了解时事热点,能 够更好地了解政策的背景、意图和动态,从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 政策分析能力。通过对时事热点的分析,考生可以准确把握国家 发展战略,深入理解政策背后的考量,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 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三、应对策略

1. 多渠道获取信息 考生应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如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关注相关媒体的公众号等。同时,也可以关注相关领域的专业网站、论坛和社交媒体,以获取更多深度和专业性的信息。 2. 注重时事热点的整理和梳理 考生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梳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或笔记。可以按照不同话题或不同领域进行分类,将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进行重点记忆与分析。 3. 参与讨论与交流 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是了解时事热点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参加讲座、参与相关讨论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交流和思辨,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对时事热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4. 熟悉常见问题的解析思路

形势与政策热点总结汇报

形势与政策热点总结汇报 形势与政策热点总结汇报 (字数:1000) 近年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各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制定自己的政策,以应对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以下是近期形势与政策的热点问题的总结和汇报。 一、国际关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纷纷追求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出现,例如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外交努力,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平等、合作的国际秩序。 二、经济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放与竞争,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各国推动自由贸易的力度也在加大,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 三、社会问题 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面对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教育医疗和就业问题等,各国政府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以稳定社会大局。 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各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融合,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更广泛应用。 五、环境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例如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推动能源转型与减排,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形势与政策的热点问题涵盖了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科技创新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同时也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形势与政策》问答题题库及答案 一、十九大以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方略有哪些丰富和发展? 答: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外交在法理上进入了非常规状态。概括起来说,疫情压力下的中国外交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大流行”(pandemic)的疫情压力。3月中下旬,疫情开始蔓延到欧美发达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逐渐从一个地区问题转变为全球问题。如何为国内和国际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外交支持、推动建立国际疫情防控统一战线,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二是恐慌(panic)的舆情压力。疫情暴发后,从部分西方媒体鼓吹“东亚病夫论”、“疫情不透明论”到后来部分政客刻意污名化的“中国病毒论”、“中国追责论”和所谓“中国赔偿论”,中国外交直面回应各种虚假消息,努力化解舆情压力,成为公共舆论的“风暴眼”。世卫组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信息疫情”,指由于病毒特点和传播规律未被完全认清,在科学力有不逮时,由于全球情绪共振使得没有根据的猜测、流言和谎言有了传播温床的状况。三是悲观的(pessimistic)经济信心压力。受疫情打击,世界经济遭受双重压力,美国三大股指四次熔断,欧洲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加之各国采取强力措施,国际生产链和供应链发生断裂和转移,社会失业急剧增加,这些都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面对上述新冠疫情危机带来的外交挑战,中国在“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的法律框架内,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急外交。 (一)外交理念;从强调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到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二)外交心态:从战略自信到战略主动 (三)外交机制:从归口管理到应急管理 (四)外交行动:从内外互动到立体联动 展望未来,新冠疫情危机既是困难,也不乏机遇,若处理得当有力,化危为机,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中国国力、国运都将更胜一筹.因此,中国需加强对疫情治理与对外工作体系和能力的研究,总结疫情防控各个阶段环节的外交挑战与应对经验,为应急治理制定应急预案,更要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外交未雨绸缪,明确外交工作实践中的问责制,加快制订相关涉外法律,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外交体系和能力,提升国际社会信任和国际影响力,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行稳致远、不断前进。 二、结合国际国内实际,如何理解我国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大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大国关系规定了国际体系的基本特性和总体状况。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优先任务。避免冲突对抗、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各方自主选择的制度与模式,由“权力政治”转变为“规则政治”,形成超越政治社会制度差异与意识形态分歧的平等伙伴关系,在开放型世界经济中通过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在推动新兴

2023年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分析考试及答案

国内外形势和热点一、国际篇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1、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重要问题:美苏争夺、东西方对抗 2、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重要问题:经济问题 3、当今世界经济长期处在低迷状态,重要由发达国家导致 (二)国际经济低迷因素发达国家的“三高一低”是重要因素:低增长率;高失业率;高物价;高债务 (三)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1、经济结构问题 2、社会结构问题 3、世界人口形势 (四)国际政治安全形势1、世界主题:和平发展 2、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3、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表现:传统的国家间的战争大规模减少(因素:国家关系、 特别是大国间的性质发生变化,复杂化,非敌非友,两面多面,互相制约,合作竞争) (五)国际热点问题1、恐怖、暴力集团活动 2、乌克兰形势突出 3、伊拉克形势 4、伊朗核问题 5、阿伊、巴勒斯坦冲突;加沙冲突 6、中东、北非;叙利亚“动荡” 7、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南也门局势21.中国的外交和安全形势处在自1949年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判断题3分)9 22.根据本课观点,国际政治整体和平稳定,但局部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外敌入侵和内战。(判断题3分)(您正确.中国和日本是战略竞争关系。(判断题3分)Q 。正确23.中国和日本是战略竞争关系。(判断题3分)Q ,级正确

24.中美关系是矛盾、分歧、对立的。(判断题3分)Q©正确 您错误.我国个人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个人收入水平较低。(判断题3分)Q ©正确@)错误 25.当前最大的全球国际安全热点是恐怖、暴力集团活动。(判断题3分)。 5正确妗错误 26.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近三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判断题3分)O您正确 妗错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近三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判断题3分)O ®正确.我国外交的重点是大国关系,特别是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的关系。(判断题3分)O ®正确

2021形势政策热点问题_2021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3篇(Word可编辑版)

2021形势政策热点问题_2021形势与政策 2000字论文3篇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2021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3篇来自热点推荐。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和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形式与政策的论文是怎样写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21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

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引言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文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

当前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参考教案第一专题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院郝秀芬整理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出许多热点问题,尤其是我国周边海上问题突出,维护海洋权益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下面重点讲讲国际形势的热点问题。 关于南海问题 一、南海概况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东西距离1380公里,南北距离2380公里。整个南海海域呈半封闭状态,为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所环抱,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3倍,仅次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居世界第三位。南海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67米。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不仅有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和龙目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也是世界上一些重要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南海还拥有广州、高雄、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重要港

口。南海还是世界最丰富的渔场,并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单从军事角度看,控制了南海岛礁,就等于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香港到新加坡、从广东到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航线。南沙群岛在南海诸岛的南部,东西宽约740多公里,南北长约920 多公里,总面积达24.4万平方公里。在南沙群岛范围内分布着230多个岛屿、沙洲、礁、滩,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 二、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 谈南海问题,有必要首先理清其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海争端是指围绕南沙岛礁的主权归属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所谓南海问题,是南海争端当事方以及南海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进而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举动。随着南海问题急剧升温,目前南海地区不仅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也成为牵动东亚政治、安全格局的大国博弈的舞台。可以说,南海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南海问题也被国际社会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越南单方面制造所谓的“西沙争议”、菲律宾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是蓄意将南海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中国从来不认为西沙、中沙群岛存在所谓的争议。近年来,菲律宾不仅占领着南沙的马欢岛、中业岛等岛屿,又开始声称对本属于中沙群岛的黄岩岛拥有主权。尤其是2012年4月,菲律宾主动挑起黄岩岛对峙事件,不断在国际社会扩大事件影响,黄岩岛事件成为中菲在南海矛盾之一。所以,从广义上讲,南海问题应包括由南海岛屿主权及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