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754.70 KB
- 文档页数:4
秦汉时期的服饰和风俗习惯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服饰和风俗习惯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服饰和风俗习惯,希望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化风貌。
一、衣着装束秦汉时期,人们的衣着装束是相当讲究的。
有许多与之有关的规定和礼仪。
正式场合下,男子穿着方巾、五彩系带、长衫护膝裤,女子则穿着束腰长袍、发髻上面插着金银珠宝。
在婚礼、丧事、祭祀等重要场合,更有专门的服饰和规定,以表明身份和地位。
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其穿着也都有所不同。
秦汉时期,北方的人们喜欢穿皮衣、毛衣、麻衣,而南方的人们则喜欢穿短衫、绸袍、罗衫等。
贫苦百姓们则只能穿着土布、麻布、草编制的衣物,颜色也相对简单。
二、饮食习惯秦汉时期的人们饮食也有着一定的规定和习惯。
例如:一年四季的饮食不同、每天的三餐要按时吃、吃饭时要有规矩等等。
此外,饮食方面也讲究素雅。
尤其是贵族、学士、文人等这些地位较高的人,更是有特定的饮食规定。
饮食也与地域、职业、财富等因素有所不同。
北方人们喜欢吃面食、肉类、豆制品等,而南方人则喜欢吃米饭、蔬菜、鱼类等。
贫苦的百姓则主要以小麦、杂豆、杂粮为主食,肉类则很少吃。
三、生活习惯秦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着许多讲究,尤其是官员、贵族等地位较高的人,更是有特定的社交礼仪和行为规定。
例如,在社交场合中,该起立时起立,该跪时跪,所有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规定。
坐车、步行、进餐等时候也有所不同,都要符合特定的规定。
此外,《礼记》中也提到了关于人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包括了尊敬长者、尊重礼仪、注重规矩等。
四、婚俗在秦汉时期,人们的婚姻观念日益成熟和开放,婚俗习惯也日趋繁荣和多样化。
在婚姻方面,采取的是“媒妁之言”的方式,即是由媒人为红娘介绍,双方经过多次面谈、互相了解后,最终确定婚约。
此外,还有拜堂、交拜、交杯酒等礼仪。
百姓们一般在农历正月、三月、五月、九月等日子办婚礼,盛大而隆重。
千年文化服饰展之秦汉1、首服:秦汉男子的首服,与古制有明显不同。
古代男子多不裹头,单用冠帽约发。
至秦朝,将幅巾颁赐武将,与冠帽同用,但只限于军旅,不曾施于民间。
后,幅巾一度成为庶民首服。
东汉末年,幅巾成为一种时髦装束,连身居要职的官吏也喜欢用此约发。
(1)、幅巾:是指一种方形巾帕。
一般被裁成三尺见方的一块,用于裹头,所以又称头巾。
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2)、帻:也是一种包髻之巾。
开始也是为庶民所用,后为身份显贵者用,一般用法是先戴巾帻,后加冠饰。
职官平时燕居,可单独戴帻。
帻分为“介帻”和“平巾帻”。
“介帻”是巾顶端隆起,造型似夹角的屋顶。
“平巾帻”是指顶部平坦的巾帻。
按照规定,文官戴进贤冠,必须衬介帻,武官戴武冠,必须衬平巾帻。
(3)、冠:汉代冠帽是区分等级差别的基本标志之一。
种类有如下: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巧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
2、体衣:(男子服饰)1、袍服: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那个时期的袍服,只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
在汉四百年间,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它们基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袖口紧窄部分名叫“袪”,袖身宽大部分名称“袂”。
领、袖都饰有花边。
1.1、曲裾袍:承袭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
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1.2、直裾袍:直裾又称“襜褕”(chān yú),西汉已经出现,但并不作为正式礼服。
至东汉以后,直裾的襜褕逐渐普及,并且替代了深衣,除祭祀朝会之外,各种场合都可穿着。
2、禅衣:平日燕居,仕宦之间多服禅衣。
禅衣即单衣,其形制与袍略同,唯不用衬里。
3、普通男子,则穿布襦短衣。
大多紧身,袖口窄小,以便劳动从役。
4、裤:穿着于袍内。
4.1、胫衣:古代裤子皆无裆,仅以两只裤管套在膝部,用带子系子腰间。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后统一了中国主体部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定都咸阳(今西安附近)。
由于秦王赵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用皇帝称号,自封始皇帝,人称秦始皇,传位后的皇帝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世万世。
他对国家进行了许多项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权的确立,取代了周朝的诸侯分封制;统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统一度量衡,便于工程上的计算。
秦始皇还大力修筑驰道和直道,并连接了战国时赵国、燕国和秦国的北面围城,筑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来自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袭。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为丞相,并听取其意见,下令“焚诗书”,收缴天下兵器,役使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马俑等。
部分史学家对以上事件存有怀疑,认为由于秦始皇的一系列激进改革得罪了贵族,平民无法适应,才在史书上留此一笔。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杀害太子扶苏即位。
但十个月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包括六国遗臣等野心家乘势作乱,前206年刘邦围攻咸阳,秦王子婴自缚出城投降,秦亡。
此后,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四面楚歌。
项羽在乌江自刎而死。
楚汉之争至此结束。
汉高祖刘邦登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开始。
到了汉武帝时,西汉到达鼎盛。
并与罗马、安息(帕提亚)、贵霜并称为四大帝国。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彻底削弱了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实现中央集权;他派遣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北伐,成功地击溃了匈奴,控制了西域,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发展了对外贸易,使中国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学说也被确立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其他艺术与文化也蒸蒸日上。
同时期还出现了第一部通史性质的巨著——《史记》,同时这时的中国出现造纸术,大大推动了文化发展。
秦汉女子服饰特点
秦汉时期,女子的服饰主要分为两大类:礼服的深衣和日常穿的襦裙。
秦朝时期民间的女子一般穿襦裙,讲究大襟窄袖,并在腰间用丝带系上,颜色以朴素为主。
同时,民间女子也非常喜欢穿深衣,这种服饰在汉代开始真正发展起来,但秦朝时期人们已经非常喜欢穿了。
对于汉代,女子服装的特点是衣袖趋大,袖口收敛,曲裾直裾并存,其中曲裾居多。
特别是曲裾深衣,逐渐成为女子专用服式,通身紧窄,也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宽窄两种衣袖,镶边。
这种服装不仅男子可以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
另外,汉代还有一种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
衣服的颜色方面,由于秦汉崇尚黑色,因此深衣用色较深,给人一种古朴之美的感觉。
而平民女子的襦裙则相对朴素,主要颜色除了宫廷的女子外,民间的女子一般是不能用太鲜艳的颜色。
发饰也是秦汉女子服饰的一部分,如发簪是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
此外,由于古人衣裙都很长,翘头履的样式是为了防止走路时候踩到身前下裙。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女子服饰注重朴素、大方与优雅。
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吏袍服灰地菱纹袍服图。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为贵。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它们根本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这种袍服是汉代官吏的普通装束,不管文武职别都可穿着。
从出土的壁画、陶俑、石刻来看,这种服装只是一种外衣,凡穿这样的服装,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文吏穿着这种服装,头上必须裹以巾帻,并在帻上加戴进贤冠。
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皇帝冕服(图)秦汉服饰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前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汉代妇女服饰实物之一〔图〕汉代妇女服饰实物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实物中,服装的款式是典型的西域民族样式,但质料和纹样有汉族特点,还织着富有桔祥如意的汉字,是东汉时期各民族人民相互交融的产物。
秦汉时期男子服装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男子服装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款式、色彩、材质和搭配等方面,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男子服装的特点。
一、款式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主要分为长袍和短衣两种款式。
1.长袍长袍是秦汉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服装款式,其长度一般到膝盖以下,有的甚至拖地。
长袍的领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交领,一种是直领。
交领长袍的领子交叉在胸前,而直领长袍的领子则是竖直的。
此外,长袍的袖子也有宽袖和窄袖之分,其中宽袖更为流行。
在腰部,长袍都配有腰带,以固定衣物。
2.短衣与长袍相比,短衣更加轻便和实用。
短衣的长度一般在腰部以上,其款式类似于现代的马甲或坎肩。
短衣的袖子也有宽袖和窄袖之分,但总体来说,窄袖更为流行。
在腰部,短衣同样配有腰带。
二、色彩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色彩比较单一,主要以深色系为主,如黑色、深灰色、深蓝色等。
这些颜色不仅显得庄重沉稳,而且也比较耐脏。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婚礼、葬礼等,人们也会穿着白色或红色的服装。
三、材质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材质主要以丝绸和麻布为主。
丝绸是一种高档的面料,轻柔舒适,光泽度高,但价格也比较昂贵。
而麻布则是一种更为常见的面料,价格相对便宜,但质地较为粗糙。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面料,如葛布、苎布等,也被用于制作男子服装。
四、搭配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搭配比较简单,一般只需配上一条腰带即可。
腰带的作用不仅是固定衣物,还是一种装饰品。
在腰带上,人们常常会镶嵌一些金属饰品或宝石,以增加美观性。
此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朝见皇帝或参加宴会等,人们还会戴上一些头饰或佩饰,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长袍和短衣是主要的款式,色彩以深色系为主,材质以丝绸和麻布为主。
搭配简单实用,主要以腰带为主。
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服饰的介绍和特点以下是 8 条关于秦汉服饰的介绍和特点:1. 嘿,你知道吗?秦汉的服饰那可是超级有特色的!就说那深衣吧,长长的,把人包裹得可严实了,就像给人穿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你想想看啊,穿上这样的衣服走在街上,是不是感觉超有范儿!像秦始皇兵马俑里的那些士兵,不就是穿着类似的服饰吗?老霸气了!2. 哇塞,秦汉服饰的色彩也很有讲究呢!那时候可不是啥颜色都能随便穿的哟。
比如尊贵的颜色大多是给贵族们用的,咱普通老百姓可不能随便碰。
这就好像现在的名牌限定款,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呀!是不是觉得那时候的规矩还挺多呀!就像古代的公主们,那穿着华丽色彩的服饰,多耀眼啊!3. 哎呀呀,秦汉的男子服饰那也别具一格啊!他们的头巾、长袍,搭配起来真的很有气势。
这就像现代的男生穿上一套帅气的西装一样,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呢!你看那些秦汉剧里的男主角们,穿上那样的服饰,是不是特别潇洒倜傥呀!4. 嘿,说说秦汉女子的服饰吧!她们的裙子那叫一个漂亮,摇曳生姿的。
尤其是那种曲裾深衣,绕来绕去的,多有意思呀!就好像舞者们翩翩起舞时飘动的裙摆,美极了!你能想象一个古代的美女穿着这样的裙子从你身边走过吗?简直太迷人了!5. 秦汉服饰的图案也很丰富呀!各种动物、植物的图案绣在衣服上,那可精致了。
这就好比现在的高级定制服装上的刺绣,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功夫呢!你想,穿上有漂亮图案的衣服,心情是不是也会变得超好呢!比如说衣服上绣着一只凤凰,多威风啊!6. 哟呵,秦汉服饰的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厉害的!那布料的选择、裁剪的精细程度,可不是随便能比的。
这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让人爱不释手啊!难道你不想知道那时候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出这么精美的服饰的吗?7. 嘿,你知道秦汉时期不同身份的人服饰差别有多大吗?那真的是天壤之别呢!贵族和平民的衣服,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就好像在一个派对上,明星和普通人的穿着打扮差别很大一样。
真的很有意思啊,不是吗?8. 秦汉服饰真的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
秦汉时期服饰
秦代的军队服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帝国。
他自BC221—BC207年采用李斯、尉缭的建议,用油毡车千两、骑兵万匹、步兵百万余人,先后战胜韩、赵、燕、魏、楚、齐,统一中国。
秦始皇兵马俑再现了当时秦军的风采,因此也为了解秦军的军戎服装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
将军俑
身穿双重长襦,外皮彩色鳞甲,下着长裤,足蹬方口齐头翘尖
履,头戴顶部为双鶡的深紫色鹖冠,桔色冠带系于颌下,打八字结,
腋下佩剑。
中级军官俑
身穿长襦(或外披右衽褶
服),外皮彩色花边的前胸甲,
腿上裹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
尖履。
头戴双版长冠,腰际佩
剑。
下级军吏俑
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戴长冠,腿扎行滕,足穿浅履,一手持剑,一手持长兵器。
汉代服装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
公元前138、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沟通了与大宛、康居、大夏、波斯、条支、黎轩、身毒等国的联系。
汉武帝公元前104年改正朔,以服色,表示授命于天。
男子服饰
袍服
袍服的款式属于衣裳连属制,以大袖为多。
袖口
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
式样为:大襟斜领、右衽、衣襟开得很低领口处
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饰花边或剪成月牙状。
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制,西汉早期多。
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盛行,直衣襟,一般不
做正式礼服用。
禅(通“单”)衣
凡衣有表有里曰“袍”,无里曰“禅
衣”。
禅衣即用单层布帛制作的一种长衣。
禅衣是周以来普遍流行的一种服
饰,秦汉时期多做礼服用,文人穿的长及足,
武士穿的短至膝。
禅衣的形式也是深衣制的遗制。
分
直裾和曲裾。
衫
《中华古今注》记载:“三皇及未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以布开袴,名曰“衫”。
衫,古时指没有袖的衣服,以后
衫亦加短袖,后来对长袖的单衣也称为衫。
衫有两种:一种是穿在衣外没有袖子的,如半臂、褙子。
另一种是在衣内或贴身穿的短袖,又叫“汗衫”。
袴
汉代有“穷袴”,即有裆的裤。
穷袴前后有裆,
不可交通穿着。
秦汉时期的士庶下伸出穿裙外,多穿裤和穷袴。
女子服饰
襦
秦汉时期的妇女平时多穿衫襦,下着长裙。
襦的款式较多,
一般是斜领、宽袖,长度在膝或覆腰或长至足。
尊卑贵贱皆可
以穿。
深衣
汉代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尚,汉代
深衣采用衣裳连属制,但式样是有所改
变。
从外观上衣襟绕转的层数增多,衣
服下摆部分增大。
特点:衣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
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之分,袖口多镶
边,衣领为交领,领口很低,腰系丝带
一固定盘绕在腰际的衣襟。
裙
汉代妇女的裙子一般是裙长及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裙腰高到胸部为特色,配上短襦,是妇女的修长的体态呈现无遗。
劳动妇女一般在裙的外面再加一条围裙,叫“蔽膝”,节约裳的磨损。
同时还起到装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