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树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形状大小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地轴:假想轴纬线定义:模型纬度书写:40°N(S)划分: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分做90°识别:数字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数字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
纬度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经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特点:形状:半圆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同关系: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指示方向:南北东西半球划分:(20°W,160°E)经线圈经度书写:40°E(W)划分: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本初子午线:0°经线,地面标志: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识别:数字向右(东)增大为东经;数字向西(左)增大为西经经纬网定义:纬线和经线的交点作用:定位定义:与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圆圈长度:赤道最长,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两极为点关系:所有纬线相互平行指示方向:东西赤道:0°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纪念碑:厄瓜多尔基多市二、地球的运动三、地图的阅读 图例:识记常用图例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指向北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三种表示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表示地理事物越详细等高线地形图 相对高度四、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缓坡、陡坡分层设色地形图:五种地形: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 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 南极上空:顺时针 周期:一天(24小时) 意义 昼夜交替:晨昏线 时差 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特点 同时自转 地轴倾斜且倾斜方向不变,指向北极星 意义 四季交替 二分二至日 季节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划分依据:地球获得的光热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划分: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地球面貌: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一、 大洲和大洋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界线四大洋:太—大—印—北沧海桑田的证据二、 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 提出:魏格纳证据:轮廓、地层、动植物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两洋三洲一亚欧)不断运动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三、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四、世界的气候柯本气候分类法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夏季陆温>海温,冬季陆温<海温 海陆分布近海降水多,远海降水少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期长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干旱 寒带气候:全年酷寒干燥 高原山地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山腰最多。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知识树
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的知识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解释造成昼夜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2. 气候与气象:介绍气候和气象的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认识不同气候带的特点和分布。
3. 气象要素:介绍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概念,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气象图解: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气象图,包括天气图、气温图、降水图等,了解它们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6. 自然灾害与预防: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和飓风等,学习如何预防和减轻其影响。
7.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了解如何使用地图和卫星图像进行地理研究和分析。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