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树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25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七年级上学期地理重要知识点归纳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间隔与实际间隔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
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 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7、比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外表,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限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简单易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配思维导图,简单易懂!_亚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 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志的地图上,应该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确定方向。
5.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刻度分为数值刻度、线条刻度和文字刻度。
7.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 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3. 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4.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公里;赤道的周长是4万公里。
5.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6.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7.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 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0.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1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度的弧线称为子午线。
12. 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 大气圈的气候分区
4.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天气的形成和预报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的循环和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6. 土壤与农业
- 土壤的形成和组成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的发展和影响
7.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
- 人口问题和人口控制-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8.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精选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帮助!。
七上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认识我们的星球1.1地图的阅读1.地图四要素:图名、图例和注记、方向、比例尺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3.方向(1)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2)指向标地图,要按指向标判读方向,与指向标一致即为北(3)经纬网地图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1.2地图的选择和应用1.地图类型,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与两大类2.选择合适的地图(1)公园游玩,查看景点--导游图;(2)外出旅游确定行程路线--交通图;(3)了解国际时事,查看国家或城市位置--政区图1.3地球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直觉猜想)②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④地球卫星照片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海边看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③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④地球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赤道地区。
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1.4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所在的系统可观测宇宙2.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它运行,组成太阳系。
3.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背诵要诀: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基本数据有什么特点?距日距离:不远不近;质量体积:不大不小;表面温度:适中。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图文地理是一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科学,旨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作为中学生,学好地理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
本篇文章将介绍七年级地理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第一章自然环境与地理知识地理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地球固有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资源的总体组合。
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和矿产等多个方面,是生命栖息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地貌类型地球的表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最多的地质层。
地壳表面的地形由地貌类型决定。
地貌类型指地表的形态和特征,与地球内部的地形演变、外部力量的侵蚀作用、气候和植被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地球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和河谷等多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气候和气象现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数十年至数百年时间内的天气状态总体表现,是由气圈中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气循环和地表反射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气候对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气象现象是指天气状况和气候变化中的各种表现,如降雨、风速、气温等。
它们是我们追踪天气变化和研究气候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
第二章人文环境与地理知识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通过活动所创造或改造的地域环境和景观,比如城市、乡村、交通、居住、农业和工业等。
人文环境的构成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等方面。
了解人文环境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形态,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城市与乡村城市和乡村是地球上最主要的人类居住地,它们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
3. 坐标系与定位- 经纬度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系统。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2. 经济活动与资源- 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实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数据。
- 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解读数据。
3. 地理知识的运用- 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