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的常用剪法及纹样
- 格式:ppt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12
瑞安市职业中专韩伟秋基本纹样(1)、太阳纹,是圆形剪纹,多表现人物,动物的眼睛,还用它来作为服饰上装饰,动物身上的特定剪纹。
6个圆形纹的排列可形成梅花纹,多个可形成联珠纹。
(2)、月牙纹,在剪纸作品中应用十分广泛。
动物,人物的眉眼和花饰等。
可多处采用,可以变换为云纹,水纹和动物身上的旋转花纹。
(3)、锯齿纹,形同锯齿得名,也称“铰刺纹”适合表现毛发,毛绒,花草的筋脉和山、地上的草木等。
(山东高蜜)(4)、方形纹,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梯形等,一般用于衣纹装饰,建筑家具,器物的表现。
(广东戏曲剪纸)基本纹样综合纹样(1)、水波纹,由月牙纹演变过来,更加流畅活泼,既可表现水纹又可以表现衣服上的装饰纹(2)、云纹,月牙纹的变体,形同如意,吉祥,民间广泛应用,“云勾勾”。
(5)、联珠纹,圆形的整齐排列,水珠的连续排列。
可用于花的造型。
(3)、火纹,不常见,但其形态生动有气势,传统故事题材中可见。
(4)、花蕊纹,太阳纹的演变,又是太阳纹和锯齿纹的结合,花蕊造型和人物衣服和动物的装饰。
综合纹样基本纹样剪法太阳纹剪法1、先用剪刀从圆圈中间扎下,沿直线剪到圆线的边。
2、剪刀尖转换方向,顺着线一直转着剪。
3、一边剪一边转动纸的方向,直到剪完。
作业:根据所学,尝试剪出各种剪纹。
剪纸的七种基本剪制方法剪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剪纸的技艺丰富多样,其中有七种基本的剪制方法,分别是对折剪、多层剪、雕刻剪、切割剪、围剪、绕剪和补剪。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种基本剪制方法。
第一种基本剪制方法是对折剪。
对折剪是将纸张折叠后按照折线剪开。
常见的对折剪剪制物品有吉祥物、动物、花卉等。
对折剪需要掌握对称和比例的原则,剪制时要注意两边的线条要对称。
第二种基本剪制方法是多层剪。
多层剪需要将纸张折叠多次,形成多层的纸张,然后按照图案的轮廓剪开。
多层剪剪制的物品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常见的多层剪剪制物品有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等。
第三种基本剪制方法是雕刻剪。
雕刻剪需要使用刀具将纸张表面切割开,形成图案。
雕刻剪剪制的物品线条细腻、形象逼真,常见的雕刻剪剪制物品有人物像、花卉纹样等。
第四种基本剪制方法是切割剪。
切割剪是将纸张切割成不同的形状,形成一种局部透光的效果。
切割剪剪制的物品光影效果明显,常见的切割剪剪制物品有窗花、灯罩等。
第五种基本剪制方法是围剪。
围剪是将整个纸张剪成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然后在圆形或者方形的外围剪上图案。
围剪剪制的物品常常具有明亮的色彩和明快的形状,常见的围剪剪制物品有花篮、蝴蝶等。
第六种基本剪制方法是绕剪。
绕剪是将纸张按照一定的方式绕在剪刀上,然后在纸张上剪出图案。
绕剪剪制的物品具有曲线美和流畅感,常见的绕剪剪制物品有藤蔓、卷云等。
第七种基本剪制方法是补剪。
补剪是在已剪好的图案上进行进一步的剪制,补充细节或者修整形状。
补剪剪制的物品常常具有精细和高度的技巧,常见的补剪剪制物品有动物的眼睛、鱼的鳞片等。
总之,剪纸的七种基本剪制方法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
这种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剪制剪纸作品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和熟练的技巧,这也体现了剪纸作为一门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技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统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手工艺品。
剪纸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0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
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
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吉祥和喜气。
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的方法有哪些1、对称折剪法对折,描出形象的一半,剪之。
2、叁角形折剪法正方形纸对折,60°角度按*示折叠,剪之。
3、四角形折剪法两次对折,再沿对角线折,描画一半纹样,剪之。
但设计时必须注意左右两边要有连接点,否则会剪成单独碎片。
用正方形的色纸,按*折叁次,叠成叁角形,然后按四角,四边,中心的形态构成法则刻剪出各种纹样。
4、五角形折剪法将正方形纸对折,依叁角形底边中点再折。
按*状沿线剪开成五边形或五角星5、六角形折剪法正方形对折,再依底边中点按*示虚线折成*状剪之。
注意*式A线与B线应相等。
6、团花的'剪法用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折叠方法,设计上一个单独的纹样(占花团的1/4,1/5,1/6,1/8)照样剪好,展开即成对称团花。
设计时要突出花边有方向的连续运动特点,形成生动的气韵。
先剪细部后剪粗部,先内后外,过细处可用刀刻。
7、角隅纹样的剪法角隅纹样又叫角花,常以90度直角为基础,对角折后,设计上一个角花纹样,剪好展开即成,用于装饰角部的*案。
如将角纹样连接起来,便成边框纹样。
使用剪刀的规则与要求: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合拢、平放在桌上;剪刀不能对着人;剪完纸后,剪刀放回小筐;传递剪刀时应合拢刀片握于手心、将刀柄部分递于他人。
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
1.一般在剪纸过程中转纸不转剪刀。
2.步骤为一折、二画、三剪、四展开。
3.可以先把形象画在纸上,让孩子沿着轮廓线剪。
开始由大人画,慢慢让孩子自己画。
4.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剪纸,达到想剪什么就剪什么的程度。
剪纸技艺:技法上主要以阴剪为主,剪、刻、撕、烫,这些都是剪纸的技法。
有颜色的要把大体的轮廓区分好,隔断非常重要,刻出来是白色,再用毛笔点上颜色,这种手法叫点染,颜色不是一次性点上。
多层套色,有面相连,但是线条没有连接在一起,这种就叫阴刻,有线相连的叫阳剪、阳刻。
将阳剪和阴剪结合起来一起剪,可以更多的反应剪纸的层次变化。
民间剪纸用途分类及历史民间剪纸用途分类及历史篇一:民间剪纸用途分类剪纸的分类及意义剪纸的分类一、根据剪纸纹样: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二、根据剪纸的寓意: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三、根据用途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可分四类:一、张贴用,即直接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扎之上以为装饰。
如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灯笼花、纸扎花、门笺;二、摆衬用,即用于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
如喜花、供花、礼花、烛台花、斗香花、重阳旗;三、刺绣底样,用于衣饰、鞋帽、枕头。
如鞋花、枕头花、帽花、围涎花、衣袖花、背带花;四、印染用,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用于衣料,被面、门帘、包袱、围兜、头巾等。
窗花用于在贴窗户上作装饰的剪纸。
以北方为普遍,北方农家窗户多是木格窗,有竖格、方格或带有几何形花格,上面张糊一层洁白的“皮纸”,逢年过节便更换窗纸并贴上新窗花,以示除旧迎新。
窗花的形式有装饰窗格四角的角花,也有折枝团花,更有自由的各式适合花样,如动物、花草、人物,还有连续成套的戏文或传说故事窗花。
总之适应不同形状的窗格作成不同的布置。
有一种布置较特别,即跨越窗格的窗花,在山东民间称作“窗越”。
喜花喜花婚嫁喜庆时装点各种器物用品和室内陈设用的剪纸。
一般是将剪纸摆衬在茶具、皂盒、面盆等日用品上,有贴在梳妆镜上。
喜花图案题材多是强调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寓意。
色彩为大红。
外形样式有圆形、方形、菱花形、桃形、石榴形等,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喜鹊、花草、牡丹等。
构图布局有“花中套花”的方法。
礼花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剪纸。
在广东潮州一带称作“糕饼花”、“果花”,浙江平阳一带称作“圈盆花”。
礼花题材多取吉祥喜气的图案。
在山东为庆贺生子的“喜蛋”上贴剪纸,或将蛋染红露出白色花纹。
在福建农村互相馈赠寿礼用乌龟图案以象征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