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三里城镇中心小学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学校简介三汊港镇中心小学位于风光旖旎的鄱阳湖畔,坐落在景色宜人的丁仙垴脚下,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国有公办小学。
六十年的漫漫时空,饱尝历史沧桑,见证着全镇小学教育的发展与腾飞。
1981年学校由原来的“港头完小”更名为“三汊港中心小学”,是全镇小学的教育科研中心,也是当时全县四所重点小学之一,下辖本部、港头、亮星、左桥、长红、荷塘、茅岭、赤岸、铁炉、西湖、黄岗、梅堂、铸山一小、铸山二小等14所村级完小。
1998年因抗灾复校,中小校址由原来的老街迁入新镇。
近十多年来,学校几经政府投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校总占地面积42394平方米,建筑面积12575平方米,绿化面积1356平方米。
远程教育播放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现有学生2800余人(不含六年级),教学班级79个,其中低年级33个,中年级16个,高年级30个,属全县农村小学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
学校现有教职工111名,其中专任教师111名,退休教师46名,专任教师中受聘中级职称的47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具有本科学历的9人,专科学历的23人,教师达标率为100%。
教师队伍中有郑少华、段谟坚、段嗣汉、刘德华等劈波斩浪,扬帆奋进的历任校领导;有王叙志、李会鹏、吕秋生、段训平等终生从教,矢志不渝的老教师;有一大批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的新教师。
全镇上下已形成了高级教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奉献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近几年来,我校有6篇教育科研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有19名教师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陈初孙老师获得省教育厅嘉奖。
同时,学校在现任校长吴礼荣同志的带领下,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发展为核心,积极争取资金,科学规化,已初具花园式学校规模。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创新了德育教育方法,开展了“体验生活,做港小新人”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收效显著,与此同时狠抓教学质量,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曾多次获得“全县教育系统目标管理达标先进单位”、“都昌县德育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光荣称号。
中心小学学校概况介绍行中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行中植基小学。
于1974年从迁建至此并更名行中中心小学。
2010年1月15日,我校有幸得到广州雅丽思企业联盟的资助后,在政府的批准下,学校更名为“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
学校历史悠久,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行中雅丽思中心小学是全县首批县一级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7人,教职工32人。
学校占地面积12309平方米,建筑面积2842平方米。
设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各1间;教仪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少先队部室装备符合要求;其他场室全面配套;学校运动场设置有二百米环形跑道和一百米直跑道,一个篮球场,两个排球场。
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办学条件优越。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教育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学校师生勤教勤学,树立“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创建“活泼、乐学、扎实、和谐”的良好校风,走出了一条“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之路。
抓好“三化”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是行中中心小学的办学特色。
在“三化”工作中突出抓“早、恒、细、实”四个字,如今,校园绿化面积计3200多平方米,学校绿化覆盖率达到97%。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行中中心小学于1999年评为梅州市“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先进单位;2001年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1年评为(1996—2000年)平远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县“文明学校”;在中心小学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下,全镇小学从1999年至2009年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2013年被评为“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德育达标学校”。
行中中心小学体育代表队分别于1999年、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七届全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前六名的优异成绩;中心小学党支部分别于2001、2002、2003、2004、2006、2007、2008年度评为“县先进支部”。
关爱留守儿童创建特色校园----三里中心小学创建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示范校材三里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全校1200余人,留守儿童846人,在校食宿百余人。
留守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享受不到家庭的直接关爱和温暖,给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省、市、县妇联的高度重视、热情支持下,学校历经变迁,几经风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村比较有特色的学校之一。
历届师生精诚团结、励精图治、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充分挖掘潜力,严格奖惩制度,激发师生活力。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努力探索实施了“三八”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取得了累累硕果。
2009所后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示范家长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江西省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江西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三八”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南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学校、南昌市创建“无血吸虫病人学校”先进集体、南昌市第三届科技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南昌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进贤县目标管理先进学校、进贤县优秀党支部、进贤县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进贤县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进贤县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进贤县现代教育管理和使用工作先进单位、进贤县网上家长学校先进单位、进贤县助残工作先进单位、进贤县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进贤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先进单位、进贤县退教协工作先进单位、进贤县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精心建设,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氛围。
我们坚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使他们能够以校为家、爱校如家。
(一)着力优化学习环境。
学校争取财政下拨资金300余万元,先后建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并设立了独立的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和现代化自然科学实验室;建立了留守儿童办公室、活动室,以及拥有2.5万余册书籍的图书室;配备了彩电和DVD机等设备,实现了远程教育、有线电视和DVD节目进教室;体育设备齐全,在2012年上半年建设了标准化的2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进一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活动条件。
镇中心小学学校简介镇中心小学校坐落在镇政府驻地的南侧,环境幽雅,交通便捷。
学校始建于1951年,经过60年的发展,占地2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1平方米。
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
有崭新的综合连体楼,包括教学区、办公区、功能室区;有标准化的运动场;拥有先进的校园“班班通”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拥有先进的电脑室、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有藏书颇丰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25人,共12个教学班,教职工36人,专任教师36人,学历达标100%,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8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思想,以情感和制度相结合,充分挖掘师生潜能。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管理注重成人与成才的结合、常规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校内管理与校外监督的结合、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体现了学校"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又充分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管理学生。
学校积极地联系一些社会爱心人士及团体,争取民政、妇联等部门的支持。
“文莉爱心”基金、顺丰物流、民政、妇联先后资助贫困学生80余人次。
学校遵循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我校被评“宁教育教学先进学校”、连年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廉政文化示范点”、“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市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等荣誉。
创建“零犯罪学校”工作基本情况镇中心小学座落在镇政府驻地南侧,环境幽雅,交通便捷。
学校始建于1951年,经过60年的发展,占地20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1平方米。
分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
现有12个教学班,36名教职工,625名学生。
有崭新的综合连体楼,包括教学区、办公区、功能室区;有标准化的运动场;拥有先进的校园“班班通”设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拥有先进的电脑室、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有藏书颇丰的图书室和阅览室。
中心小学学校简介办学理念: 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办学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简介:市镇中心小学,地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刘大水库东南侧,是一所标准化农村中心小学。
学校始建于1997年,现校园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现设36个教学班,学生922名,教职员工98人,专任小学高级教师90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42人,中师学历21人,岗位合格率100%。
大市学科带头人 4 人;大市骨干教师 14 人;曾经多人次被市评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以及课改先进个人。
如今在张金政校长的带领下,建有一支和谐向上、充满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班子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奉行“为人、处事、奉献、服务、和谐、双赢”的办学理念。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走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发展之路。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总体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迈开了新步伐。
学校近几年来在市政府和教育局及有关单位支持赞助下,校容校貌和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
学校的环境建设有划、有档次。
学校先后建成了设施一流的计算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和多媒体会议室。
并且在2021年9月配备了先进的班班通工程。
这些设施的建成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的教学工作本着务真、求实、进取的的原则,一年一个台阶扎实推进。
在本学期教育局举行的六年级学生质量抽测中,我校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
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研修一体、推进课改”多次在“原野行动”、村小校长培训等活动中展示,学校教师有3人获国家级优秀课;30人获优秀课;34人获市优秀课。
学校启动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多彩的舞台,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在这里成长、起飞!学校的德育工作:抓常规、促发展。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常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正在彰显特色。
学校的学生社团工作正在热烈的开展之中。
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莲县于里镇中心小学简介于里中心小学位于潍徐公路东侧,于里镇驻地。
占地面积29.5亩,建筑面积2268平方米,现有校舍115间,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3名,教职工36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布局合理,区化分明,环境优雅,窗明室净。
校园内绿树成萌,四季常青,错落有致,入情入景。
校园所有干道甬路、活动场所全部硬化;所有的空闲地都栽花植树种草,绿化率达100%。
校园文化建设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情。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各种教学仪器、电教、音体美器材配备均达国家一类标准。
图书生均20余册,报刊40余种。
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学生微机室、电化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和实验室。
建有简易乒乓球台7个、篮球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一处。
2002年下半年学校建成校园网并实现了与五莲教育信息网的连接。
学校奉行“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
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打造了一支品德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工教干队伍。
有市优秀教师2人,市师德标兵1人,市教学能手1人,县教学能手5人,县教坛新秀10人。
学校大力实施教科研带动战略,承担省市县各级实验课题10余个,每年有3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
学校牢固树立“德育为首”意识,不断强化德育管理,大力开展“一级一品”培养合格小公民活动,实现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程无缝隙。
学校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
开齐、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多名学生的书画作品、作文、手工作品在省市县获奖,多名学生在县运动会、音乐项目比赛中获奖,计算机、学科教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县文明单位”、“县规范化学校”、“幼教工作先进单位”、“校园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学校管理腾飞奖”、“图书仪器管理先进单位”、“五莲县素质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基本情况大悟县原名礼山县,建县于1933年,1952年更名为大悟县。
位于鄂东北部,地处大别山西端南麓,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
县境北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新县交界,南与武汉黄陂区、孝昌县接壤,东与红安县相邻,西与广水市相连。
全县国土面积1986平方公里(即29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237万亩,耕地面积37万亩,水面22万亩,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属低山丘陵地区。
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3%,动植物种类较多。
境内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降水量在1049—1170mm之间,无霜期在227—242天之间,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
县辖3乡14镇、362个行政村、36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
大悟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中国工农红军在大悟境内第一次活捉了国民党将军——少将师长岳维峻;俘获了第一架国民党飞机,并命名为“列宁号”,成为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部队在大悟宣化店发动了闻名中外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大悟“山上少了一茬树,村里少了一代人”,当时全县26万人中,先后有15万人参加革命,6万余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烈士就达1万多人,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大悟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其中大悟籍开国将领37位。
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大悟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
大悟也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大悟县资源比较丰富。
境内已探明的矿藏有38种140处矿产地,主要矿藏有铜、金、银、重稀土、磷、萤石、硅石、大理石、花岗岩等。
主要农特产品有板栗、花生、茶叶、山野菜、乌桕、水果、银杏等,其中乌桕年产量居全国县级之首,花生、板栗年产量居全省前茅,先后被授予“全国乌桕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国家绿色食品花生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花生板块大县”,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栗、花生、蜂产品基地建设县。
三里镇中心小学课程设置自查报告我校位于三里街,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2009年撤并教学点办成寄宿制学校。
现有23个教学班,教职工60名,在校生1390名。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按教育督导计划,我校对义务教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
总结如下:一、自查自纠领导小组:组长:黄清谊成员:曾茂才樊璇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设置,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星期一第五节单周为班会、少先队队会、科技活动、国防教育活动,双周为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防艾教育、计生教育、法制教育课。
艺术课包括音乐和美术课,写字课单周练习钢笔,双周练习毛笔,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市镇中心小学学校简介
新市镇位于济阳县西北部,中心小学共有教学班15个,学生678人,专任教师37人,服务新市镇48个行政村。
占地26706平方米,在建建筑房屋两栋,建筑面积6441.8平方米。
有简易实用的运动场,科学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器材室、舞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美术器材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科技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
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目标,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制定了“勤思、博学、文明、守纪”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为人师表,严肃认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教风,全体教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镇前列,起到了乡镇中心小学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全县乡镇中心小学年终评估中名列前茅一,县小学生羽毛球比赛总分第一名,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总分第三名,济南市武术比赛女子规定拳第二名。
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0%,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被授予“济南市绿色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荣获济阳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新市镇“科学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
大悟县三里城镇中心小学简介
三里城镇中心小学原是大悟县四所重点小学之一,鄂北窗口学校,学校座落于凤景秀丽的三里镇北,左右两条河流环抱校园,水流潺潺,背靠杨八姐擂鼓的山峰—擂鼓台,是理想的学习乐园。
学校1975年创建,校园占地面积1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54平方米,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3人,县骨干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2人,县市教育学会会员各2人。
有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校史室、实验室、仪管室、微机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有学生食堂、住宿,基本做到了建设标准化,管理人性化,落实制度化。
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7年被县政府授予“绿化合格学校”,2000年被县政府授予“示范学校”,2002年被县教育局评为“美育先进单位”,2004年被县教育局援予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2004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9年被县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县教局授予“德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县市教育局授予“装备标准化学校”,学校选送的《农家小姑娘》获县美育节一等奖,还获得第二届、第三届美育节“优秀节目奖”,获得县局第一套全国校园集体舞竞赛二等奖,多次被镇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单位”、“教学优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