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3篇乡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第1篇行政村位于乡北4公里处,辖、积善村2个自然村。
全村共有291户,822人,其中五保户6人,低保户104人,特困家庭5户。
全村劳力483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85人。
村xxxx3人,村党小组5个,共有党员53人。
全村有耕地2507亩、林地2450亩、草地2571亩。
水浇地966亩,机井13眼,全部为管灌,以蔬菜、甜菜种植为主。
20__(请自填)年人均收入2200元,是20__(请自填)年省级重点贫困村。
一、村土地流转现状目前,该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为转包和出租,均为外出务工农户与村留守种植农户之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到20__(请自填)年底,全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88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5%,流转土地农户183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63%:其中较大宗土地经营权流转3起,流转土地农户32户,占流转土地农户17.5%,流转土地面积320亩,占流转耕地17%;其余为农户之间零星的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划及运行情况20__(请自填)年初,村支部书记组织村里种植大户、回乡创业能手等人,在三家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建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社"。
合作联社通过积极争取县土地综合治理资金支持,建60平米育苗大棚10个,铺设膜下滴管。
目前共接收入社农户35户,入社农户基本为村留守种植农户,共流转土地1247亩。
采取自愿入股的形式,每亩交纳股金500元,合作联社统筹建设育苗棚,购买化肥、农药等。
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连片种植,统一管理、销售,收益分红,风险共担,调动了部分有想法,想致富的农民积极性,给全村种植户做了表率,能够有效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并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社形式的土地的流转,对土地进行平整和水、电、路、沟的综合整治,以及高效农业设施的引入,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加大。
同时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促进该村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迈进。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正文第一篇:创业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创业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规范进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乡各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我乡共有耕地122870亩,其中,农民家庭承包的耕地93506亩。
截止20XX年5月,我乡共有2349户农民流转出耕地面积41600亩。
二、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目前,我乡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是。
1、流转形式单一,只有有转包流转形式。
2、经营范围单一。
土地流转经营范围以种植粮食为主。
3、经营主体单一,只有农户。
4、流转效益明显提升。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涌现了大量的农业种植大户,增强了我乡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使全乡的土地的规模化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同时,土地的流转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及时地补充了全县工业及三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20XX年我乡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无偿为当地农村的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指导、业务咨询、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以进一步完善全乡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努力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
三、制定了土地流转帮扶办法。
1、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流转双方提供统一合同范本,组织供需双方谈判,指导签订流转合同等工作,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2、承担土地流转业务指导,为流转双方提供服务和法1律、法规及政策咨询,对发生的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处理或向上级部门申请仲裁等协调服务;3、对发生土地流转以后进行设施农业建设的,优先享受各项设施农业扶持政策;4、对流转转出土地的农民,优先享受镇、村两级再就业培训,并优先安排就业,对创办二、三产经济实体的,协调信贷资金扶持;四、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多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将土地流转给邻居或亲属,没有签订合同,导致承包费兑现难而引发纠纷,难以解决。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范文(通用3篇)村土地产权流转及产权市场状况调研篇1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洗礼,目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不断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实践阶段。
分析这个阶段的新实践,农村经济已逐步出现这样一个明显特点:土地活则经济活,土地流转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兴奋点。
如何紧紧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全面盘活、开发利用好土地这一与发展经济联系至关密切、潜能极为巨大的生产要素,对加快发展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黄庄村土地流转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
黄庄村位于县城北部二公里,人口1350人,耕地1200亩,人均耕地0.88亩,除村边少量的经济地,大部分土地在王店坡,距离村庄有3公里,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不便。
一、黄庄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1、流转的面积逐步扩大。
从1995年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流转的面积逐年增加。
1995年全村土地流转面积不到30亩,今年已达270亩,增长了9倍。
特别是近两年来,初步出现了由小块流转向成片规模流转的新变化。
全村一次性流转崐面积达20亩以上的就有3宗。
2、流转的形式不断丰富。
土地流转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委托代管:即外出务工的农户委托亲戚、朋友、邻居耕种,税费负担与收益分配由代管人与委托人签订书面或口头协议商定。
二是反租倒包:即将承包户的土地租过来,然后又转租给其他农户。
三是转让:有些农户因全家外迁或者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等原因,使得没有富余的劳动力耕作土地,经农户间相互协商同意,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其他农户。
四是互换:由于实行土地划分的关系,农户地块分散,不便统一经营和管理,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采取相互兑换承包经营权的方式流转土地,是我县较普遍的流转形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思想上存在一定顾虑,担心土地一旦流转出去,自己想收回时能不能收回;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还能不能发到自己手中;另外,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导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影响了土地的健康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速度。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范文(一)一、全县土地流转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我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旱土15万亩。
20**年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27万亩,涉及农户6.5万户,占耕地总面积的 19.77%。
耕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流转形式多样化。
目前,全县耕地流转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转让等形式为主。
其中转包3.3万亩,占29.3%;出租6.8万亩,占60.3%;互换0.8万亩,占7.1%;入股0.23万亩,占2%;转让及其它形式0.34 亩,占3%。
股份合作、招标承包、一次性出让等新的流转形式正在探索之中。
水市镇水市村唐义成承包本村320余亩耕地,用于发展烤烟和粮食生产。
清水桥镇平三村欧阳迪文自有耕地13亩,长期转包耕地368亩,短期转包耕地200亩,种植粮食580亩。
太平镇坪石头村欧阳植竹长期转包耕地5000亩,短期转包耕地1000亩,种植粮食1800亩。
2、流转范围不断拓宽。
流转的土地由水田扩展到了林地、旱地、渔塘等,土地流转对象由原来的本村内进行,扩展到外村、外县、甚至外省,经营主体从单户转向合作社,经营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粮食与优质高效农业并重。
20xx年全县850户种粮大户经营耕地面积45895亩,其中:流转面积6100亩,托管面积19876亩,代耕代种面积57469亩;全县10个种粮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 5605亩,其中:流转面积3500亩,托管面积1300亩,代耕代种面积751亩。
3、流转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流转的土地中,80%用于发展烤烟、粮食、蔬菜、生猪、工业原料林、中药村、油茶、水果等优势产业,做到了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土地流转,清水桥镇、水市镇、保安乡、太平镇等乡镇新增烤烟种植面积千亩以上,进一步巩固了烤烟的主导地位。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南川市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一种重要的农村土地管理方式。
为了了解南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特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方法1.实地踏查:走访南川市的各个农村,了解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2.问卷调查:向农户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和需求;3.座谈会:与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a.南川市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较为活跃,但整体上流转比例较低;b.农村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c.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较为谨慎,主要原因是担心失去土地产权和收益;2.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a.承租方流转土地后经营不善,导致土地逐渐退化;b.流转过程中合同内容不明确,导致纠纷频发;3.调研参与者对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a.在流转过程中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保护农户合法权益;b.加强对流转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c.探索土地流转与其他农村产业的结合,多元化经营;d.政府可以提供一些补贴政策,帮助农户顺利实现土地流转。
四、政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规范管理,明确合同内容和责任;2.加强农户培训:向流转方提供经营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3.推行多元农业经营:鼓励农户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减少对单一产业的依赖;4.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土地流转的补贴政策,帮助农户顺利实现土地流转。
五、结论南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户对流转的态度比较谨慎。
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并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培训,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移给个人或其他组织的行为。
由于人口流动、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和受让方、流转方式和流转利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研,形成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全面了解。
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趋势1.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中,以农户为主要主体,占比超过80%,其他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土地经营权承包企业等。
另外,调查还发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
承包经营是主要的方式,占比超过70%,其次是租赁经营和股权合作,分别占比20%和10%。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以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为主,少数为个人。
其中,农民合作社占比最高,达到60%,其次是企业和个人分别占比30%和10%。
2.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从调研结果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和规模化的特点。
一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多样化,如股权合作、联合经营等新兴方式的应用逐渐增多。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化趋势明显,目前已出现大规模流转的现象,一些大型农场或农业企业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1. 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
由于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则,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缺乏透明度,流转价格通常由双方协商确定,造成价格不合理,流转过程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调查背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农村耕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涵盖了农村各地,得到了15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农户已经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0%的农户尚未进行流转。
已流转的农户主要将土地出租给其他农户,占比55%,其他流转方式包括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经营(30%)、与农民合作社合作经营(10%)以及与个体农户合作经营(5%)。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调查显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原因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5%)、增加收入(25%)、减轻劳动强度(20%)以及从事非农业产业(20%)。
同时,有10%的农户表示流转土地是因为家庭劳动力不足。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困难调查显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面临一些困难,主要包括:流转手续复杂(25%)、缺乏流转信息渠道(20%)、农户对流转政策不了解(15%)、土地流转价格难以确定(20%)、承包合同法律保障不足(10%)以及担心土地流转后无法继续经营(10%)。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帮助政策调查显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帮助政策受到农户的普遍认可。
88%的农户表示流转政策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其中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0%)、增加了收入(35%)、降低了经营风险(15%)以及促进了合作经营发展(20%)。
5.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建议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农户提出了以下建议:简化流转手续(30%)、提供流转信息渠道(20%)、加强流转政策宣传(10%)、完善土地流转价格确定机制(25%)以及健全承包合同法律保障(15%)。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汪东礼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6月22日至2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张立梅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副县长方树林及县农委有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汇报,之后在舜山镇和独山乡等乡镇召开了由农村基层干部、人大代表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受让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我县12个乡镇,共有130个行政村,原计税耕地面积68.4万亩,人均1.8亩。
自农村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即中发[2005]18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各级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平等协商”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据了解目前全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为6.6万亩。
其中流转耕地面积5.4万亩,流转山地、水面等1.2万亩。
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代耕代种、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和返租倒包等。
二、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开展政策宣传,增强依法流转意识。
近年来,我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发[2005]18号文件。
一是开展培训。
几年来,全县共举办涉及土地经营权等方面
的各类培训班95场次,参训的乡(镇)、村组干部达6000多人次。
二是印发宣传资料,送政策下乡。
政府有关部门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摘要汇编成册,印发给基层干群、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
通过宣传,增强了农民群众依法流转土地的意识。
2、积极引导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县、乡(镇)政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积极发展种植大户,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舜山镇林桥村部分苗木专业大户,前几年,先后在本村租赁流转了2100多亩土地,今年初,通过镇、村干部协调引导,又从刚并入林桥村的原养马村部分农户中连片租赁200亩耕地发展苗木生产。
舜山镇炮嘴村农民李福保从邻村租赁130亩土地进行杂交稻制种。
独山乡裴集村农民陈思文等农户成立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从本村平郢组
连片租赁200亩耕地发展大棚瓜果蔬菜。
这些农民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租赁土地大都是在当地政府和村组干部的支持
帮助及协调引导下,才实现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的。
3、落实扶持措施,鼓励合理流转。
县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不仅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种植大户制度,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产量和效益,而且对受让耕地500亩以上,流转期在10年以上,且流转合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大户,县财政每年奖励3万元,同时还为其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支持。
几年来,县政府共为8个受让耕地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争取上级扶持资金30万元。
4、土地合理流转,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在调查座谈中,基层干群反映,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好处很多。
一是流转后的土地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承包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了,自发成立了各种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生产、科学种植,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从事二、三产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收入。
三是实现了出让户和受让方的双赢。
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租赁价格在逐年提高。
今年的租赁价在每亩500元左右,农户转让一亩耕地,租金加农业补贴每亩净收入在600元至700元之间。
而受让方通过租赁土地,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得到较高的经济收益。
如独山乡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陈思文介绍,他们生产的大棚瓜果和蔬菜,采用滴灌技术和优良品种,一年生产3季,两季西瓜或甜瓜一季辣椒,当年除去雇工工资、租金和建造大棚投入等,每亩净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程序不够规范。
一些基层组织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土地流不流转,怎么流转是农民自己的事,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和服务不到位。
加之许多农民法制观念不强,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流转土地采取口头协议、私下交易,流转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清晰,导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时有发生。
2、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健全。
现在多数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在本村或村民组内部成员之间进行的,双方不是亲友就是邻里,是一对一的自发流转行为。
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使流转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承包土地在较大范围内的合理流转。
农村中那些有技术专长和经营能力的人,想通过承包租赁一定规模的土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增加经济收入,往往因得不到土地流转信息,而找不到适合地方。
3、农村土地经营权上规模流转具有一定的难度。
首先是农民思想难统一。
在调查座谈中,有些专业大户反映,连片租赁上规模的土地,涉及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农民的承包土地,只要有1-2户不同意流转就很难形成租赁关系。
如舜山镇炮嘴农民李福保连片租赁130亩用于杂交稻制种,当时有少数农户不愿租赁,最后他用租赁其他农户的土地,采取以多换少的办法,才实现了连片种植,他实际支付租金的面积是187亩。
其次是多数农村劳动力没有真正从土地中解脱出来。
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在城市就业岗位不固定,收入不稳定,失业无保障,多数农民只把进城务工当作增加收入的手段,而不是视为职业,土地仍然是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不敢轻易放弃。
真正脱离土地进城务工经商的并不多,多数农户还是亦工亦农。
三是土地流转风险投入逐年加大。
调查中大家反映,过去连片的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200元
左右,现在已增加到500元上下,而且国家的各项补贴资金仍由原农户享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进程。
四、几点建议
1、要加大政策和法律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中央关于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广大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推进土地流转并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国家支持和鼓励通过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
县乡(镇)政府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和引导区域产业的整合与集中,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县、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和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土地档案,提供规范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指导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并履行备案手续,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3、要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市场化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趋势。
建立健全中介服务组织有利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臵,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要依托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乡(镇)、村各级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信息网络。
通过开展
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价格评估,法律政策咨询等项服务,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4、制定和落实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他们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二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是在政策补贴、项目资金、贷款投入、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受让土地流转大户倾斜和扶持,帮助农村专业大户和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速农村土地流转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