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内镜在治疗中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63.63 KB
- 文档页数:3
慢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作者:郭丽岩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慢性胰腺炎(CP)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和病程,当前缺乏统一治疗方案。
其中内科治疗、内镜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为CP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慢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体受各类致病因影响而导致其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的持续性损伤并弥漫性、节段性出现慢性进行性炎症,胰岛组织和胰腺泡发生萎缩,胰腺实质出现较为广泛的钙化、纤维化,胰腺导管发生串珠样病变等不可逆转的胰腺实质损伤。
CP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包括乙醇中毒、吸烟、胆管疾病、遗传、胰管梗阻、自身免疫、高钙、高脂、营养不良以及急性胰腺炎等。
胰腺纤维化是CP的病理特征,其主要临床症状以上腹疼痛反复、胰腺缺乏完善的外分泌功能。
CP常伴有胰腺实质钙化、胰腺假性囊肿、实质钙化以及胰管结石。
CP治疗也应针对上述并发症展开对症治疗。
当前CP治疗中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两种。
本文对CP的内科治疗展开如下综述。
1CP的发病率与临床症状简析就世界范围来说,CP并不属于少见病的一种。
CP发病率在欧洲各国之间约为(1-23)/100000之间,在日本此数值则更高,据相关文献中数据统计为45.4/100000。
而在我国CP则并不属于多发病症,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CP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有成为胰腺类多发疾病的趋势。
据相关部门调研结果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CP患者比例尚为0.05%,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上升,为0.33,至新世纪初已上升至0.89%。
对于近年来CP患者发病情况,笔者在参阅了各类文献并对其中数据展开分析的情况下发现,在近十年间CP发病率急剧升高。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CP的文献报道也呈倍数增加。
CP患者临床多有黄疸、消瘦、腹痛以及脂肪泻等等,同时还伴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胰管结石以及胰腺实质钙化等。
慢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摘要】慢性胰腺炎(cp)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和病程,当前缺乏统一治疗方案。
其中内科治疗、内镜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为cp较为常规的治疗方法。
本文就慢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胰腺体受各类致病因影响而导致其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的持续性损伤并弥漫性、节段性出现慢性进行性炎症,胰岛组织和胰腺泡发生萎缩,胰腺实质出现较为广泛的钙化、纤维化,胰腺导管发生串珠样病变等不可逆转的胰腺实质损伤。
cp具有较为复杂的病因,包括乙醇中毒、吸烟、胆管疾病、遗传、胰管梗阻、自身免疫、高钙、高脂、营养不良以及急性胰腺炎等。
胰腺纤维化是cp的病理特征,其主要临床症状以上腹疼痛反复、胰腺缺乏完善的外分泌功能。
cp常伴有胰腺实质钙化、胰腺假性囊肿、实质钙化以及胰管结石。
cp治疗也应针对上述并发症展开对症治疗。
当前cp治疗中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两种。
本文对cp的内科治疗展开如下综述。
1cp的发病率与临床症状简析就世界范围来说,cp并不属于少见病的一种。
cp发病率在欧洲各国之间约为(1-23)/100000之间,在日本此数值则更高,据相关文献中数据统计为45.4/100000。
而在我国cp则并不属于多发病症,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cp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有成为胰腺类多发疾病的趋势。
据相关部门调研结果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cp患者比例尚为0.05%,改革开放初期有所上升,为0.33,至新世纪初已上升至0.89%。
对于近年来cp患者发病情况,笔者在参阅了各类文献并对其中数据展开分析的情况下发现,在近十年间cp发病率急剧升高。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cp的文献报道也呈倍数增加。
cp患者临床多有黄疸、消瘦、腹痛以及脂肪泻等等,同时还伴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胰管结石以及胰腺实质钙化等。
中西医治疗慢性胰腺炎【概述】胰腺持续性、弥漫性或局限性炎症或炎症所致的继发性病变,临床上有胰腺炎的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胰腺炎。
分慢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无痛性胰腺炎。
前者较多见,临床是虽反复发作,但组织病变永久性损害较少;后者虽无腹痛,临床上少见,但永久性损伤病变明显范围广泛,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
一般认为国内病人发病原因大多与胆道疾病有关,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系感染、胆石症术后等。
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60%—7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与饮酒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诱发的慢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男性易患倾向。
其发病高峰年龄为35~45岁。
除酒精中毒外,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与慢性胰腺炎发病亦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缺乏、高脂或低脂摄入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儿童时期蛋白质缺乏可到胰腺损害,此类胰腺炎的典型病例见于10~20岁之间,两性的发病率相近。
约30%~40%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无明显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胰腺炎,此类病人集中于15~30岁和50~70岁两组。
青年病人常表现为严重腹痛、胰腺外分泌障碍和糖尿病,而老年病人常无明显腹痛。
有研究资料提示,自身免疫可能参与此类慢性胰腺炎的发病;还可能存在慢性胰腺炎的遗传性易患体质,一些持久而并不强烈的发病因素即能使之发病。
慢性胰腺炎属中医学腹痛、胁痛、胃脘痛、结胸等病证范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慢性胰腺炎的认识不断充实。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慢性胰腺炎发病常与胆道系统疾病、酒精中毒、肝脏疾病、血管病变、代谢异常、内分泌障碍、高血脂症、高血钙症、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异常、遗传性疾病及血液病等有关,但不少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并非清楚。
其早期病理变化为胰管中出现蛋白质栓子和钙化与其引起的狭窄,进而闭塞胰管引起腺泡细胞萎缩。
狭窄、蛋白栓子或钙化于胰管,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同节段的管系扩张,并可见到不同程度的水肿、灶性坏死和各类炎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胰腺实质发生硬化和萎缩性病变。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腺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以及导致胰腺分泌功能的障碍。
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1. 酗酒和吸烟酒精和烟草是慢性胰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
酗酒和吸烟会对胰腺造成直接损害,引起胰腺组织的炎症和慢性纤维化,导致胰腺功能异常。
此外,长期酗酒和吸烟还可能诱发胰腺癌等恶性疾病。
2. 胆石症胆石症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胆管和胰管长期受胆石的刺激和压迫时,胰腺分泌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慢性胰腺炎。
因此,胆石症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3. 遗传因素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胰腺炎是由多基因遗传所致,家族中有胰腺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病。
因此,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质锻炼和健康管理,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会诱发慢性胰腺炎。
比如,长期服用一些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胰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胰腺炎症和纤维化等病变,从而引起慢性胰腺炎。
因此,患有胰腺炎的患者在用药时应该谨慎,避免使用不当的药物。
二、治疗方法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和吸烟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所以患者应该尽量戒烟戒酒。
此外,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胰腺分泌的过度刺激。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开具一些胰酶替代剂、抗生素和抗炎药等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改善胰腺分泌功能。
3. 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胰腺外分泌替代治疗是慢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补充人工合成的胰酶,来代替患者体内胰腺分泌的胰酶,从而保证患者正常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4. 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慢性胰腺炎病例中,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与药物治疗原理一、慢性胰腺炎病因探析1.1 饮食因素导致慢性胰腺炎长期高脂饮食和暴饮暴食会引起胆道闭塞和乙醇代谢紊乱,刺激胰腺分泌增加,导致胰管的阻塞和压力升高,最终引发慢性胰腺炎。
1.2 胆道结石和感染造成的慢性胰腺炎胆囊结石或肠源性感染可引起胆道高压,使肠源性菌进入胆系统,并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胰总管,导致感染。
持续感染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和慢性胰腺炎。
1.3 遗传因素与先天畸形相关某些遗传突变如CTFR基因异常与先天免役缝合不能等与先天畸形有关的基因突变,都可以增加患者罹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二、慢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原理2.1 止痛治疗针对慢性胰腺炎常见的剧烈腹痛,可选用如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剂等止痛药物进行治疗。
这些药物能够缓解胰腺周围的神经纤维末梢对于局部炎变的感知和传导,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2.2 消除寄生物治疗如果胆道结肠菌群或寄生虫感染是慢性胰腺存在感染的主要因素,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抗生素或杀虫药来清除外源性寄生物或排除感染源。
2.3 减少饮食刺激和压力对于服用乙醇后反应过敏和压力增加导致复发的患者,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乐定等药物来减少乙醇代谢速度和增加胰腺神经张力,从而减轻疼痛。
2.4 胃肠动力调节治疗胃肠动力异常是慢性胰腺炎消化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应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提高食物排空等方法,可改善消化功能。
常见的药物包括马来酸多西格尔、生长抑素类似物、替普罗斯金等。
2.5 胰岛素治疗针对慢性胰腺炎合并的胰岛功能不全和糖尿病,需要进行持续饮食控制和使用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2.6 营养支持对于部分重度营养不良、消化消耗过多和有明显体重下降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静脉或口服途径补充高能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
三、慢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进展和前景随着科技和药物研发的进步,慢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也在不断演进。
目前,一些新型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主要包括:3.1 胰岛素液体制剂通过将胰岛素作为液体注射给药,可以改善其吸收和降低胰腺负担。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非外科治疗2024(全文)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不可逆的纤维炎症性疾病,疼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社会公共医疗负担。
CP 疼痛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胰腺形态改变、神经源性、基因相关的心身交互作用等,其治疗除戒烟、戒酒、控制饮食外,还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本文就不同病因引起CP疼痛的非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一、胰腺形态学改变l.胰管结石:胰管结石的治疗需要依据结石的大小、数量、位置及性质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当结石<5mm时,可直接通过经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tography ERCP)进行取石,当结石>5mm时,ERCP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 y, ESWL)为首选,ESWL 适用千位千胰腺头体部的结石。
胰管结石根据X射线可否透过分为阳性结石与阴性结石,对千阴性结石,先经ERCP放置鼻胰管来协助定位,再通过ESWL粉碎成<3mm的结石,若胰管扩张,可自行排出;若合并不全狭窄,碎石后ERCP可联合括约肌切开、网篮或气袭取石。
胰管结石患者应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重复ESWL、E R CP直到胰管内结石完全清除。
数字胰管镜联合电液碎石术(erele ctroh ydrau lic lithot ripsy, EHL)或激光碎石术(laser lithotripsy, LL)是治疗胰管结石的一种新兴技术,有文献报道,E H L或LL和E S WL之间的导管结石成功清除率(43%~100%比59%~80%)和不良事件具有可比性。
欧洲胃肠内窥镜学会(European S ociety o f G astrointestinal E ndoscopy, ESGE)建议,当ES W L碎石失败时,可以考虑胰腺镜引导下的碎石术。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去除病因,并以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和治疗并发症为重点;强调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的治疗方案;注意兼顾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进行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目前,多数治疗均旨在通过减少胰腺外分泌以让胰腺“休息”,然而其效果欠佳。
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减轻疼痛、纠正胰腺功能不全及并发症的处理。
1.一般治疗(1)慢性胰腺炎患者须绝对戒酒,避免暴饮暴食。
(2)慎用某些可能与发病有关的药物:柳氮磺吡啶、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吲哚美辛、氢氯噻嗪、甲基多巴等。
(3)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因食欲减退、吸收不良及腹泻,尤其是脂肪泻,常有体重减轻及营养不良的表现,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
保证每天总热量供给的前提是胰酶制剂的补充。
总热量的40%应由糖供给,每天补充的蛋白质不少于100~200g,其中一半应为动物蛋白,如鱼、肉类及鸡蛋等。
脂肪的供给应强调补充水溶性的、易被机体吸收的中链脂肪酸,其吸收后进入门静脉而不是肠淋巴系统。
某些长链脂肪酸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不宜使用。
对长期脂肪泻患者,应注意补充足够的脂溶性维生素,如A、D、E、K及B族维生素,适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对少数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丧失的晚期慢性胰腺炎患者,还可采用胃肠外营养(TPN)的治疗措施,即从静脉途径给入葡萄糖、中链脂肪乳制剂、氨基酸和白蛋白、电解质、脂溶性维生素等,以保证热量的供给。
TNP治疗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也有维持数年的报道。
(4)在急性发作期,特别是伴有胆道感染的患者,应使用抗生素。
如急性发作呈重症表现,应进行严密监护并选用生长抑素等药物积极治疗。
2.腹痛的治疗腹痛是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
疼痛的程度可由偶尔的餐后不适到伴有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的持续上腹痛。
腹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能导致麻醉止痛剂的成瘾。
(1)腹痛的原因:①胰腺的急性炎症:慢性胰腺炎常可多次发生急性炎症,每次发作症状类似,但一般后续发作时的腹痛程度较第1、第2次为轻。
小儿慢性胰腺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胰腺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慢性胰腺炎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慢性胰腺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控制并发症。
1.腹痛在疼痛发作期,治疗方法近似于对急性胰腺炎的处理。
对于儿童慢性胰腺炎,控制疼痛很重要,但有时却很困难。
可以用甾体类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补充胰酶以抑制胆囊收缩素的分泌。
在间歇期病人无明显的疼痛,可只对症处理。
如果一般的止痛药物无效,有时需用麻醉药物,但吗啡类药物因其可引起壶腹括约肌痉挛而受限。
对症状较轻的病人也可用限制胰腺分泌的方法减轻疼痛,如大量胰酶制剂的应用可反馈性抑制胰腺的分泌。
口服枸橼酸盐和依地酸二钠(EDTA)可减轻胰腺钙化和疼痛,但机理不清。
如果疼痛难以控制,药物治疗失败时,可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解除胰管梗阻,但切除腹腔神经丛或胰腺等治疗方法的效果不是十分肯定的。
2.饮食治疗慢性胰腺炎时吸收不良常见,但儿童中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治疗可用胰酶制剂,需摄入已补充维生素的平衡饮食。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要减轻症状并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
适当的限制脂肪摄入,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和脂肪泻。
但在考虑减轻症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儿童发育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
少量多次的饮食方法对有些儿童是可取的。
胰酶的补充也可减轻脂肪泻和蛋白泻,在治疗中如不能改善症状,可以增加剂量。
但在胃pH4时,胰酶的活性受限,可应用微胶囊肠溶胰酶制剂改善活性酶的传输,同时应加制酸剂,如H2受体拮抗药,保持消化道的pH值约为4~5。
如果这些方法不能改善脂肪泻,要考虑是否伴随有小肠黏膜疾病。
在营养不良十分明显的病人,胃肠外营养可以补充肠道的吸收不良。
饮食以低脂、高蛋白和高碳水化合物为宜,在某些营养不良病人,如饮食中脂肪配制受限,可考虑应用中链三酰甘油。
3.假性囊肿急性和慢性胰腺炎都可发生胰腺假性囊肿性病变。
假性囊肿是囊性结构,常局限于小网膜囊,可和胰管相通,囊液内含有高浓度的胰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