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国之三顾茅庐
- 格式:doc
- 大小:7.46 KB
- 文档页数:3
三顾茅庐主要概括《三顾茅庐主要概括》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三顾茅庐这个老有名的故事。
这事儿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天下大乱,就像一锅粥似的,到处都在打仗,各路英雄豪杰都想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大事业。
有个叫刘备的人,他可是个胸怀大志的家伙,心里一直想着要恢复汉室的荣光。
他身边呢,有关羽和张飞这两个好兄弟,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汉,就像两个超级保镖似的。
刘备知道,要想干大事,光靠武力可不行,还得有个特别聪明的人来给他出谋划策。
这个时候,就有消息说有个叫诸葛亮的人,那可是个奇才,就像神仙似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特别会治理国家,打仗的计谋也是一套一套的。
刘备一听,这可不得了啊,就像饿狼看见了肉骨头,眼睛都放光了。
他就想着,一定要把这个诸葛亮拉到自己的队伍里来。
于是呢,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
他们走了好长好长的路,那路可难走了,就像走在麻花上似的,弯弯曲曲的。
好不容易到了诸葛亮住的地方,那是个小茅屋,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的,风景倒是挺好。
刘备小心翼翼地敲门,就像怕惊扰了什么似的。
结果呢,一个小童出来了,说先生出门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一听,心里那个失落啊,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小火苗。
不过他想,这诸葛亮可能是真有本事,忙得很呢,那就下次再来吧。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又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去了。
这次他们满怀希望,就像买彩票的人觉得自己肯定能中奖似的。
可是呢,到了那儿,小童又说先生出去云游了,还没回来。
张飞这个急性子可就忍不住了,他气得像只炸了毛的公鸡,说:“这个诸葛亮也太摆架子了吧,大哥你这么诚心诚意地来,他还老是不在。
”刘备呢,虽然心里也有点失望,但他还是很有耐心地说:“三弟,不要这样说,人家是有大本事的人,肯定有很多事要忙。
”然后他们就又回去了。
又过了些日子,刘备下定决心,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这一次啊,关羽和张飞心里都有点不情愿,张飞还嘟囔着:“大哥,这次他要是还不在,咱们可不能再来了。
三顾茅庐详细故事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
为了日后取得大成,他狠抓招揽人才,请荆州著名学者司马徽推荐。
司马徽说:“这里有一个‘伏龙’,一个‘凤霄’,两人得一,就能平定天下。
”刘备四处打听,得知“伏龙”就是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陇的诸葛亮。
在中部,他住茅草屋,务农自食,苦读史书。
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
这时,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是奇才。
”为了请求诸葛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刘备、关羽、张飞带着礼物专程来到隆中(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又称湖北省)。
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援助。
恰巧那天诸葛亮不在,刘备只好留下名字失望而归。
几天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带着关羽、张飞冒风雪。
没想到诸葛亮又出去了,刘备等人又空了一趟。
张飞不愿意回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促他回去。
刘备无奈,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请他出来助自己挽救国家危局。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准备再次邀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或许有假名,但未必有真才实学,所以没必要去。
张飞却坚持要他单独打电话。
如果他不来,他就会被绳子绑起来。
刘备骂了张飞,第三次去隆中拜见诸葛亮。
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打扰他。
直到诸葛亮醒来,他才坐下来互相交谈。
在这间茅草屋里,诸葛亮和刘备一起讨论时局,分析形势,运筹帷幄,谋划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
刘备大为感动,愿意拜诸葛亮为师,请他出来帮助复兴汉室。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草堂”的诚意深深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去施展政治抱负。
成语“三访草堂”由此而来,比喻拜访贤才,诚邀他人。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武,北伐曹魏,占领荆州、益州,北上中原,建立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形成对峙的局面。
刘备死后,诸葛亮继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
他在给主公刘禅的奏疏中写道:“先帝不轻视群臣,而自己猥琐冤屈,三度茅房密切关注群臣……”可见他始终没有忘记刘备给予的理解和相遇之恩。
——《教师指南》三顾茅庐故事遭专家质疑其实这也不能说很奇怪,而且诸葛亮虽然来自荐,虽然是非主流意见,但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
三顾茅庐故事(600字概括)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一则著名故事,发生在公元190年,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概括如下: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始人,他为了能够得到智谋超群的诸葛亮的帮助,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草庐,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
第一次,刘备带着两个朋友,关羽和张飞,来到了诸葛亮的家。
诸葛亮正好不在家,他的妻子黄承儿告诉刘备他丈夫正在山中研究治国之策。
刘备留下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请他出山的意愿。
第二次,刘备亲自去找诸葛亮,但依然没有见到他。
刘备只好再次留下信函,并附上了自己对国家形势的分析和对诸葛亮才能的称赞。
第三次,刘备再次前往诸葛亮的草庐,这一次他带来了丰厚的礼品,并亲自写了一封衷心的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强烈期望和对他的信任。
这一次,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的坚持和诚意所打动,他答应出山,以自己的才能来辅佐刘备。
从此,刘备在诸葛亮的智慧指导下,建立了蜀国,成为了一个有着强大影响力的统治者。
这个故事传达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它展示了刘备的坚持和决心,他不畏艰难,不断努力,最终得到了他期待已久
的目标。
其次,这个故事强调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和智慧,他被视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刘备的成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这个故事也强调了忠诚和信任的重要性,刘备对诸葛亮的坚定信任和诚意感动了诸葛亮,使他愿意为刘备效力。
《三顾茅庐》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被广泛传颂。
它不仅展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智慧才能,更传递了许多关于坚持、忠诚和信任的重要价值观。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故事梗概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
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典故出处: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 máo l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诸葛亮《出师表》。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
茅庐:草房)。
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多含褒义。
三顾茅庐简述
三国时期,刘备求贤若渴,得知诸葛亮有宏才大略,和关羽,张飞一起到隆重拜请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考验刘备的诚意,前两次都没有接见他们,至到第三次方才相见。
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势局,三分定天下,随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请诸葛亮出山做他的军师傅,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也不在。
到了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非常谦恭的站在院子里等诸葛亮睡醒没有打扰,张飞和关羽都认为诸葛亮拖大很不高兴,而刘备仍然谦恭的等待。
最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感动,答应出山帮助刘备。
三顾茅庐故事简介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之一,发生在三国时期。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刘备、诸葛亮和孔明。
刘备是蜀汉的创始人,而诸葛亮则是蜀汉的重要谋士,被誉为"卧龙"。
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的过程,最终成功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当时刘备正在寻找人才来帮助自己建立蜀汉。
他听说了诸葛亮的名声,知道他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于是决定前去拜访他。
刘备第一次前去拜访时,却被门卫拒绝了。
刘备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再次前去拜访。
第二次,他又被拒绝了。
但是刘备并没有放弃,而是决定再次前去拜访。
第三次,刘备终于得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刘备说,他看到了刘备的诚意和决心,愿意出山辅佐他。
从此,诸葛亮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帮助他建立了蜀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的帮助。
这也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轻易放弃。
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怀和智慧,他看到了刘备的诚意,愿意为他效力,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个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努力,不断追求成功。
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故事是一则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坚持不懈和不轻言放弃。
它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的优点,给予别人机会,相信别人也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剧本时间:三国时代地点:卧龙岗人物:诸葛亮(演)张飞(关羽(演)童子(演)演)刘备(演)道具:茶杯、杯子和地图等。
小组 : 棒棒兔旁白:【建安七年初春的一天,从头野通往南阳卧龙冈的路上,远远走米一对人马。
前方三人都骑着马,一身戎身,一看就知道是三位将军。
中间是刘备,左侧是张飞,右侧则是关羽。
这是刘备第三次抵达这儿接见诸葛亮。
以前已经去了两次,都没有碰到诸葛亮。
此次能否见到三人内心也没底。
关羽(关羽凑近刘备)兄长,您亲身来了两次,这礼仪也太重了。
我想那诸葛亮不过名有虚假,不见得会有什么真学实才。
张飞(一边也帮腔)是呀,一个作田的农民,那有什么能耐?我看哥哥还是别去了。
刘备(一听这话生气了,责备张飞)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是怎么见姜子牙的吗?你怎么能怎么无礼?你干脆别去了我和关羽去。
张飞(连忙赔不是,手势)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落后呢?刘备(严肃)你既然要去就不可以失仪。
(张飞只能答应。
)【远远地看见了茅庐,刘备早早下了马,与关羽、张飞牵马朝茅庐疾步而去,三人至庄前,刘备轻轻敲柴门,有一小孩开门。
刘备(手势)有劳转报,刘备前来拜会先生。
小孩今日先生固然在家,但在草堂午休未醒。
刘备(悄声对关羽、张飞)你二人在门外等待,先生未醒,不便惊动!小孩:外边严寒,将军何不进堂内等待?刘备:等先生醒来再进。
【小孩轻轻进屋了,刘备一动不动立在门外。
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张飞显得烦躁不安,见刘备站着,张飞大怒。
张飞(很生气)这先生怎么这么骄横,我们第一次来说出去了,第二次来又不在,此刻第三次来,我哥哥站在屋外等待,他居然高卧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还是不起?(动作)关羽(立刻死死拉住张飞)不行,不行,张飞叹了声“唉”恼得抱头蹲下。
【草堂内,孔明长嘘一声,只见刘备紧张得忙站直酸累的身子,谁知孔明不过翻个身子,又朝里睡着了。
(门外两人已烦累难忍)(关羽耷拉着脑袋靠着门柱呆呆看着天,张飞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打瞌睡,刘备一动不动。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拜访荆州名士诸葛亮的著名故事。
主要内容如下:
刘备在荆州遇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深受他的才华和风范感动,想拜他为师。
但诸葛亮有意避开,几次推辞不见。
最终,刘备得到了关羽和张飞的建议,三番五次地到诸葛亮的家中拜访,终于得到了诸葛亮的接见。
诸葛亮从茅庐中出来,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他在隆中建立蜀汉,成为了刘备的重要谋士和军师。
这个故事表达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崇拜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对人才的重视,故事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顾茅庐的主要情节在那乱世三国,有一位心怀壮志的主公,刘备。
他呀,就像一只在风雨中漂泊却始终渴望找到安稳巢穴的孤雁,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业。
可这大业哪是那么容易成就的呢?他东奔西走,四处投靠,却始终觉得缺了点什么。
刘备心里明镜似的,他知道自己缺的是一位能为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的贤才。
这就好比一艘在茫茫大海里航行的船,没有一位厉害的舵手,只能随波逐流。
而他听闻有个叫诸葛亮的人,这人可不得了,那才华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璀璨得很。
于是,刘备就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踏上了寻找诸葛亮的路。
那关羽,脸如红枣,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
张飞呢,豹头环眼,声如巨雷,那气势就像一头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猛虎。
这三人啊,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诸葛亮住的地方去了。
第一次去的时候,那心情可激动了。
刘备想着,马上就能见到传说中的大贤才了,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到了地方,只见那是一片清幽之地,青山绿水环绕,仿佛世外桃源。
他们上前敲门,出来一个小童子。
刘备客客气气地问:“小童子,诸葛先生在否?”小童子回答:“先生一早出门去了,不知何时归来。
”刘备一听,心里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燃起的小火苗,失望得很。
张飞那急性子就忍不住了,粗声粗气地说:“这可倒好,白跑一趟!”刘备瞪了他一眼,说道:“三弟,莫要心急,咱们改日再来。
”过了些日子,刘备又打算去拜访诸葛亮。
这一次啊,他心里还是充满了期待,就像一个孩子盼着过年拿红包一样。
关羽在一旁就有点疑虑了,他说:“大哥,这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吗?值得我们这样三番五次地去请?”刘备白了他一眼说:“二弟,你不懂,这等贤才,就是请上十次八次都不为过。
”他们又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
这次小童子说:“先生昨日与友人外出闲游,归期不定。
”刘备一听,那叫一个沮丧啊,感觉就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庄稼,一场大雨全给冲没了。
张飞气得直跺脚,大声嚷道:“这个诸葛亮,好生摆架子,大哥何必如此礼遇他!”刘备呵斥道:“三弟,休得胡言,这是先生的高洁之处,我等更应敬重。
三顾茅庐简洁概况《三顾茅庐:一段传奇的求贤之旅》嘿,咱今天来讲讲那大名鼎鼎的三顾茅庐的事儿。
话说在那遥远的三国时代啊,有个叫刘备的人,胸怀大志,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可他呢,手底下缺个能给他出谋划策的厉害人物。
这时候啊,就有人给他推荐了诸葛亮,说这人那可是有惊天动地的智慧啊。
刘备一听,眼睛都亮了,心想,这要是能把他请来,那我的大业不就有望啦!于是,他啥也不说,带着俩兄弟关羽和张飞就去找诸葛亮了。
第一次去,扑了个空,诸葛亮不在家。
嘿,你说气人不气人。
但刘备没泄气,想着人家可能有事出去了呗。
过了几天,又去了。
这次更绝,还是没见着人。
那关羽和张飞就不乐意了,说这诸葛亮也太摆谱了吧,咱大哥这么有诚意,他还不见。
可刘备就是不死心啊,他觉得这么厉害的人物,多跑几趟也是值得的。
第三次,刘备那真是下定了决心,这次要是还见不着,就不走了。
结果呢,还真让他给见着了。
诸葛亮一看刘备这么执着,心也被打动了,就跟刘备好好聊了一番。
这一聊可不得了,刘备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啊,就像那久旱逢甘霖一样。
诸葛亮给他分析局势,出谋划策,说得头头是道。
你说刘备这三顾茅庐值不值?那当然值啊!要是他因为前两次没见到就放弃了,那他能得到诸葛亮这么厉害的帮手吗?不能啊!咱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嘛,有时候想做成一件事,哪能那么容易就成功啊。
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各种困难,但只要咱不放弃,坚持下去,说不定就成功了呢。
就像刘备一样,为了请诸葛亮,那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这就是决心,这就是毅力。
而且啊,这也告诉咱,别小瞧了任何人。
诸葛亮当时不过是个在茅庐里隐居的人,可谁能想到他有那么大的本事呢。
所以啊,咱对人都得客客气气的,指不定哪天人家就成了你的贵人呢。
所以啊,咱都得学学刘备,有那股子执着劲儿,认定了的事就去做,别管别人说啥。
遇到困难也别怕,咬咬牙就过去了。
只要咱坚持,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三顾茅庐,这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咱成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得付出努力,得有耐心,还得有那股子不放弃的精神!。
大话三国之三顾茅庐
一
天色苍茫,月朗星稀,拐角里走来三个大汉,神色诡异,眼见得各自身怀
利器,如此混乱时节,出入在如此荒僻地方,行迹如此可疑,莫非是亡命的强人?又恐怕是官府的暗探?
且听为首一个长耳大汉突然朗声叹道:“吾乃刘备刘玄德,汉室宗亲,中
山靖王之后,今天下大乱,有志破贼安民,澄定乾坤,恨力不能,感慨若此……”
旁边一黑脸大汉大笑三声,道:“别练习了,我都听你说了三百多遍,怎
么还是这几句?你就不能换点儿新的?”
“张飞,我说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我们今天可是要去见――见谁来着?
关羽?”
红脸大汉连忙跟上,“启禀大哥,我们是要去见恐龙先生。
”
“什吗?恐龙先生?”
“噢,是猪龙先生。
”
“猪龙先生?”
“不成是龙珠先生?七龙珠?”
“算了算了,指望你连狗熊先生都找不到!张飞,快查一查我的商务通。
”
“遵命!”黑脸大汉受宠若惊,连忙打开公事包,一通乱翻,“哎,找到了……哎呀,没电了。
”
“笨蛋,什么事情都干不好!今天要见不着恐龙,都是你们害的!”
“大哥,我想起来了,不是恐龙,不是猪龙,是诸葛孔明先生!”
“对了,就是诸葛孔明先生!”长耳大汉道,“所以嘛,你们知道我为什
么要练习那些酸不唧唧的话呀?”
“不知道。
”黑脸、红脸大汉说。
“谅你们也不知道,要不怎么我来做大哥呢?”长耳大汉得意洋洋,清了
清嗓子,说,“对于你们这种粗人,贩夫走卒之类的,就要用忠义仁勇之类的
宗教形式来麻醉;但至于对恐龙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嘛,一定要用“破贼安民,澄定乾坤”这样的文化形式来诱惑他!”
“大哥高见!”黑脸大汉说。
“高,实在是高!”红脸大汉说。
二
书童:哎呀,糟糕,来了三个大汉,不像好人,快把门关起来。
(三人走上)
张飞:大哥,门是锁着的。
刘备:快去叫门。
(张飞重重地捶门,门不开)
关羽:张飞,你怎么还是这么不会动脑子呀,有这么开门的吗?
张飞:那你来!
关羽:闪开!(上前一脚把门揣开)
张飞:哇,二哥的脑子原来长在脚上。
(一行人呼啦啦闯进大门)
书童:几位器宇轩昂,满面红光,来到鄙地,不知有何贵干?
刘备: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宝方,借宿一晚,
不知可否?(转过头左右看)八戒悟空,为师说得对吗?
张飞:我KAO,I服了YOU!我们演的是三国,不是西游,有没有搞错!
刘备:哦哦哦,啊,这个,吾乃刘备刘玄德,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
今天下大乱,有志破贼安民,澄定乾坤,恨力不能,所以来请猪,猪,猪……
关羽:诸葛孔明先生!
刘备:哦,诸葛孔明相声,出山辅佐我一统山河。
书童:实在抱歉,孔明先生不在家。
刘备:何处去了?
书童:电视台请去做大盘分析也。
刘备:(回望关羽、张飞)你看人家恐龙先生家就是有文化,连马仔都“也”“也”的。
(对书童)没关系,这里有我的名片一张,家主回来,还望转达。
(拍着他的肩,小声地)看见我的名头了吗?没关系,以后有事尽管找我;有人欺负你,说你是刘老大照着的就行了。
关羽张飞,咱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