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23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七年级下文言文课外练习(附译文答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练习永之氓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4分)(1)中济,船破,皆游()(2)曰:“何不去之?”()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义犬救主华隆好弋①(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
每将自随②。
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④(zé)蛇死焉。
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huáng)嗥吠(háo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⑤委地。
载归家,二日方苏。
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注释:]①弋:射。
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③后:以后有一次。
④咋:咬。
⑤闷绝:窒息。
1、解释加横线的字。
(4分)(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家人怪其如此()(4)隆闷绝委地()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华隆/好弋/猎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江之麋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XXX《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
经。
7、【博士】。
8、【邪】。
9、【但】。
10、【浏览】。
11、【见往事】。
见。
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以: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当: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①但当涉猎: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当涂掌事: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见:⑤及XXX过寻阳:①见往事耳:⑥即更刮目相待: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⑦但当浏览:⑧但当涉猎:⑨见往事耳:大:①与蒙论议,大惊: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⑩自以为大有所益:3、判别白话句式:XXX乃始就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XXX!翻译: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XXX之晚乎!翻译:4、课外白话文浏览:伤仲永》XXX金溪民XXX,XXX。
XXX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怙恃、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XXX,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XXX。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②斯是陋室________③谈笑有鸿儒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B.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C.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赞扬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主人品德高尚,“陋室”就不陋。
【答案】(1)出名;这;博学的人(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C【解析】【分析】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出名,著名”;“鸿儒”是指“博学的人”。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①句中的“上、入”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何、陋、有”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典故,是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被裘公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二)辨盗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 a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④遂.承为盗(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伤仲永1、作者,字,号,世称,(朝代)家,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伤仲永》选自2、对黑体字理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注音)()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指:),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注音)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注音)()仲永环谒()(注音)()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注音)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仲永的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它有哪几层意思?木兰诗1、作者(朝代),文章选自,这诗歌是(朝代)北方的一首民歌2、对黑体字翻译: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注音)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帖:)(注音),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注音),南市买辔()(注音)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注音)。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注音)气()传金柝()(注音),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意思是:,意思是:4、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用比喻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最能反映木兰艰辛的战场生活的句子是: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5、“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7、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反而要“还故乡”呢?8、该文叙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吗?这个故事有怎样的特点?你能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概括吗?9、该文故事性很强,如果按照情节概括的话,高潮和结局部分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吗?10、你心目中的木兰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你还知道古代其他有名的女性吗?11、你能说说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吗?(最起码两句)孙权劝学1、作者,字,(朝代)家,家2、文章选自,这是一部史,记载了从到共年的史事。
3、孙权,字三国时的创建者。
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感叹:生子当如,孙权读书治国的才能可见一斑。
4、对黑体字解释:初(),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文章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6、文章出了两个成语:,意思是:,意思是:7、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8、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9、文中的“经”具体是指:10、“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作用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学”的11、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用原文词语填空)12、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同学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是校园里的“势利眼”。
请你联系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失事,谈谈你的看法。
13、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口技1、作者,字,(朝代)人2、文章选自(朝代)编选的笔记小说3、对黑体字解释: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注音),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注音)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注音)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注音)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注音)屋许(注音)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哪个是表演高潮:5、由一个字统摄了全文:6、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作用?7、文章对口技艺人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你能说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翻译吗?8、本人之所以把表演写得这么传神,全在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他不但有具体细致的声音模拟,还有对声音的概括介绍。
你能把概括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并翻译吗?这样写作起到了什么作用?9、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的句子是:10、“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1、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表示突然发生:表示同时发生:表示相继发生: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12、阅读下面的句子和古诗,体会两者的相同点,积累描写表现的技法: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口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相同点:技法:夸父逐日1、文章选自,这是一部著作,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2、对黑体字解释: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文章出了一个成语是:,意思是:4、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5、“逐日”的意思是:,怎样理解这一行为?这一行为体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反映了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我国古代与太阳有关的神话还有你还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诗句吗?(写出两句即可)7、夸父去世后手杖为什么还要化为邓林?《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结果是:“”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2、颛顼()()3、水潦()三、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13、天柱折()14、入日()15、道渴而死()四、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五、问答题: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
”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5、“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狼1、作者,字,又字,号,世称,(朝代)人,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2、文章选自,该书名的意思是:3、对黑体字解释: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苫“注音)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注音)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注音)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5、本文按照、和杀狼、的顺序,第三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第四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