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疫苗与猪三联苗、二联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33 KB
- 文档页数:3
1 国内猪蓝耳病现状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ion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母猪发热、厌食、早产、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的猪的呼吸困难和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
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分离到具有与NADC30株相同基因特征的PRRSV变异株,猪群感染后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厌食、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等症状,致死率达30%~50%。
这些分离株的NSP2上具有与NADC30株一致的非连续缺失,因此归类于NADC-like PRRSV。
接着,至少有8个省份有关于NADC-like毒株在猪群中暴发的报道,并且感染发病率逐年提高。
有研究发现,NADC-like毒株与当前使用的疫苗株相似性较低,基因序列相似性为84%~87.6%,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2%~88.6%,因此,对于当前疫苗株是否对NADC-like 毒株感染猪群获得有效保护要引起关注,要警惕高致病性重组毒株的出现。
2 国内猪蓝耳病疫苗现状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防控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疫苗免疫、清群/建群、多点饲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和生物安全等,疫苗接种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主要预防手段。
当前我国猪蓝耳病疫苗主要分为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大类。
弱毒活疫苗包括经典毒株弱毒活疫苗和高致病性弱毒活疫苗两种。
经典株包含CH-1R毒株、VR-2332毒株及R98毒株;高致病性毒株包含JXA1-R 毒株、HuN4-F112毒株、TJM-F92毒株及GDr180毒株。
灭活疫苗主要包括CH-1a毒株和NVDC-JXA1毒株。
由此来看,我国商品化的猪蓝耳病疫苗(获得批文)有9种,其中减毒活疫苗7种,灭活疫苗2种。
正是由于猪蓝耳病疫苗种类多样,也给猪场选择猪蓝耳病疫苗造成了困难,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猪场是否要免疫猪蓝耳病疫苗、猪场应该选择经典毒株疫苗还是高致病性毒株疫苗、经典毒株与高致病性毒株之间的交叉保护力如何、高致病性疫苗毒株的安全性如何、猪蓝耳病疫苗使用后如何评估免疫效果等。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普通型猪蓝耳病效果研究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危害猪的呼吸道系统,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猪蓝耳病弱毒疫苗被广泛使用。
本文旨在研究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在治疗普通型猪蓝耳病方面的效果。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是一种使用病毒衍化技术研制而成的疫苗。
它含有活体弱毒的病毒,通过给予猪接种,可以在猪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从而增强猪的抵抗力,减轻蓝耳病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猪蓝耳病的方法。
研究表明,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有效减轻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一项研究观察了1000头感染猪蓝耳病的猪接种疫苗后的病情变化。
结果显示,在接种疫苗后的两周内,病猪的体温逐渐下降,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得到缓解。
相比之下,未接种疫苗的病猪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这表明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显著缓解患猪的症状,提高其生存率和生产性能。
除了减轻症状,研究还发现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通过检测病猪的免疫指标,例如抗体水平,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
一项研究发现,在接种疫苗后的两周内,病猪的抗体水平显著上升,表明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有效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而未接种疫苗的病猪的抗体水平几乎没有变化。
这意味着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提高病猪的免疫能力,减少其感染蓝耳病病毒的风险。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还可以减轻病猪对其他病毒的感染。
研究发现,猪蓝耳病病毒感染会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使猪对其他病毒感染更为敏感。
但接种疫苗后,病猪的免疫系统能够得到恢复,对其他病毒的感染能力得到降低。
这意味着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可以起到广谱的免疫效果,减少猪对多种疾病的感染风险。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及免疫机制的探讨的开题报告摘要:猪蓝耳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已成为全球畜牧业中的重要疾病之一。
目前,猪蓝耳病的防控主要依靠弱毒疫苗的使用。
然而,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本文旨在通过对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弱毒疫苗的开发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免疫机制一、研究背景猪蓝耳病是由一种双链RNA病毒——猪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疾病。
该病毒主要侵袭猪的肺部和淋巴组织,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紊乱,导致高死亡率和生产损失。
截至目前,猪蓝耳病已经成为全球畜牧业中的重要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到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目前,猪蓝耳病的防控主要依靠弱毒疫苗的使用。
弱毒疫苗通过注射一定剂量的病毒,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病毒抗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效果。
尽管弱毒疫苗已经广泛用于猪蓝耳病的防控,但其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因此,通过对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进行探讨,分析疫苗的作用机制、免疫学特征和免疫效果,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质量,为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免疫学特征。
2.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3.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机制探讨。
(二)研究方法1. 综合文献分析法。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作用机制、免疫学特征和免疫效果,建立相关的理论框架。
2. 动物实验方法。
通过对猪蓝耳病病毒、疫苗和宿主的实验分析,验证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深入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和免疫学特征。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文将围绕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机制展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免疫学特征和免疫效果,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质量,为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猪瘟蓝耳这俩疫苗到底能不能一起免?研究证实,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会降低猪瘟抗体水平猪蓝耳病与猪瘟仍是我们养猪业最常见的2种病毒性疾病,在生产实践中,猪蓝耳病、猪瘟混合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同时2种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猪高热病综合症,现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重要疾病,是疫病防控的重点。
当前,针对这2种疾病的防治主要是以疫苗免疫为主,但这2种疾病免疫时间较接近,且蓝耳病病毒的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
为探索猪蓝耳病弱毒苗对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对广东某1600头基础母猪规模猪场进行了为期1年的抗体水平监测。
了解其在免疫了猪蓝耳病弱毒株JXA1-R后对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动物广东某1600头基础母猪群规模猪场,每次随机抽取100份血清样品检测。
1.1.2检测试剂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蓝耳病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均为美国IDEXX公司产品)。
1.1.3主要试验仪器微量加样器;Elx800型酶标仪。
1.1.4试验用疫苗猪瘟弱毒疫苗(传代细胞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JXA1-R株)1.2 试验方法蓝耳与猪瘟疫苗采用普免的方式:3个月1次,一年4次。
全场公、母猪1月份、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的第一周免疫猪瘟弱毒疫苗2头份,全场公、母猪2月份、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的第一周免疫蓝耳弱毒疫苗JXA1-R株2头份。
小猪2周龄免疫蓝耳弱毒苗1头份,4周龄与9周龄分别免疫猪瘟疫苗1头份与2头份。
本试验从2012年的11月份首次全场免疫了蓝耳弱毒疫苗后,2013年的1月份、4月份、 7月份和10月份的25号检测蓝耳与猪瘟抗体水平,对猪场内的30头公猪全部进行采血检测,经产母猪随机抽取100头进行检测,7周龄与12周龄小猪随机抽取50头进行检测。
2013年该猪场重胎母猪出现流产比例达到8%,产出的胎儿中死胎比例达到12%,保育猪消瘦,咳嗽,死亡率达到15%。
1.3 ELISA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ELISA试验方法及判断标准,参照IDEXX公司试剂盒的说明和标准执行。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普通型猪蓝耳病效果观察分析郭泽敏随着猪养殖业不断规模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着生猪的健康。
其中猪蓝耳病就是一种病毒性较强的传染病,具有死亡率高、传播快、侵害呼吸系统与繁殖系统的特点,患上猪蓝耳病的生猪,通常主要表现在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呕吐高热等症状。
一旦生猪感染上猪蓝耳病,不但对母猪的生殖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引发猪群出现大量的死亡,导致养殖户遭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以30头患有猪蓝耳病的患病猪为实例,其中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头患病猪。
实验组以通过注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通过普通药物进行治疗,即口服补盐液与林可霉素。
基于特定的治疗时间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某养殖场共有30头生猪患有猪蓝耳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30头生猪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并且要保证每15头生猪为一个小组。
在30头患病猪中,公猪12头、母猪10头、其中小猪仔包括8头。
两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其中可采用林可霉素对对照组的15头患病猪进行注射治疗,在猪蓝耳病的质量过程当中,还需要将口服补液盐添加到患病猪的饮水当中。
当前这种治疗方案,不但可以预防继发性感染,而且有助于为患病猪提供营养,提高患病猪的免疫力。
相对于实验组的患病猪,在对照组患病猪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对患病猪进行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
同时要保证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病猪均治疗7天左右,然后在进一步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患病猪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分析基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统计方法为:在实际的统计过程当中,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材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危害猪群健康稳定的三大疾病:猪瘟、蓝耳和伪狂犬,蓝耳是最难控制的一种病情。
接种蓝耳疫苗能刺激猪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养猪场需要根据当地蓝耳流行情况,并且通过抗体监测来制定免疫程序。
一、蓝耳疫苗情况1、蓝耳灭活苗:安全性好,不存在散毒危险。
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相似,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同时,灭活疫苗使用注射剂量大、免疫抗体产生慢。
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不相似,则保护力比较差。
2、蓝耳弱毒苗:抗体产生快,有毒力返强的危险。
疫苗抗原与临床野毒在传播方式、存留时间、经胎盘传播和先天性感染和精液外排及诱导免疫反应的时间等方面极其相似。
此外蓝耳病毒株众多,根据疫苗株与野毒株之间的同源性高低而效果不一。
同时免疫后抗体监测无法与野毒感染相区分。
二、蓝耳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1、母源抗体影响:怀孕母猪免疫蓝耳疫苗,可使初生仔猪被动获得针对蓝耳的母源抗体,如果在仔猪母源抗体水平足以抵抗蓝耳病毒感染时,免疫蓝耳疫苗,疫苗抗原中和母源抗体,不仅不能产生保护力,而且大大削弱了原有保护力。
2、免疫抑制影响:猪瘟、流感、圆环病、副猪嗜血杆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以及各种应急反应包括妊娠、过热或过冷、营养不良等造成免疫失败;由于种种原因,疫苗的保护力不可能达到100%。
3、免疫接种前后,猪群感染蓝耳病毒:如果猪群在疫苗接种时已处于蓝耳病的潜伏期,或者在免疫空窗期感染了强毒,往往在接种后短期内发病。
4、疫苗质量问题及免苗操作:市售蓝耳疫苗质量参差不齐。
即使同一个厂家不同批次的疫苗质量也存在差异。
如果选用了含强毒或者抗原含量很低的疫苗,会导致免疫失败,甚至引起猪场爆发蓝耳。
其次蓝耳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如果选择不对型的疫苗,同样起不到保护作用。
三、蓝耳病防治新法:1、定期免疫监控:可以选择针对当地流行毒株免苗,同时评价免疫效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在病毒肆虐之前使猪体产生足够保护力。
2、药物治疗:对于受蓝耳严重威胁的猪场,我们建议采发病死亡猪肺及时送实验室,我们基于此制作猪用营养液,对蓝耳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摘 要:猪蓝耳病、猪瘟2种疫病是威胁生猪生产的主要疫病。
目前,各养殖户(场)除了加强消毒、控制外来疫源流入等生物安全措施外,还主要依靠注射免疫疫苗进行预防。
但在免疫过程中,如果同时预防猪瘟和蓝耳疫苗时,猪蓝耳疫苗抗体会对猪瘟疫苗的抗体有一定的干扰现象,导致猪瘟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猪瘟的发生;给养殖户(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为此,笔者选择在本区1个中小型规模的养猪场开展了猪蓝耳病、猪瘟2种疫苗不同组合方式的免疫对比试验,并评价不同组合方式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副反应情况,以便总结出免疫效果好、副反应小,又省时省财的2种疫苗最佳的免疫组合方式。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二联弱毒活疫苗1 猪场基本情况伊川县某公司自繁猪场,基础母猪240头,饲养方式:单点式生产,仔猪28天断奶,工人14个,生产设备一般。
生长猪的免疫程序如表1所示。
1日龄伪狂犬滴鼻0.2头份/头;7日龄免疫猪喘气病疫苗,1.0头份/次;14日龄免疫猪圆环疫苗,1.0头份/次;21日龄猪喘气病疫苗,1.0头份/次;25日龄免疫猪瘟疫苗,1.0头份/次;30日龄免疫猪蓝耳病疫苗,1.0头份/次;50日龄免疫猪口蹄疫疫苗,2.0ml/次;55日龄二次免疫猪瘟疫苗,2.0头份/次;70日龄免疫猪伪狂犬病疫苗,1.0头份/次。
表1 生长猪的免疫程序日龄疫苗名称疫苗厂家接种方法用量1日龄伪狂犬疫苗进口某公司滴鼻0.2头份/头7日龄喘气苗进口某公司肌肉注射 1.0头份/头14日龄圆环疫苗国产厂家肌肉注射 1.0头份/头21日龄喘气苗进口某公司肌肉注射 1.0头份/头25日龄猪瘟疫苗国产厂家肌肉注射 1.0头份/头30日龄猪蓝耳苗进口某公司肌肉注射 1.0头份/次50日龄口蹄疫疫苗国产厂家肌肉注射 2.0 ml/次55日龄猪瘟疫苗国产厂家肌肉注射2头份/头70日龄伪狂犬疫苗进口某公司肌肉注射 1.0头份/头母猪的免疫程序如下:猪瘟疫苗一年免疫三次,2.5头份/次;猪伪狂犬病疫苗一年免疫四次,1.0头份/次;猪蓝耳病疫苗一年免疫四次,1.0头份/次;猪口蹄疫疫苗一年免疫三次,2.0ml/次;猪细小病毒病疫苗只免疫后备母猪,在160日龄和190日龄各免疫一次,1.0头份/次;猪日本乙脑疫苗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免疫一次,1.0头份/次。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5期5小结猪场做到以上4点防护,可避免外来疫情发生,如猪流行性腹泻、猪流感等急性传染病。
在养猪过程中,只有严格执行以上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场区人员必须通过隔离、消毒3d ,外来车辆经过2次消毒、烘干、熏蒸,把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好,才能避免外疫传入,猪场才能安全度过疫病流行期。
【责任编辑:胡敏】摘要猪蓝耳病已成为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病毒性疾病。
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
为了寻找最佳的免疫效果,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疫苗的基本情况;简述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特点:群体免疫接种而非个体,疫苗毒株之间交叉保护;说明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猪圆环病毒、支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提高效果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毒株须母仔猪一致。
关键词猪;蓝耳病毒;疫苗免疫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特点及免疫效果周力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办事处,浙江余姚315400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是由猪蓝耳病毒(PRRSV )引起的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自2006年暴发以来,给我国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目前该病在我国总体较平稳,呈现地方流行性和部分散发,对感染猪场的影响比较严重,尤以继发感染最为严重,是当前猪病防控中主要病原之一。
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
目前我国蓝耳病阳性猪场感染比例达43%~52%以上,阳性率高达90%以上。
只有科学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才能提高免疫效果。
1猪蓝耳病疫苗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商业化蓝耳病疫苗获得批文基金有9种,灭活苗2种,弱毒活苗7种。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猪场免疫蓝耳病毒疫苗的猪场约72%,免疫2~3次的蓝耳疫苗比例达67%,普遍免疫蓝耳病疫苗是我国猪场防控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