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梁的抗震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4.14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常用的建筑抗震构造措施包括:
1、对多层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2、对框架结构的建筑采取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采用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出现薄弱层,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3、对建筑设置防震缝,避免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电梯井道圈梁加固方案1. 引言电梯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而电梯井道圈梁作为电梯承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老化、损坏等问题,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需要对井道圈梁进行加固。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电梯井道圈梁加固方案。
2. 加固原理电梯井道圈梁加固主要是为了增加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常用的加固原理是在井道圈梁上增加加固钢筋和混凝土,以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具体的加固方案如下。
2.1 加固材料•加固钢筋:使用高强度的钢筋,如HRB400级别的螺纹钢筋。
•混凝土:使用C30级别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
2.2 施工步骤1.清理井道圈梁表面的杂物和旧破损的混凝土。
2.在井道圈梁的两侧和顶部预埋加固钢筋。
3.使用模板固定加固钢筋,保证其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4.浇筑高强度混凝土,确保完全填满井道圈梁内部。
5.养护混凝土,使其达到设计强度。
3. 设计要求为了保障加固后的井道圈梁能够承受额外的荷载和抵抗地震力,需要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3.1 承载能力加固后的井道圈梁应能承受电梯自身的重量以及额外的人员荷载,并保持其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部位的荷载分布情况,以确定加固钢筋和混凝土的数量。
3.2 抗震能力加固后的井道圈梁应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完整和稳定。
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和设计参数,需要合理安排加固钢筋的布置和混凝土的强度,以提高井道圈梁的抗震能力。
3.3 施工质量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质量,保证加固钢筋的位置准确,混凝土的浇筑均匀,并做好养护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验收和检测,确保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4. 结束语电梯井道圈梁加固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加固方案,包括加固原理、施工步骤和设计要求。
在进行加固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加固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摘要:砖混结构非常简单,施工非常方便,而且消耗的成本也很低。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的建筑抗震性能不是很好,降低了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就需要在房屋四角的内墙和外墙交接之处设置构造柱,还要将圈梁设置在基础以及各个层的顶部。
本论文针对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易忽视的问题及措施展开研究。
关键词: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圈梁;施工;忽视的问题;措施引言在砖混结构建筑的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构造柱和圈梁的重要性,因此在施工中存在很多质量问题。
由于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指数不高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砖混结构房屋构造柱与圈梁在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构造柱存在纵向钢筋错位的现象圈梁主筋没有放在在构造柱主筋的内侧,导致主筋出现偏移。
在设计的过程中,构造柱的截面等同于现浇梁截面,导致梁受力钢筋与柱纵向钢筋之间产生碰撞,柱主筋就会产生偏移。
在构造柱定位放线的过程中,由于设计位置产生偏离,就会使得砌体预留柱位的上楼层位置和下楼层位置存在偏差,构造柱纵筋也产生偏移。
在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构造柱的时候,柱钢筋的加固不是很稳定,就会使得柱主筋产生偏移。
(二)钢筋搭接不符合规范构造柱的主筋搭接中,需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底层楼和基础顶面的楼面都要做好钢筋搭接,但是,目前的施工中,搭接柱筋的时候存在随意性,甚至存在搭接在顶部和柱的中间的现象。
搭接的长度也是有规范的,需要按照规定搭接。
对于构造柱主筋的接头没有按照设计要求甚至在一个截面上,使得主筋的接头漏出来。
圈梁的主筋没有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主筋的搭接上也会存在不按照设计图施工的问题。
一些钢筋错头搭接,有的钢筋错开了,但是,会存在搭接长度不符合规格的问题,但是,错开的长度不符合要求。
构造柱的每边多于4根纵向钢筋的时候,是搭接两个水平面,但是,也会在一个水平面上搭接。
这种搭接方法是不正确的。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柱及圈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它们承担着重要的支撑和连接功能。
因此,在构造柱及圈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设置要求。
1.材料选择:
2.设计要求:
3.尺寸规定:
4.抗震要求:
在地震区域,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需要满足抗震的要求。
抗震柱的设置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合理布置于建筑的重要节点位置,以增加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5.连接方式:
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钢筋混凝土粘接连接。
连接时需要注意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确保连接处不发生断裂或滑移。
6.防火要求:
7.施工要求:
8.检测与验收:
在柱及圈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验收工作。
包括现浇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连接件的验收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与验收,才能确保构造柱及圈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圈梁补强措施圈梁是一种在建筑和结构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主要用于承受和分散水平荷载。
为了确保圈梁的安全和稳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补强措施。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圈梁补强措施,并说明如何实施这些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外包层增加板厚增加圈梁外包层的板厚可以提高其受压承载力和延性。
适当的增加板厚可以有效减小应力集中,提高抗震性能。
在进行增加板厚的补强措施时,应注意保持增加后的板厚均匀一致,以确保其整体性能。
二、加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圈梁的两侧加设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可以提高其整体承载力和刚度。
剪力墙可以分担部分荷载,减小圈梁的受力,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在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尺寸时,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三、钢筋混凝土外包层增加纵筋的配筋率通过增加钢筋混凝土外包层纵筋的配筋率,可以提高其抗震性能和延性。
适当增加纵筋的分布密度可以改善圈梁的受力状态,减小应力集中,增加其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四、加设钢梁和支撑在圈梁的底部加设钢梁和支撑可以提高其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钢梁和支撑可以有效分散荷载,减小圈梁的变形和应力,提高其抗震性能。
在进行加设钢梁和支撑的补强措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
五、使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高强度,可以用于圈梁的补强和加固。
通过将碳纤维布或板粘贴在圈梁表面,可以有效提高其受拉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使用碳纤维增强材料的补强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施工。
在进行圈梁补强措施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设计:补强措施应根据圈梁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包括荷载情况、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因素的考虑。
2.施工质量:补强措施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补强效果。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补强后的圈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采用全面措施:在进行圈梁的补强时,应采用多种措施综合考虑,以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4.定期维护:完成圈梁补强后,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保证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砌体结构抗震措施
砌体结构抗震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可采用240mm*180mm。
2、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
3、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4、斜交抗震墙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有效截面面积不小于240mm*180mm。
5、砌体结构最主要的抗震措施就是构造柱与圈梁,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框架整体,从而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减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圈梁尽量在同一水平面上,构造柱要尽量上下贯通。
注:砌体结构指用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又称砖石结构。
由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因此,砌体结构构件主要承受轴心或小偏心压力,而很少受拉或受弯,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的墙、柱和基础都可采用砌体结构。
扩展资料:
砌体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1、容易就地取材。
砖主要用粘土烧制;石材的原料是天然石;砌块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制作,来源方便,价格低廉。
2、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
3、砌体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的施工设备,可以节省木材。
新砌筑砌体上即可承受一定荷载,因而可以连续施工。
在寒冷地区,冬季可用冻结法砌筑,不需特殊的保温措施。
4、砖墙和砌块墙体能够隔热和保温,节能效果明显。
所以既是较好的承重结构,也是较好的围护结构。
5、当采用砌块或大型板材作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进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加圈梁加固方案1. 简介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时需要对某些结构进行加固。
加圈梁加固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加固方法,通过在原有结构上增加圈梁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本文将介绍加圈梁加固方案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案。
2. 设计原理加圈梁加固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利用圈梁的刚度和强度来增加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
圈梁作为一种闭合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具体而言,加圈梁加固方案依据原有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荷载情况,通过合理设计圈梁的几何形状、材料规格和布置方式,使得加固后的结构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 设计步骤加圈梁加固方案的设计步骤如下:对原有结构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结构的材料性能、构件的可靠性、荷载状况等方面。
通过结构评估确定结构是否需要加固以及加固的具体方式。
步骤2:设计圈梁布置方案依据结构评估的结果和设计要求,设计圈梁的布置方案。
考虑到圈梁的刚度和强度特点,合理确定圈梁的几何形状和位置。
步骤3:计算圈梁尺寸和配筋根据结构的荷载情况和圈梁的布置方案,计算圈梁的尺寸和配筋。
通常需要考虑圈梁的抗弯能力、剪力传递和与原有结构的连接等因素。
步骤4:编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根据计算结果,编制加圈梁加固方案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施工图纸应包括圈梁的几何尺寸、材料规格和配筋要求等信息,技术要求应明确加固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步骤5:施工实施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圈梁加固的施工工作。
主要包括圈梁的制作、原有结构的清理和预处理、圈梁的安装和与原有结构的连接等环节。
4. 施工方法加圈梁加固方案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清理原有结构表面的灰浆、尘土等杂物。
对于有损伤的表面,应进行修复和预处理。
步骤2:制作圈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圈梁,包括切割钢筋、焊接连接、整理表面等步骤。
圈梁的尺寸和配筋应符合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浅谈框架结构中圈梁与构造柱的抗震作用【摘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建筑坍塌的原因分析,结合本人自身工作经验,针对框架结构中的围梁与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提出了建筑框架设计中应加强的几个抗震问题:加强建筑设计中抗震意识与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理念、加强底建筑底层的圈梁、构造柱,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与抗震目的。
以期对建筑设计师有所帮助与启迪,达到消除抗震设计隐患。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抗震意识抗震作用【引言】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住宅建筑的发展尤为迅猛,底层带商业门面的住宅建筑的大量涌现,造成了底层框架结构设计上的很大缺陷。
底层框架建筑设计归纳起来存在两方面的抗震问题:一是底层框架设计因投资者需要存在大空间的使用的问题;二是建筑物一面临街,而且临街面一般不布置抗震墙,使得抗震墙数量过少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映秀镇漩口中学,建于2007年的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教学楼,整座教学楼倒塌以及教学楼附近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一栋五层砖混宿舍楼尽管破坏严重,却没有倒塌,通过详细对比与原因分析,结合作者本人自身工作经验,针对框架结构中的围梁与构造柱的抗震作用,提出了建筑框架设计中应加强的几个抗震问题:加强建筑设计中抗震意识与多道抗震防线设置理念、加强底建筑底层的圈梁、构造柱,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与抗震目的。
以期对建筑设计师有所帮助与启迪,达到消除抗震设计隐患。
一、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针对框架结构的构造柱与圈梁抗震设计与构造措施均有一定的规定。
作者在几年的建筑工程设计实践中发现,近年来,建筑物底部框架结构主要用于临街门面,从而使框架建筑设计呈现平面多样化,给建筑结构设计和结构处理带来困难。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时因商业要求,无法合理安排构造柱的设计,从而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这类建筑抗震性能先天不足,底层因为临街原因需要大门洞与大窗户设计,圈梁、构造柱的设计布局极为不合理,加上临街一面底层抗震墙设置减少,引起底层的侧移刚度比纵横墙较多的第二层要小,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其地震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砼框架柱承担,使得底层钢筋砼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当地震时,因为“下柔上刚”从而危及整座建筑的安全。
圈梁的抗震措施
圈梁是砖墙承重房屋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措施,圈梁在抗震方面有如下几项功能:
1. 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由于圈梁的约束,预制板散开以及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危险性大大减小了。
使纵、横墙能保持一个整体的箱形结构,充分地发挥各片砖墙的平面内抗剪强度,有效地抵抗来自任何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 作为楼盖的边缘构件,提高了楼盖的水平刚度,使局部地震作用能够均分给较多的砖墙来承担,也减轻大房间纵、横墙平面外破坏的危险性。
3. 限制墙体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使砖墙裂缝仅在两道圈梁之间的墙段内发生,斜裂缝的水平夹角减小,砖墙抗剪承载力得以更充分地发挥和提高。
4. 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影响。
各层圈梁,特别是屋盖处和基础处的圈梁,能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
5. 可以减轻和防止地震时的地表裂隙将房屋撕裂。
《规范》规定,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或有配筋现浇层的装配整体式楼(屋)盖与墙体及相应构造柱可靠连接,可不设圈梁外,横墙承重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及木楼(屋)盖的砖房应按表12-10的要求适当加密。
所设圈梁平面内应呈闭合状,宜与预制版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设置,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
若遇表12-9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此外,《规范》还对圈梁的截面高度与配筋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配筋应符合表12-9要求,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小于4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