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浅基础①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81
例1: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底面尺寸3.0m ×2.5m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荷载效应:轴向荷载KN F k 1650=,基础埋深1.5m (不考虑相邻基础荷载的影响)。
解:基底压力计算:KPa A G F p k k k 2505.20.35.15.20.3201650=⨯⨯⨯⨯+=+= 基底附加应力:KPa p p c k 222195.12500=⨯-=-=σ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1~30m 范围内,有地基变形沉降计算深度:m b b z n 33.5)5.2ln 4.05.2(5.2)ln 4.05.2(=-⨯=-=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的沉降经验系数由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确定。
其压缩模量的当量值:∑∑=-siii s E A A E i A 为附加应力图形面积011)(p z z A i i i i i ••-•=----αα 基底下6m 深度内主压缩层有两层土:基础按矩形基础,2.15.2/0.3/==b l ,查表基础底面处:00=z ;查均布矩形基础角点下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表,得到: 25.00=-α粘土层底面: 15.2/5.2/,5.21===b z z ,查表1822.02=-α基础底面下6m 处:4.25.2/6/,61===b z z ,查表1036.03=-α 00000111822.1)01822.045.2()(p p p z z A =•-⨯⨯=••-•=--αα000112226644.0)1822.045.21036.046()(p p p z z A =•⨯⨯-⨯⨯=••-•=--ααMPa E A A E si ii s 0.52.76644.05.4822.16644.0822.1=++==∑∑- 地基沉降经验系数:2.1)45(470.13.13.1=-⨯---=s ψ例2:某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地表下第一层土为杂填土,厚2m ,重度16KN/m 3;第二层土,粉土厚4.5m ,粘粒含量%14=c ρ,饱和重度19.6KN/m 3,E s =7.2MPa ,试验测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65=;其下为较厚的淤泥质粘土:重度19KN/m 3,E s =2.4M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85=。
基础工程浅基础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在进行浅基础的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规定在进行浅基础的施工之前,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了解基础结构的设计要求、所用材料的规格及数量、基础的具体尺寸和位置等。
2、现场勘察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下情况和周边环境,以及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地下水情况等。
3、施工方案制定通过对设计规定和现场勘察结果的分析,制定浅基础的施工方案,确定基础的型式和尺寸、施工方法和程序、施工控制措施等。
4、施工图纸编制根据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并按照图纸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和设备。
二、施工工艺流程1、清理现场在进行浅基础的施工之前,需要先对现场进行清理,清除建筑垃圾、树木和杂草等。
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选定基础的定位点,并进行测量和布置。
3、开挖基坑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选定基础的开挖深度和形状,采取人工挖掘或机械开挖的方式进行基坑的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坍塌和侧滑。
4、材料配送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将基础所需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按规格和数量送至施工现场。
5、浇筑基础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同时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防止混凝土渗漏。
6、设置和安装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基础上的各种设置和安装工作。
主要包括放置和捆绑钢筋、设置支模、挡土墙和支撑等。
7、养护对已经完成的基础进行养护,保持基础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龟裂和开裂。
8、验收在完成浅基础的施工之后,进行基础的验收,检查基础的尺寸和平整度,确保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三、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变基础的尺寸和形式。
2、在开挖基坑的过程中,需要对挖掘边坡进行支护和防护,确保开挖的安全和稳定。
3、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时间和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的裂缝和缺陷。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基础工程中浅基础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掌握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4. 掌握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计算;2. 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浅基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浅基础施工图的绘制;4.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浅基础施工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关注环境保护。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浅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实践需求,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浅基础的概述- 定义、分类及作用-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2. 浅基础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土壤的承载力分析- 基础尺寸和形状的选择3. 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 土壤性质与稳定性- 水文地质条件- 防治措施及加固技术4. 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及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计算练习- 施工图绘制-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浅基础的概述第2周:浅基础设计原理第3周: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第4周: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5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浅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
基础工程分几类方案怎么分一、基础工程的分类基础工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埋置在地面上或近地面表面以下浅层土壤内的基础。
常见的浅基础包括单柱基础、扩展柱基础、垫砖基础和连续基础等。
浅基础适用于土层浅、土质较好的情况,施工简便,经济性高。
2. 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埋在较深层土壤或岩石内的基础,主要用于承受较大垂直荷载或水平荷载。
深基础包括桩基础、井筒基础、搪石桩基础等。
深基础适用于土层较深或土质较差的情况,承载能力强,适用范围广。
3. 桥梁基础:桥梁基础是指桥梁结构的基础部分,其设计和施工与一般建筑的基础工程有所不同。
桥梁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包括桥墩基础、桥台基础和桥梁墩基础等。
桥梁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自身的荷载和受力特点,通常采用特殊的施工方法和设备。
4. 隧道基础:隧道基础是指隧道结构的基础部分,其设计和施工与一般建筑的基础工程也有所不同。
隧道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或者边坡支护结构,包括隧道洞口基础、隧道身基础和隧道尾部基础等。
隧道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隧道结构的荷载和受力特点。
二、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在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条件:对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层的种类和性质、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
地质条件对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充分了解和考虑。
2. 荷载条件:对上部结构的荷载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风荷载等。
荷载条件是基础工程设计的依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和计算。
3. 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的特点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深基础、桥梁基础和隧道基础等。
基础形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 材料选用:选择质量优良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等,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基础工程浅基础方案设计一、浅基础方案设计概述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整个建筑物的支撑系统,承担着建筑物自重和荷载的传递和分散作用。
浅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它适用于土质较好的地基,无需深度挖掘,施工方便,造价低廉。
本文将对浅基础的一般设计原则、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浅基础设计原则1. 地基条件分析在进行浅基础设计时,首先要对地基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
要了解地基土的种类、力学特性、承载能力和不均匀性等情况,为后续的基础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荷载分析在设计浅基础时,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以免造成地基变形或沉降过大的情况。
3. 基础形式选择根据地基条件和荷载要求的分析结果,选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包括扩展基础、板式基础、条形基础和垫石基础等形式。
4. 基础尺寸设计在确定了基础形式后,要进行基础尺寸的设计,包括基础的宽度、长度和厚度等。
要根据土质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荷载情况来确定基础的尺寸。
5. 基础配筋设计为了增加基础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一般要对基础进行配筋设计,使其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变形和位移,并保证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6. 地下水处理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要考虑地下水的渗透和排水问题,采用适当的排水措施,以确保基础土壤的稳定和安全。
三、浅基础施工工艺1. 地面准备在进行浅基础的施工前,要对地面进行清理、平整和压实处理,以确保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基坑开挖根据基础设计的要求,开挖基坑,同时要对基坑进行支护和排水处理,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3. 基础浇筑在进行基础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同时要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密实和振捣处理,以确保基础的牢固和坚实。
4. 设备安装在基础浇筑完成后,要进行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包括支架、升降机等,以确保后续的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浇灌养护在基础浇筑后,要进行充分的浇水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对基础进行保温和防冻处理。
简述基础工程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和适用条件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
以下简述基础工程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和适用条件。
一、浅基础
浅基础是指埋深较浅的基础,一般在2米以内。
其适用于地基较为坚实、土壤承载力较高、建筑物荷载较小的情况下。
浅基础常用的形式有基础板、筏式基础、桩基础等。
二、深基础
深基础是指埋深较深的基础,一般在2米以上,可以穿透地表层,直接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其适用于地基较差、土层较深、建筑物荷载较大的情况下。
深基础常用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钢管桩基础、预应力桩基础等。
三、悬挂基础
悬挂基础是一种特殊的基础形式,其结构是通过悬挂在上方的建筑结构或支撑物上来承受荷载的。
其适用于地基较为薄弱、土壤承载力极低、建筑物无法直接承载荷载的情况下。
四、混合基础
混合基础是将浅基础和深基础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基础形式。
其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荷载不均匀的情况下。
混合基础常用的形式有浅基础加钢筋混凝土柱、深基础加基础板等。
总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才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引言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二、课程目标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浅基础的设计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浅基础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 学会进行地质勘察和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3. 掌握浅基础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方法;4. 了解浅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5.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浅基础设计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勘察: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勘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层特征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浅基础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土壤力学:学生需要学习土壤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参数确定方法,掌握土壤力学性质对浅基础设计的影响。
3. 浅基础设计:学生需要学习浅基础设计的计算和分析方法,包括浅基础承载力计算、变形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
4. 施工工艺:学生需要了解浅基础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包括浅基础的施工步骤、材料选用和施工要求等。
5. 专业软件应用:学生需要学习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软件进行浅基础设计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路。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亲自进行地质勘察、土壤试验和浅基础设计等操作,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3. 专业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软件的使用,提高浅基础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4. 论文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文献调研,并撰写相应的论文报告,培养其科研和写作能力。
五、评价方式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名称:基础工程浅基础二、课程目标:1. 熟悉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础浅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基础浅基础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概述:包括基础浅基础的定义、作用、分类和选择原则等;2.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土质力学基础:介绍土壤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等;3.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土质特性:探讨土壤的物理性质、工程特性和分类方法;4.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地质勘察: 着重介绍地质勘察的方法、原理和步骤;5.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基本类型:包括浅埋基础、浅基坑支护和挡土墙等;6.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具体案例为基础,介绍基础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步骤;7. 基础浅基础工程的监测与验收:详细介绍基础浅基础工程的监测方法和验收标准。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原理,向学生介绍基础浅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基础浅基础工程的理解;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地勘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基础浅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方案;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30%):根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3. 设计方案(30%):按照实际情况,完成基础浅基础工程的设计方案;4. 期末考试(20%):考察学生对于基础浅基础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土力学基础》- 刘特立,2015年,中国建筑出版社;2. 《浅基础设计与施工》- 李元丰,2018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基础浅基础工程概述;2. 第二周:土质力学基础;3. 第三周:土质特性;4. 第四周:地质勘察;5. 第五周:浅埋基础的设计与施工;6. 第六周:浅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7. 第七周: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8. 第八周:监测与验收;9. 第九周:案例分析;10. 第十周:复习与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