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是国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能、推动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企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企发展的需要,亟需创新。
本文将围绕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背景和意义绩效考核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核定的过程。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以量化指标为主,关注员工个体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忽视了员工的潜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而现在的国企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
创新绩效考核的研究对于提高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绩效考核方式的问题1. 单一指标评价体系: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依靠一些定量指标,如工作量、工作效率等来评价员工的绩效。
这种单一指标评价体系忽视了员工的潜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2. 激励机制不足: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以个体为中心,往往只关注员工个体的努力和业绩,而忽视了团队合作和同事间的协作精神。
这种绩效考核方式难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容易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阻碍了组织的整体发展。
3. 反馈机制不及时: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一般是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反馈机制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问题,导致问题在积累和恶化。
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的不满和不信任也会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
1. 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绩效考核应综合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仅以量化指标为评价依据,还要考虑员工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方面。
建立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采用360度评价、同事评价等方式,全面、准确地评价员工的绩效。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了许多的变革和创新。
在过去,绩效考核往往是以固定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员工的表现。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也逐渐显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国企不断地寻求创新的绩效考核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商业环境。
本文将探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传统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员工的表现。
这种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固定的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所面对的工作情况千变万化,有些工作可能是难度较大的,而有些工作可能相对容易。
单一的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出员工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
传统的绩效考核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往往需要员工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往往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往往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性的问题。
评定员工的绩效往往是由直接上级或者人力资源部门来进行,而他们的评价往往受着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绩效评定的不公平现象。
二、创新绩效考核的探索与挑战面对传统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国企开始积极探索创新的绩效考核方法。
创新绩效考核的核心在于更多地注重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贡献,而非以固定的指标和标准来评定员工。
这种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促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绩效考核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创新绩效考核需要企业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工具作为支持。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企业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和直接上级的手工操作,而在创新绩效考核中,这种操作将不再适用。
企业需要有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持绩效考核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绩效考核的全面信息化。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随着国企改革和市场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而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干劲,进而提高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创新绩效考核体系,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一个成功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 定量化:绩效考核所涵盖的指标要能够量化和衡量,便于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估。
2. 可操作性:考核方法和流程要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以便实际操作和备案。
3. 全员参与:绩效考核应该是全员参与的,充分体现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鼓励性:绩效考核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以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和表现。
1. 指标单一、考核结果简单粗暴:很多国企绩效考核体系只考核了员工的工作量或者定量化的工作指标,忽略了员工的其他表现,如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
而且,在考核结果方面,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晋升加薪,这样的结果模式远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
2. 缺乏调整机制:有些企业将绩效考核当作一种排名制度,结果常常导致“只考核不育人”的局面。
实际上,绩效考核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3. 缺乏人性化考虑: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过于强调结果导向,忽略了员工的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
例如,有些员工遇到了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但是在考核中却被安排在同等岗位的比较对象中,导致其表现不佳。
1.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原则和方法: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特点等因素,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统计员工工作绩效,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中。
2. 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绩效考核要注重员工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追求业绩和数量上的表现。
探究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不仅与员工个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对企业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革过程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探究,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管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
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不仅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在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没有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的目的。
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目的是国企绩效考核的核心问题。
准确定位绩效考核目的,不仅能够明确绩效考核所处理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清楚的知道绩效考核的目标。
但从当今的各个企业绩效考核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绩效考核的目的进行准确的定位,只是将绩效考核目的作为所有职工分摊总工资的依据,错误的将绩效考核当做实现所有企业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化。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目的只是为了年底分奖金。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当前,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绩效考核体系在指标方面十分缺乏客观可量化指标的考核,而是比较重视主观非量化指标的评价,其主观性比较强。
与此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还缺少可套用的详细等级说明。
例如,在一些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中,对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评价通常都是简单的分为几个等级:“良好”、“满意”、“非常满意”、“尚可”等等。
但这样比较笼统性的评价难以清晰、准确的套用,如“满意”、“良好”之间就难以进行细致的划分,这种缺乏明确的定性评价,使员工不能心服口服。
第二,企业指标内容不全面,一般来说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德”、“勤”、“绩”、“能”四个方面,也就是包括企业职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态度与能力。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而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国企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创新。
本文主要围绕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现状在传统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通常采取定量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指标包括工作完成情况、业绩指标、考核得分等。
这种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定量化考核容易产生数据造假的问题,员工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核分数往往会采取不正当手段。
这种考核方式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容易造成员工不注重细节、不注重方法的情况。
这种考核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往往只能达到短期的激励效果,难以形成长期的激励机制。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需要进行创新。
1.数据造假问题传统的定量化绩效考核容易导致数据造假的情况。
员工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核分数,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来夸大自己的工作成绩。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也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2.忽视过程问题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偏重工作结果而忽视工作过程,这容易导致员工不注重工作方法、不注重细节的情况。
这不利于员工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激励作用有限问题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往往只能达到短期的激励效果,难以形成长期的激励机制。
这容易导致员工的士气不高,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方式已经逐渐显现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国企可以借鉴一些国外企业的做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研究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何创新绩效考核已成为摆在国企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国企绩效考核的现状
目前,国企绩效考核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销售业绩、经济效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
这些评价指标虽然能够反映企业的业务运营情况,但却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管理绩效状况。
同时,国企的绩效考核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层级评价相对单一,缺乏分层次评价;二是绩效考核指标过于单一,忽视了企业发展中的全面考虑;三是绩效评价过于注重过去的业绩,忽视了对未来的预期。
1.建立多维度绩效考核模型
建立多维度绩效考核模型,将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企业战略、业务运营、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发展方向。
2.注重长期目标的考核
国企应该将考核重点放在长期目标的实现上,同时注重年度阶段目标的考核和周年业绩的考核。
这样可以促进企业职工对长远发展的重视,更好地推动企业向着目标前进。
3.加强评估考核和资源的调配
企业应该根据业务重要性和战略地位,采取不同的评估考核方式,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资源的调配。
这样可以在资源配置上做到真正的科学高效。
三、结论
绩效考核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考核体系中加入创新因素,使其更具掌握发展趋势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只有创新绩效考核,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并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研究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其关注度较高、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质,导致了其绩效考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一、考核标准过于消极当前,许多国企在绩效考核中的主要考核标准是考核人员的日常操作、工作量等指标。
这样的考核标准虽然能够激发员工去完成任务,但却无法真正激发员工的潜力,也无法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
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导致员工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而非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因此,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提供新的方案,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二、考核方案缺乏灵活性一些国企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时,较为注重标准的统一性和严谨性,但却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各类人才的情况。
例如,部分企业仅将同一岗位的员工进行设计考核方案,而不顾及人员从业年限等因素。
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员工产生不公平感,而缺乏灵活性的方案也会限制员工的发展。
因此,在设计考核方案时,应更加注重员工个体差异性,重视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为员工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机遇。
三、考核过程实施难度大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实施难度也不容忽视。
目前,一些国企在实施绩效考核时,缺乏高效的考核流程和考核管理系统,导致考核流程繁琐、周期周期长、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形象。
因此,在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中,国企应积极引入先进的考核管理工具,从而提高考核效率,降低考核成本。
同时,企业还应尽快建立健全的考核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考核工作流程,降低考核制度执行难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四、考核成效未能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的反馈机制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都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一些国企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存在不足,反馈时间长、内容简略等问题。
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企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管理在国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实施人事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绩效考核问题。
本文将就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指标设置不合理国企绩效考核的指标通常只关注经济效益,却忽略其他重要指标,如员工满意度、社会形象等。
这导致员工只关注绩效考核所涉及的指标,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重要工作,令国企的整体发展缺乏全面性。
2.考核权力过于集中国企绩效考核权力常常集中在领导层,普通员工缺乏发言权和被考核的机会。
这不仅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也使得绩效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公正。
3.考核结果处理不当有些国企在绩效考核后,选择隐瞒、篡改或发布虚假数据以美化考核结果,造成了考核结果的不公正性和失真性。
二、对策建议1. 优化指标体系国企应该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重点从单一的经济效益扩大到多个方面,如员工培训、团队协作、社会责任等,以全面提升国企的整体实力。
国企应该建立分散式的绩效考核制度,让各级员工有平等的被考核权利以及参与权。
并应该从领导层开始,加强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反馈,形成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
国企在绩效考核后,应该加强对考核结果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科学、严谨的考核结果处理程序,遏制数据篡改和发布虚假数据的现象,维护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总之,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需要国企领导层的重视和努力,仅有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程序,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国企的整体实力,为社会与企业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探析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重要媒介,其管理和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国企的管理中,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绩效考核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进行探析,探讨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特点1. 公平性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一般要求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避免一切形式的偏袒和歧视,确保所有员工在评价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
2. 有效性绩效考核需要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施性,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能力,从而能够为企业的员工管控和激励提供有效的支撑。
3. 透明性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流程需要透明可视,让员工清楚了解如何被评价以及评价标准如何设定,避免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不信任和抵触。
4. 与激励相结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需要紧密结合,通过绩效考核来识别高绩效的员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从而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1. 考核标准不明确很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够明确、不太科学,评价依据和流程较为模糊,导致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不足,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度不高。
2. 考核过于简单化一些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过于简单化,只注重员工的出勤,忽略了员工对于工作业绩和成果的贡献,导致工作动力不足,丧失了考核的实质性意义。
3. 部门利益优先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部门利益和内部关系被放大,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受到部门利益的干扰而失去公正性。
4. 缺乏激励机制很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2. 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需要注重对员工个人发展的关注,而不仅仅是业绩的表现,从而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3. 建立激励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来确定人才,设立相关奖励和晋升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环,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当前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考核指标设置不精准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中的指标设置不够精准,往往脱离实际。
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准确,考核评估难以形成有效结果,也容易引发员工不满和不公平感。
2.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国企人员的工资水平与生效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但当前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工资制度并不相容。
考核评估标准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权重比例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明确和规范。
3.考核结果不公平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考核结果往往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笼统的简单计数,把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统一设置,甚至考虑员工掌握的信息或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员工在同一绩效考核体系下,却获得不同的评估结果。
4.对象不公平国企的绩效考核往往注重领导干部的考核,而对基层员工的奖惩机制远远不够完善。
大量的基层员工工作兢兢业业,但是由于结构化考核指标的不足,他们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同和奖励。
二、对策建议1.建立科学、准确、实用的考核指标在国企人事管理绩效考核过程中,必须确立科学、准确和实用的考核指标,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化的考核指标分类和标准。
指标应涵盖工作内容、质量、绩效、服务等方面。
在选择指标时应注意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差异性,以确定恰当的权重和努力方向。
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工资体系相互照应在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中,应明确考核指标和绩效报表的合法性,公开化、公正性和客观性。
工资管理系统和绩效考核机制要相互照应,即在工资管理方面与绩效考核机制制度相符合,以保障考核评估的公正和客观。
3.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监管和控制,确保公平性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建立公示、监控、申诉等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做到尽可能的公平和公正。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摘要:国有企业可以对国家经济进行有效调节,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具备凝聚力和竞争力。
文章就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展开探究,以期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创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问题;创新
绩效考核作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指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对员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等内容进行考核,制定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
基于此,本文就对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一、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考核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状况不太理想,存在人才交易滞后、人才资源配置粗放等诸多问题,进而出现人才匮乏和人才积压的双重矛盾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考核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缺少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众多机制,受到此种情况的影响,使得人才不能合理配置,无法做到“人尽其才”。
第二、受到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影响,人才市场门槛过高,人才配置的宏观调控执行力偏低,在此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人才流动的风险,无法让企业吸引更多
优秀人才。
第三、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
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落后,且即使国有企业有完善的绩效考核
制度,落实效果并不好,从而对人才不能
做到合理应用。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
核中存在人才失控问题
如果国有企业发展状况不好,那么
员工的薪资待遇就会偏低,进而导致国
有企业内部员工大量流失,制约国有企
业的发展。
现阶段,导致国有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出现人才失控问题
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国有企业发展条件有限,各种待遇不如
私企,使得更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进入
国企,选择私企,进而出现人才短缺,导
致企业内部人员调配失衡。
另一方面,
目前,国有企业的用人制度落后,且薪
酬中缺少奖惩机制,缺少绩效考核、能力
评价等福利发放标准,员工待遇不同,不
能做到“同工同酬”,难以引进更多的优
秀人才。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
核中存在考核制度问题
众所周知,制度是一切工作展开的
标准,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
但是现阶
段,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
存在考核制度的问题,导致绩效考核与
市场效益脱节,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
发展。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出现绩效考
核制度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绩效考核评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
合素质偏低,经常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
响,使得绩效考核中掺杂个人主观意识,
出现“不公平”,降低绩效考核结果的准
确性。
第二、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各项
内容的考核标准不合理,导致绩效考核
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即使展开,也是凭借
主观意识进行,考核结果不工程。
第三、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效果不理想。
绩效考
核结构可以为一些工作的展开提供参
考,让企业发展更加稳定,但是目前,国
有企业缺少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使
得绩效考核结果的价值无法展现,从而
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
二、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
核的对策分析
(一)国有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
效考核的制度环境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
考核环境这一问题,国有企业就需要积
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制度
环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绩
效考核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从绩效考
核、能力评价等方面入手,合理评价员
工,实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合理划分
员工工作岗位,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在
岗位中发挥出自身优势,提高每一位员
工的职业危机感,让其可以在工作中发
挥出自身创造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
优化。
(二)国有企业完善经营者的管理
机制
众多周知,国有企业经营者承担责
任重大,负责决策、领导、指挥等多项工
作,是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面对此
种情况,国有企业要想将绩效考核工作
顺利落实,就需要努力完善经营者的管
理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完善经营者的培
养、选拔制度,科学选拔经营者,并对所
选拔的经营者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充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
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
姻郝蓉芳
年14期(5月)
分胜任此项工作,在国有企业经营中发挥出价值。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需要提高自身工作意识,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工作中不掺杂个人主观意识,避免出现“政企不分、官企不分”等问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国有企业需要构建人才开发体系
针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人才失控问题,国有企业就需要构建人才开发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构建人才开发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国有企业需要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的思想认知,秉承提高专业化队伍的宗旨,在企业内部实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让员工可以积极参与到工作中。
第二、国有企业对考核指标、业绩指标都做出细致的规划,采用远程培训、分片区集中培训等多种方法对绩效考评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培训,让其可以充分胜任此项工作。
第三、国有企业需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调整人才机构,到社会上聘请优秀的的高精尖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让企业在发展中具有充足人才,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全过程管理考评体系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内容多样,环节众多,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影响到绩效考核评价整体结果。
面对此种情况,国有企业就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全过程管理考评体系,将绩效考核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发展始末,让绩效考核可以发挥出作用,推动国有企业迅速发展。
(五)国有企业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可以为企业领导决策等多项工作起到参考,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绩效考核,将员工聘用、职务升降、劳动薪酬等多种工作有机结合,从而让国有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会影响到员工的
工作热情程度,甚至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
面对此种情况,国有企业就需要合理展开绩效考核工作,对以往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标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得到提升,为国有企业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左俊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
[2]唐苏娜.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绩效考核的问题探究[J].中国市场,2018(27).
[3]张栖晨.谈绩效考核下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J].中国商贸,2014(28).
[4]陈桂玲.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0).
[5]韩旭.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商论,2016(35).
(作者单位: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
摘要:大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中存在缺乏内在动机和自主性、自觉现有知识和能力不足以及缺乏高效的团队支持等问题,以致学生很难在学科竞赛中坚持并发挥潜力。
西方的自我决定论动机理论认为
当个体的胜任、自主和关系三种需要被满足时,人们更易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并产生创造性成果。
文章将该理论应用到大学生学科竞赛中,文章讨论如何在竞赛过程中,通过满足参赛者的三种需求,来提升
参赛者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自我决定论;自主;胜任;关系;学科竞赛
教育部在教高[2007]员号文件中就
自我决定论在指导大学生学科竞赛
中的应用
姻王蕊刘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