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6.04 KB
- 文档页数:2
肠炎宁胶囊结合美沙拉嗪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肠炎宁胶囊结合美沙拉嗪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依次纳入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
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开展用药治疗,观察组联用肠炎宁胶囊及美沙拉嗪开展用药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指标水平。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数值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L-1(0.54±0.09ng/mL)及IL-8(0.44±0.10ng/mL)指标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肠炎宁胶囊结合美沙拉嗪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提升整体疗效,减轻机体炎症表现,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炎宁胶囊;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前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该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多位于直肠及结肠位置,患者在发病后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腹泻、腹胀、便血等症状表现,且存在一定的肠穿孔、结直肠息肉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而依据过往临床经验则可得知,上述疾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受疾病特征影响,易出现病情反复及迁延难愈的情况,且伴随病程时长的不断增加,还存在一定的癌变可能性[2]。
因此,依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疾病特征,为其尽早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为探寻一种积极有效的疾病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肠炎宁胶囊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a.资料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5例作为研究对象,之后依据入院时间顺序为将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
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3例徐亚民【摘要】目的探讨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与地塞米松灌肠治疗,观察组采取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24【总页数】2页(P3590-3591)【关键词】白头翁汤;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作者】徐亚民【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许昌461000【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局限在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急性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急、出血多,可引起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且容易并发肠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病死率较高[1]。
目前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欠佳,且容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显示[2],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白头翁汤与理中汤灌肠治疗,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
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7.21±4.01)岁,病程(5.28±1.37)年,病变部位:全结肠7例,直肠、乙状结肠22例,左半结肠1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6.31±4.21)岁,病程(5.23±1.33)年,病变部位:全结肠10例,直肠、乙状结肠21例,左半结肠12例。
蒙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研究资料是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全部患者均明确诊断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将86例病人分为两组,每组纳入患者43例,一组命名为观察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
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辨证给予蒙药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蒙医症状评分。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进行统计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蒙医症状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了明显的好转,组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蒙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关键词: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粘膜脓血便、腹痛。
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蒙医认为该病属于大肠“包如病”范畴,是一种热邪之积于大肠而引起的聚会性慢性病。
由肝脏未运化之精华所产生的恶血流注于大肠而滞留于某一薄弱处,再与赫依相混,进而由赫依、血之热致使大肠受损所致。
本病具有难治愈、易复发、易恶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特点,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蒙医对此病进行治疗,先平衡三根特别要恢复下泄赫依功能,止痛、止血,解包如病之毒,以对溃疡加以修复,恢复结肠的正常功能。
常由于结肠、直肠出血、穿孔及癌变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疑难病。
本文对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蒙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一共选取研究资料为86例,均是通过检查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全部患者均明确本次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目的,均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43例。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2008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搜集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均康复,12月内回访未见复发,2年内回访12例复发。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因素,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辅助治疗,明显提高治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
病情轻重不一,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
改变在临床上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20-40岁,儿童及其老人也常见。
2008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现就治疗结果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腹痛患者20例,腹泻12例,血便10例,贫血18例。
1.2临床辅助检查血液检查可发现患者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白细胞计数略增高,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粪便检查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及其脓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上有多个多发的小溃疡,粘膜粗糙,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部分患者可见假性息肉形成;x线钡餐检查发现结肠边缘毛糙,可见小的龛影,当息肉形成时可见充盈缺损。
2治疗方法2.1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的治疗采用氨基水杨酸制剂(sasp)+激素+中药治疗。
sasp的用量为4g每天,早、中、晚各一次,连续用药4周,前两周内配合氢化可的松200-300mg每天,症状明显缓解后,立即停用激素;同时在晚上睡前配合中药方剂:白头翁15克、秦皮15克、葛根20克、槐花10克、侧柏叶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元胡10克、荆芥10克、石榴皮1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煎服,每晚一次。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发表时间:2014-04-14T16:28:53.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赵才阳[导读]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病因乃由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伤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治疗不当所引起。
赵才阳(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 810300)【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263-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休息痢”范畴,病因乃由于外感湿热,疫毒之气,伤食生冷损伤脾胃或治疗不当所引起。
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西医用抗生素,激素类可暂时获效,但停药后常易复发。
笔者近二十年来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43例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65岁,平均41.7岁,病程1—13年,患者均有腹痛,腹泻,粘液血便交替发生。
纤维结肠镜检查:充血水肿43例,溃疡25例,糜烂14例,大便镜检,未见阿米巴包囊体或滋养体。
2、治疗方法:附子10g,甘草10g,党参15g,白术15g,黑姜10g,云苓15g,穿心莲10g,车前子15g,元胡12g,木香1g,每日一付,早晚各一次,一个疗程为一月,停药10天后,再服一个疗程。
后复查结肠镜。
3、疗效结果:显效:35例占81%,腹痛消除,大便回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粘膜征象回复正常。
好转:6例占14%,腹痛缓解,大便基本正常,3月内未复发,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仅有轻度炎性改变者。
微效:2例占5%,症状缓解,但不能停药,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有所减轻。
4、典型病例:杨XX,男,52岁,患者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日行2—3次,伴腹胀,肠鸣,纳呆,面色萎黄,形寒肢冷,舌质淡,舌边齿痕,脉缓无力,结肠纤维镜检: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曾多次服用氟哌酸胶囊,黄连素片,痢特灵片,症状好转,但停药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