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李商隐咏史其二赏析李商隐是古代有名的诗人,一生作诗很多首。
其中咏史就是一种李商隐有名的诗,我们今天就来鉴赏赏析一下《咏史其二》这首诗,文章将咏史其二全文及翻译告诉大家。
同时针对这首诗咏史其二的字词句做了详细的解释,这里我们同学们要注意对于咏史这首诗的鉴赏,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看看下面文末对于这首诗的详细鉴赏,从中学习如何鉴赏古诗。
咏史其二全文及翻译,李商隐咏史其二字词解释,咏史鉴赏解析:咏史全文(原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全文翻译(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
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只有在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咏史字词句解释(意思):“历览”二句:《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历览,遍览,逐一地看。
奢,享受。
“何须”句: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有淡黄、褐、红褐诸种颜色,透明,质优者可作饰物。
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
与下句“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穆宗、敬宗之奢侈。
“何须”,与下文“岂得”言文宗勤俭不奢。
“岂得”句:真珠车,以真珠照乘之车。
真珠,即珍珠。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运去:指唐朝国运衰微。
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
《隋书·吐谷浑传》:“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
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马。
”按亦称青海龙孙。
蜀山蛇:据《蜀王本纪》载:秦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
还至梓潼,见一大蛇人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为石。
左思《咏史》其二评析
左思《咏史》其二评析
左思《咏史》其二评析
《咏史》其二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1.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诗人。
2.离离:下垂貌。
3.径寸茎:直径仅一寸的茎干,指山上苗。
4.荫:遮蔽。
5.百尺条:指涧底松。
6.世胃:世家子弟。
7.金张:指西汉时金日石单、张安世两家。
8.七叶:七代。
9珥汉貂:汉代侍中等官都在冠旁插戴貂尾为饰。
10.冯公:指冯唐,生于汉文帝时,在汉武帝时仍时一个小小郎官。
[评析]
本篇主要表现士族和寒门、豪门和贫士的对立情绪。
由于门阀地位的限制,出身寒微的人,尽管才能出众也只好屈居下位;而士族子弟,不管才能如何低劣,只要凭借着祖宗和老子的权势,都可以获得高官厚禄。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这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在诗人的笔下,借助于“涧底松”和“山上苗”,“金、张”和“冯公”的对比,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咏史(其二)|左思|阅读答案鉴赏赏析咏史(其二)(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
冯公③岂不伟,自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指金日磾和张汤两家族,是汉代两大权贵。
②七叶,七代。
珥,插。
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
③冯公,指冯唐。
(1)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
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4分)答案(1)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2)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赏析】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
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
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
形象鲜明,表现含蓄。
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
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矜:自夸。
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养声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衢:大道。
飞甍:高耸的屋脊。
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彯:长带摆动的样子。
竦:执。
轻辔:是指善跑的马。
辔,辔头,御马索。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宾客和侍者。
飒沓:众多的样子。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
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
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
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史》是清代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爱国诗,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
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
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
作品原文:咏史①龚自珍金粉②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④。
避席畏闻文字狱⑤,著书都为稻粱谋⑥。
田横⑦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作品注释:①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
②金粉:妇女化妆用品,用作繁华绮丽之意。
③牢盆:煮盐器,代指盐商,此诗中实指主管盐务的官僚。
④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⑤文字狱:反动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文字犯忌,罗织罪名。
⑥稻粱谋:只考虑维持生计。
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⑦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赴洛阳,在途中自杀。
作品译文: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这些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的所谓名流。
同盐务的官僚、大盐商关系亲近的门客,把持了全部盐政,摇着团扇的才人,占据着朝廷高位。
中途离席是因为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消息和议论,著书写作只是为了糊口而已。
如果田横带领的五百多人,难道他们回来全部封侯?创作背景: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
虽名咏史,实是讽时。
作品鉴赏(一):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
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
金粉,古时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繁华绮丽的生活。
东南十五州,泛指江南富庶之地。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6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咏史朝代:唐朝作者:高適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
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注释⑴“尚有”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
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
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没有给须贾。
须贾诬范雎暗通齐国,范雎被迫害而逃往秦国,改名张禄,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
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衣拜见须贾。
须贾看他可怜,送给他绨袍。
当须贾知范雎是秦国丞相时,大惊失色。
而范雎念他赠绨袍一事,免其一死。
⑵天下士:天下豪杰之士。
⑶布衣:老百姓。
赏析:高适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
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
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
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
“范叔”,指范睢。
范睢字叔,故称。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
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
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
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
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
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有钱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经的士人,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京城里,大路四通八达,高耸韵屋脊,像鱼鳞一样密布。
做官的,华美的帽缨随风飘动,闲游的,骑着快马在城中漫步。
凌晨时分,天上依旧繁星闪烁,官宦们的车驾,已如风云般涌入。
宾客与仆从,随之纷至沓来,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着鞍马的光芒闪闪。
寒来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纷纷争艳,只趁春光明媚之时。
唯独严君平,甘于寂寞不慕荣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注释五都:西汉时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
矜:自夸。
三川:秦郡名,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称三川。
养声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于市中。
衢:大道。
飞甍:高耸的屋脊。
鳞次:像鱼鳞一样密布。
彯:长带摆动的样子。
竦:执。
轻辔:是指善跑的马。
辔,辔头,御马索。
轩盖:带篷盖的车,达官贵人所乘。
云至:云涌而来,极言其多。
宾御:宾客和侍者。
飒沓:众多的样子。
一时:一时间,刹时。
君平:汉代蜀人严遵,字君平。
他在成都以占卜为生,每日得百钱则闭门下帘读《老子》,一生不求仕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刘骏死后,世人矜财货、重名利,与坚守寂寞、与世相弃的君平形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示了世风的奢华、腐朽。
作者为了表达对于官僚贵族的强烈憎恶,以及自身对耿直高洁品格的坚守,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诗人起笔便尖锐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财产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
诗人谴责的,不仅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谴责的还有高门世族和达官贵人。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5篇《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翻译西汉和东汉本来就是承接关系,中间却多出来个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长了个无用的肉瘤一样。
所以才有嵇康这样唱着广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临时前写文章批责那些不遵守法纪纲常的人。
注释继绍:承传。
新室: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赘疣:赘:多余。
疣:肉瘤。
形容累赘无用之物。
嵇中散:三国时魏人嵇康在临死前所弹奏的曲子。
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涛任吏部郎迁散骑常侍后,向司马氏推举嵇康担任他的旧职。
嵇康身为曹魏宗室,不齿山涛依附于司马氏的行为,于是遂与之绝交,并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其中有言:每非汤武而薄周孔。
薄:鄙薄,瞧不起。
殷周,指殷汤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别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赏析这首诗用“借古讽今”的写法,把南宋继承北宋,比作东汉继承西汉,把在金人统治者扶持下出现的伪楚、伪齐傀儡政权比作王莽的新室。
并且表示,只有东汉继继承的西汉,南宋继承北宋才是正统政权,而对于一切傀儡政权坚决不予承认。
对于反对司马氏篡魏的嵇康,给予热情的赞颂。
这些都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点,在这首诗里,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当时的伪齐、伪楚政权。
用嵇康与山涛绝交之事来贬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辈。
读起来有丈夫之气,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与南宋的交替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庭充斥着投降主义思想,很多达官贵人不思收复失地,为国出力。
他们贪图安逸、偏安一隅。
国家的更替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了一个为官的地方,他们毫无廉耻的接着当他们的官,享受荣华富贵,对国家的兴亡混不在意。
《咏史》原文及翻译赏析2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翻译五大都市,自夸财富雄厚,三川一带,热衷于名利追逐。
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史其二原文及翻译注音选拔优秀人才到政府部门执掌权柄,叫做“选官”,与之相配套的标准或规则就是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政权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三国诗词《咏史(二)》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咏史(二)》原文及赏析【导语】:血流芒砀白蛇亡,赤帜纵横游四方①。
咏史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佚名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于一般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
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