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彩超在脑性瘫痪患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颅脑彩超应用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陈梦敖当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3年第22期【摘要】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指由围生期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导致,影响脑发育进程,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颅脑彩超是早产儿初始和连续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评估脑损伤随时间的演变过程,以及大脑的生长和成熟情况。
还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反映早产儿脑组织灌注,有助于评估脑白质损伤及神经预后。
本文就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脑血流变化及颅脑彩超在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大脑中动脉血流颅脑彩超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raniocerebral Color Ultrasound in White Matter Injury of Premature Infants/CHEN Meng, AO D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2):-188[Abstract] White matter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 is caused by perinatal ischemia, hypoxia and inflammation, which affects the process of brain development and leads to neurological sequelae,causing great burden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Craniocerebral color ultrasound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initial and continuous neuroimaging examination of preterm infants.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repeatability, and can evaluate the evolution of brain injury over time, as well as the growth and maturity of the brain. It can als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blood flow parameter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o reflect the perfusion of brain tissue in preterm infants, whi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prognosis of white matter injury and nerv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hanges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white matter inju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raniocerebral color ultrasound.[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White matter inju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Craniocerebral color ultrasound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2.044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常因体内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主要为局灶性和弥漫性WMI,是早产儿主要的脑损伤形式[1]。
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6-12-29T15:03:40.7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4期作者:周美华[导读] 分析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100【摘要】目的分析颅脑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70例,对所有早产儿进行病理诊断后分为实验组(有脑损伤)与常规组(无脑损伤)。
结果颅脑B超诊断准确率为97.78%;相比胎龄>32周或者体重>1500g的早产儿来说,胎龄≤32周或者体重≤1500g的早产儿的脑损伤发生率明显更高,存在高危因素与阴道分娩的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存在高危因素与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P<0.05。
结论对早产儿脑损伤可采取颅脑B超进行筛查、诊断、跟踪随访等,其中体重越轻、胎龄越小、阴道分娩、存在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概率较大。
【关键词】脑损伤;早产儿;颅脑B超、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是引发早产儿死亡的一类重要因素[1],以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头颅B超检查作为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方式,为了对早产儿脑损伤临床诊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研究对所有早产儿采取颅脑B超检查方式,并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170例,胎龄均小于37周,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后显示90例伴有脑损伤(实验组),另外80例无脑损伤(常规组),男婴93例,女婴77例。
1.2 方法对两组早产儿均进行头颅B超诊断,选择超声诊断仪型号为5.0MHz,为扇形探头,早产儿由医护人员在出生后的1-10d时间段内经前后囟给予常规截面探查,同时对脑室系统、沟回、脑实质、脉络丛、脑室周围、丘脑尾状核等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1.3 判定标准依据《新生儿常见颅内病变的影像诊断和防治》对早产儿脑损伤进行判定,而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宫内感染、妊娠合并症等[2]。
·检测与诊断·颅脑超声检查在诊断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劳建昌,宋龙秀,陈进勉,陈兰清(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湛江 524033)[摘要]目的:探讨颅脑超声检查在诊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湛江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生的43例VLBW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43例VLBW均进行颅脑超声检查,然后观察其超声检查的结果。
结果:这43例VLBW 的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或中低回声,脑沟回稀疏且浅,脑叶的位置未完全分化,岛叶未分化且以片状呈现,两侧脑室前弯曲且较细,第三脑室呈细缝状,双侧侧脑室周围的回声较脉络丛低。
在这43例VLBW中,发生颅内出血的VLBW有32例,其出血类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内出血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中脑室出血(IVH)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VLBW分别有15例、4例、10例、3例;其中颅内出血合并脑室扩大的VLBW有14例,脑室轻度扩大、中度扩大、重度扩大的VLBW分别有6例、6例、2例;其中被诊断为脑室旁白质损伤的VLBW有2例,被诊断为脑白质软化的VLBW有2例。
结论:颅脑超声检查在诊断VLBW脑损伤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颅脑超声检查;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9-0135-02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时体质量低于1500 g的新生儿。
VLBW多为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
VLBW脑室管膜下生发层组织的毛细血管丰富、结构稀疏,且结缔组织的支持不足,极易发生脑组织崩解、坏死及出血的症状。
大量的脑出血可导致VLBW的室管膜破裂,血液会随着循环系统流入到侧脑室内,导致其突然死亡。
但是,多数VLBW在发生脑损伤时无显著的临床症状,需使用影像学检查明确其病情。
颅脑超声检查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可重复检查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脑疾病的检查中[1]。
颅脑MRI检查在儿童脑性瘫痪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中的诊断价值和脑瘫类型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在我院住院确诊的9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与MRI表现。
结果:95例CP患儿MRI异常表现率为90.52%,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弥漫性或局灶性脑萎缩,基底节苍白球异常信号,髓鞘发育不良和侧脑室扩大。
其中痉挛型CP主要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先天畸形为主,其中的偏瘫病例以脑裂畸形或脑穿通畸形及脑软化并脑萎缩多见。
而不随意运动型以基底节苍白球异常信号多见。
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CP的MRI表现则多样化。
结论:颅脑MRI检查为早期脑瘫的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脑性瘫痪;磁共振成像;肌张力【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5-0022-02Cerebral MRI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Zhang Yangping, Wang Yanhue, Liu Chunming.The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34,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erebral MRI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erebral palsy, CP) typ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gnostic value and cerebral palsy. Methods Confirmed in 2014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95 cases of the clinical and MRI manifestations of cerebral palsy. Results 9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CP MRI abnormality rate was 90.52%, main show is white matter around ventricle softening,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diffuse or focal brain atrophy, globus pallidus abnormal signal in basal ganglia, myelin dysplasia and expand the lateral ventricle. Conclusions Brain MRI examination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erebral palsy and classification to provide important basis.【Key words】Cerebral pals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uscle tension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童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58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的B超以及颅脑超声诊断结果,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在58例患儿中,颅内出血2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7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8例,脑室扩张7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
B超检查确诊率为58.62%,颅脑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3.10%,两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
结论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中采用颅脑超声具有很高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标签:颅脑超声;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新生儿出现颅脑疾病的情况主要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体重较低的婴儿,包括脑积水、缺氧缺血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内出血、脑膜炎等疾病[1]。
利用颅脑超声检查和B超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现对两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58例新生儿颅脑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童23例,女童35例;年龄2~55 d,平均年龄为(35.24±2.45)d;体重853~4610g,平均(3468.48±100.54)g;早产儿24例,低体重儿20例,围生期缺氧窒息病史6例,宫内窘迫史5例,神经系统病变3例。
1.2方法所有患儿先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再采用颅脑超声检查,仪器使用西门子S2000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MHz。
所有患儿取仰卧位,经前囱门做冠状位和矢状位多角度连续扫描。
对双侧大脑半球和脑实质结构回声进行观察,并对患儿双侧侧脑室前角纵径的宽度、透明隔腔的大小、前角到中线的距离、中线到双侧颅骨的距离进行测量,对患儿颅内的血流分布进行观察,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
1.3观察指标比较常规B超检查和颅脑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
颅内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超声显示为单侧或者双侧的侧脑室前角下方局灶性强回声团,出血吸收后形成室管膜下囊肿。
头颅影像学检查在脑瘫诊断中的价值1.脑瘫患儿头部CT扫描检查CT脑扫描又称颅脑CT,就是用x线围绕头部进行断层扫描,将颅内不同结构的x线吸收值通过检测器记录下来。
输入计算机处理后,转变成图像显示出来。
这样,颅骨、脑、脑室及病变组织就以黑、白、灰等深浅不同的灰阶和形态区分开来。
CT的图像质量好、密度分辨率高,解剖关系明确,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也随之增高。
曾有专家对137例瘫痪儿进行头颅CT检查,异常率为63.5%,磁共振(MRI)显示脑瘫病灶的敏感性为95%,对神经系统的肿瘤、外伤、感染及脑血管病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CP患儿提供客观的颅脑形态学改变证据,且MRI分辨率高于CT,对病灶显示有更好的价值,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脑性瘫痪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肌体格检查、CT 及MRI等。
CT及MRI能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性瘫痪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或否定诊断。
2.磁共振功能成像在小儿脑瘫的应用广义的磁共振功能成像包括弥散、灌注、MRS及皮层激发。
这些检查方法成功应用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检查机处理,对患者早期诊断起着很大作用。
(1)小儿脑髓鞘化发育。
小儿脑髓鞘化发育是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进程从出生5个月开始,持续到6岁,有规则、有序地进行,即从背侧到腹侧,从中央到外围,从尾部到头部。
但常规MRI观察髓鞘化进程无论是T1WI还是T2WI,都是通过髓鞘化进程中脑化学物质和谁含量的变化从信号上推测。
MRI上观察髓鞘化进程只能限于2岁左右,2岁以后髓鞘化的情况就不能分辨。
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检查脑性瘫痪儿童锥体束的扩散特征,方法采用Functool2和DTI Studio软件处理原始图像,采用脑白质纤维束示踪法显示三维锥体束,分别在大脑脚、内囊及放射冠层面侧量患儿锥束示的平行于锥体束方向的扩散率、垂直于椎体束方向的平均扩散率、扩散系数,对患儿锥体束在大脑脑白质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作出客观评价。
颅脑彩超在脑性瘫痪患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彩超在脑性瘫痪患儿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小儿神经康复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成a、b两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头针治疗,通过对患儿分别采用颅脑彩超、mri检查(外院)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脑瘫患儿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a组治疗前ⅰ级损伤患儿10例,占22.2%,ⅱ级损伤10例,占22.2%,轻度损伤患儿共20例,占44.4%;治疗后ⅰ级损伤患儿13例,占28.9%,ⅱ级损伤17例,占37.8%,轻度损伤患儿共30例,占66.7%,治疗前后a组患儿的颅脑彩超结果与临床脑瘫患儿活动受限程度分级匹配效果较好,b组患儿治疗前轻度损伤者18例,占40.0%,中度损伤14例,占31.1%,重度损伤13例,占28.9%,治疗后轻度损伤者29例,占64.4%,中度损伤者9例,占20.0%,重度损伤者7例,占15.6%,治疗前后b组患儿的mri检查结果与临床颅脑瘫痪患儿的活动受限程度符合度较高。
结论颅脑彩超能够动态的观察脑瘫患儿的脑白质损伤情况,较mri检查经济、方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性瘫痪;颅脑损伤;脑白质损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6-103-03
脑性瘫痪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
来沉重的影响。
研究表明,脑白质损伤是脑瘫发病的主要原因[1]。
目前头针治疗广泛应用于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和运动功能,对脑白质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2-3]。
现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进行头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观察脑白质损伤的颅脑影像学变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9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参考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52例,女38例。
年龄3~9个月,平均(6.2±1.8)个月,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彩超观察组,b组为mri 观察组,每组各45例。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脑性瘫痪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90例脑瘫患儿,分为a、b组。
所有脑瘫患儿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头部智七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0 d,共治疗3个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观察脑白质损伤(pvl)情况变化。
a组行颅脑彩超观察、b组行颅脑mri检查,按照2005年中
华儿科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对脑瘫患儿进行分级,按活动受限程度分为i~ⅳ级,两组患儿的病情相似,其中a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10、10、12、13个,b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11、9、13、12个。
依据devries分级法[2]将pvl在超声中的病变轻重程度分为四级,其中i~ⅱ级pvl为轻度脑损伤,ⅱ级以上pvl定为严重脑损伤。
在mri检查中,根据脑室周围t2wi 高信号累及范围将pvl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
1.3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此外,有人尝试运用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取代mri检查,因为ct检查时间相对mri较短,费用相对mri低廉,但其对于显示脑白质损伤病灶敏感性较低,而且ct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依据人体组织对x线吸收系数不同产生影像,由于其电离效应对患儿有生物损害,应该慎重使用,尤其是重复检查,不利于患儿的康复。
现随着高分辨力的超声扫描技术日渐成熟,将前囟扫描术和扇扫式超声紧密结合作为脑瘫患儿脑白质损伤的检测手段具有一定的
可行性[10]。
经前囟检查时,采用扇形扫描,通过小声窗,即可看到大视野,颅内结构尽现眼底。
超声波利用高频探头通过婴儿的前囟的透声窗产生图像,连续的采集影像信息,能高效诊断脑室周围白质病变,敏感性较高,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将脑白质损
伤情况反映出来,其检查敏感性较高,与mri相似。
而且颅脑彩超无射线损害,相对与ct和mri检查较经济、方便、安全,可以作为动态监测脑瘫患儿脑白质损伤的有效手段,适合于动态观察脑白质的变化。
因此,颅脑彩超能够动态的观察脑瘫患儿的脑白质损伤情况,无创、便捷、高效、价格低廉,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房巧燕,陈贻骥.早产儿脑损伤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668-669.
[2] 阮珊三,刘维民,马金凤,等.早产儿脑损伤225例超声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4):380-383.
[3] 周丛乐,刘云峰,张家洁,等.新生儿局部脑组织氧检测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517-522.
[4] 黎小秀,张旭.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评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38-39.
[5] ider te,anderson nj,spencer c,et al.white matter injury in the premature infant:a comparison between serial cranial sonographic and mr findings at term[j].am neuroradiol,2003,24(3):805-809.
[6] neil jj,inder te.imaging perinatal 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j].semin perinatol,2004,28(1):433-443.
[7] bailao la,osborne ng,rizzi mc,et al.uitrasound markers of fetal infection partl:viral
infections[j].ultrasound q,2005,21(4):295-308.
[8] 洪燕,钟文津,符小艳.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疾病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2):948-949.
[9] 范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脑性瘫痪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1,9(17):254-255.
[10] 张宏,孙萍,李旭霞,等.高频及扇扫彩超对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的探讨 [j].中国社区医师, 2010,25(8):341-342.
(收稿日期: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