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78
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单位:游仙区人民政府组织单位:绵阳市国土资源局技术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八月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陈朝先区人民政府区长副组长:何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蔚智市国土资源局三分局局长委员:王德华区发改局局长冯忠卫区经商局局长黄国卫区财政局副局长唐志林区规划建设环保局局长何骥区交通局局长宋文勇区水务局局长李良华区农业局局长魏洪奇区民政局局长岳灿区统计局局长宋波区旅游局局长于国栋区教育局局长王宗华区卫生局局长任瑷珲区计生局局长鲜玉章区畜牧局局长魏勇区林业局局长报告编写:李章成姚兴柱王昕报告校核:曾良修王昕图件编绘:田长斌李章成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概述 (3)第一节规划目的 (3)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规划原则 (4)第四节规划依据 (4)第五节规划期限 (6)第六节规划范围 (6)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游仙区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三节土地利用的特点及问题 (9)第四节土地利用总体趋势 (11)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4)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4)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5)第三节人口发展目标 (15)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6)第四章灾后重建 (23)第一节土地损毁概括 (23)第二节灾后恢复重建用地规模和布局 (24)第三节灾后土地整理复垦 (27)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30)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5)第一节保护利用耕地 (35)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36)第七章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一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39)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措施 (41)第三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44)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9)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49)第二节生态屏障建设用地安排 (51)第三节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措施 (51)第九章土地综合整治 (52)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目标 (52)第二节土地整理区范围及重点区域 (52)第三节项目资金落实及技术保障 (54)第十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55)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5)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6)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7)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8)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区 (59)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9)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0)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0)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分解 (60)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整要求 (61)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方向和重点 (61)第十二章近期规划安排 (63)第一节基础设施用地安排 (64)第二节城、镇、村用地安排 (64)第三节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安排 (64)第四节近期土地综合整治安排 (64)第五节其他用地安排 (65)第十三章实施规划保障措施 (65)第一节行政措施 (66)第二节经济措施 (66)第三节法律措施 (67)第四节技术措施 (67)第五节社会措施 (68)附表: (69)附表1 游仙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69)附表2 游仙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0)附表3 游仙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1)附表4 游仙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72)附表5 游仙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3)附表6 游仙区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6)附表7 游仙区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7)附图: (78)附图1 游仙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2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 (78)附图3 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4 游仙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5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6 游仙区重点项目规划图(2006-2020年) (78)附图7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管制图(2006-2020年) (78)附图8 游仙区土地利用规划综合整治图(2006-2020年) (78)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言《绵阳市游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997年3月经绵阳市人民政府绵府函(1997)42号文件批复批准实施。
土地资源网贵州省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二〇一〇年七月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目次目次 (I)前言 (II)引言 (III)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数据库标准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 定位基础 (4)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5)7 元数据 (14)附录A 贵州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合格性检查要点 (18)附录B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20)附录C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和符号库 (22)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贵州省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合格性检查要点,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技术信息中心。
本标准由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和贵州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II引言为规范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国土资源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遵循贵州省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贵州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库要求,制定本标准。
III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内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 1021-2009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国土资源部)TD/T 1025-2010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国土资源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项目概况 (2)项目名称 (2)项目承办单位 (2)项目拟建地点及线路走径 (2)项目建设等级与规模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4)编制依据 (4)公路选址原则 (6)编制思路 (7)第二章项目背景 (8)项目背景 (8)项目交通量预测 (9)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0)第三章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13)自然环境概况 (13)地形地貌 (13)气候与气象 (13)水文 (14)工程地质 (16)社会环境概况 (21)项目直接影响区 (21)项目影响区社会环境状况 (21)区域交通现状 (24)区域城乡规划介绍 (25)其他相关规划 (42)区域自然保护区 (51)水土保持现状 (57)区域生态环境 (57)沿线生态环境特征 (57)沿线生态功能区划 (59)第四章项目选址分析论证 (60)与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及增补规划的关系分析 (60)与信阳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关系分析 (61)与区域城乡规划的关系分析 (61)与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61)与罗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62)与鸡公山管理区李家寨镇总体规划关系 (63)与罗山县铁铺乡总体规划关系 (64)与区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的关系 (64)与河南董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关系 (65)与河南鸡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关系 (66)与鸡公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关系 (66)与灵山风景名胜区关系 (67)与文物保护关系 (68)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68)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70)与区域重大设施的关系 (71)项目选址对环境影响评价 (72)项目选线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选线合理 (72)线路选址区域生态环境现状主要为山地生态系统 (72)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及植被产生影响 (73)预防和减缓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74)本项目对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不会造成破坏性影响 (74)声环境控制措施 (74)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实施对沿线地表水、大气环境、景观的影响较小 (76)拟建公路沿线绝大多数公众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77)综合评价结论 (77)防灾与减灾 (78)防洪 (78)防震 (78)第五章项目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80)设计阶段 (80)施工期 (80)营运期 (81)附图 (83)前言一、项目来源2009年8月,省委、省政府从中原崛起和“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考虑,决定实施“金鸡复鸣行动计划”,提出立足“南有博鳌、北有鸡公” 的发展定位,举全省之力把鸡公山打造成为“中原文化旅游度假的名景、中国文化旅游度假的胜地、世界文化旅游度假的亮点”。
梁平区及双桂街道等33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梁平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一月梁平区及双桂街道等33个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编制单位:重庆纵横土地勘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文刚技术负责人:王祥编制人:荣利娟蔺锂侯俊国单位负责人:吴冬梅提交单位:重庆纵横土地勘测有限公司提交时间:2017年11月目录摘要 (1)一、总则 (5)(一)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5)(二)规划调整原则 (7)(三)规划调整依据 (8)(四)规划调整的范围和期限 (9)二、规划调整的总体思路 (9)三、规划目标调整 (10)四、“三线”划定情况及村规指标情况 (12)(一)“三线”划定思路 (12)(二)永久基本农田 (12)(三)生态保护红线 (13)(四)城镇开发边界 (13)五、村规划指标情况 (13)六、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15)(一)耕地布局调整 (15)(二)基本农田布局 (15)(三)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16)(四)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 (18)七、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八、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22)九、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22)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3)(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3)(二)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引导用地方向 (24)(三)加强公众参与,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 (24)(四)完善节约集约举措,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25)(五)强化规划修改方案实施效力,保障方案顺利实施 (25)(六)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适时监督规划实施 (25)十一、附表 (27)附表1 梁平区规划调整完善前后主要规划指标情况表 (28)附表2 梁平区规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分析表 (29)附表3 梁平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 (30)附表4 梁平区耕地调整情况表 (32)附表5 梁平区建设用地调整情况表 (34)附表6 梁平区新增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彭州市丽春镇等18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3•【字号】成府函[2013]122号•【施行日期】2013.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彭州市丽春镇等18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批复(成府函〔2013〕122号)彭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上报彭州市濛阳、丽春等1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彭府〔2013〕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彭州市丽春镇等18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市要督促和指导各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丽春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63.10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181.8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048.15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22.2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628.31公顷。
白鹿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60.45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68.5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46.18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640.2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32.11公顷。
敖平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35.51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51.9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411.51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659.1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447.60公顷。
磁峰镇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51.69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28.8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08.95公顷,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478.9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380.37公顷。
中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中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调整完善方案中寨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五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1)(一)镇域概况 (1)(二)土地利用现状 (1)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1)(一)调出情况 (1)(二)补划情况 (1)五、建设用地调整情况 (2)(一)城镇工矿用地调整 (2)(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 (2)六、土地利用分区调整情况 (2)七、易地扶贫安置实施情况......................................................................... 2附表:1、中寨镇土地利用现状表;2、中寨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3、中寨镇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表;4、中寨镇落实上一级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情况表;5、中寨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表;6、中寨镇调入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7、中寨镇调出区域规划调整前后对比表;8、中寨镇土地用途分区修改情况表;9、中寨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修改情况表;10、中寨镇2006-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11、中寨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12、中寨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表;附图:1、中寨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2、中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中寨镇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图;4、中寨镇土地整治规划图;5、中寨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示意图;6、中寨镇建设用地管制与基本农田调整示意图。
一、基本情况(一)镇域概况中寨镇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东南部。
规划期内,2015年由原中寨镇和原碧朗乡(3个村)合并,合并后的中寨镇东部和南部分别临米贝苗族乡和贵州省,西部与禾滩镇、贡溪镇和扶罗镇相接,北部与禾滩镇和步头降苗族乡毗邻。
中寨镇是以县域东南部生态与侗家风情旅游服务中心,以发展旅游服务、矿产开发和边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三月涪陵区及25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编写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项目负责人:丁洪富技术负责人:汪鹏莫燕刘燕编写人:薛圆王玲燕杨丽娜何星蒋海涛何建单位负责人:张孝成提交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提交时间:2015年3月目录摘要 (I)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1)(一)解决当前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 (1)(二)新形势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必然要求 (2)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3)(一)规划修改的原则 (3)(二)规划修改的依据 (4)三、规划修改内容 (4)(一)修改的总体思路 (4)(二)规划目标调整 (5)(三)城镇扩展边界优化调整 (7)(四)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7)(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六)修改后乡级规划目标变化情况 (17)(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19)四、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19)(一)经济影响评价 (19)(二)社会影响评价 (20)(三)环境影响评价 (20)五、实施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0)(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0)(二)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引导用地方向 (21)(三)加强公众参与,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 (21)(四)完善节约集约举措,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22)(五)强化规划修改方案实施效力,保障方案顺利实施 (22)(六)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适时监督规划实施 (22)六、附表 (23)七、附图 (23)摘要涪陵区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2013年,全区紧紧围绕“城市拓展年”的工作主题,坚持“3151”1工作格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04亿元,人均GDP 62272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8%,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10•【字号】黔府函〔2020〕152号•【施行日期】2020.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20〕152号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的请示》(黔南府呈〔2020〕9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以下简称《修改方案》)。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做好规划管理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等要求,遵守《修改方案》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管制分区和用途分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建设用地需求,提高有效用地供给,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严格耕地保护,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三、严格实施《修改方案》。
要依据更新后的规划数据库开展建设用地预审、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不得突破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强制性内容,不得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要求相冲突。
四、切实加强监督检查。
要及时将《修改方案》在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
如何从基层土地管理角度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表时间:2017-08-17T15:16:57.3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作者:何沂霞[导读] 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务之急。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 54641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加深,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是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却逐渐减少。
因此,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实意义以及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基层土地管理;乡镇土地;总体规划引言:在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可利用的剩余土地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因此急需改变以往传统的基层土地管理模式,采用新型的土地管理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土地规划工作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土地规划的进展。
一、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实意义乡镇的土地资源属于最基层的土地资源,对乡镇土地资源的利用虽然是底层规划,但是也能够起到基础作用,并且对我国日后上层规划起到直接影响。
因此,对于乡镇土地的利用和规划既能够使乡镇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又能够促进我国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在对乡镇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区域、时间、规模大小等因素做出详细的安排,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实施方案并且落到实处,以此来提升乡镇土地规划的重大现实意义。
世界上没有事物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快速的转型期间,对于乡镇土地的规划也应打破以往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积极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的土地规划方案,使其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尤其是对于已经实现城乡合体的区域来说,原有的土地规划体系已经与客观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必须立即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新型的土地规划方案,以保证其现实意义得以充分的实现[1]。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郑县碑坝镇等4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03•【字号】汉政函〔2016〕82号•【施行日期】2016.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郑县碑坝镇等4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汉政函〔2016〕82号南郑县政府:你县《关于局部修改南郑县黎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南政字〔2016〕41号)、《关于局部修改南郑县新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南政字〔2016〕42号)、《关于局部修改南郑县胡家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南政字〔2016〕43号)、《关于局部修改南郑县碑坝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南政字〔2016〕4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县报来的《南郑县黎坪镇201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南郑县新集镇201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南郑县胡家营镇201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和《南郑县碑坝镇2016年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二、上述4个《方案》具体涉及将黎坪镇元坝子村1.1375公顷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将黎坪镇刘家营村1.1375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限制建设区;将新集镇华燕村0.4095公顷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将新集镇鲁营村0.4095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限制建设区;将胡家营镇赖家山村、新岳村1.2994公顷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胡家营镇塘坎村1.2994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限制建设区;将碑坝镇先进村、西江村、梁堂村、庞家湾村和西河口村5个村1.0243公顷限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将碑坝镇朱家坝村和庞家湾村1.0243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限制建设区。
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李家寨镇人民政府二OO九年十一月前言 ---------------------------------------------------------------------------------------------------------------- 3 规划修编依据------------------------------------------------------------------------------------------------------ 3 第一章区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 --------------------------------------------------------------------------- 5 第一节区域概况---------------------------------------------------------------------------------------- 5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 6 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 25 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26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27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 27 第二节功能定位及土地利用战略 ----------------------------------------------------------------- 27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 28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 34 第一节农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 34 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 35 第三节其他用地结构与布局调整 ----------------------------------------------------------------- 36 第四章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40 第一节优化生态用地布局 -------------------------------------------------------------------------- 40 第二节优化农用地布局 ----------------------------------------------------------------------------- 40 第三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 48 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 50 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50 第二节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 51 第三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保障 -------------------------------------------------------------------- 53 第四节土地整治规划--------------------------------------------------------------------------------- 54 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57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 57 第二节建设用地分区管制 -------------------------------------------------------------------------- 61 第七章村土地利用控制 -------------------------------------------------------------------------------------- 63 第一节合理确定村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68 第二节确保村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的落实 --------------------------------------------------------- 68 第八章近期规划安排 ---------------------------------------------------------------------------------------- 69 第一节近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9 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0 第一节建立目标责任制 ----------------------------------------------------------------------------- 70 第二节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70 第三节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来源 -------------------------------------------------------------------- 70 第四节制定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优惠政策 ---------------------------------------------------- 70 第五节严格按照规划和法律程序审批土地 ---------------------------------------------------- 70 第六节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71 第七节广泛宣传,建立规划实施公众参与和公示 ------------------------------------------- 71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
为了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为李家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土地条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浉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李家寨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李家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李家寨镇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综合研究和确定李家寨镇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统筹安排田、水、路、林、村各类用地,协调用地矛盾,重点安排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及其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区,合理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本次《规划》经信阳市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并纳入李家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严格执行。
在李家寨镇范围内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活动以及安排各项建设用地时,必须遵守本《规划》。
规划修编依据一、规划修编的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5、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4】3号);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9、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过度时期使用)【2002】;10、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8)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3、《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贯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完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耕地增加或减少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9】70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