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名著《茶花女》
- 格式:docx
- 大小:15.16 KB
- 文档页数:4
名著读后感议论文800字(精彩6篇)你阅读过哪些名著书籍呢?我们都知道阅读书籍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探索成功之路的宝典。
那么关于名著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了名著读后感议论文800字(精彩6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帮助。
名著经典的读后感篇一《茶花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玛格丽特是一个穷人的女儿,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
最初,她的生活一向放荡不羁、糜烂颓废。
可是阿尔芒的感情改变了她,让她为感情宁愿放弃自我奢华的生活,为感情她甘于平淡。
但她的完美愿望并未成真,最终,为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她放弃了自我美满幸福的未来,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对她进行了无情的报复。
最终,这位姑娘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茶花女》中最为感人的地方是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感情,这感情纯净如水、纯洁如雪,虽然发生在一个妓女身上,但它同任何伟大的感情一样值得人讴歌、赞美。
玛格丽特在身体上是妓女,在精神上是贞女,她比其他人更高贵、更高尚、更纯洁。
正因为如此,她才为感情宁愿改变自我,也为他人宁愿牺牲自我的感情。
玛格丽特真正明了感情的真谛,那就是,牺牲、牺牲、再牺牲。
《茶花女》中最为悲惨的地方就是玛格丽特的惨死。
她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没有关怀,没有安慰,也没有金钱,仅有一个孤单无力的女友,她孤零零的走了,心中虽然有阿尔芒,但阿尔芒不在眼前。
书中最让人厌恶的是玛格丽特的陪伴,那个靠玛格丽特吃饭的女人,玛格丽特辉煌时她如影随形,玛格丽特贫困潦倒时她无影无踪,并且在玛格丽特死后还编派谎言,坑阿尔芒的钱。
这个人是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金钱关系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也会找到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绝不会绝迹。
另外,本书中对阿尔芒感情细节上的一些描述也十分成功,一个陷入感情中的男人的种种细腻感受使我们如同身受。
阿尔芒是个纯洁的人,感情上也圣洁,但他不成熟,不懂得保护自我所爱的女人。
事情发生后一味嫉妒,不择手段的报复,虽可理解,但过于偏狭。
《茶花女》心得体会范文4篇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并且使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或见解。
下面小编带来的《茶花女》读《茶花女》读书心得体会(一)第一次听说茶花女,以为书中讲的说茶花女是一个清纯善良的女孩,但事实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而是恰恰相反,茶花女竟然是一个妓女。
开始我认为作者用茶花女来形容一个妓女是不恰当的,但当我读完后我才明白其中的原因,妓女并不都是污秽,惹人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玛格丽特。
戈蒂芬,虽然过着穷奢极侈而生活,但她的心却像茶花一样纯净,她的生命也像茶花一样脆弱。
作者对她不是厌恶,而是宽容、怜悯,甚至是喜爱。
故事主要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玛格丽特的一生,整个故事都在一种让人伤感的气氛中进行着。
作者用心理及语言描写,充分揭示了人性的丑恶极其矛盾心里,以衬托出茶花女的纯洁,但给人的是一种悲伤无奈的感觉,当你读完整个故事,你会被一种忧郁凄凉的气氛包围,心里充满了对茶花女的怜悯。
茶花女世界里的人真的很多,但真正了解她的人却寥寥无几。
她并不快乐,她有的只是孤单,上帝在赐予她美貌的同时,也给了她苦痛。
她过的生活奢侈至极,正以为她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所以她要找很多情人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那些她所谓的情人爱的只是她的美貌,她只是他们生活上的一种满足。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不必和她拘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她就是一个妓女,不折不扣的妓女。
他们没有把她当人,根本没有给她最起码的尊重,她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尊严了,这是一种悲痛。
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每次茶花女见拜访她的人都会哈哈大笑,想方设法让对方难堪,这自然是对每天和她在一起厮混的人叫她忍受侮辱的一种报复,其实在她笑得背后是哀怨与苦痛。
茶花女在生命垂危之时,没有人关心她的安危,他们关心的只是她所欠下的债能否偿还,他们忙得不是茶花女的后事,而是在拍卖她的物品,她那些所谓的情人没有一个来看她的,她的那些朋友也没有来看她,他们和她交往图的只是她的钱。
法国名著《茶花女》读后感一个午后,看着窗外毒辣的太阳,我懒懒地叹了口气,决定不外出。
无所事事地走近书架,目光突然被一本书所吸引,也不知是哪来的兴致,我取下书,倒了杯绿茶,开始在安静的茶香中阅读。
这本书的书名“茶花女”我早在小时侯就听说过,印象中是描述一个做作下贱且放荡不羁的美丽妓女。
但在真正阅读之后,我才意识到我印象中的仅仅是一个表面,而真实真切的玛格丽特(即茶花女)正在暗处,等着我渐渐地去发觉。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这美丽的城市。
翩翩青年阿尔芒?;迪瓦尔一次在交易所广场絮斯商店??当时一家高级有名的时装商店门口遇见了如被众星捧月般的名妓玛格丽特?;戈蒂埃,并对她一见钟情,不断打听其情况。
在几年后,他们再次相遇,这回一切都随之改变。
阿尔芒不顾身份地位甚至一切与玛格丽特相爱,而这位名妓也为阿尔芒??一个没有财产和丰厚年薪的痴情青年放弃了在巴黎花红酒绿的物质生活,与他在乡村开始了一段美妙的时光。
但这美丽可爱的光景并不长,阿尔芒的父亲找上了门。
他为了他儿子的未来前途与其女儿的幸福生活,不顾这对情人的反对,不管他们爱得多深多真,背着阿尔芒,连哄带骗地使玛格丽特离开了他儿子。
又过了几年,阿尔芒再次回到巴黎,对这可怜的妓女因爱生恨,用残忍的手段报复着她的离去。
当一切明晰,这痴情青年意识到茶花女仍深爱着他时,一切已结束。
烟雾散去之后,只留下阿尔芒深深的悔恨与愧疚。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之父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
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准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妓女,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
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
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
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玛格丽特她美丽、她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
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着爱心、有着善良,她有着希望、有着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茶花女》品读心得感想1、《茶花女》品读心得感想最近再次读了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小仲马先生的代表作《茶花女》,掩卷叹息,感触很深。
我必须要承认:经历过恋爱的人总比没有恋爱经历的人对追求爱情的艰辛和甜蜜理解更深切。
我第一次读《茶花女》是_年,那是我无法理解《茶花女》中公子和风尘女子的这种刻骨铭心的真爱和遭遇,对玛格丽特也无多大的同情。
这次再读之后,有两个收获。
一是充分理解热恋中男女种种疯狂言语和行为,理解真爱的真谛。
二是深刻认识到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残忍,心中十分痛惜女主人公的遭遇,也痛恨使她受到这种遭遇的社会。
小仲马先生对年轻人爱情心理和行为的描写非常细腻和真实,能唤起早已麻木在婚姻中的男女对恋爱时自己热烈而疯狂的美好回忆。
靠父母资助生活刚毕业的24岁的男主人公阿尔芒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巴黎社交名媛——年仅22岁的出身穷苦乡村、父母双亡、不得不来巴黎讨生活的美丽姑娘玛格丽特,被其美貌和圣洁的样子深深吸引,一见钟情爱上了她,并没有因其风尘女子身份而轻视她,坚持按庄重礼节求见交往。
他通过半年不留姓名式地持续关心探视生病的玛格丽特,获得了外表风光无限内心孤寂痛苦的玛格丽特的真心相爱。
但是玛格丽特因为以前的奢华生活所欠下的巨额债务,使得她不得同时做几个贵族公子的情妇,以获得资金来还债和维持目前体面的生活。
这让想独占玛格丽特爱情却没有经济实力去拯救心爱女人的阿尔芒嫉妒和痛苦万分,他无可奈何、自怨自艾,他多次找玛格丽特闹矛盾,多次误解伤害她,但旋即又后悔苦痛,觉得不应该去责备玛格丽特。
热恋中的男女总是让深爱的人受伤。
玛格丽特是懂爱的,她的爱是深沉的,她知道爱一个人不光是索取和控制,更应该是宽容和牺牲。
这个有骨气的姑娘与阿尔芒相好与金钱无关,她没有向阿尔芒伸手要一分钱。
为了给阿尔芒一个纯净的爱情,玛格丽特作出了巨大牺牲,在拒绝与老公爵和G伯爵的交往失去资金来源后,为了偿还巨额债务,为了不给阿尔芒经济压力,她毅然告别过去奢华风光的生活,典卖了她的四轮马车、钻石、首饰和家具,要和阿尔芒一块定居乡下同甘共苦。
《茶花女》读书心得(精选3篇)《茶花女》读书心得1读完《茶花女》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
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
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
他们相爱,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
这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
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
《茶花女》读书心得2《茶花女》是一篇真实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谁呢?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
面对一张张冷酷无情的退稿,小仲马没有沮丧,仍不动声色地创作。
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打动了以为资深编辑。
这篇作品最终震叹了世界。
“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是一句话,说‘我是大种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愿意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多个笔名。
小仲马的回答让我震叹了,这位年轻人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不懈努力,从不沮丧,以平凡人的面貌去探索发现,成就了他的写作生涯。
如果你站在真实的高度,虽然低,前方是美丽的春天,如果你站在虚拟的角度,虽然高,前方是寒冷的严冬。
《茶花女》读后感通用15篇《茶花女》读后感1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
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
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
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早期,世态炎凉中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茶花女》讲述的是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风尘女子,染上了滥用钱财的恶习,之后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
后来她因阿尔芒父亲的威逼而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对她做出了种种侮辱和伤害,导致她悲伤不已,最终,饮恨黄泉。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的父亲劝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的那一段。
那父亲说阿尔芒的妹夫鄙视他家的长子不学无术,并深爱着一风尘女子,希望玛格丽特离开他儿子,给他女儿幸福、还他儿子自由。
玛格丽特听着这似乎诚恳的'请求,看着这老人沧桑的面容,感受着这属于父亲的爱,她心底那纯真的善良被深深地触动了。
她泪如雨下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却如刀割一般。
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如今我不禁想赞叹玛格丽特。
可能她仍有放荡的一面,可能她这样牺牲并不值得,但我们又怎能否认她?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有那一样不另我们心折?“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该是放荡的标志,反而可能还留有圣洁光辉,因为茶花女,她有一颗纯洁高尚宽容的心、一颗善良的心。
让我们高声赞扬茶花女玛格丽特吧!让我们都拥有一颗像玛格丽特的善良之心吧!《茶花女》读后感2《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
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造就了一个悲惨的人物──茶花女。
虽然她是一个风尘女子,但是她的命运却如此催人泪下。
文学名著《茶花女》:欲望与社会道德的冲突1. 引言1.1 概述在文学史上,毫无疑问《茶花女》是一部经典名著。
这部由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伏尔泰创作的小说,以其生动描绘了19世纪巴黎社会上一个妓女的命运和爱情悲剧而闻名于世。
《茶花女》不仅呈现了茶花女的形象与欲望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探讨了社会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章节进行论述。
首先,在第二章“茶花女的形象与欲望”中,我们将探讨约翰内斯·马尔格尔在文中对茶花女形象的刻画以及茶花女对物质欲望的追求和挣扎。
同时还将讨论欲望与茶花女社会地位之间的冲突。
接着,在第三章“社会道德与茶花女的行为”中,我们将分析社会道德对茶花女生活的限制与影响,以及她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违背与反抗。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探讨社会道德观念对茶花女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在第四章“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及其深层含义”中,我们将分析欲望和社会道德相互制约和矛盾的现象,以及它们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融合。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欲望与社会道德的冲突在茶花女形象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最后,在第五章“结论”中,我们将总结关键要点,并对茶花女形象及其所呈现的欲望与社会道德冲突作出评价。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展望和思考范围,以便读者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并扩展相关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茶花女》中欲望与社会道德冲突进行详细研究,揭示人类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内心挣扎。
我们希望通过分析主人公茶花女的形象,并探究其中蕴含的复杂关系和普遍性问题,从而引发读者关于欲望与社会道德之间冲突的深入思考。
最终,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茶花女的命运和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启发他们对当代社会中类似问题的觉察和思考。
2. 茶花女的形象与欲望2.1 约翰内斯·马尔格尔在文中对茶花女形象的刻画在《茶花女》这部文学名著中,约翰内斯·马尔格尔通过对主人公茶花女(Marguerite Gautier)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她复杂而矛盾的欲望。
《茶花女》心得体会(通用30篇)《茶花女》篇1我小学第一次读《茶花女》的时候,年纪还小,尚且不懂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
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一个受人供养的姑娘,或者说是妓女。
一个无论是日常消费还是生病的医疗费用,都远不是一个小资家庭支付得起的供养得起的绝妙女子。
刚巧,她与一个小资家庭的公子,阿尔芒,陷入爱河。
这次不同于以往的逢场作戏,也不是为了各取所需,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的沦陷。
阿尔芒并不因为玛格丽特身份的特殊而对她有所偏见,相反,原本的风尘女子却有着一种纯洁的气质,这种气质让阿尔芒疯狂着迷,千般万般的对玛格丽特表示关心和爱护。
也正因为阿尔芒与别的“臭男人”不同,他的感情是真切的,玛格丽特才答应与他交往。
可是谁都没想到这竟是一场悲剧。
爱情,是彼此的驯服,并且对对方忠诚。
但是在玛格丽特这边不行,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精神上的忠诚,但是在物质上,她不得不依赖原来的老主顾,尽管这个老主顾——老公爵只是将玛格丽特当成了自己夭折的女儿。
这使阿尔芒快要发疯了,他不确定自己与玛格丽特的其他客人有什么不同,不能忍受每次约会都要等玛格丽特“有空”,他甚至还会胡思乱想自己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怎样过夜。
他快要疯了。
风尘女子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听了很多,但是很少有看到写得这么有烟火味的。
阿尔芒仿佛成了刚谈恋爱的小伙子,这表现在他的情绪非常极端:独处时,他疯狂迷恋玛格丽特,如痴如呆,甚至玛格丽特的一声咳嗽都紧紧攥着他的心;分离时,他又是那么猜忌,不安,脑子里永远排演着一场胡诌乱编的戏。
老实说,我会屈服在他的柔情之下,但我也怪烦一个人胡思乱想的,可这又似乎是恋爱里的通病。
为了阿尔芒不发疯,玛格丽特打算变卖家产,还清债务,与阿尔芒过平淡的乡下生活。
这又引来了阿尔芒的不满,他认为玛格丽特没必要为了他牺牲自己的生活,并且因为他爱玛格丽特,更加不能让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
他们爱情悲剧的导火索,是阿尔芒父亲的出现。
不得不说,阿尔芒的父亲是个非常优秀的说客。
《茶花女》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通用20篇)《茶花女》范文1000字篇1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
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造就了一个悲惨的人物──茶花女。
虽然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她的命运却如此催人泪下。
对这个饱受创伤,最后在一个冷漠中死去的可怜姑娘,作者同样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则她不会为爱放弃一切,但是她为何入红尘,做了妓女。
这个使她永无翻身的地狱,是她自愿的,还是被逼于无奈?在这个只是表面华丽,而内心里丑陋的现实里,人们彼此互相欺骗,用虚伪遮掩在世界里,她在存在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更是无法逆转的。
或许连她自己都在厌恶这一切。
玛格丽特虽一时失足误入成为青楼女子,但不得不承认,她虽不得以出卖了肉体,却并未出卖灵魂,虽不得不为了阿尔芒的前途而放弃爱情,引来了阿尔芒的误会、讥讽、侮辱,但如她仍用自己的心爱着阿尔芒。
如此真情。
天地可鉴!就如小仲马所说:“我不是在这里宣扬罪恶,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听见高尚的不幸者在祈祷,我就要传播这种声音。
”让我们放下对玛格丽特的成见,因为从始至终,她才是最痛苦的受害者,也是最无私的女人。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一句是阿尔芒的一句话:“因为我已经长大成人,不再唯命是从了。
”这是他在反驳父亲,为争取和玛格丽特长相厮守所说的一句我自认为是最经典的一句。
的确,这也是我们常常违反父母命令的借口,也常常因有此借口而洋洋得意,而对于我们对那些繁杂琐事的违抗,阿尔芒为爱情的争取更为伟大,牺牲也更多。
《茶花女》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篇2《茶花女》是我读的又一本世界名著。
很久以前就知道《茶花女》这本书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曾拜读,今儿有幸,终于得偿夙愿。
《茶花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玛格丽特是一个穷人的女儿,为生活所迫,沦为妓女。
最初,她的生活一直放荡不羁、糜烂颓废。
论《茶花女》人物
------玛格丽特
摘要:“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文章通过一个妓女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
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关键词:阿尔芒玛格丽特杜瓦尔茶花
在读这本小说之前,我一直以为是阿尔芒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读完全书我才发现,真正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的其实是阿尔芒的虚荣和猜疑。
二十四岁的外省青年阿尔芒在巴黎读完大学取得了律师资格之后,并没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把文凭放在口袋里,也让自己过几天巴黎那种懒散的生活。
”他凭着祖传的每年八千法郎的收入,在巴黎租了房子,雇了佣人,养了一个“小家碧玉,温柔而多情”的情妇,同时与朋友一起整天出入各种风月场所寻欢作乐。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邂逅了巴黎名妓外号“茶花女”的玛格丽特小姐,并立刻展开了对她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风月场中追求女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一种是用情。
阿尔芒在当时虽然也算有几个钱的“小资”,但正如书中另一位老妓女揄揶他的那样“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贴费是不够这个女孩挥霍的,连维修她的马车也不够。
”玛格丽特为了维持巴黎名妓的排场,每年需要花费十多万法郎。
所以阿尔芒只能用“情”来追求玛格丽特。
果然在他付出了两三年的时间后
得尝所愿,不但让玛格丽特成了他的情妇,还让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爱情。
妓女以出卖肉体和感情为职业,但她们也有自己不愿意出卖的爱情,或许正是因为她们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
所以当玛格丽特把阿尔芒对她的爱慕当成了真正的爱情之后,就毫不犹豫地不顾一切地献出了她的一切。
面对玛格丽特的一片真情,阿尔芒却始终不肯相信妓女也会有真正的爱情,所以从占有玛格丽特的第二天起,就让猜疑占据了他的心头,第三天就认定玛格丽特欺骗了他而发出了一封羞辱和谴责她的绝交信。
然而,当他听到朋友祝贺他得到了“可以替他争面子的不容易到手的漂亮情妇”玛格丽特之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立刻后悔起来,并给玛格丽特发出了请求宽恕的信。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阿尔芒心目中,占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心的分量要比对玛格丽特的爱情的分量重得多。
也就是说他真正想要的是一份拥有名妓的虚荣而不是一个普通女人的爱情。
正如书中玛格丽特当面怒斥阿尔芒时所说的那样:
“你,你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景况,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你,总之,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的爱情,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有了你这笔财产我们本来可以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但你宁愿把自己弄得倾家荡产,你这种成见真是太根深蒂固了。
你以为我会把虚荣当着幸福吗?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是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
”
人们常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不但没有变得丝毫崇高起来,反而变得更加
堕落了。
他整天除了享受拥有巴黎名妓的虚荣和快乐之外,就是去
地下赌场赌博来增加一点用于挥霍的金钱,全然不顾玛格丽特维持
巴黎名妓排场的费用其实是来自其他几个男人的供养这一事实,也
丝毫没有考虑应该怎样尽快让玛格丽特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由此我
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所谓爱情是多么地微
不足道。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爱情真正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
她义无反顾地决心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要洗尽铅华,
革心洗面从新做人,与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她甚至以亏损两
万多法郎为代价,委托别人变卖她的一切财产,告别过去的一切,
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起了远离风尘的隐居生活。
遗憾的是阿尔芒只是被动地听从玛格丽特的一切安排,丝毫没
有考虑过应该和玛格丽特结婚之类的问题,也许在他的内心从来也
没有相信过玛格丽特真正愿意脱离过去的生活。
正因如此,在玛格
丽特因了阿尔芒的父亲的要求给阿尔芒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他立刻
就否定了玛格丽特为他付出的一切真情,立刻就抛弃了对她的一切
爱情和信任,甚至没有想到应该去问一下这个变化是为什么发生的,尽管他明明知道父亲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反对他和玛格丽特继续来往。
更加可悲的是,作为法律专业毕业、理当擅长分析研究的阿尔芒,不但没有去研究推敲一下她为什么变心,反而粗暴简单地认定
她就是因为不能甘于清贫贪图过去的虚荣才离开他的,甚至卑劣地
对这个曾经爱过的女人进行了种种无耻的报复,哪里像是在对待一
个自己爱过的女人啊!读到书中这一段时,身为男人的我也忍不住
为他的无耻感到羞愧:一朝得到女人就温顺得像条狗,一旦失去女
人就凶狠得像条狼,这样的人实在不配谈情说爱啊。
我们也无法否认阿尔芒确实是爱玛格丽特的,只是他一直不相
信玛格丽特也真正爱他,总觉得他的真正的爱情遭到了玛格丽特的
戏弄和践踏。
他的心胸是那么狭小卑劣,丝毫不懂什么叫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
他的心里充满了怨,充满了恨,唯独缺少一份玛格丽特
那样的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真正的爱。
哎!这世上的猜疑心有几个不
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呢?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阿尔芒对玛格丽特毕竟还是有爱的,尽管他表达爱情的方式不一定对,他对爱情的理解不一定全面,所
以才会在确认了玛格丽特对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
才会写出这篇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男人忏情录《茶花女》,只是
这个忏悔实在是来得太晚了一点。
我想,如果恋爱中的男人和女人们在遇到波折时,都能多几分
真诚和信任,少几分虚荣和猜疑,这世上的许多爱情悲剧,或许会
有完全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