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第一节 土的组成与结构一、 土的组成天然状态下的土的组成(一般分为三相) ⑴ 固相:土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决定 土的性质—大小 、形状、 成分、组成、排列 ⑵ 液相:水和溶解于水中物质⑶ 气相:空气及其他气体(1)干土=固体+气体(二相)(2)湿土=固体+液体+气体(三相)(3)饱和土=固体+液体(二相)二、土的固相(一)、土的矿物成分和土中的有机质。
土粒的矿物成分不同、粗细不同、形状不同、土的性质也不同矿物成分取决于(1)成土母岩的成分(2)所经受的风化作用①物理风化——原生矿物(化学成分无变化) ②化学风化——次生胯矿物(化学成分变化)次生矿物(1)三大黏土矿物①高岭石(土)②伊利石(土)③蒙脱石(土)(2)水溶盐①难溶:CaCO 3②中溶:石膏 CaSO4.2H2O③易溶:NaCl kcl CaCl2 K Na 的 SoO42- CO 32- 2.各粒组中所含的主要矿物成分土颗粒据粒组范围划分不同的粒组名称石英、长石——砾石、砂的主要矿物成分——性质稳定、强度高云母——薄片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易变形粘土矿物——亲水性、粘聚性、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1) 蒙脱石——透水性小多个晶体层——结构不稳定、颗粒最小、亲水性(2) 伊利石——介于两者之间,较接近蒙脱石(3) 高岭石——颗粒相对较大——亲水性较弱晶体结构较稳定ρd 粘土中的水溶盐3.土中的有机质——亲水性强,压缩性大,强度低(二)土的粒组划分(三)土的颗粒级配1.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颗分试验方法(1)筛分法:适用60—0.075mm 的粗粒土(2)密度计法:适用小于0.075mm 的细粒土2. 颗粒级配曲线——半对数坐标系3. 级配良好与否的判别(一) 定性判别(1)坡度渐变——大小连续——连续级配(级配曲线)(2)水平段(台阶)——缺乏某些粒径——不连续级配(4) 曲线形状平缓——粒径变化范围大——不均匀——良好(5) 曲线形状较陡——变化范围小——均匀——不良(二) 定量判别 (1)不均匀系数 1060d d C u(2)曲率系数1060230d d d C c = +图 103060d d d 分别表示级配曲线上纵坐标为60% 30% 10%时对应粒径第二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性质:(1)土三相组成中各项性质(2)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工程中常用土的物理性质指标评价土体工程性质优劣的基本指标一、 土的三相草图土的颗粒,水,气体混杂在一起,为分析问题方便常理想地将三相分别集中。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1. 体积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或兆帕(MPa)表示。
体积重是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体积重的大小与土壤颗粒密度、含水量和孔隙度有关。
2.孔隙比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度。
孔隙比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孔隙比的大小与土壤颗粒颗粒的形态、大小和堆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3.毛细吸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上升或下降所受到的作用力。
毛细吸力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土壤颗粒大小和水表面张力等因素有关。
毛细吸力对土壤水分运移和供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评价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水性的重要指标。
4.剪切强度是指土壤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抗剪能力。
剪切强度是土体抗剪破坏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壤的剪切强度与土壤颗粒间的内聚力、黏聚力和有效应力等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相关的指标,如孔隙水压力、压缩系数、孔隙率等。
5.孔隙水压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所受到的压力。
它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毛细吸力等因素有关。
孔隙水压力对土壤水分状态和土壤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6.压缩系数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体积变化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压缩系数反映土壤的压缩性质,与土壤的固结和液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7.孔隙率是指土壤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系数。
孔隙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蓄水性能,也是评价土壤质地和透水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些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是描述土体力学性质和水分运移特性的重要参数,对土壤科学研究、土壤工程设计和农田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与工程分类土壤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人类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具有多种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和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土壤的物理性质指标主要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密实度、比表面积、水分性质等。
首先是土壤的质地。
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的组成比例,一般包括沙、粉砂、粉砂、粉土和黏土等颗粒。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通透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其次是土壤的结构。
结构是指土壤中颗粒之间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土壤结构包括团聚体结构、块状结构和砂状结构等。
结构良好的土壤通透性强、保水性好,便于根系伸展和气体交换。
孔隙度是土壤中的空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度分为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大隙隙度等不同类型。
孔隙度决定了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密实度是指土壤颗粒的紧密程度,也称为容重。
密实度通常以湿容比和干容比来表示。
密实度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根系的适宜生长。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土壤颗粒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的大小影响土壤负离子交换、吸附性能和微生物活动。
水分性质是指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水性。
土壤的含水量、毛细管水持力和渗透速率等指标可以衡量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水性,影响土壤的水分循环和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的工程分类主要包括黏性土、砂性土和淤泥土等。
黏性土是一类具有较高黏性和可塑性的土壤,例如粘土和壤土等。
黏性土常见于河流沉积物、湖沼底质和一些盆地地区,其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水分含量和结构。
砂性土是一类颗粒较大、容重较低的土壤,例如砂和砾石等。
砂性土主要存在于河床、滩涂和海岸线等地区,其工程性质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和排水性。
淤泥土是一类富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壤,例如湖泊和河口地区的泥沙沉积物。
淤泥土的工程性质主要受到有机质含量、液限和塑限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土壤工程分类,如粉砂土、粉土和黏土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应用特点。
总之,土壤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分类是研究土壤科学和应用工程中的重要内容。